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人家置气?
直到后来看到两人终于和好,台下的女生们这才跟山伯一样露出迷之傻笑。
当然,因为时间有限,无法将所有场景都再现出来,只能挑几个比较经典的场景来演。
但即使是这样,长春园的两位台柱依然用精彩的表演把台下的观众带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就连那些上了年纪的夫人们也看得十分入迷。
很快,三年过去,英台就要下山回家了。接下来就是整部戏的另一个高潮:十八里相送
两位台柱把这一幕表现得十分唯美和伤感,那一停一顿,以及那种欲说还休,或者应该说不知该说什么好的复杂心理表现得很到位。
实际上,就这一段戏,陶班主这个戏痴足足花了六天时间,才通过不断地现场演练和动作编排,才最终确定了现在的表演方式。
当两人终于为两家定下婚约后,那些没看过原著的夫人都松了口气,觉得两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
只有那些看过原著的女孩子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因为她们知道接下来就是悲剧的开始。
然而出乎她们意料之外的是,接下来的剧情好像跟原著不太一样。
当得知英台就是祝九妹后,山伯马上请母亲派人到祝家庄向祝九妹求亲。
但英台的父亲祝员外由于看不起家境贫寒的山伯,于是直接拒绝了对方的求亲。
英台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哀求父亲答应这门亲事,并明志非君不嫁。
祝员外这才知道女儿竟然已经跟同窗梁山伯私定终身,顿时暴怒不已,将她关了起来。
还好英台身边有一个忠心丫环不想小姐继续伤心下去,于是冒险把消息通知了山伯。
山伯得知消息后,既心痛又感动,于是亲自来到祝家庄想跟祝员外当面谈一下。
然而祝员外不想见他,将他拒之门外。
山伯无可奈何之下,干脆把心一横,直接跪在了门口,直到祝员外肯见他为止。
这一跪就是两天两夜,山伯滴水未进,脸色已经变得十分苍白。但为了英台,他继续咬牙强忍着。
直到第三天中午,就在山伯快要支撑不住要昏倒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
原来,祝员外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决定跟他见一面。
两人经过一番详谈后,祝员外看得出来这年轻人的确是真心喜欢自己女儿。
看在女儿英台的份上,他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只要山伯在三年内考上秀才,就把女儿英台许配给他。
山伯立刻答应下来,然后留下一封信给英台后,就回到山上开始拼命读书。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日以继夜的苦读,山伯终于成功考上了秀才。
而祝员外也信守诚诺,把女儿英台许配给他。
两人在成亲拜堂之时,山伯紧紧抓住英台的手,露出了既憨厚又满足的笑容。
而头上披着红布的英台也用力握住他的手,从红布下方露出来的嘴角处,带着同样欢喜甜蜜的笑容。
整部戏到此终于大团圆结束。
台下所有观众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许多人的脸上更是露出了满足的表情。
当然,在这里看戏的都是出身良好的夫人小姐,是很注重仪态的。不会像外面普通百姓那样会因为看到精彩表演而大声叫好,最多也就是鼓掌表示欣赏而已。
许多看过原著的千金小姐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议论起这部戏,就连跟简书诗坐在一起的几位世家小姐也不例外。
“要我说,《梁祝》的结局改成这样也挺好的,至少不会看得那么难过。”
“我也这样认为。怪不得这部戏叫《梁祝改》,原来是指故事结局被改过了。”
“我当时就奇怪为什么会在这种大喜日子上演《梁祝》,原来是这样。”
“看到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后终于在一起,真的好感动啊。”
“对对对,我也是感动得不行。”
“阿诗,你怎么不说话?你不是也很喜欢《梁祝》这部话本吗?”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只觉得结局改成这样,好像少了些什么东西,只是我也说不清楚究竟少了什么。”
“对,我也这样觉得。虽然这结局看起来很好,但总感觉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行了,你们就不要再细究下去了。这只是一部戏而已,没看到戏名本来就多了一个字吗?总之只要看得开心就好了。”
“好吧,你说得也有道理。虽然我更喜欢原著,但我承认这部戏的确演得很不错。”
“长春园不愧是京城戏班中的第一老字号,的确不同凡响。你们等着吧,这部戏很快就会红遍京城的。”
果然,这部戏很快就成了京城最火的一部戏。许多达官贵人家里办喜事时,都会请长春园来演这部戏。
长春园的陶班主不敢接太多,只接了几家得罪不起的,以及一早就预约好的人家。
即使是这样,也已经把整个戏班所有档期都占满了,一点空隙都没有。
其他戏班看到这部戏这么火,当然不肯放过赚钱的机会。既然别人不肯教,那就只能去偷师。
于是不少戏班想尽办法在长春园演这部戏的时候,找懂行的人混进现场去偷看偷学,尽量把台词、扮相、身段、动作、唱法等等都一一记住,然后再回来进行排练。
于是没过多久,京城越来越多戏班也开始上演《梁祝改》这部戏。
虽然跟长春园比还相差甚远,但至少也满足了许多有钱人家想请戏班在家中演这部戏的需求。
随着这部戏的爆红,《梁祝》这部原著小说再次迎来一波大卖。
到目前为止,已经印到了第五版,这在话本界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就在《梁祝》持续大热之际,一本名叫《仙侠》的话本突然在全京城各家大小书坊当中悄然上架。
然而只要是见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不自自主地拿起来看看。
这本书之所以引人注意,那是因为在其封面的中间,多出来一条大概一根食指高的纸带。
在这根不算宽的纸带上,打横印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梁祝作者池非最新力作。
不管是这条从未见过的腰封,还是上面所写的字,都足以让任何一个见过此书的人对它充满好奇,从而不自觉地拿起来翻看。
第36章。036 出新书了
《梁祝》作者池非出新书了!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众多喜爱看话本的读者中引起轰动。
尤其是那些喜欢《梁祝》的女读者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想尽办法去把新书买回来。
由于当中有很多未婚少女不方便抛头露脸,她们只好叫家中的兄弟、邻居、下人、闺蜜的兄弟之类的男性去帮她们买回来。
好不容易拿到新书后,她们赶紧关上门看了起来。
只是这一看,就有些傻眼了。
说好的才子佳人呢?怎么开场没多久就出现了一头吃人的深海怪物,还长得如此的吓人!
这并非她们想象出来的,而是亲眼见到的。虽然只是看到一点点,但也足够把她们吓得不敢细看。
原来在写到主角纪正遇到怪物那一章时,竟然用整整一页纸附上了一幅配图。
那幅图所用的画法从未见过,也不是一般的写意风格,而是逼真细致到仿佛真的一样。
那幅图描绘的是这样一个景象: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狂风大作。一条孤伶伶的小船漂浮在海面上,船上似乎还有一个小小的人影。而就在小船下方的海水里,一头无比狰狞可怕的怪物正不断在水下游来游去试图接近。
虽然那头怪物的样子无法完全看清,但光凭那露出来的无数尖牙以及那带着倒钩的触手,就足以让人为之心寒。
妹子们只好忍着满身的鸡皮疙瘩继续看下去。
还好,等纪正被那个大汉救了以后,那种恐怖的气氛终于消失了。
当纪正跟着那个大汉上路时,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却是一个如梦如幻一般的神奇世界。
各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奇动植物不断出现。例如一到夜晚就会把根从土里抽出来,然后像动物一样集体移动到其他地方的神奇树林。
一种全身长满毒刺的毒树,结出来的果实也长有毒刺。但只要把果皮剖开,再将里面的果肉放到火上烤的话,就会变成美味无比的高级食材。
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话,叶子会不断旋转扭动,仿佛在跳舞一般的奇特花草。
额头上长着一支尖锐的独角,既似羊又似马,能够在陡峭的山间来去自如的奇怪动物。
长着一身火红羽毛,却只有一只爪子的巨大怪鸟从天上飞过。
以及仿佛小岛一样巨大的千年老龟。
还有长着翅膀的怪鱼。
各种各样前所未见的神奇生物不断涌现,让人目不睱接。
某天,大汉带着纪正经过一处山林的时候,忽然天下大雨。
原本这样的大雨对修为深厚的大汉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纪正毕竟还是个孩子,身体较弱,如果再淋下去可能会生病,于是大汉就带着他去找可以避雨的地方。
两人在找地方避雨时,忽然看到前面有一户人家,于是就跑过去想借宿一晚。
住在里面的是一对老夫妻,只不过丈夫生病,妻子在照顾他。
看到两人被大雨淋湿,而且纪正又是个孩子,于是夫妻二人很好心地让他们进屋避雨,还可以暂住一晚。
纪正发现,大叔一直有意无意地盯着那个老妇人。
到了晚上的时候,大叔忽然从床上爬起,然后摇醒纪正叫他不要出声,最后背着他悄悄来到那对老夫妻的房间外面偷看。
在月色的映照下,纪正隐约看到,那个老妇人在丈夫睡着后,忽然从嘴里吐出一颗金色的珠子,然后拿在手里不断地在丈夫身上划过。
纪正完全不知这老妇人在干什么,然而大叔看到这一幕后,忽然带着他回到客房,并叫他什么都不要问,安心睡觉。纪正只好照做。
第二天一早,大叔就带着纪正向这对老夫妇辞行。
临走之际,这对老夫妻还很好心地给了他们几个馒头让他们在路上吃。
两人走下山后,在路上遇到一个年轻的道士,那个道士脚步匆匆,很快就与他们擦身而过。
纪正跟着大叔走了一段路后,大叔忽然自言自语道:“不对,那个道士满身杀气,显然来者不善,我们回去看看。”然后他二话不说就背起纪正往来路飞奔而去,疾如奔马,速度惊人。
等他们回到那对老夫妻所住的房子时,只见整幢房子仿佛被台风刮过一般凌乱不堪,一片狼籍,而且地上还有一滩血渍。
大叔赶紧冲进去,只见刚刚在路上见到的年轻道士正手持长剑追着那名老妇人四处追杀。
老妇人打不过他,只能抱住自己被砍伤的手臂到处逃跑,动作灵活得一点也不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那名老翁虽然想阻止,但却因为生病连站都站不起来,根本无力阻止,只能一边用力喘气一边叫他住手、住手。
眼看那老妇人马上就要被杀,络腮大汉立刻拔出身上的佩剑冲上去挡住那名道士,成功救下了被追杀的老妇人。
那个年轻道士十分生气地大喝:“你是何人,为何要阻止我斩妖除魔?
你可知道,这老妇根本不是人,而是一头修练成精的兔妖。
那个老翁是被她所迷惑的普通人,如果不是我在这里,早就被这妖物给吃掉了。”
络腮大汉却回答道:“我早知她是妖,但她并无害人之心。
她已经跟这男人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这男人得的并不是病,而是因为阳寿已尽。
他原本早就应该死了,是这只兔妖每晚用自己的内丹硬生生地吊住他的命才让他存活至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