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不少同样深受倭寇所苦的县城也纷纷开始效仿此法来招募民兵以抵御倭寇。
 在江铭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时间整个沿海边境多个县城都兴起了一波大规模的抗倭热潮。
 正当江铭的名声越来越响时,钦差傅功名却觉得很不舒服,越发看江铭不顺眼。
第203章。203 先入为主
 有些人一旦先入为主,就会不断地钻牛角尖出不来。
 而傅功名正是这样的人,一旦认定某人是个坏人,就会千万百计地想找出证据来证明他的推断是对的。
 就在钦差傅功名千方百计想揭发江铭的“真面目”时,他突然收到了一个当地富商的密报,对方声称上次大捷完全是江铭在背后自编自演的一场大戏。
 那些被打死打伤的所谓倭寇,其实很多是附近的流民。
 收到这封密报后,傅功名大喜过望,心想此事果然有诈。于是立刻主动跟那个富商接触,以获取更加详细的内幕消息。
 至于这个当地富商为何要这样做,这就是这部分文戏剧情的重大伏笔。
 原来,那个富商多年来一直在暗地里与倭寇勾结,负责帮他们销赃来谋取暴利。
 由于上次江铭所率领的江家军痛击了来犯的两千倭寇,使得这个富商开始心生恐惧,害怕自己与倭寇勾结的事情败露,因此才想利用傅功名这个对江铭不满的钦差来陷害他。
 只要江铭一死,他不仅安然无事,而且还能继续像以前那样跟倭寇做生意。
 这两人,可以是说一个奸商、一个昏官的组合。
 一个是有钱的地头蛇,一个有权的钦差,这两人就是整出这出文戏的重要配角。
 当然,池非不会一开始就把富商的真正目的写出来,他要一步一步地进行抽丝剥茧的剧情推进,直至最后真相大白。
 当池非回到京城的时候,这部分剧情已经推进了大半。
 此时正在文学报上连载的,就是逐渐走向高潮的部分。
 原来,那个奸商为了对付江铭,不仅利用了傅功名这个昏官,还想出了各种下作的方法来败坏江铭的名声。
 可是全都被江铭一一化解了,而且还让这个地头蛇尝到了自作自受的苦头。
 奸商见江铭这么难缠,干脆把心一横,纠结一大帮亡命之徒准备绑架江铭的妻子徐若梅来迫使江铭就范。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江铭的妻子徐若梅也不是一个普通妇人,她不仅聪明机智,而且行事果断勇敢。
 在这些亡命之徒准备围攻大宅的时候,她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还十分镇定地指挥家里的下人一起对抗外敌,跟外面那些人打得不相上下。
 此时在文学报上连载的就是这部分剧情。
 池非特意把这部分打斗剧情写得十分激烈凶险,让读者们看得很是过瘾,对女主角徐若梅的好感再度飙升。
 不少读者纷纷写信给报社盛赞女主角徐若梅不仅出得了厅堂,还上得了战场,真是个贤内助。
 报社方面也很积极地把这些信件内容在读者来信版块处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此时连载的字数已经超过九万字,还未发表的部分章节还有五、六万字,加起来有十几万字,足够单独出一卷了。
 实际上,整卷手稿已经交付聚雅斋印刷,再过几天就可以上市发售。
 那未发表的五、六万字所描写的剧情,就是第十卷的收尾部分。
 说的是面对一大帮亡命之徒的围攻,江宅毕竟人少,而且双方战斗力有明显差距。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苦战,大宅这边已经死伤惨重,几乎马上就要被攻破了。
 还好就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江铭带着一大帮民兵及时赶到,终于把这些亡命之徒给抓住了。
 经过严刑逼供,这些人很快就招出了幕后黑人就是那个奸商。
 江铭勃然大怒,立刻带兵去抓人。
 那个奸商见事情败露,只好带着家人慌忙逃跑。
 在临走之前,他还非常歹毒地派人去倭寇聚居的岛上通知了那里的倭寇,骗他们说城里的官兵已经离开,现在正是大举进攻的好机会。
 倭寇们信以为真,立刻率领全岛五千多人驾船驶向县城方向,可谓是倾巢而出。
 那个奸商的目的很简单,只要把大批倭寇引来,江铭就没时间再追捕他,这样他就可以成功逃脱了。
 然而他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一点,江铭早就通过威逼利诱的方法收买了他身边的一个打手,那个打手在跟着奸商逃跑的过程中,不断在路上留下追踪的线索。
 因此这奸商刚出县城没多久,被江铭派出的人马给抓住了。
 见大势已去,那个奸商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只好把一切都招供了。
 在得知这个奸商的真正目的后,钦差傅功名顿时如坠冰窑,全身发凉。
 他万万没想到,原来自己从头到尾都是被人利用来陷害江知县的那一颗棋子。
 另一方面,江铭在知道正有大批倭寇正坐船赶来县城时,立刻让全城进入了紧急戒备,然后把所有民兵都调了过来,准备迎战。
 这就是第二次抗倭大战的开始,也是下一卷的铺垫内容。
 剧情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
 等把这第二次抗倭大战写完,再把该交代的事都交代清楚后,也就是两卷的份量,整部《重生》就可以正式完结了。
 ……………………
 回京后的第十二天,池非再次出现在文学报的报社,顿时受到了全报社人的热烈欢迎。
 其中最激动的要数蓝晴,因为池非刚回来的时候她刚好到外县出诊,等她回来的时候才知道苏主编已经回京。
 之后她一直盼着池非能再来报社,结果这一等就足足等了十多天之久,如今才好不容易见到人。
 一见到池非,她立刻十分兴奋地跑过来问:“苏主编,您真的找到了能让人不得散疮的法子?”
 不怪她这么激动,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医者,以前也亲眼见过散疮患者的惨状,深知散疮这种烈性瘟疫确实是一种难以医治的绝症,古今无数大夫都对此病束手无策。
 一旦感染的话,除了靠个人体质硬熬过去以外,别无他法,病死率是相当高的。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她最为尊敬的池非先生竟然找到了能够让人不得散疮的方法,这怎能不叫她激动万分。
 她一直苦苦等池非过来,就是想问清楚这件事。
 看到她充满期待的表情,池非微笑道:“是真的。我今天过来,就是想趁这两天有空,给全报社的人都接种上,这样你们以后就不会再得散疮了。如果你有空的话,就过来帮忙吧。”
 “有空,有空,我随时都有空。”蓝晴兴奋得头都快点掉了。她作梦都想不到自己还能亲自参与这件事。
 池非之所以拖了这么多天才有空来报社,就是因为在这十几天里,他都忙着给小妻子阿芷、家里的下人、宁氏一族的族人、岳母姚氏以及她娘家人姚家的直系亲属、陈帐房一家、简书棋等人接种牛痘。
 在给他这些人都接种完后,他这才有空来这里帮报社的人做同样的事。
 其他人他管不了,也不敢管。但至少这些他所认识和关心的人,又或者是岳父所指定的人,他都希望他们能够终生免受天花之苦,这也算是他的一点小小心意。
 只要西北疫情没有出现变故的话,他这趟西北之旅可以说是正式结束了。
第204章。204 春去秋来
 春去秋来,很快半年过去了,京城逐渐由春天过渡到夏天,然后迎来了凉爽的秋季。
 在这半年里,京城发生了几件大事。
 首先第一件大事,就是刚升为内阁大学士的兵部尚书闵大人,被都察院左都御史倪大人在朝堂之上弹劾他贪污军饷,走私兵械这两项罪名。
 之后圣上勒令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共同审理此案。
 三司经过三个月多月的审查,最后查清楚兵部确实有多名在职官员贪污过军饷,有的贪污数额还特别巨大。
 至于走私兵械这项罪名,三司并没有找到有力的人证物证,因此不了了之。
 虽然没有确实证据证明兵部尚书闵大人也参与贪污军饷案,但身为兵部之长,这个对下属疏于监管,用人不察的罪名他是逃不掉的。
 再加上以左都御史倪大人为首的一大帮御史连番弹劾,入阁还不到半个月的闵大人不仅被圣上剥夺了内阁大学士的头衔,而且连兵部尚书的职位也被夺了。直接官降两级,降为从三品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
 至于空出来的内阁人选,由国子监祭酒张大人顶上。
 第二件大事,是宫中谢贵妃的父亲,也就是一直镇守西南边关的安国公在相隔五年后,第一次回京城休憩,目的是参加嫡次孙谢长亭迎娶焞芳公主的婚礼。
 第三件大事,是西北大将军,也就是镇国公宁志远在成功治理西北瘟疫后,回京城述职。因其治理瘟疫有功,圣上大加赞赏。
 第四件事严格来说并不算大事,但却跟第三件事有关。
 历经半年的监测,西北地区再无出现新的散疮感染者。由此可见,接种之法确实是有效的。
 于是镇国公宁志远的小女婿,也就是文学报的东家苏真,由于在瘟疫爆发之际成功找出了能让人不得散疮的神药,并协助其岳父宁志远治理了西北的大瘟疫。
 因其居功甚伟,圣上特意下旨对其进行封爵,并赐金千两。
 在圣旨里,苏真被封为二等伯,赐名靖文伯,世袭罔替,子孙永荫。
 虽然第四件事相对于其他三件大事实在无法相提并论,但对于众多池非先生的书迷来说,却是头等大事。
 他们在知道池非先生被圣上封爵后,都高兴不已,纷纷给报社写信表示祝贺。
 池非不是一个喜欢装高冷的人,随即在文学报上发文向所有支持他的读者表示感谢,并表示他池某人会一如既往地在文学报上连载小说,希望各位继续支持捧场。
 这篇发文一出,读者们倍感欣慰和暖心。
 深感池非先生果然还是他们熟悉的那个池非先生,不会因为封爵而有所改变。
 此时所有读者都在热切期盼着池非先生的新书什么时候开始连载,并纷纷猜测这本新书会写什么题材。
 原来,早就半个月前,《重生》的第十二卷,也就是本书的最后一卷终于如期上市了。
 如今在文学报上连载的,只是十二卷的后面章节内容而已。只要是看过书的人,都已经知道接下来的剧情了。
 其实严格来说,这第十二卷应该算是《重生》的番外篇。因为主线故事早在第十一卷的时候就已经写完了。
 第十一卷写的就是第二次抗倭大战,也是全书最为惊险刺激的一卷。
 故事接回第十卷的内容,在抓到那个与倭寇通敌的奸商后,江铭这才知道将会有大批倭寇准备上岸偷袭县城。
 于是他立刻让全城进入紧急戒备,然后把所有民兵都调了过来,准备迎战。
 通过斥候的侦察报告,江铭得知这回上岸的倭寇足有五千多人,这个数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
 反观己方这边,经过这段时间的不断招募,民兵数量已经由三千人增长到六千多人。
 虽然人数比倭寇多了一千左右,但大多都是训练不足的新兵,如果硬碰硬的话,多半不是倭寇们的对手。
 另外倭寇们上次吃了大亏,这回想再重施故计从路两边偷袭的话,是不可能再成功的,只能另想办法。
 虽然倭寇这回来势汹汹,但这几个月来江铭除了不断招募新兵外,还做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派大量民夫修建了一座独特的瓮城。
 所谓瓮城,是指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状似瓮,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