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雅芷嘀咕道:“怎么你跟我姐姐说的话一模一样。放心吧,我又不是傻子,不会故意找麻烦的。我就是太久没出来了,今天才特意过来看看你。
对了,我爹听说是你帮了我,让我替他跟你说声多谢。这是他叫我转交给你的一点谢礼。”她一边说一边从红影手里接过一个不大的木盒,然后递给池非。
池非接过木盒打开看了一下,只见里面竟然是一颗鹌鹑蛋大小的红宝。
这颗红宝颜色纯正、光彩夺目,一看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
据他所知,一颗这样大,颜色又这么正的红宝在京城至少能卖几千两银子。这一颗就相当于一幢大房子啊。
看到这份谢礼,池非不禁咋舌这是哪里来的土豪,一出手就是这么大手笔。
不过池非很快就把盒子盖上,然后把它还给了宁雅芷,“这份礼太重了,我不能收。”
“为什么啊,这是我爹特意送你的,你就收下嘛。”宁雅芷还想再硬塞给他。
“如果你还把我当朋友,就把它收回去。”池非正容道。
看到他态度这么坚决,宁雅芷只好不再逼他要。
红影虽然没有出声,但眼中露出一丝十分欣赏的眼神。这个少年总是给她一种意外之感。
池非不知道宁雅芷的父亲送这么大礼给他是什么意思。
是真的多谢他帮了他女儿宁雅芷?还是想借此机会把宁雅芷欠他的人情给一笔还了,表示双方再无拖欠?
如果是后者,他更不能收这份礼。
他帮宁雅芷是因为她曾经帮过自己,他不能眼看她被人欺负而袖手旁观,并非有所求,他不想让这份初衷沾上其他东西。
他池非做事问心无愧,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和交代。
第108章。108 报童(修)
把宁雅芷送走后,池非仍然觉得耳边有些嗡嗡作响。
他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丫头这么能说,几乎就没停过嘴。
估计是她在家憋太久了,难得找到一个可以跟她聊《仙侠》的人,所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尤其在听说他也赞成纪正不该收下苏小小的意见后,她更是把池非引为知己,激动得用力拍了一下他肩膀。
还说他是第一个这样想的男生。
她的几个表兄就不是这样想,全都支持纪正应该收下苏小小,这样苏小小就不会这么可怜了。
宁雅芷还义愤填膺地说:“他们知道什么,他们光看到苏小小可怜,怎么就不想想如果纪正收下了苏小小,那宛灵音难道就不可怜吗?
人家池非先生都说了,如果两人真心相爱,又岂会允许他人加入。”
“这不是池非说的,是纪正说的。”池非忍不住吐槽道。
“你较什么真,这就是池非先生借纪正的口说的话。”
“好吧,你继续。”
“可恶,被你这一打断,我都不知说到哪里了。”
“你说到宛灵音难道就不可怜吗?”
“对,没错。我那几个表兄不过就是想左拥右抱,尽享齐人之福而已,哪里会管灵音伤不伤心,难不难过。
我家灵音多好啊,当初为了救纪正不仅修为被废逐出师门,还差点连命都搭上了。苏小小再好,有我家灵音好吗?”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我只想问一句,宛灵音什么时候变成你家的了。”
“我不管,我就是喜欢灵音,她就是我家的人。
除了灵音外,我第二喜欢的就是虎妖。
它实在太忠心听话了,救了纪正一次又一次。它也是我家的,因为我养的猫就叫虎妖,连毛色也是一样的。”
“好好好,你喜欢就好。”池非已经无力吐槽。
这丫头没救了,连家养的猫也起名叫虎妖,不知家里人有什么想法。
宁雅芷跟池非就整部《仙侠》的剧情扯了一个多时辰,其间主要是她说,池非坐在旁边听她说,就连茶水都换了两回。
直至中午的时候,她这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吃饭,还约定下个月同一时间再过来看他。
你当是来医院复诊啊?
池非一头黑线地看着这个任性的丫头开开心心地离开,显然是完全忘了让她少出来瞎逛的忠告。
中午吃饭的时候,因为没有外人在,池非和张小娥、大牛他们两个坐在一起吃饭。
可以明显看出,最近这段时间中午和晚上的饭菜都特别丰盛。
因为最近池非经常到外面跑,张小娥觉得当家太辛苦了,所以特意多煮一些好菜,让当家好好补补。
她还特意跟附近的邻居阿姨学了如何熬汤,每隔几天就熬一锅出来给池非喝。
拜她所赐,池非这段时间不仅没有瘦,反而还胖了一些。
池非觉得张小娥以后如果去养猪的话,绝对是一把好手。
就在大牛埋头吃饭的时候,池非问张小娥:“小娥,你认识一些比较大的平民孩子吗?最好是八岁到十五岁之间,平时没什么事做到处玩耍那种。”
“有倒是有,但我认识的不多。当家你想找他们干什么?”
“过一段时间我有些活想给他们做,就看他们愿不愿意。”
张小娥想了一下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当家,流民的孩子可以吗?
我认识一些在京城乞讨的小乞丐,他们大多是流民的孩子。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只能留在京城里讨生活。”
“流民的孩子吗?这样吧,明天你把他们都叫过来,我想亲自看看。”
“是,当家。”
第二天下午,张小娥就把她所认识的,又或者是其他人叫过来的流民孩子全都带了过来。
人数有三十八个,将近四十个,最小的才四、五岁,最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
这些流民孩子全都穿着已经看不出原来颜色的脏衣服,包括脸、头发、双手等外露的地方全都是脏兮兮的,全身上下瘦得是真的只剩下一层皮了。
看着这些衣衫破烂、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甚至其中一个还身有残疾的孩子,池非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如果只是一两个这样可能还没那么触目惊心,但三十多个孩子全是这样,那种视角冲击实在太强烈了。
这些还都只是小孩啊!
看着他们,池非不禁想起这具身体的原主苏真,他也是这些流民的孩子之一。
在池非打量着他们的时候,那些孩子也在充满戒备和紧张地看着他。
他们在京城的这两年多时间里,受尽了本地人的白眼和欺凌。
他们就像阴沟里的老鼠一样,每天为了那一点点仅能裹腹的食物,不断向过往的行人说好话、赔笑、磕头,活得无比卑贱。
有时运气好遇到好心的人家,会给他们一些剩饭剩菜。
如果运气不好遇到坏心肠的人,还会对他们恶毒咒骂、吐口水,甚至是拳打脚踢。
这里没有人欢迎他们,大部分本地人都把他们当成了碍眼的废物和寄生虫,恨不得他们早点去死,免得影响京城的环境。
他们还听说,有些本地流氓会把像他们这样无亲无故的小孩用火烧坏眼睛,或者折断手脚,然后扔到街上乞讨来赚钱。
如果不是以前同为流民的小娥姐姐叫他们来的话,他们是不会过来的,他们已经不相信这里的人。
池非也看出了他们眼中的戒备和紧张,于是走到他们所有人面前说:“过一段时间,我有些活想给你们做,不知你们愿不愿意?”
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鼓起勇气问:“先生,是什么活?”
“就是在街上给过路的行人贩卖一些东西。
你们放心,是正经的东西,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害人物件。
每卖出一份,我就给你们相应的提成。
我举个例子,你们只要卖出一份,我就给卖出去的那个人一文钱作为提成,你们听明白了吗?”
这些孩子一听,顿时露出了又惊又喜的表情。
一文钱就可以买一个馒头了,两文钱就可以买两个。
只要他们一天卖出两三份,就可以吃饱了!
对于他们来说,每天能吃饱就是最大的心愿。
“先生,请问什么时候开始卖?”最先开口那个孩子赶紧问道。
“大概要一到两个月之后。”
听说还要这么久,孩子们不禁有些失望。
但转头一想,只要熬过这一两个月就可以了,立刻又重燃希望。
然而,接下来池非的一番话,却让他们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此之前,我会每天中午和晚上给你们所有人分粥。
不敢说一定能够让你们吃饱,但至少不会让你们饿着肚子。
至于分粥的地方,就在离这里不远的一幢房子里,等一下就会带你们过去。”
“先生,您、您说的是真的吗?您真的会分粥给我们?!”那个孩子完全不敢相信地看着他。
不仅所有孩子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他,就连张小娥和大牛也十分惊讶地看向他。
他们两个之前并没有听当家这样说过。
池非看着这些孩子眼中无比渴望又害怕只是听错了的眼神,正容道:“我说话算数,以后每天都会分粥给你们。
但有一点,你们只能在那里吃,不能带走。”
此言一出,所有孩子们全都无比兴奋地跳了起来,全场一片喧闹,到处都是欢呼声。
“当家,你说的是真的吗?”张小娥眼眶发红地看着他。
大牛也赶紧看了过来。他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看到他们这样也不禁有些感同身受。
池非微笑道:“当然是真的,你当家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
等一下你和大牛一起过去帮忙,我们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不仅要买足够的碗筷,还有米也要买上好几袋。走吧。”
“是,当家。”两人十分激动地大声应道。
几乎就在那一瞬间,池非突然有种强烈的冲动想为这些跟身体原主苏真一样,无依无靠的流民孩子尽一分力。
在认真思考了一会之后,他决定遵从心里的想法,去做这件事。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就算不能让他们全部吃饱,但至少不会让他们饿着肚子。
以他现在的身家,只要不是天天大鱼大肉的话,要供养这几十个孩子一点压力都没有。
而且这些孩子也不是白吃白喝,等报纸印好后,他们是要帮他卖报做事的。他只是提前养着他们而已。
还好当初为了躲避长春侯世子找上门而租下的那幢房子并没有退租,否则一时间还真不好找地方安置这些孩子。
他还打算过两天请个煮饭阿姨回来专门给这些孩子煮粥,这样张小娥和大牛就不用两头跑了。
这样一来,这招收报童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
如果说,这些孩子刚开始还有些半信半疑的话。等看到热腾腾的白粥做好,并且允许他们拿着全新的碗一个接一个地排队去盛的时候,所有人终于相信这是真的。
许多孩子在吃着白粥时,眼泪不由自主地从眼眶里流了出来,最后落到滚烫的粥里。
除了那些年幼不懂事的孩子外,已经懂事的孩子在相互看了几眼后,一起放下碗站了起来,然后来到池非面前一起跪下给他重重地瞌了一个头,然后用此起彼伏的声音大声说:“多谢先生。”
“多谢先生。”
“多谢先生。”
“多谢先生。”
“多谢先生。”
池非十分坦然地受了他们这一礼,然后开口道:“行了,都回去吃东西吧。以后记得中午和晚上这个时间过来,来太晚的话可能就没有了。”
“是,先生。”
孩子们这才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吃起粥来。
只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并没有回去,而是十分紧张地走过来说:“先生,我、我还有一个四岁的妹妹,我能不能……能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