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心里也颇为感激丈夫的关照,但焞芳公主却始终无法对他付出真心。
平时两人相处的时候,她几乎都是在扮演着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形象。
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丈夫是谢家人,是跟她有着血海深仇的谢家子弟。
她的父皇、母后、大哥,全都死在了谢家手里。
她身为天家的唯一血脉,怎能忘记这样的血海深仇。
如果可以的话,她一定会向谢家报仇,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但可惜她现在无兵无权,想要报仇谈何容易。
她并不怕死,她只怕死得一无所值。
今天进宫求堂兄赵焞安让她去拜祭父皇母后的时候,她几乎是用尽全身的气力克制住自己满腔的怒火和屈辱,才没有当场爆发出来。
谁能想到,像赵焞安这样的小人有一天竟然也能坐上父皇的龙椅上耀武扬威,真是苍天无眼。
……………………
在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休整后,由安国公亲自统率的大军终于从江西整装出发,往西北杀了过去。
安国公是个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很清楚西北军的强悍,深知一对一的话,已方绝非对手。
如今魏军唯一的优势,就是数倍于对手的兵力和人数。
兵法有法,奇正相合。
在拥有如此大军的情况下,再搞些偷袭、设伏之类的小手段反而落到了下乘,还不如直接以优势兵力碾压过去。
所以他并不打算兵分两路,而是要集中全部兵力像拔钉子一样把西北的城池一个接一个地拔掉,直至将整个西北占领为止。
只要大军不分散的话,就算要跟对方的精兵决一死战也大有胜算。
西北是宁家的根基所在,宁志远绝不会让大军一路碾压过去的,迟早会有一场大决战。
否则光是占领城池却没能剿灭西北军是没用的,等大军一退,他们还是会抢回来。
安国公等的,就是双方进行大决战的那一刻。
而且,他还有一招后手。
只要这后手一出,一定能置宁家和西北军于死地。
就这样,连同负责修建工事以及运送粮草物资的几十万民夫一起,上百万大军在安国公的率领下,声势浩大地进入西北境内。
一路上,大军没有遇到任何西北士兵,甚至连百姓也没有见到一个。
途经的所有村子不仅空无一人,而且牛羊鸡鸭、床铺被子、锄头铁锅等牲畜和物品全都不见了,只留一个空荡荡的村子。
显然当地百姓已经被西北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
就连一些小的县城也被彻底搬空,没有留下任何可用的物资。
可以说,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壁清野策略。
把人员物资全部撤离,然后放弃几乎没什么防守作用的村庄和小县城,把兵力集中到比较大的城池。
对于兵力相对较少的西北军来说,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
几天后,当大军接近惠阳城时,终于见到了守城的西北军以及城头迎风飘扬的大旗。
双方人马在相见的一瞬间,都爆发出强烈的战意。
大魏与西北的大战,终于要开始了。
第313章。313 死守
“呜……”随着一声嘹亮的牛角声响起,两万多大魏士兵大声呼喊着冲向城墙,看上去黑压压的一片,十分吓人。
面如如此大军,惠阳府卫所指挥使杜肖十分镇定地大喝一声:“迎战。”
听到他的话,蹲在城头的士兵立刻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全神贯注地盯着下方的敌人。
经过连续几天激烈的防守战后,就算是城内的新兵,也已经逐渐适应下来,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紧张得全身发抖。
此时整个惠阳城内,没有一个平民,百姓早就被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有的只是两万守军,而且是老兵新兵各占一半。
由于城内没有百姓需要保护,极大地减轻了负担,使得这些守军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守城。
更重要的是,因为自己的“师傅”就在身边,新兵们在精神上也稳定了许多,也更多了一份与“师傅”一起死战到底的决心。
没错,这两万守军,正是以师徒名义结对而成的新练之兵,也是这支新练之兵在战场上的第一次实战。
宁志远是沙场老将,自然很清楚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或半年内就把新兵训练成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兵。
因此他在加紧练兵的时候,让这些新兵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守城,这也是身为他们“师傅”的老兵们主要教导的方向。
宁志远只要求这些新兵能够把城守好,这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以后的事,就要看这场仗打下来,还有多少人能活着再说。
当两万多魏军离城墙大概一箭之地时,负责领军的把总李志海立刻下令阵中的弓箭手向城头射箭。
虽然弓箭手仅有两千人不到,但众人齐射之下,箭矢还是铺天盖地一般向城头飞了过来。
“起盾。”
随着指挥使杜肖的一声令下,城头最前面的士兵立刻架起一人多高的大盾组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盾墙。
犹如很大的冰雹打在屋顶上一般,盾牌在受到强烈震动的同时,传来一阵阵“哔哩叭啦”的脆响,魏军弓箭手所射出的箭矢大部分都射在了大盾上。
但还是有少部分箭矢从缝隙间穿过,落在了后方的士兵身上。中箭者非死即伤,瞬间倒下了二十多个人。
这些中箭的士兵,很快就会有人把他们抬下去进行医治。
“弓弩手准备,尽量瞄准对方的弓箭手。”在挨过最初一轮弓箭后,杜肖随即下令。
早已满弩上弦的弓弩手立刻透过盾墙间的缝隙,举起手中的强弩瞄准了对面的弓箭手。
“放!”
随着杜肖的一声大喝,所有强弩齐射,无数箭矢以远比普通弓箭更快的速度飞向对面的敌人。
由于双方仅有一箭之遥,而且强弩的射程远胜于弓箭,这一轮齐射下,立刻有几百个魏军弓箭手中箭倒地,射往城头的箭矢也一下子少了许多。
不敢再等西北军弓弩手重新上弦,五军都督刘安立刻下令攻城。
在他的号令下,很快便有十几架云梯搭上城头,紧接着许多魏军士兵用口咬着刀背往城头快速攀爬而上。
与此同时,数十个体形健壮的士兵一边用盾牌顶着箭矢一边抬着圆木冲向城门。
“弓箭手和枪兵准备!”
面对步步逼近的魏军,指挥使杜肖又下了一道新的命令。
弓弩手迅速后退,由大批弓箭手和枪兵顶替了原本的位置,然后在盾墙的掩护下,弓箭手一齐弯弓瞄准了下方的魏军。
“放箭!”
随着这声号令响起,无数弓弦声同时响起,大量箭矢齐飞,如狂风暴雨一般飞向企图爬上来的魏军以及准备撞击城门的健壮士兵,瞬间夺去了上百人的性命。
在这种居高临下的情况下,下方的魏军几乎完全暴露在西北军的射程之下避无可避。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弓箭齐射,许多魏军士兵被直接射成了糖葫芦,惨叫声不断。
就算偶尔有魏军士兵能够成功爬上城头,也很快就被站在弓箭手旁边的枪兵给直接捅了下来。
当上百斤重的士兵从三丈高的城墙掉下去时,其重力足以将下方的同僚活活砸死。
西北军与胡人打了这么多年仗,在守城方面的经验尤其丰富。
除了各种对人所用的计策外,还有专门对付云梯的法子。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火油倒在云梯上,然后点火去烧。
不过这个方法比较危险,要把身体探出去才行。
此事只能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来做,新兵还真做不了。
只见数十个老兵在手持盾牌的同袍掩护下,一边冒着被下方弓箭射中的危险一边把身体探出去将早就准备好的火油泼在云梯上。
虽然在此期间有好几个人被乱箭射中,但大部分人还是成功做到了。
火油一倒好,旁边立刻会有弓箭手将火箭射向云梯,把梯子点燃。
这招果然有效,随着一架又一架云梯被点燃,失去了攀爬工具的魏军攻势顿时缓了下来,直到有新的云梯被运过来为止。
惨烈的攻城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魏军在付出足足四千多人的伤亡后,还是没能接近城头一步。而他们的云梯也被烧掉了三十多架,只能鸣金收兵。
反观西北军这边,不过是死伤了三百多人。
双方伤亡比率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此次攻防战绝对是西北军大胜。
望着不断退去的魏军士兵以及城下大量的尸体,惠阳府卫所指挥使杜肖却并没有感到太高兴,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真正的苦战还远未开始。
刨去无法作战的民夫,魏军至少有六、七十万人之多,这区区三、四千人的伤亡,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而他们的职责,就是要死守惠阳城,直至等到援兵到来为止。
然而只有杜肖一个人知道,援兵是不会来的,这惠阳城将会成为他们这些守军的葬身之地。
早在几个月前,大帅宁志远亲自接见了他,给他下了一道军令:死守惠阳城。
这个死守,是真的要拼尽一兵一卒也要死守到底。
因为大帅说得很清楚,西北大营这边是不会派援军过去支援的,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所以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死任务。
大帅还向他承诺,一旦宁家日后真的取得了天下,不管他杜肖是死是活,宁家都会对他封侯,并且世袭罔替,子孙永荫。
他手下的千户百户等将领也会相应有所追封,日后所有人的名字都会写进忠臣录中流芳百世,绝不会让他们白死。
杜肖当时想都没想就接受了这道军令,并且是心甘情愿地答应下来。
从决定当兵那天起,他早就做好了迟早有一天会战死沙场的心理准备。
他运气好,不仅没死,还从小兵一路当上了千户。
他今年已经四十有余,能当上正五品的千户几乎已经到了仕途的尽头。
而惠阳府卫所指挥使却是正三品的地方大员,他这一上任就相当于连升数级。
就算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死任务,但只要一想到他死后杜家能够封侯,并且世袭罔替,他就觉得比什么都值了。
他要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能有成为人上人的那一天,这是他作梦都想做到的事。
而且大帅一向说话算数,既然他都这样说了,杜肖自然没有半分怀疑,于是立刻接受了军令,就这样成了新任的惠阳府卫所指挥使。
此事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就连他手下的副官和千户也不知道此事。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宁死不降的,所以他必须要稳住军心,才能把这道军令执行到底。
为此,他还特意把所有城门用砖石给封了起来,使偌大的城门成了一道有名无实的装饰,彻底断绝了士兵出去的退路,同时也让城门这个最大的守城弱点给消除了。
至于补及方面,城内早就储存了可以供全军消耗三个月以上的粮食和清水。库房内众多用于守城的弓箭、长枪、火油等武器更是数不胜数。
这样一来,除非魏军真的围城超过三个月以上,否则根本耗不死他们。
这一切的准备,只有一个目地,那就是死守到底。
杜肖相信,被大帅下达死守命令的绝不止惠阳城一处地方。
杜肖的判断是正确的,不止是惠阳城,凡是周边较大的城池,宁志远都给负责守城的指挥使下达了死守到底的命令。
这或许很残忍,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包括宁志远、李定北等军方大将心里都很清楚,西北跟南边不同,大部分地区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根本没那么多险要之地可以作为偷袭的地点,想要设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