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在等,等机会的到来。
……………………
就在京城这边君臣斗法之际,新年终于悄悄接近了。
因为岳父宁志远要留在西北坐镇边关,所以池非就带着阿芷回西北团年。
跟他一起回去的,还有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
一家人是一同起程的,一行人在路过漳州和临祈的时候,还特意绕进去看了一下两地的梯田。
宁雅枫和阿芷还是第一次见到梯田,望着山上犹如台阶一般被一道道分开,整齐有序、连绵不尽的梯田时,他们顿时感到大开眼界。
这样的梯田遍布无数个山头,每座山的山脚处都有一个蓄水库,水库里的水则是通过一道道犹如蜘蛛网一般分布的沟渠所引入。
他们一行人来的时候正好是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只见无数流民正在梯田上面辛勤地修整着,做着最后的春耕准备。
因为这些梯田的收成涉及到他们未来一年的口粮,所以没有一个农民敢轻忽大意。
对于一些原本住在城镇里不会种田的镇民,官府也会派有经验的老农前去指导,让他们不至于错过春耕。
看到眼前这副壮观的景象,宁雅柏也不禁惊叹不已。
他上次来的时候,梯田的数量连五分之一都没有。没想到只隔了几个月时间,梯田已经达到了如此庞大的规模。
有这么多的田,只要来年不发生天灾的话,这些流民的性命应该算是保下来了。
池非身为梯田计划的总负责人,自然要了解各地的进度情况。
在向当地知县询问后,得知给流民耕种的工具不够时,池非对那知县下令道:“耕种工具正在勒令各地作坊加紧打造,另外已经派人到江南等地秘密购买。明天春耕之前应该可以全部凑齐。
在这期间,你们可以采取分耕制,即分成早晚两班轮流作业。
从早上辰时开始,到下午未时结束,算早班。
然后从未时开始,到晚上戊时结束,算晚班。
这样交错进行,就可以勉强保证每户流民都有工具可用。
当然,这只是临时应急之法,等工具做好后,就不必如此麻烦。”
“是,大人,下官会照办的。”
“那辛苦各位了。”
“大人客气了,这是下官应该做的。”
在交待完事情后,池非就回到宁雅柏他们身边准备出发,却发现兄妹三人正带着一脸古怪的笑容看着他。
“怎么,我脸上有东西?”池非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脸。
宁雅枫大笑道:“你这家伙以前老说自己不适应做官,这不是挺像模像样的吗?”
宁雅柏也笑着说:“我算是看出来了,阿真不是不适合当官,而是不适合当小官。他不习惯被人管着。”
阿芷则满眼星星眼地跑过去搂着心上人的手臂,她觉得哥哥真的好厉害,好像什么都懂。尤其是亲眼见到眼前这无比壮观的梯田后,心里对他的崇拜不由得又加深了一层。
“行了行了,就你们话多。如果可以选的话,我只想做个闲人,不想管这么多事。好了,我们走吧。”
一行人于是有说有笑地又开始起程了,直奔西北而去。
第263章。263 想法
看到这么久没见的两个儿子和小女儿都回来了,姚氏是最高兴的那个。
看哪个儿女都觉得又瘦又黑,一定是在外面太辛苦了,吃又吃不好。
慈母心爆发之下,她干脆援起袖子亲自到厨房去指挥厨娘们作菜,想给大半年没见的儿女们好好补回来。
身为父亲的宁志远虽然没说什么,但嘴角的笑容也一直没停过。
可惜大女儿宁雅珊不在,否则一家人就全部到齐了。
不过据留在京城的探子回报,宁雅珊过得还算不错,没有受到新皇登基的影响。
毕竟她婆婆是庆平长公主,顺天帝的姑姑,而且宁雅珊又是外嫁女,在情在理都不应该追究到她头上来。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顺天帝跟安国公翻脸了,双方斗得正酣,根本没心思去计较这种小事。
想起京城如今的局势,宁志远露出了一丝冷笑。
他早就猜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谢老贼权倾朝野,手里还掌着全国兵马,如果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面对这样强势的权臣,只能选择当个整天享乐的昏君而已。
但赵焞丰为人刚愎自用、心比天高,哪里肯屈居于谢老贼之下。
即使对方是他的亲外公,但赵焞丰毕竟是个皇帝。在巨大的权势面前,这祖孙亲情单薄如纸,根本不值一提。
双方起冲突是早晚的事,因此宁志远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宁志远更在意的是双方的应对和做法。
先说这谢老贼,从他明目张胆地强抢真知报这点来看,可见他是真的不在乎跟皇帝撕破脸。
或许在他看来,这顺天帝只是他手里的一颗棋子罢了,根本不足挂齿。
这也很符合谢老贼一直以来心狠手辣的办事作风。
只是顺天帝赵焞丰的反应就有些出乎宁志远的意料之外了。
宁志远没想到赵焞丰竟然敢通过真知报直接把锅甩还给谢老贼,这是很显然要跟谢家决裂的表现。
赵焞丰虽然不像他父亲靖安帝那样是个能忍之人,但他也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蠢货。按道理来说不应该在这个节骨眼上跟谢家翻脸才对。
趁着开饭前还有大把时间,宁志远把三个儿女以及小女婿池非叫进了书房,一起商议此事。
把京城的近况以及自己的疑问讲了一遍后,宁志远问道:“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宁雅柏想了一会之后,率先回答道:“父亲,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伪皇有意要跟谢家在明面上决裂,然后吸引对谢家不满的人前来投靠。
因为现在拱卫京师的禁军和五军营全是安国公的手下,伪皇根本无兵无将可用,形同傀儡。
而伪皇又不是一个甘于人下之人,为了夺回皇权,只能借助外力。
也就是引那些对谢家不满,又或者是对朝廷还有忠心之人前来投靠,以对抗谢家。
但伪皇是谢家扶上位的,而且安国公又是他的亲外公,如果他不跟谢家决裂的话,根本没人敢投靠他。
因此他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安国公,就是要借此机会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
可以看出,赵焞丰已然对谢家起了杀心。”
宁志远听完长子的话后,眼中露出了满意的眼神。
他也是这样想的,长子能有这样的眼界和见识,可见他确实能够独当一面了。
“你们怎么看?”宁志远问次子宁雅枫和小女婿池非。
宁雅枫大大冽冽地回答道:“爹,大哥说得很有道理,我没什么可补充的。”
池非拱手道:“岳父,我也赞同大哥的说法,这是最能说得通的解释。
在我看来,这既是阴谋,也是阳谋。
赵焞丰最大的依恃,就是自己是唯一的天家血脉,他在赌谢家不敢动他这根赵家的独苗。”
宁志远颇有兴致地问:“如果你是安国公的话,你会怎么做?”
池非苦笑道:“岳父您这是在逼我做乱臣贼子,有些话我实在不方便开口啊。”
宁志远笑骂:“臭小子,你怕什么,这里全是自家人,有什么不能说的。快说。”
宁雅柏、宁雅枫、阿芷兄妹三人在旁边十分开心地看热闹。
在岳父的催促下,池非只好老实说:“赵焞丰还是太托大了。
没错,他的确是天家的唯一血脉。但他忘了一件事,老赵家可不止他一个人。
不说其他更远的分枝,最近的那房就是福王赵焞安。
假如赵焞丰哪天‘因病’驾崩的话,您说安国公有没有可能请福王来当大魏的新皇帝呢?
相比于刚愎自用的赵焞丰,福王那个软骨头不是更容易控制吗?”
看到池非故意以反问的方式来套他的话,宁志远不禁又好气又好笑,这小子实在太油猾了。
宁志远干咳了一下才说:“这些事情你们心里有数就好,别对外面的人说。
反正那是天家的事,我们没必要去管。”
池非明白岳父的意思,他是打算坐山观虎斗,完全不插手京城的事。
说完这件事,宁志远又提起了另一件事,“等过完年后,我打算试行老章之前所提的建议,放宽下级官吏晋升的限制,允许吏员升官。
你们有什么建议和想法的话,都可以尽量提出来一起参详。
此事影响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要集众人之长,把这件事好好办妥。”
宁雅枫忍不住问:“父亲,既然西北这么缺人才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自行举办科举招揽贤才?何必要这么麻烦搞什么官员改革?”
宁志远叹了口气道:“你以为我不想啊,但我们打的是忠臣遗孤的旗子,名义上还是先皇靖安帝的臣子。
科举选才及国之重器,既然我们只是臣子,有什么资格自办科举?这不是白白送给伪朝一个声讨我们的借口吗?
而且西北和东北又不像江南那种文风鼎盛的地区,读书人本来就不多,有能力考上进士当官的更是少之又少。
就算我们有意放水,能不能招到可用之人还是个未知数。
与其这样,还不如试试老章的法子,从吏员当中提拔官员。
毕竟各地吏员有实际的地方治理经验,总比那些只会死读书、对俗务一窍不通的书呆子来得好吧。”
宁雅柏和宁雅枫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这确实是个没办法中的办法。
阿芷则是听得一知半解,因为她连章文轩老先生提的是什么建议都不知道,毕竟当时她又不在场。
池非却陷入了沉思当中,因为他想起了他那个时代的官员选拔办法,好像其中有些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认真想了一会之后,池非终于开口道:“岳父,关于西北官员选拔之事,小婿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该不该讲。”
宁志远一听,顿时眼睛一亮,赶紧问道:“是什么想法,你快说。”
他想听听,这个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不断带给他各种惊喜的小女婿这回又会提什么样的建议。
第264章。264 改革
这天下午,西北大营议事厅内坐满了人。
当中除了各个军方大将外,还有少数几个愿意留在西北继续任职的高级文官。
而召集众人过来的西北大将军宁志远这边,除了亲信幕僚外,还有两个儿子、小女婿等自己人。
等所有人都坐好后,宁志远中气十足地说:“这回召集大伙过来,就是要商议一下改革官员选拔之事。
我是个粗人,不会转弯抹角,我就照直说吧。
其实我也不想搞什么官员改革,但如今西北知县以上的官员空缺太过严重,又无法得到有效补充,所以只能换个法子来增加人手。
关于如何改革,之前章文轩已经跟你们说得很清楚,今天我就不再重复了。
不过关于具体实施方面,我女婿苏真有一些新的想法,你们不妨听一下,看看有没有道理。
阿真,你过来跟大伙说一下你的想法。”
“是,大将军。”池非行了一礼后,走到众人面前。
池非拱手道:“在下才疏学浅,见识浅薄,如果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不要见怪。”
众人纷纷表示不会不会,苏小哥太客气了。
有资格参加会议的,都是西北军政两界的核心人物,自然知道大将军这位小女婿在东北所做的种种惊人之事。
首先提出占领东北,以九江府为出海口到海外购粮的想法就是出自于他的建议。
这法子确实解决了西北军粮草不足的燃眉之急。
其次是经他建造和管理的各个盐场,据说每月出盐达数万斤之巨,这产量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