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池非懒得理他这个土著,他这广告并非是为了提高皂店的销量才特意打上去的,而是另有目的。
 他曾经在现代听一个搞自媒体的大佬说过:当一个人或节目红了起来,根本不需要考虑如何赚钱,自然会有商家来寻找合作。因为现代社会大流量会带来高人气,高人气自然会产生高收益。
 因此才会有那么资本去追逐所谓的大IP大流量,目的不过是为了赚钱而已。
 他相信,就算他不打这个广告,当文学报火了以后,那些精明的商人也一定会从中看到巨大的商机。
 而他现在这样做,只是提前做个示范而已,让众商家看到原来报纸还有这种操作。
 只要那些商人“开窍”了,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着鱼儿上钩而已。
 然而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重生》第二章的内容。
 江铭自从确定自己重生回小时候之后,就开始寻求改变命运的办法。
 他上辈子毕竟活了这么多年,对于许多人情世故还是懂的。
 他知道假如现在对父亲诉说茶氏的种种恶行,父亲不仅不会相信他,还会把他当成恩将仇报的小人。
 毕竟在许多人眼中,茶氏这继母实在做得无可挑剔。
 不仅对江铭关怀备至,而且从小就对他百依百顺。
 他如果敢说茶氏不好,所有人都会觉得他忘恩负义。
 再加上茶氏这个人心机深沉狠毒,如果现在让她发现江铭已经对她起了戒心,肯定会用别的手段来害他。
 所以江铭这时候不仅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对茶氏起了戒心,还要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来麻痹对手。
 现在的江铭才七岁,江父为了给他尽早开蒙,早在他五岁的时候就专门花大价钱请了一个秀才过来教他。
 可惜江铭自小就被茶氏宠得无法无天,不仅不听先生的话,而且还经常装病逃课,让教他的秀才很是生气,不到一个月就请辞了。
 之后江父又请了几个先生教他,结果还是一样,都没做满一个月就走了。
 这让江父大为生气,对这个儿子很是失望,就没有再请人来教他了。
 使得已经七岁的江铭连三字经都没学会,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如今重生回到小时候的他,深知不能再重犯以前的错误,必须要振作起来才行。
 所以在身体恢复后,他装成以前那副蛮横无礼的样子,对江父提出想去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这样就可以跟其他同龄孩子一起玩了。
 对于儿子的这个请求,江父在认真考虑了一会之后,终于同意了。
 虽然很失望,但江铭毕竟是他第一个孩子,身为父亲的他总是希望儿子能够有所出息的。
 既然请回来的先生教不了他,或许外面的私塾先生有办法让他听话也说不定。
 抱着这个试试的想法,江父就去打听外面比较好的私塾。
 经过打听,他决定把儿子送到离家最近、名气也不错的一家私塾去。
 然而江铭却不同意,胡搞蛮缠地要去最远的长春私塾。
 最后江父被他烦得没办法,只好把他送到长春私塾。
 江铭之所以一定要上这个私塾,那是因为在上辈子的时候,这个私塾曾经出过好几个秀才以及一个进士。
 尤其是出了进士以后,长春私塾自此名声大噪,许多家长都想把儿子送进去读书。
 但塾长是个性格古怪的老夫子,他只收资质好又勤奋的学生,其他看不上眼的学生就算给他再多钱也不肯收。所以许多在里面读书的学生家长都以自家孩子在长春私塾读书为荣。
 江铭已经想好,既然要上,就上最好的私塾。
 假如他运气好的话,将来真的考上了秀才,这样他就不怕被继母茶氏算计了。
 虽然确实有某些朝代规定商人及后代不得参加科举,但并非所有朝代都是如此。
 例如在池非那个世界里,隋唐时期确实规定,商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然而宋朝开国之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做官。
 接下来的元朝就延续了这条规矩,没有规定商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到了明朝商人后代不仅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明朝政府还不断为流动性很强的商人提供了参加科举的便利,即给予他们与其他流寓人员同样的,可以在异地寄籍暂居或附籍的权利。
 清代就放得更开了,商人不仅可以参加科举,清代商人捐官的还很多。
 至于在这个时空里,早在好几个皇朝以前,就已经放开了这条规矩,允许商人及后代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也可以当官。
 究其原因,一是拥有大量资本的商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所致。
 尤其很多皇朝建立之初,推翻旧制者都曾或多或少地得到过商人们的资助,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是异地为官这个传统确实有效避免了商人为官以后,有可能会在当地形成官商一体,为祸当地百姓和经济的弊端。
 大魏也延续了这条规矩,没有规定商人及后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因此没有读者会觉得江铭身为商人之子,想读书甚至考科举有问题,这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接下来,就是江父带着江铭去长春私塾拜师的过程。
 在面对塾长的时候,江铭一反平日的蛮横无礼,首先毕恭毕敬地给塾长跪下,然后十分诚恳地表示自己虽然没读过书,但很希望可以进入私塾好好学习,请塾长能够收下他。
 态度之诚恳认真,不仅让江父刮目相看,连塾长也颇受感动,最后终于答应让他进入私塾读书。
 就这样,江铭开始了在长春私塾里的读书生涯。
 池非虽然没有上过私塾,但他有个无可匹敌的外挂,那就是他的朋友简书棋本身就是个读书人,而且还是个新科举人。
 对于读书之事,还有谁比他更清楚?
 而且他在考秀才之前,也是在私塾里读书的,这简直就是有关读书科举的人型度娘。
 抱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池非在他上门做客的时候,像个专业记者一样问了他大量读书时的细节,而且还一边问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以免遗漏。
 简书棋听说池非打算把这些有关读书的细节放到新书《重生》里,很是激动。
 不仅有问必答,还提出了许多池非没有想过也不知道的事给他作参考,简直可以说是倾囊相授。
 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池非在写江铭在私塾读书的部分时,才能够把各种细节描写得巨细无遗,让人有种仿佛自己也在私塾里读书的错觉。
 实际上,相比于其他地方,京城本地上过私塾读过几年书的人还是很多的,因此识字的人也远比其他地方要多得多。
 只不过真正会走科举这条路的人很少,因为这条路实在太艰难了。
 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去私塾读书,只是不想让孩子做个睁眼瞎而已,另外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因为识字而找到一份比较轻松体面的工作而已。
 正因为池非写得足够真实详细,所以看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上过私塾的人都产生了一种十分怀念的感觉,回忆起了自己当年在私塾里上课的情景。
 许多人甚至还清楚记得自己因为没做好功课,而被先生打手板的光景。
 当时觉得很痛,甚至想哭,但现在想起来却感到十分的温馨和怀念。
 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曾经活过一世的江铭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远比其他孩子学得更加认真和刻苦。
 别人练字的时候可能最多写五、六遍,而他却会自动自觉地练上二、三十遍,直至确定自己不会忘记为止。
 江铭虽然不是天才,但经过这样刻苦自觉的学习,他的成绩很快就从众多同龄学生当中脱颖而出,成了师长眼中的好学生。
 至此,第二章结束,全篇一共一万字左右,光是写江铭在私塾读书的部分就写了将近六千字。
 对于这么详细的描写,读者们不仅不觉得冗长无聊,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看到江铭刻苦读书的各种细节描写时,读者们都被这种充满励志的故事情节给深深打动了。都想再看下去,可惜没有了,只能无奈地等第三期文学报上市。
 还好文学报不像《仙侠》的话本一样,要一个月才上市一卷,而是每隔几天就会发行新的报纸,这极大地缓解了读者们焦急的情绪。
 随着《重生》第二章的更新,文学报再度迎来了一波销量高潮。
 从第二期报纸上市之后五天过去了,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售出了三千多份报纸,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同样地,打在第二期报纸上的广告一经推出,随缘皂店的销量立刻有了明显提升。
 店里的马掌柜和张帐房以为这广告是东家特意花钱打的,都对池非这一英明决定赞不绝口。
 不知道怎么解释的池非,只好厚着脸皮接受了他们的称赞。
第1章。1 上钩(修)
 “小娥姐,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怎么念?”
 “这个字是豕字,跟史字同音,表示猪的意思。”
 “那这‘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马、牛、羊、鸡、狗、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驯化后,才渐渐成为家畜的。”
 “原来是这样。”
 “好了,现在你们把我之前教过的部分全部默写一遍,等默写完了就可以出去卖报了。”
 “是,小娥姐。”
 一大早,破旧的四合院里就传来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私塾呢。
 自从那三个识字的孩子去了印刷厂那边做挑字工学徒后,教孩子们识字的任务就重新落到了张小娥身上。
 每天孩子们吃完早餐后,张小娥就开始教他们认字。一直教到上午九点钟左右,才让他们出去卖报。
 等这些男孩出去卖报后,除了两个不到六岁的小女孩会和其他年幼男孩子一样留在家里玩耍不能出去外,张小娥会带着剩下四个较大的女孩去报社帮忙打扫和干杂务。
 池非甚至打算等这四个女孩认识的字多了以后,就培养她们做报纸的排版工作。
 毕竟女性因为比较细心和有耐性,在做文职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由于较大的孩子都去印刷工那边做学徒去了,出租的四合院里又只有六岁以下的年幼孩子没有其他大人。
 池非出于安全考虑,特意请了两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来照顾这些孩子,并负责所有孩子三餐的煮食。
 至于大牛就在四合院里负责看家和打扫,还有就是做香皂和肥皂。
 张小娥在池非的允许下,已经把所有工艺流程都教给他。
 经过一个多月的亲身实践,现在大牛已经可以做出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了。
 张小娥是最忙的一个,平时既要教孩子们认字,又要带着几个女孩子到报社去干活,中午和晚上还要回四合院买菜做饭。
 总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各司其职,没有任何人闲着。
 张小娥带着四个女孩来到报社以后,五个人立刻像平时一样开始打扫工作。
 报社就在印刷工前面,有两层,地方很宽敞,分成了多个房间,五个人想要全部清洁完毕至少需要一个时辰。
 不过现在真正在报社里办事的只有池非一个人,所以每天需要清洁打扫的只有他的房间、待客用的客厅和走廊等地方,其他没人用的房间只需要三、四天打扫一次就可以了。
 她们来的时候,池非已经开始办公了。他在忙着设计排版第三期的文学报。
 别看只是把连载的内容直接印在报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