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字三个班是真正意义上的科举班,其中甲班只有学得最好的学生才能进入,乙班次之,丙班最次。
地字三个班是给已经脱离蒙学阶段的学生准备的,开始教授四书五经。
然而进入地字班的学生,还处于观察当中,四书五经教得并不深。
只有真正天赋好,并且愿意走科举这条路的学生,才有机会从地字班进入天字班进行深入学习,并且按学习进度和成绩来决定具体分到哪个班。
但大多数学生都会止步于地字班,然后学到一定年纪就自动毕业退学了。
真正天资出众,并且愿意走科举这条路的学生少之又少。
人字同样分甲、乙、丙三班,有不少人习惯称作开蒙班。
人字班是专门为刚开始读书的孩子设立的开蒙班,主要教导《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等蒙学经典。
江铭刚入私塾的时候读的是人字丙班,但仅仅两个月就升到了乙班,半年前升到了甲班,进度已经算相当快了,颇受师长们关注。
但江铭自己知自己事,他并不是什么天赋出众之人,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之所以学得比其他人快,无非不过就是一个勤字罢了。
许多和他同龄的孩子即使天赋再好,但毕竟年纪太小,很难长时间坐得住。难免会被其他东西所吸引,无法专注于学习。
而他是活过一辈子的人,耐性方面别说六、七岁的孩子,就是许多中年人都比不过他,自然能够比别人坐得久,学得深。
再加上他无比珍惜这次重生的机会,所以学得十分勤奋。别人可能读个一两遍就算了,他不仅会多读几遍,而且还会很自觉地背下来。
天天如此,想不比别人学得好都难。
进入地字丙班后,江铭发现整个班除了他和另一个同龄的孩子外,其他全是十岁以上的大孩子或少年,跟他差了至少两三岁以上。
进了地字班以后,江铭发现要学的东西不仅变多了,而且也变得更加难。
为了不落后他人,他继续拼了命地学习,就连晚上在家的时候也不忘用功。
看到他这么长进,江父大感欣慰,以为儿子终于开窍了。
在这一年里,江家除了江铭进了长春私塾读书外,还有另一件事发生了,那就是江铭同父异母的弟弟江波出世了。
继母茶氏由于既要坐月子,又要照顾刚出生的亲儿子,忙得不可开交,一时间没功夫管江铭。
江铭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趁机向江父提出,想把院子里所有丫环和小厮换掉,嫌他们整天吵吵闹闹影响他读书。
江父信以为真,立刻换掉了全部丫环和小厮。至于他们空出来的位置,就按江铭的想法,把他生母当年的陪嫁丫环和奶娘重新叫回来顶替。
实际上,江铭换掉的那几个丫环和小厮,至少有一半是茶氏的人。但他不确定当中是否还有漏网之鱼,干脆全部撤掉,直接换上自己生母那边的人,这样就安全多了。
能够重新服侍小主人,这些下人们都十分高兴。
江铭还私下里跟生母的奶娘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担心继母茶氏有了亲儿子后,有可能会对他不利,请奶娘帮他盯着院子里的人,看有没有心怀不轨之人。
奶娘人老成精,早就看出这茶氏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如今听小主人这样说,更加坚信茶氏不是好人,立刻表示会帮他盯住其他人。
另外她还建议江铭最好在院里设个小厨房,平时的饭菜就在小厨房里做,这样就避免了茶氏在饭菜里做手脚。
江铭觉得奶娘说得有道理,立刻编了个理由对江父说,晚上因为读书的关系,想吃夜宵,所以希望可以在自己院里设个小厨房。
江父现在最看重的就是他读书的事,当下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从此,除了跟父亲一起吃饭外,江铭平时只吃小厨房做的东西,大厨房做的饭菜碰都不会碰。
整个院子在奶娘的监督和管理下,变得密不透风,外人想打探消息也很难。
解决了自己院里的问题后,江铭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蛮横,显得懂事了许多,但仍然表现出对茶氏十分亲热,还对弟弟江波十分喜爱的样子,不让茶氏看出任何异样来。
现阶段,他还不想打草惊蛇,引起茶氏的戒心,他跟茶氏的争斗还远未开始。
而且茶氏名义上是他的继母,在孝道方面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如果他跟茶氏翻脸,只会被人唾骂他不孝。所以他时刻都要保持警觉,不能被对方捉到任何把柄。
这就是《重生》第三章的内容,同样是一万字左右。
看似没写什么东西,但实质上已经为接下来的母子争斗埋下了各种准备和伏笔。
读者们看到这里,都有种暗流奔涌的紧张感。
一个是心机狠毒的继母,犹如潜伏在阴暗处的毒蛇一样,随时准备致继子于死地。
一个是扮猪吃老虎的继子,表面装作天真无邪,实质处处警惕,时刻留意着那条毒蛇的行动。
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各有依恃。
虽然战斗还未开始,但双方已经开始排兵布阵,做着各种准备。
谁会想到,在这小小的宅门中,正酝酿着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让人看得紧张不已。
对于江铭的处处小心和各种表演,读者们在感到心疼的同时,也为他的聪明和机智赞叹不已。
事实上,池非没有在书中说过任何一句江铭为人聪明的话,甚至还不断强调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但通过江铭本人的所想所做,却让读者们看出他确实是个小心谨慎的聪明人。
这种在具体细节上的描写,跟时下那些只会干巴巴地说主角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算无遗策的话本相比,高出不止一个级别,对比明显。
第三期文学报在《重生》第三章的加持下,销量再度攀升。
仅仅过去三天时间,就已经卖出四千多份。
另一方面,除了随缘皂店那个虚假广告外,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在文学报上打广告的商家,益华布坊的王东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店里的生意和人流量这两天莫明其妙地增加了不少。
他让店里的伙计有意无意地去问那些新来的客人,是怎么知道益华布坊的。结果对方的回答是因为看到文学报上的广告才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想买的布料。
那什么广告竟然真的有效!这下王东家高兴坏了,觉得那二百两银子没白花。
他已经想好,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人流量,他以后一定去报社多买几期广告。
实际上,除了他以外,还有其他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有不少商人早就注意到文学报上的广告,但因为广告这种东西实在太新,他们想再看看效果如何再作决定。
如今看到有两个商业广告打了上去,表示已经有两户商家开始试水了,于是他们立刻派人去调查广告上面的随缘皂店和益华布坊的生意和人流量有没有增加。
去打听的人很机灵地装成客人混进其他顾客当中去打听,结果很快发现,的确有很多客人是因为看到广告后才来的。
尤其是那益华布坊,原本只在城东一带有点名气,其他地方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自从打过广告后,还真吸引了不少人过来。
这下那些原本处于观望当中的商人们开始动心了,纷纷去文学报报社询问这报纸广告怎么收费。
于是短短几天内,池非又有了五笔进帐,那几个商人大多会买个五、六期试试水。
光这五单生意,池非就赚了一千多两,基本上把制作印刷机的费用以及印刷工人的工钱给全部赚回来了,确实算得上是仅次于售卖香皂的另一门暴利生意。
与此同时,池非也终于等来了第一个来报社投稿的人。
只是让池非感到意外的是,对方不仅不是一个专业作者,甚至不是一个男人,而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女子。
这是继宁雅芷外,池非遇到的第二个女扮男装的女子。
这时代的女人都怎么回事,都这么喜欢扮男人的吗?池非忍不住腹诽。
还好对方是女扮男装而不是男扮女装,否则他可能要面对一个古代版的女装大佬,那实在太辣眼睛了。
第117章。117 女作者(修)
虽然不排除有些男人因为长得比较清秀和阴柔,会使人误以为是个女人。
但池非通过对方的面相、骨架、喉结、胸部等部位观察,可以确定坐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年轻女子,而并非一个长得像女人的男人。
另外从对方身上穿的那件袖口磨损严重、洗得发白的衣服,以及面有菜色的情况来看,这个女子显然过得颇为拮据和窘迫。
对方进来后,显得有些不太自在和紧张,但还是略低着头尽量保持镇定。
当张小娥放下茶水准备离开客厅时,池非却叫住了她,让她在一边等着。
有些一根筋的张小娥虽然不解,但还是很听话地站在当家旁边。
因为多了张小娥这个女生在,那个女子明显放松了不少,并且有些感激地看了池非一眼。
她知道,这个年轻得过份的报社东家一定已经看出她的女子身份,所以才特意让一个侍女留下来,避免了孤男寡女的尴尬局面。
因为池非的这个贴心举动,蓝晴顿时对他产生了一些好感。
池非开门见山地问:“在下既是文学报的东家,也是报社的主编,蓝先生可以叫我苏主编。敢问蓝先生是来敝社投稿的吗?”
“是的。我看到文学报上的告示,正好我自己写了一个故事,所以就想来投稿试试。”
“请问蓝先生之前有没有把稿子给其他书坊看过?”
蓝晴犹豫了一下才说:“有的。之前曾经给两家书坊掌柜看过。”
“结果如何?”
“他们没有收,说不适合出版。”
看着她有些尴尬的表情,池非坦然道:“能把稿子给我看一下吗?”
“当然可以,请苏主编过目。”蓝晴把装在布包里的一大叠手稿拿出来双手递过去。
接过手稿后,池非发现这些稿子已经很细心地用线装订在一起,不仅容易翻阅,而且不会弄散。
池非没有客气,直接翻开慢慢看了起来。
蓝晴不敢看他的表情,只是低下头有些紧张地不断搓着手,犹如一个等待判决结果的人一样。
因为手稿的字数不算少,足有十六、七万字之多,池非虽然看得很快,但还是足足看了将近两个时辰才全部看完。
看完以后,他知道那两家书坊为什么不愿买下这稿子了。
因为这是一篇女主文,也就是完全以女主角的视角所展开的故事。
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古代社会,这样的稿子确实是个奇葩,可以说极其少见。
平心而论,这稿子不管是文笔还是故事流畅度,都可以说是上乘之作。
池非敢断定,这稿子肯定改了不止三四遍。否则以一个新手来说,是不太可能把剧情写得如此流畅的。
而且这稿子所用的写法明显模仿了《梁祝》的白话文写法,而且算是模仿得比较好的那种。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出身于大夫世家的女子,名叫阮晴。
自幼母亲早逝,家里只有父亲和一个年长七岁的哥哥。
阮晴因为对医术感兴趣,从小就和哥哥一起跟着父亲学医。
她父亲刚开始以为女儿学医只是一时兴起,没想到她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学得比她哥哥还好。可见她是真有这方面的天赋。
可惜阮晴毕竟是个女孩子,不方便像男大夫一样抛头露脸地行医。
所以她父亲让她专攻妇科,以女病人为诊治对象。
这样一旦有些妇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