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趁着胡魏双方交战之时,我们趁机拿下北方全境好好经营。到时进可攻,退可守,这样就可以处于不败之地了。
这就是我和章老先生当初提出的南北对恃之策。
然而,如今江南却出现了大变动,如果再按这个计划来行事,我们很可能就会失去先手。到时想再收回江南,就会艰难很多。”
章文轩问:“苏先生,你所说的大变动,是指江南正在爆发的瘟疫?”
“是的,正是瘟疫。
这场瘟疫起初很显然也是胡人搞的鬼,目的是想趁乱拿下江口府。
他们的阴谋也确实得逞了,如今江口失守,接下来胡人大举入侵江南是板上钉钉的事。
然而岳父和章先生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胡人在明知江南正在爆发瘟疫的节骨眼上,还敢大举出兵江南。
难道他们就不怕底下的士兵也染上散疮吗?”
宁志远想了一下,突然脸色一变道:“你的意思是,能够防疫散疮的接种法已经被胡人给偷学到了?”
“这是最有可能的推测。
知道接种法内幕的不只我们,还有太医院的太医们。
如果胡人派出奸细收买或强迫其中一个太医说出接种的内幕,那接种法被胡人学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胡人别的不多,牛羊马等牲口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有这么多牛羊在,想找到染上散疮的病牛,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椿罢了。
再加上接种的方法并不复杂,只要稍微懂点医术就可以施行。
换句话说,那些胡人很可能跟我们西北军一样,对散疮是免疫的。
正因为对散疮免疫,所以他们才敢对正在爆发瘟疫的江南大举入侵。
这样一来,魏军要面对的敌人不止是来势汹汹的胡人,还有扩散得极快的散疮瘟疫。
试问在这种两面夹击的情况下,魏军还会是胡人的对手吗?”
听完池非的分析后,宁志远和章文轩两人都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两人都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老狐狸,自然明白池非的意思。
魏军单论作战力而言,原本就远逊于胡人。而唯一可以抵挡胡人的优势就在于大量的兵员和坚固的城池。
但这两个优势在这场波及全江南的大瘟疫面前,肯定会大打折扣,这是不用说的。
反观胡人这边,如果他们真的对散疮免疫,那这场大瘟疫不仅对他们无害,反而大为有利。
此消彼长下,这场对决,胡人的赢面确实要高很多。
而一旦让胡人迅速打败魏军拿下江南全境,那接下来西北军的对手就变成占据江南的胡人。
就算日后西北军能够成功击败胡人收复江南,但在胡人占领江南这几年时间里,肯定会把江南抢掠一空。
如果胡人做得更绝一点,于撤军前在各地大肆放火烧城。
到时就算西北军真的收回江南,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片废墟。这种事胡人是完全做得出手的。
因此不管怎么算,还真不能让胡人成为江南霸主。
在想清楚以后,宁志远有些头痛地说:“阿真,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现在出兵江南的话,我们粮草跟不上啊。
之前为了收复江西等地,我们已经拿出了许多存粮来供养当地百姓,实在没有余粮再发起南征了。”
“岳父,小婿并不是想现在出兵,只是想提前作好部署而已。
我相信魏军再弱,撑个一年半载应该还是撑得住的。
在这一年时间里,我们要想办法筹集尽可能多的粮草,以备南征之用。”
宁志远皱着眉头说:“假如真要南征,必须要动用西北大部分兵力。
这几十万士兵再加上差不多数量的民夫,估计最少也有上百万人。
只有一年时间的话,光凭西北和东北两地的产出,以及从海外购进的粮食,是肯定不够的。
除非把各地百姓的口粮都收过来,这才有可能搭够。
只是这样一来,肯定会引发民乱,这是行不通的。
如果能拖个两年的话,应该就差不多了。
只是我担心谢家能不能撑过两年。
正如你刚刚所言,在这种两面夹击的情况下,魏军还真不是胡人的对手。”
“江南各省历来是产粮重地,我相信各地富户家中一定存有大量米粮。
既然我们这边拿不出这么多粮草,我们不妨从江南那边筹粮。”
宁志远又惊又喜道:“你有办法让那些江南富户心甘情愿地把存粮交给我们?
现在江南各地就算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粮,他们真肯把家中存粮交出来?”
池非轻笑道:“岳父您忘了吗?我们手里同样有着那些江南富户迫切想要的东西。
这不过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罢了,而且我相信他们是不会拒绝这种交易的。”
宁志远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突然放声大笑道:“好一个奸商。臭小子,真有你的。”
他知道小女婿说的是什么东西了。
对于那些急于保命的江南富户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吸引力的?
章文轩老先生虽然没有出声,但也是脸露微笑。
正如主公所言,这苏先生有时确实像个奸商。
但他并没有想到,池非的计划远不于止。
只见池非一脸神秘地说:“岳父,小婿要的不仅是江南富户家中的存粮,我还要在江南发展我们的地下党。”
“地下党?那是什么东西?”宁志远和章文轩两人面面相觑,对这个第一次听到的辞汇大感迷惑。
第351章。351 换粮
禧春舫是苏元府首屈一指的青楼禧春阁名下最大的一艘画舫,船上被分成了多个包间。
不仅整艘画舫装修豪华,而且在上面负责接待客人的全是禧春阁名下多位色艺双全的名伎,一夜千金不在话下,是苏元府有名的销金窝。
可是因为受到遍布江南各地的瘟疫影响,这原本一座难求的春舫,也变得门可罗雀。
毕竟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就算名伎再好,也没有自己的小命金贵。
现在别说出来逛春楼,许多有钱人甚至连家门都不敢踏出一门,唯恐一不小心就染上了让人闻之色变的散疮。
然而奇怪的是,今晚这艘禧春舫上却来了十几位客人,而且这些人无一不是当地有名的大商人,其中不乏家财万贯的大盐商。
只是人虽然来了,但在众人观看歌舞表演的时候,这些大商人却不约而同地坐得很开,丝毫不敢跟其他人靠近,更不要说像以前那样见面的时候聊天说话了。
场中除了正在跳舞的歌伎和奏乐的乐师外,所有人都一言不发,显得十分怪异和尴尬。
事实上,这些大商人今晚如果不是受到长庆坊少东家的邀请,他们根本不愿出门,更不要说跟其他人有近距离的接触了。
要知道现在瘟疫横行,除非必要,谁敢出门。尤其是他们这些身家丰厚的大商人,更是远比普通人更为怕死。
而他们今晚之所以会应邀来到这里,也不是真的看在长庆坊少东家的面子上,而是被他的一些传话给打动,才冒险出席的。
由于是别有目的,原本精彩的歌舞表演在这些大商人眼中却如同嚼蜡,许多人甚至希望这场歌舞表演能够快点结束好说正事。
终于,随着歌舞到达尾声,一群歌伎和乐师终于缓缓退场了。
等歌伎和乐师退场后,长庆坊的少东家林长生对身边的两个保镖打了一个眼色。
那两个皮肤黝黑的壮汉会意,立刻关上包厢的大门并且守在外面不让其他人靠近。
此时整个包厢内只剩林长生和那十几个商人在,连负责服侍茶水的下人都被叫走了。
林长生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拱手行礼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很清楚。
各位叔伯肯冒险出席今晚的聚会,确实很给小侄面子,小侄先在这里说声多谢。”
一个姓马的中年商人沉声说:“林少爷,既然你知道大伙今晚是冒险过来的,那咱们就别浪费时间尽快把话说清楚。
我现在就代表大伙问你一句话,你是否真的有治疗瘟疫的方子可以出售?”
马姓商人一说完,所有商人立刻看向林长生,等着他回答。
如果换作其他人说这种话,他们大多不信,只会当对方是专来骗钱的江湖郞中。
毕竟散疮真这么好治的话,现在就不会死这么多人了。
但长庆坊是苏元府最大的书坊,苏家在当地也算是有名的商人家族,他们说的话,还是有几分可信的。
如果林家真有可以治疗散疮的方子,这样万一他们以后不小心染上了这病,也能按方医治。
他们今晚之所以会冒险出门,就是为了这方子。
林长生一脸歉意地说:“老实说,小侄并没有治疗瘟疫的方子,用这个托词请各位叔伯出来也是无奈之举。”
“你说什么?你在耍我们?!”马姓商人气得一下子站了起来。
其他商人也是满脸的怒意,有人甚至用力拍起了桌子。
只有几个年纪较大的商人不动声色地注视着林长生。
他们都是久历江湖的老狐狸,他们不相信这个长庆坊的少东家真敢犯众怒跟他们开这种玩笑,他一定有后手。
果然,林长生接着说:“各位叔伯请息怒,小侄虽然没有治疗瘟疫的方子,但却有可以让人不得散疮的神药。”
一个毛姓商人冷笑道:“让人不得散疮的神药?这话听起来好耳熟。
你说的,不会就是太医院之前实行的接种之法吧?”
“毛东家说得没错,确实是接种之法。”林长生坦然道。
“林少爷,不要怪我泼你冷水。如果这接种之法真有效的话,如今江南各地就不会瘟疫横行了。”
“毛东家,小侄说的接种之法可不是太医院的东西,而是从那边来的东西。”林长生说完,用手指着一个方向。
众商人一看他所指的方向,顿时脸色一变。
林长生所指的方向正是被宁家所占据的西北。
过了一会,毛姓商人有些不敢相信地问:“你说的是真的?”
林长生一脸神秘地说:“自然是真的。
各位叔伯有没想过,为什么同样是接种法,太医院没用,而那边却有用呢?
归根结底,其实就在于太医院用的药有问题。
为此,小侄前段时间特意花重金从那边购买了一些神药,并且已经在自己及家人身上接种过了。
换句话说,小侄一家已经不怕散疮了。”
听他说完,所有商人顿时心潮起伏、激动不已。
确实,同样是接种法,太医院的药毫无作用,而西边这么多年来却没有再出现过散疮,两者对比太明显了。
或许正如林长生所言,是太医院用的药有问题,才导致接种法无法生效的。
如果这是真的,那只要使用西北那边的药,或许就可以真的不得散疮了。
最先开口的马姓商人忍不住追问道:“林少爷,你从那边买来的神药还有吗?”
其他商人也是既紧张又期待地看着他。
林长生微笑道:“自然有多的,否则今晚就不会约各位叔伯来这里相见了。”
众人一听,顿时两眼发光。
大家都是商人,而林长生自己也说了,这是他花重金从西北那边买来的神药,自然没有白送的道理。
马姓商人立刻问了一个所有人都最想知道的问题:“林少爷,你不妨开个价,这神药多少钱才肯卖?”
林长生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千两?”马姓商人没有报三百两,因为这个价钱报出来也只是丢人现眼而已。谁也不相信林家绕这么大的圈子只是为了做几百两的生意。
林长生摇了摇头说:“我不要银子,只要粮食,三千石粮换一个人。
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