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百座滤池。
这些盐场不仅统一有围墙保护,而且周围还有士兵把守,守备森严。任何不经允许擅入者,格杀勿论。
就在宁雅柏大肆兴建盐场之际,池非正式开始了盐田法的研究。
盐田法主要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首先,盐工将海水通过沟渠引入蒸发池中进行暴晒,以减少蒸发池中的水份。
当蒸发池里的海水被蒸发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变成充满盐份的饱和溶液。
此时再将这些饱和溶液倒入结晶池中继续暴晒,直到水份彻底蒸发为止,此时所产生的晶体就是最为常见的粗盐。
这个方法听上去很简单,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个“晒”字。
因此盐田法必须要选择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地势平坦的地方才有可能实行。
这个条件实际并不容易满足,首要条件必须是沿海地区,其次是日照要充足,气候少雨干燥才行。缺一不可。
而沿海地区受洋流影响,一般多以潮湿多雨、容易产生台风或季风天气为主,因此很多沿海地区是不适合晒盐的。
至于这里究竟适不适合晒盐,池非心里也没底,只能先试试再说。
首先是先在离海岸约四、五百米远的地方挖出一排排蒸发池。然后往海边方向挖出引水沟渠用于引入海水。
这一步基本上跟沟滩晒盐法中建蓄水池的步骤是一样的。
只不过蒸发池的数量远比蓄水池要多得多,一排接一排,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盐田。
每个蓄水池的面积大概一亩左右,深度由深入浅,越往后越浅。
最深的一级蒸发池到成人膝盖部分,然后依将往后下降。到最后一排蒸发池时,水位只到成人脚踝位置。
前后两边用木板辅以泥土分隔,这样方便盐工将海水推入下一个池中。
虽说盐田法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但实际上蒸发池是最多的,占了盐田九成以上。结晶池只有一成不到。
之所以要这么多蒸发池,那是因为蒸发海水这一步不是简单地在一个池子里完成,而是要按海水的不同浓度分开蒸发。
例如刚从海里引过来的海水一般只有3。5%的盐度,即每千克海水含盐量为35克左右。这些原始海水就只能放在最前面的蒸发池里。
等晒上一段时间后,海水盐度升到10%左右时,就需要将这些海水从前最前面的蒸发池向后移动,移到后一级蒸发池里。
经过再次蒸发后,当海水盐度由10%升到20%左右时,就要将这些海水再次后移,移到更后一级的蒸发池里。
等海水的盐度升到25%时,这些海水就可以称为卤水了。这时需要将卤水移到结晶池里,等待最后的结晶过程。
如此类推,根据不同盐度的海水分到不同的蒸发池里,直到最后结晶,这样才能连绵不断地产生海盐。
至于每一池的海水含盐度如何区分,在没有现代专业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只能靠盐工通过海水的颜色和味道等经验来进行判断。
正因为蒸发部分如此繁复,所以蒸发池的数量才会占到了所有盐田的9成以上。
为了不让卤水中的盐分结在一起,盐工们需要每天分几次用木推不断翻动结晶池里的卤水,这种做法叫旋盐。
通过这样的来回翻动,凝结出来的海盐不仅成色较白,而且颗粒也会精细许多。
关于盐田法池非作为一个前世居住在城市里的普通宅男,自然不可能真的有机会尝试。
他当年只是为了写网文而从网上看过相关的视频和资料罢了,因此对于这种制盐法他其实也是一知半解,只能自己摸索解决。
遇到有问题的时候,就会立刻停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
这样待了十几天后,原本还算白净的他很快就被晒成了大半个黑人,让阿芷大为心疼。
这天晚上阿芷搂着池非的脖子抱怨道:“哥哥你白天都不戴帽子的吗?看你晒成什么样了。”
“没事,过一段时间就会捂回来的。而且男人黑一点才好,显得有男子气概。”
“不要,哥哥原来的样子就已经很好了。不如从明天开始,让我陪你一起出去吧?这样我至少可以在你身边照顾你。”
“傻瓜,盐场全是男人,而且热的时候经常连衣服也不穿在干活,你过去怎么方便。”
“可是你每天都这么忙,我却什么忙也帮不上,我觉得自己太没用了。”阿芷委屈道。
“阿芷怎么会没用呢,我在外面辛苦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不仅有热饭吃,还有阿芷在关心我照顾我,这样我才能充满精力地好好做事。
所以阿芷不是没用,只是我们分工不同而已。我在外面做事,你负责照顾家里,这不是挺好的吗?”
“可是……”
池非没有再让她说下去,低头吻住了她的小嘴慢慢亲了起来。
阿芷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全身发烫地任他胡来。
池非原本只是想封住她的嘴不让她再说下去,结果被这丫头撩拨了一下后,欲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开始认真“欺负”起她来。
来了九江这么久,他一直在忙于实验如何制盐,早就有些饥渴难耐了。
第237章。237 出发
蓝晴刚一放下药箱,张小娥立刻端了一杯水给她。
等蓝晴喝完水缓了口气后,章妈妈这才问道:“蓝姑娘,请问外面情况怎么样?”
“街上大致还算平静,但还是有很多士兵在到处巡逻,看样子还会再戒严一段时间。”
站在旁边的张小娥不禁皱了一下眉头,然后有些忧心忡忡地说:“不知当家和夫人他们现在怎么样?”
蓝晴安慰道:“放心吧,既然官府那边贴出抓捕榜文,表示他们并没有被抓到。
估计苏主编他们已经跟着宁家回到西北了。只要到了那里,他们就不会有事的。”
章妈妈也开口道:“没错,有老爷在,姑爷和小姐不会有事的。
蓝姑娘,请问我们府上现在是什么情况?还有官兵在那守着吗?”
“我偷偷去看了一下,外面已经没有官兵把守,但门口却贴上了封条,看样子是被官兵给查封了。”
“这帮贼子,一定是把我们府里的东西给搬空了。”章妈妈气得直咬牙。
还好他们出来的时候,把府上所有金银细软以及房契银票等重要物品都带走了,否则损失更大。
“那报社那边呢?”张小娥插口问道。
“也是一样,门口也被贴上了封条。”
虽然早有预感,但听到这个消息,张小娥还是十分心痛。
章妈妈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她十分镇定地说:“那些都是死物,只要老爷他们平安无事,一定有机会拿回来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要怎么离开京城回西北跟老爷他们会合。”
听到这个问题,蓝晴和张小娥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是啊,现在该怎么离开京城呢?这确实是个十分头痛的问题。
那天晚上发生兵变的时候,池非府上的人也被街上到处巡逻搜捕的官兵给惊醒了。
章妈妈一看这些官兵的服饰就知道他们并非普通的官兵,而是禁军。
看这情形,估计是京中可能有人作乱,所以皇上才出动了禁军。
章妈妈在西北待过,曾经亲眼见识过胡人偷袭县城后,全城鸡犬不留的惨状。
她虽然不知道京中发生了什么事,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马上叫醒了府里所有人,并且命令众人立刻收拾好行李,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当红影一个人回到府上的时候,章妈妈这才从她嘴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对皇上这种行为大为愤怒。
而张小娥在看过池非的亲笔信后,立刻按照信上的吩咐,先把他藏在书房里的全部银票和手稿都带在身上,然后带上大牛跟着章妈妈他们全部人一起撤出了苏府,暂时躲在池非在外面所租的那幢四合院里。
这破旧的四合院还真是避难的宝地,帮了池非等人一次又一次,否则这半夜三更的还真不容易找到能藏这么多人的地方。
等包括章妈妈在内的阿芷陪嫁家人都安顿好后,红影立刻带着张小娥去报馆那边把蓝晴、彭大强夫妻俩以及那些流民孩子全都接到四合院来暂避。
此事是最为紧急的,因为不久之后,不管是苏府还是报馆,肯定会有官兵上门查封抓人的。
果然到了第二天下午,苏府和报馆就被大批官兵给查抄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
因为抓不到府上和报馆的人,官兵们就对章妈妈等人开出了缉捕文书,将他们视为叛贼同伙进行追捕。
只不过章妈妈他们毕竟只是苏家的下人,就算抓到也功劳有限。
因此官兵们更多地还是把精力放在搜捕其他与大皇子相关的大人物身上,暂时没功夫管他们。
章妈妈看着满屋子的人,也觉得十分头痛,不知该如何安置他们,尤其是那三十多个流民孩子。
还好池非在给张小娥的亲笔信中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他让张小娥去找聚雅斋的金掌柜,请他帮忙接收这些孩子。
因为这些孩子只要是八岁以上的全都学过印刷或挑字,而且至少有一半人已经上手,算得上是合格的印刷工和挑字工了。
池非希望金掌柜可以看在他的面上,把这些孩子介绍到其他印刷作坊去做工人,就算不行也希望能够暂时收留他们。
金掌柜从张小娥嘴里得知池非的请求后,立刻去请示曹当家。
曹当家在考虑了一会之后,终于答应接收这些孩子到聚雅斋的各个印坊去做事,就当是帮池非一把。
张小娥听说聚雅斋肯接收这些孩子后,感动得当场落泪,立刻向金掌柜一遍又一遍地表示感谢。
事不宜迟,当天晚上金掌柜就找了几辆马车来四合院接人。
离别之际,那三十多个孩子全都哭成了泪人,没有一个愿意离开。
在这里不仅有饱饭吃,还有先生和小娥姐他们几个大人关心他们照顾他们。
还有彭大强夫妻俩一个在教他们练武,一个在照料他们的生活。
甚至他们生病的时候,蓝姐姐还会免费帮他们治疗。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安心和温暖。
所有人都已经把报社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家,并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和归属感。
原本一切都好好的,但只是隔了一个晚上而已,却突然发生了巨变。不仅报馆被官兵封了,而且连先生也成了被官兵抓捕的对象。
如今还要他们离开这个温暖的家,他们全都感到难以接受,就像天塌下来一样无所适从。
张小娥当然也舍不得他们,但如今她们自身难保,能把这些孩子全都安置好就已经倾尽全力了。
而且聚雅斋跟当家的关系这么好,又是有信誉的老字号书坊,张小娥相信这些孩子会得到善待的。这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张小娥眼含热泪逐一搂着他们,然后一边安慰着这些徬惶无助的孩子一边把他们一个个送上马车。
当马车驶远后,张小娥这才敢失声痛哭出来。
在安置好这些孩子后,接下来就是几个大人了。
蓝晴和彭大强夫妻俩只是受雇于池非,并非苏府的下人,因此他们并不在缉捕文书当中。
为了不连累他们,张小娥叫他们三人各自去找地方搬离,以免受到牵连。
彭大强夫妻俩虽然万分不舍,但他们毕竟只是普通平民百姓,还有年幼的儿子要养,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离开。
还好他们儿子的病已经治好,而池非平时给出的工钱又够优厚,此时他们身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不至于像当初那样为了医治儿子连租房子的钱都用尽而被迫流落街头讨生活。
他们已经想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