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官职低微的地方将领哪里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亲眼见到皇上,对于皇上的主动示好自然受宠若惊、大为感动。
 赵焞丰还借南下伐胡之名,让这些愿意归顺他的地方将领带领手下的士兵跟随大军一起南下。
 这些对皇帝的赏识心怀感激的地方将领当然愿意跟随亲征。赵焞丰就是用这样的法子,不断收拢人马,现在已经收了两万多人。
 如果再这样下去,等这小子到了南方以后,手下的私军至少可以达到七、八万人,到时想要再私下解决他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大伯,现在怎么办?”谢长平小声问道。
 谢昱昆并没有回答侄子的问题,反而向父亲安国公派给他的一位心腹幕僚问道:“萧先生有何良策?”
 那萧姓幕僚捋着胡子说:“将军,要应对此事其实不难,只要用一招釜底抽薪即可。”
 “请先生明言。”
 “那位不是想收拢沿途兵马吗?我们可以军令命前方沿途的卫所指挥使提前带兵赶往南方聚集,不让那位有机会跟他们见面。
 这样一来,那位就算想拢络各地将领也没人可拢。”
 “高,实在是高,先生此策大妙也。”谢昱昆不禁拍手称赞,其他谢氏子弟也纷纷觉得此计甚妙。
 “将军过奖了。只是在下怕这样做会惹怒那位。”
 “那又如何,只要我们打着南下伐胡的旗号提前调兵遣将,他还能拿我们怎么办。好,我们就依计行事。”
 这招釜底抽薪确实有效,在接下来的旅程中,顺天帝发现沿途的地方卫所几乎全都没人了,只剩下一些负责清洁打扫的老弱残兵在维持着卫所的运作。
 顺天帝一问,这才知道这些卫所的士兵和将领全都被军部调到南方伐胡去了。
 看到接下来每个卫所都是如此,顺天帝自然知道这一定是谢家搞的鬼,气得真想直接下令砍掉谢昱昆等人。
 可是仅存的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
 先不说仅凭手下这新归顺的两万人马能不能做到这点,光是下达这样的命令就会导致全军哗变。
 毕竟在亲征大军中,大部分兵将都是谢家的人,现在撕破脸他一点胜算都没有。
 面对这样的困境,顺天帝立刻把足智多谋的心腹臣子许钰初叫了进来商议解决办法。
 因为手下多了这两万私军,顺天帝的底气也明显高了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就算要找许钰初商量也要小心翼翼地演戏才行。
 如今都是直接叫他进来的,并且还在营帐外面派兵看守不让任何人靠近。
 许钰初来了以后,君臣二人在营帐内谈了很久才分开。
 到了第二天晚上大军扎营休息之时,顺天帝忽然把左将军孙裴单独叫进了营帐,两人谈了很久才结束。
 紧接着第三天晚上,顺天帝又把右将军马义海单独叫进了营帐,两人同样谈了很久才放人。
 自此以后,顺天帝开始隔三差五地把这两位领军大将分别叫去谈事情,而且往往一谈就是一两个时辰,也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对此谢昱昆等人高度紧张,开始不断派探子打探孙裴和马义海的情况。
 谢昱昆等人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是顺天帝的离间之计。
 但自从胡人入侵南方地区并大肆烧杀抢掠后,在南方地区拥有大量土地和各种商业利益的孙马两家就算嘴上不说,但心里也肯定对造成这一结果的谢家充满了怨气。这点他们早就心知肚明。
 而孙裴和马义海两人的反应也很奇怪,表面上好像跟顺天帝单独见面是无可奈何之事,毕竟皇命难违嘛。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好像并不怎么抗拒这种跟顺天帝单独会面的机会。
 如今赵焞丰频频跟孙裴和马义海单独见面,难保两人不会被其策反。
 而且谁也不知道赵焞丰给他们许下了什么好处,万一这好处大到让他们动心了可怎么办?
 想到这里,谢昱昆顿时坐立不安。
 对于这种状况,幕僚萧先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毕竟赵焞丰身为皇帝,要跟臣子商议事情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难道谢家还要逼孙马两人抗旨不成?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由于孙马二人态度暧昧不清,谢昱昆等人虽然明面上不会表现出来,但暗地里也不得不对他们戒备起来。
 原本军中只有顺天帝和中将军谢昱昆是对立关系,但因为孙马二人这个突然出现的变数,整个军中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难明。
 也正因为这样,一些还在观望当中的官员和将领也不敢轻易站队,开始集体装聋扮哑、小心做人。
 在这种所有官员和将领都各怀鬼胎的诡异形势下,亲征大军终于慢慢赶到了南方地区。
 由于离胡人渐近,大战的气氛也逐渐浓厚起来。
 其中顺天帝本人是最为紧张的,因为此战结果将决定他今后的命运。
 他原本想借御驾亲征之名,沿途收拢各地兵马为己用。
 但自谢家使出这招釜底抽薪后,他的盘算已经彻底落空。
 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假戏真做。
 利用他名义下的亲征大军跟胡人一决高下,把胡人彻底赶出大魏。
 正如他的心腹臣子许钰初所言,只要他成功驱除胡人,那他的声望就会像先祖魏武帝那样无人能比。愿意投靠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到时谢家就再也无法压制他了。
 能否挣脱牢笼、一飞冲天,就看这次结果如何了。
第280章。280 分兵
 “仇先生,这回魏皇挟百万大军亲征,其兵力数倍于我等,而且声势浩大,我们该如何应对?”在议事厅内,大厥大王子阿罗布面带忧虑地问道。
 用布蒙着脸的仇先生十分淡定地说:“殿下放心,魏军虽然号称百万,但除去在各地布防的士兵外,能出动一半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在这一半人当中,至少有三到四成是负责工事以及运送粮草的普通民夫,一看形势不妙就会马上逃跑。
 除了这些毫无战力的民夫以外,其中又有三成是从未打过仗的新兵,这些人战力如何,相信殿下应该很清楚才对。
 真正能打仗的,不过是由谢家等人所亲手培养起来的西南军以及来自京城的五军营而已。
 但与长年打仗的西北军相比,西南军和五军营的士兵素质却又差了一大截,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换句话说,魏军虽然看上去人多势众,但真正可战之兵不过四成,也就是二十万人左右。”
 “就算只有四成,也比我等要多出两倍以上。如果再加上其他新兵从旁协助,孤怕蚊多咬死象。
 假如再像以前那样抢完就跑倒没什么,毕竟我们不仅战马精良,而且骑射功夫无人能比。就算对方人再多也不怕,光拖就能拖死他们。
 但难得我等已经占领了这么多城池,孤实在不舍得放手啊。”
 “殿下勿虑。如今魏朝内斗不休,谢家权倾朝野,无人敢违。
 而新皇顺天帝却并非甘心做傀儡之人,不断想方设法奋起反击,双方正斗得厉害。
 君臣不和,此乃兵家大忌。
 老夫就是看中这点,才费尽心思指使遍布大魏各地的奸细大肆印制《求真报》在民间造势,逼迫谢家妥协,从而促成了这次魏皇亲征的局面。
 老夫这样做,就是要趁机一举消灭魏军的主力,使其再无能力威胁到刚刚在南方站稳脚跟的大厥军队。
 殿下难道忘了吗?我们手里还握有一颗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暗棋。”
 大王子阿罗布顿时眼睛一亮问道:“先生是指那几份南方布防图?”
 “没错,老夫一直请殿下克制着不使用布防图,就是为了这一刻。
 老夫相信谢家等人还未察觉布防图已经外泄。
 只要他们没察觉到这一点,那此战将会成为了他们的覆灭之战。”
 “好,太好了。果然有先生在,可抵万军。假若事成,孤一定不会忘记先生的功劳。”大王子阿罗布兴奋得直搓手。
 仇先生虽然没有出声,但眼中却不自觉地露出了一抹浓烈的恨意。
 这次他一定要活捉赵焞丰,让赵焞丰这个死剩种替赵家好好偿还当年的血海深仇。
 ……………………
 顺天帝赵焞丰并不知道危机已经悄然逼近,仍然大张旗鼓地准备着南征事宜。
 与江口府的大军会合后,包括普通民夫在内,亲征大军瞬间达到了六十万人之多。
 可以说自魏武帝之后,多年来第一次有这么多人马聚集在同一个地方。
 到了江口以后,原本一路上都小心防备着顺天帝以及孙马二人的谢昱昆等人顿时松了口气。
 因为江口这里聚集了大量谢氏一族的族人,其中由他们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西南军将领更是数不胜数。
 为了打赢这场汉胡大战,谢家这回也算是下足了血本。
 除了负责镇守江南的几十万精兵不敢轻举妄动外,其他各地卫所能调的兵几乎全都调到了南方布防。
 安国公毕竟是领兵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将,胡人之害他心里当然清楚。
 之前是为了防范西北军趁机偷袭江南才不敢轻意调兵南下,如今既然已经确定宁家打算长期经营东北,这才让他敢把各地兵马调往南方抗胡。
 而且安国公相信,既然宁家和谢家一样都有意争天下,那他们一定会爱惜自己的名声。
 在这个事关民族大义的节骨眼上,打着忠臣遗孤旗号的宁家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时候出兵进犯大魏,否则只会败坏其辛苦撑起来的名声。
 在这一点上,安国公倒是真的猜对了。
 宁家确实不打算在这时候出兵远征,一半原因是不想背上趁火打劫的坏名声,其次是准备在西北全力推行新政,无暇他顾。
 既然是御驾亲征,身为皇帝的顺天帝自然是全军总指挥。
 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名义上的说法。
 真正有权指挥大军的,其实是谢家的人。
 尤其现在安国公在京城“养病”不能来,身为其长子的谢昱昆自然就成了最大的话事人。
 原本在路上的时候,谢昱昆还有些担心顺天帝会和孙马两人联合起来搞事,但如今既然已经到了江口,身边到处都是自己的族人和心腹干将,那就什么也不怕了。
 他几乎一意孤行地提出兵分两路的做法,从两个方向去围剿胡人。
 一路由他来领兵作为主力大军一路南下,以泰山压顶之势把沿途所有被胡人所占领的府县逐一拔掉,把胡人赶出这些地方。
 另一路由皇上亲自带领,跟随主力大军后面负责地方善后以及清剿漏网之鱼的胡人。
 之所以要兵分两路,谢昱昆的解释是:皇上贵为天子,怎么轻易涉险。跟在主力大军的后面,不仅可以避免受到胡人的正面侵袭,而且所有武将士兵们只要一想到皇上就在身后看着他们,自然会士气高涨、奋勇作战。
 这个做法既保证了皇上的安危,又提高了士气,实在无懈可击。就连许多不明真相的低级将领也觉得此计大善。
 顺天帝虽然提出强烈反对想亲自统率大军,但在以谢昱昆为首的一众官员和武将极力劝阻下,只能被迫接受这个提案。
 顺天帝虽然觉得无比憋屈,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江口这里是谢家的地盘,而他手上又没有兵权,确实拿他们没办法。
 相对于顺天帝的憋屈,身为其心腹臣子的许钰初却感到心惊肉跳。
 谢家果然想对皇上下手了。
 这个方案咋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但历来御驾亲征就没有过这样的做法。
 一般都是皇上居中军主力,然后从中指挥调度各路兵马一路杀过去。从未听说过皇上会另领一路兵马在后方负责善后的说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