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王侯-第8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人怎么想朕还能理解,但你是曾支持变法的,难道这么快便改变了立场?是因为方敦孺将你逐出门墙了,你便转变了立场从支持变为反对了么?那岂非也太随意了。朝廷新法,岂是你因为私人恩怨便能诋毁的?简直岂有此理。”郭冲又激愤的怒喝起来。
林觉忙道:“皇上息怒,保重龙体要紧。若惹得皇上身子不适,臣万死难辞其咎。”
“朕还死不了,你放心便是。今日朕让你畅所欲言便是。 你倒是说说,这新法到底哪里出错了?惹来群情激奋,众口烁金?连你这个曾经支持变法,参与变法的方敦孺的学生都在朕面前攻讦新法了。今日朕给你机会,说出理由来。”郭冲沉声喝道。
林觉皱眉道:“皇上,臣从未说过反对变法。直到现在,臣也是支持变法的。”
郭冲喝道:“当面说瞎话,适才你还要朕停止推行新法。这是要当面欺君不成?”
林觉忙道:“皇上,臣只说要停止推行现有的新法,而非是要否定变法。变法是变法,新法是新法,这是两回事。变法是要推出一系列改变我大周积弊的新法,而常平新法和雇役法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两步举措罢了。变法势在必行,但推出的新法未必不可停。倘若新法本身不合理,便该及时停止修正。臣这么说有错么?”
郭冲冷声道:“这两部新法你也曾参与制定条例,你此刻说不合理,当初又怎么不说?这岂非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
“皇上,臣正是因为新法条例之事和严大人方大人意见不合才被逐出方先生门墙,才被踢出了条例司的。臣并非当时不提,而是人微言轻,说了无用。这一点皇上是知道的。说到底,臣和严方二人在变法的理念上是有差异的。臣进条例司其实是个错误。”林觉沉声道。
郭冲皱眉冷声道:“看来你似乎有一肚子的委屈,朕给你倾诉委屈的机会。朕让你这个满腹经纶的国之栋梁好好的说说你对变法的看法,免得让人说我大周朝不重视官员的意见,免得你说什么人微言轻,无人搭理。说吧,朕听着呢。”
郭冲的话明显已经带着讽刺的意味,显然他对林觉非常的不满了。林觉并不觉得惊讶。因为,自己对新法说三道四,这本就触及了郭冲的软肋。郭冲为了新法都下了罪己诏了,还要说三道四,这未免太不给他面子了。
林觉暗叹一声,也豁出去了。有些话在心中酝酿许久,一直也没人倾诉。今日郭冲既然要听,自己便索性说出来。不管郭冲会不会认同,起码自己说了出来,也算是尽了人臣之责了。
“启奏皇上,臣本没有资格谈论此事,但皇上垂询,微臣不能不说些自己的看法。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微臣当初被老师逐出师门,便是因为在新法条例上生了分歧。微臣至今仍旧坚持当初的看法。变法之事势在必行,我大周积弊甚多必须变革。人员冗余,机构臃肿庞杂,军队庞大而无序,战力低下。田亩兼并,百姓流离。朝廷用度太大。财政入不敷出。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强力变革来改变。故而当朝廷决意变法之时,臣是毅然投入其中的。臣为严大人和方先生提出的‘富国强兵’的目标而鼓舞。臣认为,有皇上的决意支持,我大周上下一心,为了此目标而行变法之事,必是会扭转局面的。这也是臣一直以来没有动摇过的信念。”
郭冲静静的看着林觉,听着他口中说出大周朝的那些弊端的时候,他很想出言呵斥他不逊。但却又知道,林觉说的都是事实。而且真实的情形比林觉所言的还要多不知多少。
林觉继续说道:“然而……变法之事岂是一蹴而就的。臣跟方先生他们争论的一个焦点便在于,重病之人是该用猛药而攻,还是用调理之方。方先生他们是要猛药的,他们要立竿见影。臣是要用调理之方,久久用功,步步为营,渐进达到目标。我们双方的理由都很充足。方先生他们认为,给我们大周的时间并不多,北方辽人困于女真之乱,一旦平定女真人之乱便会回头攻我大周,也许三五年,也许只需一两年。所以他们认为没有时间等待,必须强力推进,手段也必须要凌厉,不容有丝毫的犹豫。然而臣认为,时间上完全不是问题,变法不是根据时间,而是根据具体的事情而为之。要先易后难,先缓后急。要先让天下人适应变法的大局,从小处入手,缓缓推进,渐至攻坚之处。就像打仗,先肃清外围之敌,最后才进入攻坚阶段,集中力量猛攻而下。操之过急,用力过猛,反欲速则不达,引发各种反弹和不安稳的因素滋生。要知道,大周立国一百五十余年,这么多年长期形成的东西想在一夜之间改变,那可比登天都难。猛药虽可能立竿见影,却也可能加重病情导致恶化。”
郭冲聚精会神的听着,脸上的神情也变得极为专注起来。对于变法之事,除了常听方敦孺严正肃的观点之外,对于反对派的观点郭冲也见识了不少。不过,有的人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某种目的而反对。罗列出来的反对意见有时候危言耸听,难以自圆其说。对此郭冲自然是不屑一顾。林觉的立场虽有些奇怪,既赞成变法又反对严方二人的手段,但是林觉却言之有物,说出了他的理由,而且很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让郭冲收起不屑之心,态度也认真了起来。
第九七六章 直言(续)
“林觉,按照你的想法,变法岂非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起码三五年才能有所成就吧。然则,你有凭何判断辽人会给我们这么长的时间呢?辽人的狼子野心这一次暴露无遗,派去问责的使者回来后说辽人矢口否认,说明他们毫无反悔之心。倘若辽国国内叛乱平息,怎肯给我大周充裕的时间?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担心难道便毫无道理?”郭冲沉声问道。
林觉拱手道:“皇上,辽人虎狼之心这不假,辽人觊觎我大周之心也无需有任何怀疑。但有任何的机会,他们便会对我大周动手。我大周和辽人必有一战,这是肯定的。但这跟我大周的变法手段并无冲突。变法是我大周不得不为之事,难道说是辽人的逼迫才必须变法?那可是错误的想法。就算和辽人依旧交好,该变法还是要变法,因为这是老百姓希望过好日子的需求,也是我大周国祚绵延的需求。无外患不代表无内忧。历朝历代,有多少是外敌所灭?秦灭于百姓揭竿,楚汉并起。汉灭于诸侯割据。唐灭于地方节度权重。外忧内患无一不可怕。简单的将变法的需求跟外敌挂钩,那是谬论。管他辽人何时来攻,跟我大周变法有什么干系?我大周是要国强民富,绵延万世基业,跟他辽人来不来攻,何时来攻有必然的干系么?变法是按照大周的国情一步步而为之,该缓则缓,该急则急,岂能因为外部逼迫便一味下猛药,不顾实际情形?这才是臣的想法。”
郭冲缓缓点头,思索着林觉的话。不得不承认,林觉说的是有道理的。大周的变法应该是根据国情的一种变革图强,眼下确实是将辽人的威胁当做了变法的动力,这其实似乎是走上了一个误区。就算没有外敌的威胁,难道大周便没有变法的需求么?这么看来,也许严正肃和方敦孺是故意拿外敌的威胁作为推动变法的手段,有些误导自己和天下人的嫌疑了。
“林觉,倘若按照你的想法,缓步行事,久久用功。则短时间内我大周不可能有气象一新的局面。倘辽人攻来,我大周能抵挡么?倘若无法抵挡外敌,其他的还说什么?”郭冲沉吟道。
林觉吃惊的看着郭冲,郭冲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说明他的内心里是多么的担心和忧虑。身为大周皇帝,他似乎对于和辽人作战没有丝毫的信心。这是极不应该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直以来,辽人对于中原大周所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怕是不仅是郭冲,整个大周绝大部分人,对辽人都抱着一种恐惧的心理。这恐怕也是当年大周处在战胜者的情形下却和辽人签订了燕云之盟,向辽人纳贡缴纳岁币买取安宁的原因之一吧。
当年的燕云之盟被视为两国交好的盟约,被视为是一场大好事。但其实在很多人眼中,那是一种屈辱的妥协。这一点,当时的皇帝和大臣们心里其实都明白的。但他们依旧这么做了,恐怕也是因为对辽人的恐惧心理的作祟,不想将辽人逼上绝境,能有盟约交好之策,则毫不犹豫的便签订了。这种恐外的心理,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
当然,这和立国之初和辽人几次大战的惨败有关。辽人铁骑强弓,驰骋纵横凶悍战法给大周人留下了极深的心理阴影。乃至于即便之后大周的兵马装备战力早已不输于对方,却还是挥之不去。
面对郭冲的问话,林觉沉声回答道:“皇上,臣见过恶狼跟大象争斗。恶狼虽然凶狠,大象虽然脾性温驯,但二者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恶狼或许能咬上几口,让大象流血受伤,但它却无法击败大象,更无法吃掉大象。只要大象不自己倒在地上,将喉咙送到恶狼的嘴边,恶狼永远无法杀死大象。相反,大象只要踩上一脚,恶狼便得筋断骨折,死于非命。我大周便是那只大象,尊儒重道,谦逊温和的礼仪之邦,轻易不同他人争短长,更不会去欺压侵略他人。辽人充其量也不过是那头恶狼,想吞我大周,那不过是痴人说梦。”
“话是这么说。可是……一旦真打起来……”郭冲沉声犹豫道。
“皇上,我大周幅员广阔,百姓亿万。无论从资源还是人口,都不知胜过辽人多少。辽人若只是有侵占几城几池,或许能办到。但若想侵占整个大周,那绝对是痴心妄想。我知道皇上忧心的是什么,我大周如今确实国力衰弱,国库虚空,但臣读《国朝史略》,当年大周立国之初,实力远不如今。那时的大周,兵不过三十万,民不过千万,地不过三四路。北有辽国,西有吐蕃,西北有西夏,南有安南吴越大理等国,个个虎视眈眈,可谓强敌环伺。然而又当如何?还不是归降的归降,击败的击败,一统了大周天下。现如今,我大周兵马数百万,十五路广阔疆域,亿万大周子民,和当时比起来何如?还会怕一个区区辽国?更别忘了,辽人现在自己都在内乱,区区女真人之乱,耶律宗元花了一年多时间也没有平定,数十万大军困于北边平叛,现在不是我们怕他们,而是他们怕我们才是。咱们在这里担心辽人回来攻我大周,焉知耶律宗元不是每日寝食难安的担心我大周会去攻打辽国,让其腹背受敌?所以,臣请皇上不要担心,也许国祚兴盛衰亡难以避免,但我大周绝不会被辽人所灭,他们没那个本事,我们也没差到那种地步。当然了,前提是,我们自己不能出昏招,不能将喉咙送到恶狼的嘴巴里去。”
郭冲神色振奋,轻拍大腿,看着林觉点头道:“说的好,说的好。朕很久没有听到像你适才所言的这番激励之言了。林觉,你点醒了朕,不是我们该怕他们,而是他们该怕我们才是。所有人的都在朕面前说出他们的担心和忧虑,就没有人告诉朕,朕的大周可不是纸糊的江山,朕有子民亿万,雄兵百万,朕怕得谁来?”
顿了顿,郭冲看着林觉道:“林觉,就凭你能够为大周的事情想得这么多,思虑的这么深,朕便很欣慰了。如今朝廷上下,想你这般为了国事思虑的人已经很少了。朕很高兴你能想这么多。多一些你这样的臣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