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池非接过枪管后,立刻走到光线充足的地方把枪管竖起来对着里面瞄了进去。
 他清楚看到枪管里面确实是直的,而且内径呈十分规则的圆形,跟之前那三杆试造枪相比,在标准化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池非问吴工匠:“如果把枪管内壁打磨到能用的话,需要多长时间?”
 “只需要两到三天即可。”吴工匠颇为激动地说。
 不怪他这么兴奋,这个效率比之前快了何止百倍。
 以前光是要手工研磨到合适的内径大小,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如今仅仅一个多时辰就完成,这简直就是奇迹。
 池非十分满意地说:“很好,到了这一步,就可以实行我之前所说的分工合作了。
 以后由吴师傅你来安排每个人具体的工作,越细越好。
 例如把所有人分成十几批,一批负责打造原始枪管,一批负责打孔,一批负责打磨,一批负责造枪柄,一批负责做火门等等,具体细则我等一下会跟你好好研究。
 至于人手方面你不用担心,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新的工匠过来,到时你来安排他们具体的分工。
 各位师傅辛苦了,等一下全部有赏,这是宁千户给各位的奖赏,请安心收下。”
 “谢大公子,谢苏大人。”工匠们一听有赏,顿时满脸喜气地向宁雅柏和池非行礼道谢。
 宁雅柏拱手还礼道:“这是各位师傅应得的,各位辛苦了。”
 工匠们纷纷表示不辛苦不辛苦,这是他们该做的。
 所有人全都眉开眼笑,感觉辛苦了大半年总算没有白费功夫。
 从工坊出来后,宁雅柏笑骂道:“臭小子,这赏金明明是你出的,为什么说是我给的?”
 池非一脸震惊地反问:“什么,你不打算还我的?那我可亏大了。”
 看着他这副搞怪的样子,宁雅柏忍不住捶了他一下,心中颇为感动。
 不管是妹夫主动请求父亲让他们兄弟当中的一人跟进此事,还是这次以他的名义向工匠们施恩的举动,都是妹夫有意而为之。
 有些话,是不需要明说出来的。
 妹夫的好意,他心领了。
 “阿真,这枪管的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实现火枪量产了吗?”宁雅柏今天是第一次来的,对于各种情况还是一知半解。
 “只要严格按照我刚刚对吴师傅所说的分工合作流程来做的话,应该可以做到大规模量产。而且这种分工方式对于火枪的保密工序也大有好处。”
 “为什么?”
 “因为每个工匠只懂一种工艺流程,其他流程是不懂的。只要不让他们相互交流各自所做的事,就能有效防止火枪的制作工艺外泄。
 而且让一个工匠只学一道工序,远比让他学会从头到尾把整支火枪做出来要简单得多,花的时间也最少。
 这就是分工合作的最大好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其实不仅制作火枪如此,制作其他东西也是一样的。
 例如制作弓箭的话,分别由不同的人来分别负责制作弓弦、弓柄、箭矢等部件,就能极大的提高效率。
 因为要培养一个能把整把弓箭做出来的熟练工匠远比培养一个只会做弓弦的工匠要难得多。”
 宁雅柏觉得大有道理,决定回去以后让工部那些人改用这种办法来制作弓箭、长枪等武器试试。
第275章。275 监国
 京城这边,正当安国公在家“养病”之际,顺天帝终于定下了御驾亲征的具体日子:三月初六。
 这个出征时间是钦天监算出来的,据说那天是一个大吉之日。
 为了准备这次的御驾亲征,朝廷上下各级官员忙成了一团。
 尤其是户部和兵部,前者要协助兵部大量筹集粮草准备出征,后者则不断调兵遣将聚集京城。
 从多次亲征的魏武帝开始,但凡皇帝出征,按惯例都要任命一名大将为大将军。
 大将军直接受皇帝指挥,拥有统辖全军之权。
 由于大将军之位权力极大,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一直都由皇帝的心腹大将担任。
 顺天帝当然不愿任命谢家的人为大将军,但没有谢家协助的话,他一个没有兵权的空头皇帝又无法指挥全军。
 于是他一反之前的规矩,不设大将军,而是分别设左将军、中将军、右将军三个将军位来代替大将军之位。
 顺天帝任命大舅谢昱昆为南征中将军,昭毅将军孙裴为南征左将军,镇国将军马义海为南征右将军。三人各领一军,简称左军、中军、右军。
 实际上,不管是废除大将军以左中右三将军来代替,还是这个人选任命都是许钰初给顺天帝的建议。
 虽然孙裴和马义海都是谢家的手下,但他们两人分别代表的是孙家和马家这两大勋贵世家。
 而孙马两个家族在南方地区有大量的土地以及各种商业利益,对于南方各地的沦陷,他们无疑是最为焦急的家族。
 许钰初相信这两个家族心里肯定对安国公当初把西南两省让出来,导致如今胡人在南方肆虐的局面抱有强烈的怨气。
 如今把孙裴和马义海两人任命为左将军和右将军,正好跟谢昱昆所代表的谢家形成一种微妙的对抗关系。
 只要以后这两家跟谢家的关系出现裂缝,那就是顺天帝的机会了。
 在安排好出征的大将后,顺天帝又要面临另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在他出征这段时间里,由谁来暂时监国。
 按照惯例,就算皇帝在外面出征,早朝也是不能断的,否则各种政务将无法进行。
 因此在皇帝出征的这段时间里,就需要有人监国,代替皇帝暂时处理国政。
 一般来说,负责监国的最好人选是太子。因为太子是储君,由他来监国名正言顺。
 但顺天帝直到现在还未有子嗣,因此这监国人选只能另选他人。
 可问题是除了顺天帝外,其他皇子已经全都死于“叛军”手中,因此这监国人选只能往再下一级的堂亲里选。
 于是离顺天帝血缘最近的福王赵焞安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最好的人选。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对皇位无比敏感的顺天帝当然不愿堂哥赵焞安来监国,他甚至提出让他的母亲谢太后暂时监国。
 可是很快就遭到了大量官员的强烈反对。
 历史上由太后来垂帘听政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只发生在新皇年纪太小,还未有能力处理国政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如今顺天帝已经成年,而且代理监国的人选又不是没有,怎能再由谢太后来监国。不仅于理不合,更有违朝纲。
 往再深的一层想,万一此例一开,后世难保不会再出现手握大权的太后以各种理由和借口代替皇帝监国的情况出现,因此此例绝不可开。
 由于这个决定遭到了大部分官员的反对,并且大有宁愿不要皇上亲征也不允许太后监国之势,急于御驾亲征的顺天帝终于妥协了,答应出征后由福王暂时监国。
 在背后充当顺天帝心腹幕僚的许钰初开始感到事态越发有些脱离控制。
 他看得出来,这些原本像鹌鹑一样不作任何表态的官员之所以会突然变得态度强硬,背后多半有人在暗中指使。而如今朝堂之上能有这种控制力的人,莫过于“养病”当中的安国公。
 难道,安国公他想……
 一个让他不敢细想下去的可怕想法让许钰初感到全身发凉。
 但事已至此,已经骑虎难下,皇上能不能挣脱谢家的控制夺回兵权,就看这次亲征能否成功了。
 想到这里,许钰初决定暂时不把这个想法告诉顺天帝,以免他未战先怯。
 ………………
 自古皇帝亲征都是事关国运的大事,因此需要有重大的祭祀仪式。
 出征前三天,皇帝要亲自到京师的“旗纛庙”里进行隆重的祭祀。
 祭祀的神灵分别为“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只五昌等众”,共七位神祉,祭以太牢。
 同进各地卫所要在公署后立简庙,以指挥使为主祭官,同时祭祀这七位神祉,以响应京师的祭拜。
 出征前还要再举行一次盛大的祃仪。
 大概流程是:皇帝服武弁服,御奉天殿,大将军入就丹墀,四拜,由西陛入殿,再拜跪。承制官宣制,以节、钺授大将军。大将军出至午门外勒所部将士,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擎节钺。奏乐前导,百官以次送出。
 由于这次亲征没有大将军,只有左、中、右三位将军领兵,因此由这三位将军代替大将军执礼。
 三月初六,在钦天监所挑选的这个黄道吉日里,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祃仪后,由五军营的十六万士兵和二十几万民夫所组成的将近四十万大军在顺天帝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往南方进军。
 人数之众多,声势之浩大,让无数观礼送行的平民百姓心潮澎湃、大开眼界。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浩然大军,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此战必胜。
 “皇上万岁!”
 “皇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魏万岁,皇上万岁!”
 也不知是谁开始先喊起来的,越来越多百姓开始不约而同地叫起来。
 一时间,整条大街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高呼万岁之声。
 在这种此起彼伏的万岁声中,身穿龙纹金甲、背披鲜红大氅、脚跨高头大马的顺天帝一扫以往的阴霾,整张脸兴奋得红光满面、意兴风发。
 果然御驾亲征的决定是对的,他原本就应该像先祖魏武帝那样成为一代圣君,这下谁也拦不住他了。
 相比于兴奋不已的顺天帝,作为随行官员之一跟在后面的许钰初却心事重重、愁眉不展。
 假如谢家真的打算施行他之前猜测的那个想法,那此行凶险啊。
 此时在安国公府内,原本卧床养病的安国公已经坐了起来。
 只见他坐姿挺拔、气势逼人,完全不像个病人。
 “祖父,皇上已经出城了。”不久前才从江南回到京城的孙子谢长风恭敬地禀报道。
 “我们在南边的人都准备好了吗?”安国公沉声问。
 “请祖父放心,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安国公没有再出声,只是眼中闪过一丝浓烈的杀意,让人心寒。
第276章。276 故里
 “此番皇上御驾亲征,一共带去了四十万大军。而在南方驻扎的大军加上征集的民夫据说已达百万人,等两边人马汇合后,那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如此大军,区区胡人何足挂齿。”
 “没错,估计还没等大军杀到,那些胡人已经吓得落荒而逃了。”
 “我真恨自己不是官身,不能跟随皇上亲征,无法亲眼见到大军压境,把胡人杀得到处逃窜的情景。”
 一个书生说到这里,不禁有些惋惜地看着一直没出声的简书棋说:“简大人,可惜你要丁忧,否则以你翰林院官员的身份,应该可以跟随皇上亲征的。”
 简书棋回答道:“胡兄太高看我了,我只是翰林院里一个小小的七品编修,像跟随皇上御驾亲征这种大事哪里轮得到我。”
 “简大人客气了。翰林院乃清贵之地,历来离皇上最近,地位特殊,就算跟随皇上亲征也在情理之中,与品级无关。
 据我所知,此次跟随皇上亲征的官员名单中,就有不少是翰林院的官员。”
 “那可能真是我没福气吧,错过了这等大事。”虽然嘴上是这样说,但简书棋心里却完全不觉得可惜。
 跟着像顺天帝那样的傀儡皇帝去打仗,多半没什么好事,不去才好。
 接下来,几个身上都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又开始谈论起其他政事来。
 那副意气风发、指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