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王侯-第9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王郭冕脸上的兴奋期待之色溢于言表,在他看来,今日自己搞不好便能当上太子了。相较于他的兴奋,淮王郭旭却面色淡然,平静的过分。
“朕之前说了,国本之事干系社稷稳定,干系国祚绵延,乃是朝廷大事。朕虽只登基六年,然此事终究要提上日程。朕也希望能让新立太子早些历练,将来也好接过这副重担。故而朕多日前下达了太子之议的事情。这些天朕病了,你们送来的关于此事的折子不少,但朕没有一一的去看。这是朕的失职。但是没办法,朕老了,身子不济,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好在朕又爬起来了,我看莫如就在堂上廷议此事。今日若不能议定,明日可再议,明日议不定,后日再议。总之,一直到议定为之。且朝堂上议定此事,更能直抒己见,让所有人都能发表意见。这对于国本之议是件好事。那么,谁来先说说,这件事该怎么办?”郭冲缓缓说道。
堂上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在揣摩皇上的话意。皇上的话是矛盾的,一面说太子之议是他关心的事情,一面又说臣子们的奏折他都没看,并不知众人的态度。一方面说此事要尽快议定,一面又说,今日不成明日,明日不成后日。这种态度着实让人捉摸不透。
“怎么?你们都不愿说么?看来朕得先抛砖引玉。朕膝下的两个皇子都在这里。郭冕和郭旭虽不成器,但朕认为他们二人其实还算乖巧。对朕也都很孝顺,为人处事也都没有特别出格之处。他二人不管谁将来继位,朕觉得都是可以的。当然了,郭冕是朕的长子,也是皇后所生,按照立嫡长的规矩,郭冕理当成为太子。但朕也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我大周立嗣也非全以嫡长而论。朕立太子还是以才能而论,为了大周将来的江山社稷着想。所以朕希望你们也能从这方面考虑考虑。总之,各位各抒己见,朕都不会怪罪。各自摆出理由来。”郭冲沉声说道。
堂上依旧一片寂静,没有人肯带这个头。尴尬之际,宰相吕中天出列道:“皇上,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郭冲笑道:“吕爱卿有话便说,朕说了,此刻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朕不怪罪。”
吕中天躬身道:“谢皇上。老臣认为,皇上春秋正盛,无需着急议立太子。一则,两位皇子还都显稚嫩,难当太子大任。二则,我朝正经历大变局,内行变法,外有敌窥,此时此刻,当集中精力应付变局。皇上此时议立太子,时机不宜。老臣以为,等内外平息,局面平稳之时,在议立太子也自不为迟。免的朝廷上下为此事纷扰争论,于朝局不利。”
吕中天此言一出,群臣都大张嘴巴,惊愕无比。吕中天一开口,他们都以为他是要力荐淮王。却没想到他居然是要皇上终止太子之议,这可真叫人意外。
座上很多官员都是被吕中天要求,一旦议立太子之时,便上书为淮王摇旗呐喊,奋勇鼓吹的。此刻听到吕中天这么一说,均满头雾水,不知道吕中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郭冲也很是惊讶。事实上,自从病体趋向好转之后,郭冲便有些后悔当日提出议立太子之事了。当初确实是因为形势所迫,而且身子欠佳,不得不如此。但现在,既然林觉的药物对症,自己的身体正在快速的痊愈,议立太子的事情便该再等一等了。自己只有五十六岁啊,起码还有十几二十年的光阴。此时立太子,难道自己当真要让位于太子不成?自己找个地方去养老等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况且,郭冲自己是体会过当二十年太子的感受的。那种感觉既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却又蠢蠢欲动,想要取而代之。当初有好几次,郭冲都想动手逼着父皇退位,他实在受够了等待,也受够了小心翼翼生恐走错路说错话的感觉。那感觉实在太糟糕了。以己推人,无论郭冕和郭旭为太子,他们都将经历自己所经历的煎熬,这既让他们难受,也给朝廷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郭冲也不能装作自己没有下达立太子的旨意。今日早朝,他必须要提及此事,哪怕是装模作样一番也是必须要提的。但他却也下定决心,这件事必须拖下去,拖而不决,一直到自己认为该决定的那一天。在此之前,都是空谈。然而,让他惊讶的是,吕中天居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这让郭冲有一种被洞悉内心的感觉。吕中天是故意试探自己,还是他当真这么认为?这着实有些出乎意料。
“吕爱卿,议立太子之事乃国之大事,迟早是要定下的。朕虽然目前身子康健,但朕还是想早日定下此事,也能让天下臣民安心。至于你所说的,我大周目前面临的内外大事皆很紧迫,倒也不无道理。然朕认为,这和太子之议没有太大的冲突。嗯……你们说呢?”
郭冲不得不故作姿态,他很想说一句‘既如此,太子之议暂且缓议’,但那样的话,似乎太着痕迹了些。
“皇上所言甚是,定国本,安人心,乃是历朝历代首要解决之事。国嗣确定,局面便会稳定下来。即便遭遇不测之事,也不至于乱了阵脚。皇上所言,老臣是举双手赞同的。老臣认为,这件事该定下来了。”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出列奏道。
众人都认识此人,此人是国子监祭酒,集贤殿大学士苏荃。此人是三朝元老,颇有贤名,是位大周大儒,德高望重。本已致仕,但因德望高隆,依旧掌管国子监,为大周培养德行兼备的后备人才。他出来说这一番话,代表的既是他自己,也是一大批儒者士大夫的意见。
郭冲点头道:“苏爱卿此言甚合朕意,朕也是这么想的。然则你认为两位皇子谁可为太子呢?”
苏荃颤颤巍巍的道:“皇上,在老臣看来,大皇子才情旷达,为人直爽,虽有些轻佻之议,但总体不失皇家体面,性情也很仁厚。二皇子性情沉稳,行事有章法条理,内敛而沉静,仁义而有智勇。虽然说有些不爱读书,喜好兵马骑射之事,但也不失体统。哎,倘若两位皇子能合二为一,便是文武全才,性情中和,那可真是太好了。”
众人白眼珠乱飞,心道:这老头不是瞎扯么?要你说谁更适合,你道好,和起了稀泥。合二为一?立两个太子么?
但听苏荃继续道:“……不过,老臣知道这是不可能,只能从两位皇子当真选一位立太子的话,老臣认为……自然是立大皇子。不是说二皇子不适合,而是大皇子为嫡长子,我朝尊儒重道,讲究伦常之序。大皇子既是皇上长子,又是皇后娘娘所生,品德才能也能胜任,故立嫡长,符合伦常之理,遵伦常之序也。”
苏荃扶须摇头晃脑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作为大周大儒,他的这番话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大周尊儒,自然最看重纲常伦理之序,苏荃本人师从前朝大儒程运之,程运之曾著述理学数本,深掘儒家之学,形成理学一派,影响广远。其所言纲常伦理,渐次深入人心,已有被采纳为正统理学的趋势。作为程运之的弟子,苏荃提出立大皇子为太子的理由其实并不让人意外。他站出来的那一刻,很多人便知道他要推荐谁了。
“苏大人所言甚是,我朝历来遵儒重道,立国以来,传位立嗣也遵循立嫡长为先,次之为贤。此乃根本之序,若立嗣之事不循长幼嫡庶之序,则会乱了天下。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苏荃开了头,顿时一群官员出来说话,侃侃而谈,附和其议。
郭冕兴奋的双目放光,虽竭力克制,却难掩欣喜之态。两只手握在一起搓来搓去。郭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愤怒,态度平静的有些出奇。似乎根本事不关己一般。
郭冲眉头微蹙,点头道:“嗯,诸位爱卿说的朕明白了。然则,有无其他人有不同之议?”
吴春来要出来说话,却被吕中天拉住了衣角。吴春来甚是纳闷,看向吕中天时,发现吕中天一脸漠然。吴春来不知其意,只得暂且按捺住。
第一零一六章 大早朝(七)
“皇上,臣认为议立太子之事不能以民间长幼伦常之序为主。太子之位非一般的位置,太子将来是要继承大位的。老臣以为,立太子只有一个标准,非长幼非嫡庶,唯论贤与不贤。晋王固然有才学,但适才苏大人自己也承认,淮王耽于享乐,好宴饮文章,喜丹青诗乐,性子过于外放,失之于轻佻。作为皇子时自然无可指谪之处,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但若将来登临天下,则恐不适宜。奢靡享乐,宴饮诗乐绝非天子所能为之之事,为天下之尊者,便当老成持重,勤勉节俭,为万民臣子之表率。这一点上,二皇子郭旭则更为适合。未知皇上和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这一次站出来说话的是杨俊。虽然适才被郭旭弄的有些尴尬,但在立场问题上他还是遵循之前和吕中天的心照不宣之约,支持郭旭为太子。至于吕中天之前的言论,杨俊将之理解为是避嫌之语。毕竟吕中天是郭旭的外祖父,不好直接上来便支持郭旭为太子,只能说些模棱两可之言。
杨俊说出这番话后,顿时让朝堂上风向扭转。原本便有大多数的官员是要为郭旭站台的,此刻枢密使领头,便也不再迟疑,纷纷出言附和。
“杨枢密此言甚是,正所谓立贤无方,贤者可上,不贤者则下,此乃为江山社稷着想之举。”
“二皇子贤明勇谋,人所共知。干系大周国祚之事,岂能以礼法拘之?那是迂腐之举。”
这些人一发话,堂上支持郭冕的官员不干了,纷纷与之辩论起来。
“废话,何者为贤?标准为何?你们说二皇子贤于大皇子,可否指出具体之事?”
“你们眼瞎么?大皇子宴饮享乐,京城共知。二皇子领军戍边,克己勤勉,为人宽厚,贤与不贤还用细说?”
“笑话,宴饮诗乐便是不贤?我大周风行诗乐,此乃大雅之事。多少名士大儒乐此不疲,按照你们的意思,那便是不贤了?你不宴饮诗乐?你贤是不贤?”
“寻常之人怎可类比?此乃立国本之选,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登临天下的。你那普通人对比,是何居心?”
“天下一体,礼乐纲常人人遵守。废长立幼,国家必乱。”
“呸!大唐如何?太宗非长,开大唐盛世,文治武功,天下无双。此便是立贤之利。”
“可笑,你怕是不知玄武门之变,兄弟残杀之痛。整个大唐,为皇权发生多少兄弟相残之祸,罪魁祸首便自太宗始。因为自太宗即位便坏了礼法,乱了纲常,故而终唐一朝,效仿祸乱。今日你们是要让大唐宫闱之乱也在我大周发生么?安得什么心?”
“……”
“……”
朝堂之上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各自为了自己的观点而不遗余力的驳斥对方,闹腾的如同一塘水鸭子。
林觉苦笑着看着这一群人,心中觉得甚是可笑。他们甚至都没有搞清楚郭冲的心思,便在这里争论的脸红脖子粗。也许郭冲正需要他们争论不下,才能让立太子之事不了了之吧。
不过林觉对于他们争论的内容倒是颇感兴趣。立贤还是立长,这本身就是一个一直以来颇有争议性的话题。历史上有立错了皇嗣而导致国家衰亡的比比皆是,当然也有打着立贤之名而弄的宫闱生乱,兄弟父子相残,天下大乱之局的。
林觉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从后世地球上过来的人,他当然是希望是唯贤而上,而非一味的以礼法为理由立嫡长。但是林觉却又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