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是普通自耕农的话,他们爱种什么就种什么,官府是不管的,只要他们交足税就行。
 但因为土豆本身既耐旱又高产,所以很多农民都愿意在自家一些土质不算好的田地里种上土豆,来作为自家的口粮或备用粮。
 由于西北和东北两地地域广阔,再加上又是新鲜事物,培育出来的土豆种苗还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因此刚刚才被宁家收复的江西各地还没机会种植这种全新的农作物,但这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经过这几年来的用心经营,如今的东北百姓已经完全习惯了宁家的统治,很少有人再怀念以前的日子。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自从宁家接管东北以来,不仅各种苛捐杂税没有了,而且由于清廉社的长期监管,各地已经很少再出现官商勾结、鱼肉乡民的情况。
 因为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只要有百姓向当地清廉社举报,很快就会有清廉社的人对官员进行调查。
 这使得所有当官的人都不敢胡作非为,以免被清廉社抓到。
 这种政清人和、安居乐业的大好环境,跟以前大魏官府管治时相比,好的可不止一点点,而是好太多了。
 因此所有东北百姓都觉得现在的日子挺好的,几乎没有人想再回到以前的生活。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对于一些自命清高的顽固读书人来说,他们始终还是心存抵触,心心念念的还是以前的日子。
 但这些人毕竟只是极少数,而且全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这些人耍耍嘴皮子还可以,但要他们真刀真枪地去造反,就算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
 除了这各种善政以外,几个月前官府还做了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就是宁家以官府的名义,在东北全境施行全民种接,来防疫正在江南各省不断肆虐的散疮瘟疫。
 这个消息一出,让所有原本担心瘟疫会传到东北这边来的百姓全都欢欣鼓舞、拍手叫好。
 很多东北人都知道,当年西北全境在施行过接种法后,这么多年来再也没有人得过散疮,可见这接种法是确实有效的。
 如今宁家肯为全东北的百姓免费接种,这实在是太好了。
 由各地官府所组织的接种工作陆陆续续开始后,所有百姓立刻自动自发地涌到当地的接种点去接种。
 虽然工作量巨大,但因为有之前西北全军及全民接种的经验,各个负责接种的军医对这种事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开始忙而不乱地进行着。
 随着各地接种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仅仅两个月左右,全东北的百姓就已经全部接种完毕。
 因为这件事,全东北的百姓都对宁家充满了感激,并从心底开始拥护宁家的统治。
 另外官府也在宁家的要求下,利用这次的接种运动完成了所有百姓个人信息的登记工作,还顺便做了一次完整的人口普查。
 而在九江这边,在商业贸易方面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大爆发。
 每天进出港口的商船比以前多了两倍都不止,整个港口经常人满为患。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爆发性境长,其原因就在于江南的瘟疫。
 由于江南瘟疫横行,导致许多商人都不敢在江南经商和上落货。
 这时候,九江这个没有出现瘟疫的港口城市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再加上九江港原本就关税全免,这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于是在江南爆发瘟疫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九江府就成了大部分商人进出和停留的地区。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九江港正式取代了江南各大港口,成了中原第一大港。
 许多原本没来过九江做生意的商人在来到九江后,发现这里确实是个经商的好地方。
 不仅关税全免,而且当地有清廉社的监督,没有官员敢任意盘剥来这里做生意的商人。
 再加上当地官府推出的印花税制度,能够极大地保障交易的合法性,确实有着其他地方都见不到的大好经商氛围。
 这大量商人的到来,也为当地经济带上了极大的增长。
 不管是客栈民宿还是酒楼饭馆,里面到处可见前来光顾的商人,让经营这些场所的东家笑得见牙不见眼。
 就连在码头搬运的工人,也因为每天要上落货的商船太多,导致搬运工的费用也一涨再涨。
 这股日渐繁华的气氛,使每一个当地人都感到振奋不已。
 而在这股繁华的背后,绝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九江不仅是个商业大城市,还是一个秘密的兵工城市。
 不论是让魏军闻风丧胆的火枪,还是让胡人难以寸进的守城神器开花弹,其实都是在这里研究并生产出来的。
第355章。355 落炮
 这天下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就在九江城郊外的一处秘密兵工厂里,突然响起了一阵巨大的轰鸣,声震九天。
 这声巨响过后,只见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发散型的大坑,周围的障碍物几乎被夷为平地。
 看到如此威力,过来参观测试的宁雅枫亢奋得满脸通红、激动不已。
 他无法想象,如果这样一发威力惊人的炮弹落到敌人阵中,会对敌军造成多大的伤亡和震慑。
 而这种由大炮射出,并能在落地的瞬间发生爆炸的“落地炮”,也是由妹夫池非带领一众工匠研究并制造出来的。
 “阿真,这落地炮实在是太厉害了。你是怎么造出来的?”宁雅枫迫不及待地问身旁的妹夫。
 不怪宁雅枫这么兴奋,因为这时代的炮弹都是实心的,不是石球就是铁球。
 实心炮弹用来轰击敌人的攻城车、箭楼等大型器械还可以,拿来射人的话就像是大炮打蚊子一样作用有效。
 但妹夫池非所造出来的这落地炮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它能在落地的瞬间发生爆炸,对周围的敌人造成极大的杀伤力。这样的武器比开花弹要强太多了。
 因为开花弹是通过人力投掷的,投掷距离有限,只能对付距离较近的敌人,基本上只能用于防守。
 而这落地炮是通过大炮发射出去,基本上大炮能打多远,这落地炮就能炸多远,是真正的进攻性武器。
 其威力丝毫不比大型的火枪阵逊色,甚至因为其惊人的爆炸效果,对敌人的威慑力更大。
 池非笑着回答:“二哥,其实这落地炮跟开花弹的构造是大同小异的。
 都是在弹体里面填充大量火药,然后通过点火来引爆。
 唯一的区别,是点火方式并非通过引线来点燃,而是通过撞击来点燃。”
 “通过撞击来点燃?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原理很简单,我在弹体的顶端加入了一些燧石。
 当落地炮落地的一瞬间,撞击的力道会使这些燧石因为磨擦而产生火花。
 这些火花会把里面的火药点燃,从而引起整个弹体的爆炸。
 我之所以特意把落地炮做成这种半圆椎形,就是为了让装有燧石的顶端部分能够先一步撞击地面引发爆炸。”
 “原来是这样。”宁雅枫恍然道。
 一直没出声的宁雅柏忍不住插口道:“阿枫,你别听这小子说得这么容易。
 为了造出这落地炮,这半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待在这里跟工匠们做实验,经常很晚才回去。
 小妹已经不止一次向我抱怨,说他就算回到府里,也经常画图纸画到深夜才睡。
 小妹怕再这样下去,他的身体会受不了,所以叫我好好劝劝他。
 我已经劝过他好几次了,但他还是这样,我也拿他没办法。”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又瞪了池非一眼。
 池非苦笑道:“大哥,不是我不爱惜自己身体,实在是时间不等人啊。
 其实制造落地炮的想法我早在一年前,也就是谢家刚刚迁都江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我原本想着谢家与胡人之争至少也要打个好几年才能分高下,所以慢慢研究不急。
 但没想到胡人又使出了散布瘟疫这一招,再加上江口府失守,胡人大军趁势大举入侵江南,谢家这口气估计撑不了多久。
 如果不想让江南真的落入胡人手中,那我们就要加紧做好出兵的准备。
 虽说我们已经有了火枪和开花弹,但还缺少更远距离的进攻性武器。
 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开战之前,就补上这个缺口。
 这样将来不管是对上魏军还是胡人,我们都可稳操胜券。”
 宁雅柏叹了口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以后别这样了,容易熬坏身子。小妹会很担心的,我们也是。”
 “辛苦也不过是辛苦这一回罢了,如今落地炮已经造了出来,这下我总算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说完,池非又对宁雅枫道:“二哥,由于时间紧迫,兵工厂这边到目前为止也不过造了两百多颗落地炮出来,接下来我们会加紧时间制作的。
 你先把这批存货运到岳父那边去,由他来决定如何使用。
 不过我建议在正式跟胡人开战之前,最好不要让其他人知道这些新式炮弹的存在,以免打草惊蛇。
 另外如果可以的话,西北那边最好多造些大炮出来,以后肯定用得上的。”
 “放心,我会把你的话跟父亲好好说清楚的,他知道怎么做的。
 我真想早点看看,那些胡人在亲眼见到这些落地炮在他们身边炸开时,会有何反应。”宁雅枫目露凶光地说道。
 宁雅柏和池非对视了一下,两人不禁也露出了畅快的笑容。
 他们也想早日看到这一幕。
 ……………………
 说起来,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把这落地炮造出来,确实是他们运气好。
 在成功造出了土制手榴弹,也就是开花弹的时候,池非以为要继续造出能够落地爆炸的炮弹应该不会太难,但真正开始研究后才发现并不容易。
 池非最初的想法,是直接把开花弹改良一下当成炮弹来使。
 也就是炮兵先把开花弹的引线点燃后,再由大炮射出去。
 但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这方法是行不通的。
 因为炮弹落地的时间跟引线引爆的时间是不同的,往往炮弹在落地后,要等上一会才能引爆。
 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炮弹在落地的瞬间会因为强大的冲击力而破裂,使里面的火药散开一地,导致无法发生爆炸。
 二是炮弹在刚从炮膛中射出去的时候,原本已经点燃的引线有可能会受到强烈冲击而熄灭,同样会导致哑弹的发生。
 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改变炮弹外壳的材质,由原来的陶壳、木壳改为铁壳,这样炮弹在落地后,才不会因为受到撞击而破裂。
 其次是增加引线的粗度,使其不容易熄灭。
 但这样一来,整颗炮弹的成本就会大幅上升。
 古代不像现代那样铁制品多到不值钱,铁器在古代社会中往往是受到朝廷监管的稀缺之物。
 基本上历朝历代都会实行盐铁专卖政策,这不仅是因为朝廷会以此作为主要税收来源,更是因为两者在古代社会确实是稀缺之物。
 如果全部炮弹都由铁壳包裹,不说成本会大幅上升,而且制作难度和时间也会大幅增加,这不符合池非想要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原则。
 为此,池非只能另外想其他办法去进行改良。
 最后经过冥思苦想,池非终于从燧发枪那里得到了灵感,想到了利用燧石来作为点燃引爆炮弹的触发条件。
 正如他对宁雅枫所说的那样,首先他把整颗炮弹做成半圆椎形,然后在圆椎形的顶端处装入一些燧石。
 另外他考虑到爆炸是需要氧气的,因此这圆椎形的顶端处用的材料是容易破碎的厚陶。
 这样当炮弹落地时,往往是圆椎形的顶端会最先着地形成撞击把这部分的厚陶撞破,使空气能够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