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肥的只是那些趁机囤地的世家豪强罢了。
 这就是大魏各地民乱一年比一年厉害的原因所在。
 谢家迁都江南,可能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想甩掉这个大包袱。
 到了江南后,谢家虽然不用大量征兵,但他们却有一个花费极大的窟窿要填。
 那就是让工部不计成本地大量制造火铳。
 火铳这玩意你别看它不怎么起眼,但真要大规模制造起来却极其耗费人力物力,是很烧银子的。
 尤其工部只有前朝的图纸和样版,他们需要一点一点地摸索和研制,这其中的花费就更大了。
 假如说,谢家已经在江南经营好几年的话,那花在火铳上的开销虽然大,但也完全能够承受得起。
 可谢家自真正迁都江南之日起,满打满算其实连一年都不到,可以说连屁股都还没坐热。
 偏偏就在这时,胡人和瘟疫都一起来了。
 为了抵御胡人和控制瘟疫,原本就不充裕的国库自然撑不了多久。
 据我所知,谢家甚至已经准备对没什么厉害关系的江南富户下手了。想强迫他们交粮交银,如果不交就直接动手去抢。
 结果还没等他们下手,胡人就打到新京这边来了,这才让他们无暇他顾。”
 “原来如此,怪不得占据了江南这么好一块地盘的谢家会穷成这样。”李北定和萧志坚两人这才恍然大悟。
 宁雅枫笑道:“活该谢老狗会混成这样。换作我们西北和东北,有哪个世家大族敢在我们眼皮底下耍花样。除非他想试试,被抄家灭族的滋味。”
 池非解释道:“二哥,江南这边与西北和东北不同,不仅世家豪强数量最多,而且彼此通过联姻等方式相互勾结串连。
 谢家不是不想对这些江南世家开刀,而是怕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起造反。
 就算是在瘟疫爆发之前,既有胡人在南边虎视眈眈,又有我们西北军在北方伺机而动,安国公等人早就自顾不暇,哪里还敢得罪这些江南世家。
 因此才会把这些地方蛀虫的胃口养得越来越大,形成了难以根治的顽症。”
 宁雅柏赞同道:“阿真说得有道理,谢家确实是害怕那些江南世家联合起来一起反他们,才会畏手畏尾、不敢轻举妄动。
 但对于那些贪得无厌的世家豪强,动武是唯一的法子,否则别想逼他们把吞下去的东西吐出来。
 谢明顺果然是老了,做事越发胆小,才会导致地方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
 “你们几个别越扯越远,快说回正事。老章,这事你怎么看?”宁志远向一旁的心腹幕僚问道。
 章文轩拱手道:“主公,属下认为应该尽快引导各地流民回乡农作,恢复耕种。
 江南气候温润、土质肥沃,许多地方可以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是中原地区当之无愧的产粮重地。
 只要农民肯回乡种地,或许只需一年时间,江南各省就可以恢复元气。
 至于百姓们畏惧的瘟疫之事,主公大可像东北那样,在江南全境推行接种疗法,从而避免瘟疫继续蔓延下去。
 只要百姓无惧瘟疫,再加上地方官员处置得当,那引导流民回乡之事就会容易很多。”
 宁志远点头道:“你说得对,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让流民回乡种地,恢复粮产。
 只有这样,才能让江南恢复元气。
 阿真,你的看法呢?”
 池非整理了一个思路,这才开口道:“岳父,小婿赞同章老先生的建议。如今确实应该尽快引导流民回乡复耕才对。
 只不过小婿的想法有点不同,小婿认为现在最好是双管齐下,以攻代守。”
 “何为双管齐下,你快说来听听。”
 “第一点,就是按章老先生的建议,先给各地流民接种免疫散疮的药,然后再派兵引导他们回乡种地,恢复生产。
 第二点,是对南方地区的胡人动武,趁其主力大军被全灭的绝好时机尽量收复失地。”
 “你想现在发起南征?可我们哪有这么多粮草供应大军远征?”宁志远惊讶地问道。
 其他人也是一脸的讶异,他们没想到池非会挑这个艰难的时期发起南征。
 池非不答反问:“岳父,您可知道为何胡人从来不为粮草后勤之事发愁?”
 宁志远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眼睛一亮,“你是说,你想让远征军学胡人那样,就地抢掠进行补及?”
 “是的。
 汉人军队之所以经常为补及发愁,那是因为中原地区缺少战马,军队主要以步兵为主。
 每次打仗,不仅要靠士兵步行移动,还要跟大量运送粮草和缁重的民夫一起上路。
 这使得汉人军队每次出兵,不仅行动缓慢,而且行军途中要养着这么多人,粮草物资消耗极大。
 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较长的话,还要担心敌人会在半路截断粮道,使粮草供应出现问题。
 所以对于汉人军队来说,粮草补及一直是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但今时不同往日,我们西北军已经从胡人那里缴获了大量战马,这就具备了跟胡人一样能够快速行军的优势。
 如今整个南方地区以及大半西南地区,全是胡人的地盘。
 这么多年来,胡人在这两块地盘的治理和经营上,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气候和规模。
 当地几乎所有汉人都成了胡人的奴隶,在他们的任意打骂下无偿劳作,把这些关外豺狼养得膘肥体壮。
 据我派过去的探子粗略统计,整个内陆地区,一共有胡人约八十万到九十万之间。
 其中正规士兵约三十五万人左右,剩下的全是普通牧民,而且以大厥国王的亲族沙真族为主。
 虽说胡人全民皆兵,但普通牧民和真正的士兵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如今由大厥王子阿罗布所率领的二十多万主力大军已经被我们全灭,那南方地区剩下的胡人正规军也不过十万人左右。
 凭借我们手上的火枪和开花弹等火器,只要派出一支全部由骑兵和马车组成的远征军,就足以横扫盘据在那里的胡人残军。
 至于粮草后勤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学胡人那样,每打下一块地盘,就在当地进行补及。
 由于整支远征军都由骑兵和马车组成,因此移动速度远比要靠大量民夫运送粮草的普通军队要快得多。
 再加上火枪、开花弹等火器的助力下,远征军可以说是指哪打哪、来去自如。”
 宁志远听到这里,两眼已经像土匪一样青光大作,脸上更是充满了兴奋的表情。
 至于李定北、萧志坚、宁雅柏、宁雅枫、章文轩等人也是惊讶不已。
 这完全就是照抄胡人的打法,只不过区别在于西北军手上还有火枪、开花弹等大杀器。
 光是这点,就足以在战力上碾压胡人。否则大王子阿罗布所率领的二十多万大军就不会葬身于此了。
 其实在池非看来,这与其说是照抄胡人的打法,还不如是参考了二战时期**德国的闪电战术。
 二战初期,德国军队就是凭借机动化部队的高速移动,再加上猛烈的炮火支援,才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举侵占了包括波兰、法国在内的多个大国。闪电战术也因此名声大噪。
 既然这个时代没有机动化工具,那就用战马来代替。然后用火枪和开花弹等火器来作为针对胡人的主要攻击武器,实现山寨版的闪电战。
 “用清一色的骑兵来发起远征,然后像胡人一样就地补及,这确实是个极妙的想法。妙,确实妙。
 阿真,你还有要补充的吗?”宁志远催促道。
 池非接着说:“小婿之所以想挑这个时间发起南征,不是指望远征军能够一口气收复整个南方地区,这并不现实,也很难做到。
 小婿真正看中的,是盘据在南方地区那些胡人牧民手里,数量庞大的牛羊等牲畜。
 牛羊乃胡人的命根子,那些牧民从西南高原迁移过去的时候,大多都带着牛羊一起上路。
 他们在气候温暖的内陆地区生活了这么多年,手里的牛羊数量早就翻了好几倍。
 据我所知,如今南方及西南两地的牛羊数目,至少有五百万到七百万头之间,或许真实的数目远在这之上也说不定。
 只要能从胡人手里抢到两到三成左右的牲畜,再加上一定数量的粗粮,就足以养活全江南的百姓一年有余。
 因此远征军的真正目的,不是一口气收复所有失地,而是尽其所能地从胡人手里抢到尽可能多的牛羊,然后靠这些牲畜来养活江南的百姓,度过这段最为艰难的时期。
 岳父,以上就是小婿的建议,请您考虑一下。”
 宁志远听完,满脸兴奋地望着章文轩道:“老章,你觉得阿真的提议如何?”
 章文轩微笑道:“苏先生此计大妙,老夫心服口服。”
 “你们呢?”宁志远又问李定北等人。
 “大帅,属下觉得可以一试。”
 “我也跟老李一样,觉得此计可行。”
 “我当然赞成,不过爹,这回你要答应让我出征才行。”宁雅枫涎着脸说。
 “滚,老子做决定的时候,哪里轮到你出声。阿柏你呢?”
 宁雅柏笑道:“爹,我也跟阿枫一样,只求您能让我跟随大军出征。”
 “两个臭小子,还挺会打蛇随棍上的。
 好,既然你们都没意见,那我们就按阿真说的法子去试试。让那些胡狗也试试被人任意入侵的滋味。”宁志远一拍桌子,中气十足地下了决定。
 李定北等人也对这个远征计划充满了兴趣,心中战意高涨、跃跃欲试。
 ……………………
 待李定北、萧志坚、章文轩等人离开官衙后,池非并没有跟着他们一起离开,因为他还有些事要跟岳父当面汇报。
 此时书房里仅有宁志远、宁雅柏、宁雅枫、池非四人,池非这才开口道:“岳父,我昨天收到焞芳公主的私信,她在信里求您一件事,让我代为转告。”
 “她想求何事?”
 “公主想求您放过她的夫婿谢长亭,不要将他一并问罪。”
 宁志远皱着眉头问:“公主不会真的与谢长亭日久生情了吧?竟然亲自为他求情。”
 “是否日久生情我不太清楚,但焞芳公主在信里说过,她在靖安帝与大皇子双双陨灭之时,身为大皇子胞妹的她却因谢长亭这个驸马而免受牵连,过了数年安定的生活。驸马谢长亭确实有恩于她。
 如今谢家众人即将问罪处斩,她既然受过谢长亭救助之恩,理应尽力报答才对。
 因此焞芳公主才恳求岳父您放过驸马谢长亭,她愿意舍弃公主之位。”
 宁雅枫啧啧称奇道:“为了救一个谢长亭,竟然愿意放弃公主之位。看来公主是真打算跟谢长亭这个书生关起门来过一辈子。”
 宁雅柏却表示怀疑:“我是真不太相信赵家有如此长情之人,尤其那位还是靖安帝的嫡女,大皇子的胞妹。”
 宁志远问:“阿真,此事你怎么想?”
 “岳父,小婿虽然不知道公主是出于报恩,还是与谢长亭日久生情,但我还是想替公主代为求情。
 因为当年皇城兵变之时,我和阿芷正在公主府作客。
 后来公主府被禁军包围,如果不是有人提前派人通知我们尽快撤离,我们可能早就已经落入陷井当中无法逃脱。
 在我不断往京城布置眼线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终于知道那天给我们发警示之人,正是焞芳公主。
 所以我和阿芷确实欠公主一个救命之恩,这是事实。
 既然公主有事相求,在情在理我都应该尽力帮忙才对。
 小婿已经查过,谢长亭此人与谢家其他人不同,是一个不好政事的书生,对权势之争也毫无兴趣。
 或许就因其性格古怪,才被谢家视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