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跟着前任总军需官做事,要说完全没有盗取物资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有多有少而已。
如今池非查得这么严,而且还另外找了外面的士兵进来盯着他们,那就很难蒙混过去了。
经过连续几天的盘查,池非发现实物数量和帐面数目果然有差异,但并不算严重。
其中主要以衣物和粮食为主。
应该是有人经常把这些物资偷出去卖掉来补贴家用。
就像现代那些比较大的工厂,偶尔会有工人把厂里的东西偷偷藏在身上带出去一样。
但这里毕竟是西北大营,到处都有士兵把守,数量较多或体积较大的物资就算给他们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偷出去。
如果换作外面其他库房的话,亏空的程度肯定不在少数。
拿到盘库总结果后,池非没有出声,只是安静地看着所有人。
在他的注视下,包括副官邓远明在内,所有人的脸色都显得十分难看,有的人甚至还紧张地冒出了冷汗。
他们心里都清楚,面前这位爷可是大帅的亲女婿,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们所有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过了一会,池非终于开口说话了,“这次盘库的结果比我想象中好一些,虽然有亏空,但不至于太严重。”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顿时松了口气。
然而还没等众人喘过气来,池非又接着说:“至于为什么会产生亏空,各位心里应该一清二楚才对。”
此言一出,众人的心脏又一下子提了起来。
看把他们吓够了,池非这才坦然道:“我这个人不喜欢来虚的,在这里我不妨给各位透个底。
以前的事我不会再追究,更不会追查是谁做的。
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以后每隔三个月都会进行一次像这样的大盘查,如果再发现有人亏空物资的话,那就别怪苏某不客气了。
除了自查以外,以后所有人在离开库区的时候,都要进行搜身检查。一旦发现有人在身上私藏物品,就会以偷盗罪进行处罚。
希望各位自重,别让苏某难做。”
“是,大人。”众人赶紧应下,个个都犹如死里逃生一般松了口气。
从这一刻起,再也没有人敢小看这个凭着跟大帅的翁婿关系进来的新任总军需官。
经过对方的这一轮手段,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爷不是一个能唬弄的主。
在他手上办事,只能老老实实,不然肯定没什么好下场。
于是从这天起,池非在库区的威信一下子就立了起来。
对于他的命令,没有人敢再马虎应付,全都战战兢兢地埋头做事。
看到小女婿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把整片库区管得井然有序、丝毫不乱,宁志远大为高兴。觉得自己果然没看错人,这小子确实适合干这个。
然而池非在经过这次大盘点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发现枪库那里存放着一百多枝火铳,但这些火铳自入库以来就从未出过库,也就是说从未有人使用过。
他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火铳没人用,反而像垃圾一样放在库里铺尘。
当他带着这个疑问去问岳父的时候,岳父的回答却让他大感意外。
岳父说,这些火铳在打仗的时候根本没用,全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
他还说,这些火铳并非本朝的东西,而是前朝的老古董。
是第一任镇国公从当时的前朝工部那里缴获到的破烂玩意。
宁志远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试用过,但发现这些老古董根本就没什么用。
不仅每次装填弹药都需要花很长时间,而且最要命的是这玩意还容易炸膛。
装火药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多放了一些,整条火铳指不定就会突然炸开,把用的人也给炸伤。
这样的玩意在战场上根本一点用都没有,等你把弹药装填好,敌人都已经杀到眼前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批火铳就放在库里铺尘了。如果这次不是池非进行大盘点的话,宁志远都快忘了还有这些玩意。
与这些中看不中用的火铳相比,前朝发明的大炮倒是挺不错的。
经过工部几代人的改良后,如今大炮已经成了大魏许多城池专用的守城利器,在敌人攻城的时候发挥不少的作用。
听完岳父的讲解后,池非不禁有些无语。
据他所知,明朝之所以能打败元朝一统华夏,火枪在步兵当中的大量使用就算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他就不信,在这个时代火枪真的一无是处。
而且就算他不会做,但这时代有大把能工巧匠,他就不信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管怎么样,他总要先试试再说。
想到这里,池非于是对宁志远说:“岳父,小婿觉得这火铳并非一无是处之物,应该还有很大改良的空间。
您能否派一些工匠给我,我想好好研究一下这玩意。”
“行,你不管是要人还是要物都可以,随你折腾。”宁志远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虽然他并不抱什么希望,但难得小女婿主动开口求他,他当然不会拒绝。
而且宁志远知道小女婿是个有分寸的人,就算再怎么折腾也不会让他难做的。
第232章。232 改良
为了研究新式火枪,池非把那上百枝都快变成古董的火铳全部调了出来,然后叫岳父指派给他的几个工匠把其中几枝拆开来仔细研究其构造。
其中一个姓吴的中年工匠还是当年宁志远试用这火铳的时候,刚好在场调试的一个,于是被宁志远给特意调了过来。
池非在第一眼见到这批火铳的时候,就算是像他这样的外行人,也觉得这火铳实太过简陋粗糙。
整支火铳的铳身用青铜铸造,铳体粗短,长约35厘米左右,口径约10厘米,足有十五、六斤重。
前为铳管,中为药室,后为铳尾。
铳管呈直筒状,近铳口处却外张成喇叭状。
药室较铳管为粗,室壁向外弧凸。
铳尾较短,有向后的銎孔,底径约7厘米左右,小于铳口径。并在尾部两侧各有一个约2厘米长的方孔。
方孔的中心位置,正好和铳身轴线在同一平面上。
有一根金属栓从二孔中穿连,然后固定在木架上。
吴工匠告诉池非,这个金属栓起到相当于耳轴的作用,使铜铳在木架上可调节高低俯仰,以调整射击角度。
他还告诉池非,这火铳用的时候,要先将铳口朝天竖起,再往铳管里面装火药。
等装完火药后,再往里面倒入铁沙、碎石等硬物。
然后把药室的活动火门拉开,塞入引线,再把引线点燃引爆里面的火药。
火药引爆后,会将铳管里面的铁沙或碎石喷出,对敌人造成杀伤力。
池非听完他的讲解后,决定亲自验证一下这火铳的杀伤力。
于是他在大营外面找了块没人的空地,然后放上靶子进行实弹测试。
随着此起彼伏的闷响不断发生,在足足试了十几铳后,池非这才下令停止测试。
在检查过所有靶子后,池非终于知道岳父为什么说这火铳只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了。
装填时间实在太慢了,而且射程也太短了。
先说这装填时间,吴工匠每完成一次完整的弹药装填,至少需要四分钟到五分钟。
就算是因为吴工匠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导致手脚慢,但池非估算过,就算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最快也要两分钟以上才能完成一次弹药的装填。
然后再说说这射程,最长的有效射程竟然不到三十米,一般也就二十米左右。
假如这个距离外真有敌人在,等你这边装填完,敌人早就杀到面前了,还不如弓箭有用呢。
不仅如此,在这十几次测试中,竟然有一铳发生了炸膛。
还好当时加的火药不多,这才没有伤到人。
经过这次测试,池非大概知道这火铳为什么会容易炸膛了。
在他看来,这火铳更像是一个前宽后细的喇叭或唢呐。
为了不让火药漏出来,需要把数量较多的铁沙或碎石等硬物塞在里面作为封堵物。
但万一塞的硬物太多,又或者是硬物塞得太紧,导致火药的爆炸力无法把硬物喷出的话,就会造成铳管炸膛。
另外这种外形粗短的喇叭型结构就相当于开放式的散弹手枪,虽然能造成面积较大的伤害,但枪管这么短的话,射程自然远不到哪里去。
这样的火铳,确实没什么实际的作战能力,还不如弓箭有效,怪不得会被军队束之高阁。
至于大魏工部那边没人愿意继续研究也可以理解,毕竟整支火铳由全铜制成,每支重约十五、六斤。
古代一向缺铜,如果做一百支的话就要将近两千斤铜,一千支就要一万多斤铜,光这材料成本就非常惊人。
这还没算各种研发费用,林林种种加起来肯定不会是个小数目。
假如这火铳在战场上真有用的话还好说,研发费用高一些也情可原,但以如今这样来看,实在看不出有任何研究的价值,因此工部那边才没人愿意对其研究改良。
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些火铳视作前朝工部的失败产物,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然而池非毕竟是个现代人,他很清楚这种所谓的失败品一旦改良成功,将会成为改变整个战争局面的关键武器。
池非没想过要造出现代的步枪来,以这时代的工业技术水准来说这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什么膛线、火帽、弹匣之类只有现代步枪才有的高级部件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做出来。
他只想搞出一些类似于燧发枪之类的山寨产品,这才是最为实际可行的目标。
可惜不知道洋人那边枪械发展得怎么样,如果洋人那边已经造出了燧发枪,那就好办了,只要搞几枝过来拆开照抄一下其中的构造就可以了。
但既然现在什么都没有,只能从零开始进行研究。
首先是枪管的问题,必须要做出内部光滑、口径统一的长枪管,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所用材料方面,池非决定放弃用铜来做枪管,改为用铁来造。
据他所知,燧发枪的枪管也是用铁来做的。
所以改铜为铁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也是为了将来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减轻成本。
其次是弹药的问题,池非不会再用铁沙或碎石这些不规则的硬物,改为用大小差不多的实心铅弹。
至于如何解决填充火药量不统一这个问题,他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那就是将火药分开包装、定量投放。
大概做法是先经过多次测试,把大多数枪管都不会炸膛的火药量算出来,然后以这个分量作为检验新造枪管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准。
也就是说,不是让火药量来迁就枪身,而是用枪身来迁就火药量。
只有不会因为这个火药量而炸膛的枪管才是合格品,否则就是不合格品。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大批比较安全的火枪。
第三是点火装置的问题,这是燧发枪能否研究成功的另一个关键点。
顾名思义,燧发枪就是通过撞击燧石产生火星的方式来点燃火药开枪,因此才会叫这名字。
虽然池非不知道其中的构造,但他感觉这时代的工匠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古代许多让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品和机关就是出自于古代工匠之手,所以别小看这时代的能工巧匠们。
只要能解决上面三个大问题,燧发枪就有很大希望可以造出来。
为了加快研究进度,池非把工匠们分为两组,第一组负责研究如何制造内部光滑、口径统一的长枪管,另一组负责研究燧石点火装置。
为了刺激他们,池非向所有工匠承诺,一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