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好处费还不少,比印花税高多了。
 如今因为有清廉社在,衙门里的人不仅不敢乱收钱,而且这印花税也是完全自愿的,可交可不交。
 既然双方都是你情我愿,这样的良政,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真要换作以前,我们哪有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任意经商。
 光是被官府盘剥这一项,就足以让我们这些商人苦不堪言了。”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在被中年商人怂了一回后,一时间想不到该如何反击的书生干脆带着一副“不跟你们这种人一般见识”的表情拂袖而去。
 书生离开后,中年商人脸上泛起了充满讥讽的表情。
 又是一个想恢复旧时光景的腐儒!
 原本他是看在对方父亲的面子上才带这个科举不成的人出来经商,结果对方不仅从心里面看不起商人,而且还对苏大人的各种善政充满了不满,这样的人何止是不适合经商,很有可能还会带来不少的麻烦。
 罢了,回去就跟他父亲讲清楚,此子不适合经商就是了。至于欠他父亲的人情,以后再另想办法还吧。
 中年商人打定主意后,立刻结帐离开。
 实际上,像那位书生一样,想恢复旧时光景的人还不少,其中大部分都是有志于科举的读书人。
 由于宁志远为了不落人把柄,一直不肯在西北和东北恢复科举考试,因此这些原本有志于科举当官的读书人感觉一下子失去了可以出人头地的途径,因此难免心生怨愤。
 另一方面,池非在几年前提出了类似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官员选拔制度,让所有想当官的人要先考上吏员,再任职满五年并且无大过错后,方可进一步参加官员选拔考试。
 这种晋升之路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然远比艰难的科举考试要好得多,但对于这些原本有志于科举的读书人来说,却是一种让他们完全无法接受的制度。
 因为自古以来,吏一直是不入品的贱役之流,其地位甚至在士农工商之下。
 当吏员虽然好处不少,但就社会地位而言,确实不高。
 这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自然不愿意从事这种贱役,感觉脸上无光,因此很少人愿意参加吏员考试。
 这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这种不下不下的窘境使得不少读书人对于宁家,对于西北当局心里是充满怨恨的。
 他们可以说是东北境内唯一希望大魏能够打赢西北军,把东北重新恢复到旧时光景的一批人。
 但天不遂人愿,这场大战却是西北军打赢了,而且还是大胜,这样的结果自然让这些人大为沮丧。
 池非当然知道这些人的存在,但只要他们不真的犯法,池非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但如果他们真的敢企图搞乱如今西北和东北的大好局面,池非是绝不会心慈手软的。
 既然他们不愿意顺应时代而做出改变,那就让时代来淘汰他们吧。
第331章。331 问责
 虽然在去西北之前池非已经把大部分事务都交给手下的同知、通判、推官等下属来办理,但有些比较重要的决策他们都不敢擅作自张,只能等着池非回来处理。
 回到九江后,池非足足花了大半个月时间,才把各种堆积的事情给处理干净。
 身为他好友的简书棋是两榜进士,而且还是名列三甲的探花郎,自然有资格参加西北的官员考试,不需要再从吏员做起。
 而且简书棋还得到了西北大将军宁志远的亲自任命,如今已经是正六品的西北户部农事司主事,全权负责土豆在西北的推广种植事宜。
 只不过现在土豆的育种工作还未全部结束,而且西北那边还要处理各种战后事宜,因此他暂时还不需要到西北去任职,要等到明天开春之后才起程。
 在这期间,简书棋一直以幕僚的身份跟在池非身边协助,顺便学习如何处理地方政务以增加实际经验。
 在协助池非处理政务期间,他发现好友跟他以前所认识的地方官员完全不同。
 要说他懒嘛,可他对于许多事情都心中有数,甚至知道哪件事情现在到了哪一步。
 而说他不懒嘛,可他却又把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给底下的人去做,几乎完全不沾手。
 简书棋还是第一次见到像好友这样,明明做到知府级别却能够放权放得如此彻底的官员。
 但偏偏就是这种放羊吃草式的做事方式,他手底下的人办事效率却奇高,这不禁让简书棋大为惊讶,于是就问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池非听到他的问题后,就拿出了一个自制的本子给他看。
 在打开那个本子的时候,简书棋惊讶地看到,只见本子上面以表格的方式,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件事情的处理进度,而且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批注。
 例如在九江东区准备兴建一个大型菜市场的问题上,池非详细批注了从什么时候召开会议决定建市场,当时把这件事交给谁去做。
 半个月后再次开会时,那个负责此事的官员汇报工程进度的情况、估算大概什么时候能建好,以及遇到什么困难等事宜全都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在已经完成的事项上,他还留下了负责此事的官员的个人评价。
 这些来自上峰的评价,对于这个官员以后的升迁,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看完这个本子后,简书棋这才知道为何好友能够在不插手的情况下,对底下人的各种事情了如指掌了。
 “怪不得你敢放权让底下的人去办事,原来是这样。”简书棋有些佩服地把本子还给他。
 池非却摇了摇头说:“这本子只是记录各种事情的完成进度而已,好让我能做到心中有数。
 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并非这本子,而是问责制。”
 “何为问责制?”
 “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事情交给特定的官员去办,而不是交给一帮人去做。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事情没有办好,底下的人就没办法互相推诿了。
 我会直接追究负责此事的官员,让他无法推卸责任。
 那些官员为了以后的仕途着想,肯定不敢有所怠慢,会用心把事情做好。
 这就是问责制最大的好处。”
 “好一个问责制,这法子太妙了。”简书棋不禁拍手叫好。
 “除了推行问责制外,我定期召开会议就是为了倾听底下官员的声音,这就叫反馈。
 通过底下官员的反馈,我就能知道他们在办事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事情已经进展到哪一步,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这样的定期汇报制度,也能够给各个官员施加无形的压力,让他们不敢轻忽怠慢,想尽快把事情办好。
 但光快还不行,还要顾及完成的质量。
 这时候就需要清廉社起一个监督的作用了,清廉社的官员会不定期地去进行暗访,看看有没有出现偷工减料、贪污舞弊的情况。
 通过这样上层施压,下层监督的双重作用,官员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算不能做到最好,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简书棋激动地说:“好,太好了,想不到你这小子竟然能想出这么好的法子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你这些新制度是不是也会像新税法一样往整个西北和东北推行?”
 “是有这个打算,但现在还不能操之过急,先试行一两年再说。等试过没问题了再考虑大面积推广不迟。”
 “说起前两年颁布的新税法,还真是巧妙。
 虽然提高了田税、人头税和均平银这三种正税,但却把各种如火耗、练勇银、柜费等地方杂税给取消了。
 这样一来,不仅中央的税收提高了,而且各地百姓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确实是一举两得之策。”
 池非却叹了口气说:“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乐观,总体而言,确实是减税了,只不过许多压力从地方转向了中央而已。
 其实有些地方杂税也并非完全是地方官员想盘剥百姓所搞出来的名目,就以火耗为例。
 所谓火耗,就是地方各省府在收完赋税后,要把百姓上交的碎银熔炼后再铸成银锭。
 由于百姓的的碎银子纯度质量不一,在熔炼铸锭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损耗。因此,地方省府在收税的时就会以‘火耗’为由,多向百姓收一些赋税作为损耗的填补。
 但这个作为填补的火耗通常是没有定例的,收多收少往往由各地官员说了算,这就很容易滋生贪腐现象。
 如今中央取消了地方火耗,那这些损失就只能由中央来承担。
 火耗如此,其他地方杂税也是如此。
 虽然确实存在大量贪腐情况,但有些地方杂税也确实是要支出的。
 新税法的核心作用,就是把绝大部分的地方税赋收归国有,而不是落到各个地方官员的口袋里。
 这方法虽好,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地方上如果想要修路搭桥或建个大菜市场什么的,这笔钱由谁来出?
 要知道,随着各项地方杂税的取消,地方官府基本上是没钱兴建比较大型的工程的。”
 “对啊,这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你快说来听听。”
 “我和章文轩老先生想出来的解决办法是:由地方官员向中央申请拨款兴建,实现专款专用。
 举个例子,如果九江想修一座大桥,我身为九江知府,就需要向中央申请拨款建造。
 中央接到申请后,会先派人下来调查是否有必要建这座桥,其作用何在。
 如果经过调查后,中央同意修建此桥的话,我就要正式提出工程预算。即要建这座桥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中央会由工部来审核我的预算计划,如果没问题的话就会拨款下来给我建桥,并要求我定期汇报工程进度。
 这个工程预算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
 如果在工程进行期间,申请下来的拨款不足的话,我还可以申请二次甚至三次拨款,直至工程完成为止。
 工程开始后,当地清廉社会不定期地介入监察,尽量杜绝贪腐现象出现。
 工程做完后,中央还要派专人下来验收,以保证工程质量没有问题。
 只有通过工部验收的工程,才算真正完工,否则就要进行翻工。
 工程完工后,就要对接下来的工程款进行结余,把多出来的结余收回中央。
 整个过程大概就是这样。
 通过这种由地方向中央申请拨款,专款专用的方式,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贪污和浪费。
 新税法我是先在九江这边试行了将近两年后,才在东北各地逐渐推行,最后才轮到西北。
 毕竟税收一事事关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才不得不小心行事。”
 “原来是这样,确实厉害。”简书棋说完,眼神复杂地看着面前的好友。
 听完好友的话后,本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池非的简书棋再次对眼前的好友产生了一种深不可测之感。
 全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清廉社制度、新税法、专职判官审案制、印花税制度、问责制等种种天才般的构想,几乎全都出自于好友之手。
 而且全都成功实行了,无一失手,这样的奇才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
 怪不得大将军宁志远会给好友几乎无限的管治权,随他在九江试行各种新政。
 这不仅在于他是大将军亲女婿的关系,或许大将军更看中的是好友这份无人能比的才气。
 池非并不知道好友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否则他真要付之一笑。
 他的大部分政策,其实都来自于他所在的现代社会。
 当中很多政策早就已经在他那个世界运行多年,是十分成熟的制度。
 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把一些已经成熟可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