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日的三餐,则改为在厂区那边的厨房进行煮食。
负责煮饭的还是原来那两个中年妇女。
她们除了要煮三餐后,还要在白天照顾六岁以下的孩子,以免孩子太小容易发生意外。
至于那间租来的四合院,池非并没有退租,而是继续租下来作为备用的住处。
说干就干,池非立刻找木匠订做了一大批双层床和桌子,以现在高校宿舍的标准每间房放两张双层床和一张桌子,这样就可以住四个人了。
在双层床和桌子还没有做好之前,就暂时先让他们打地铺,反正天气还很暖和,不用担心会着凉。
在听说明天就可以住进厂区那边的新房子后,所有孩子都兴奋不已。
这四合院不是不好,但如果有得选的话,他们当然更宁愿三、四个人一间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大堆人睡在一起,连晚上起夜的时候都担心会不小心踩到人。
晚上睡觉的时候,许多孩子仍然兴奋地讨论着明天搬家的事,睡在同一间房里的六个女孩子也不例外。
她们甚至比男生那边更好,男生那边是三、四个人一间房,而她们则是因为人少可以一人住一间房,光想想都觉得开心。
当然,会这样想的只是其中四个年纪较大的女孩,其余两个一个才三岁,另一个才五岁,她们才不想一个人睡一间房呢,她们害怕。
而且这两个年幼的小女孩早就睡着了,现在还有精神聊天的只有那四个较大的女孩。
说完搬家的事,四个女孩又说起了那些卖报的男孩子。
对于那些负责卖报的男孩子,她们心里是很羡慕的。
因为他们是现在唯一能实实在在赚到钱的人,其他人包括她们这些女孩以及那些在印刷厂里当学徒的男孩,都是没有工钱的。
不过这也正常,哪有当学徒的还有钱拿的,不用给师傅学费就已经偷笑了。
以现在报纸的销量,就算他们所有人每期只能卖出四千份
那他们每人每期平均能赚到一百四十文到一百六十文钱之间,一个月下来就是八百文到九百文左右,将近一两银子。
这笔钱对于他们这个年纪的普通孩子来说,绝对是笔巨款。就算他们以前在家的时候,大人也不可能给他们这么多钱花。
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都是嘴馋的,自从他们手里有钱后,开始时不时地在外面的摊当上买些好吃的零食吃,吃得可高兴了。回来还不忘炫耀几句,真是气死人。
可惜她们都是女孩子,不方便像那些男孩子一样在外面到处跑,所以只有羡慕的份。
还好小娥姐跟她们说过,等她们把字都学会后,就可以跟先生学排版,学会以后就有工钱了。
虽然不懂什么是排版,但既然是先生说的,她们都不会有任何怀疑。
想起不久之前她们还在街上流浪,过着朝不保夕、战战兢兢的日子。如今却过上了不愁温饱,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新房子住的生活,实在有种像在做梦一般的不真实感。
而这一切,全都是先生给他们的,他们所有人都打从心底对先生感激不尽。
虽然先生只比她们大六、七岁,有种大哥哥的感觉,但他的言行举止却已经完全是个成熟的大人,完全配得上“先生”这个称谓。
尤其在得知是他特意叫小娥姐给她们每人买了一顶帽子遮掩头发的时候,她们都十分感动,甚至有种想哭的冲动。她们没想到先生还有这样细心的一面。
她们现在唯一能报答先生的方法,就是尽快学会认字,这样就能帮上先生的忙了。
………………………………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就在池非和张小娥的指挥下,开始了集体大搬家。
为此,池非还特意请了几辆牛车过来载人和运东西。
几辆牛车跑了两三趟后,终于把所有孩子和要用的东西全都送到了厂房宿舍区那边。
等所有人都分配好房间后,已经是中午时分。
吃完中午饭后,各人开始做自己的事。
卖报的去卖报,当学徒的继续回去开工,四个女孩就像往常一样跟着张小娥去报社干杂活兼学认字。
剩下的六岁以下的孩子以及正在养腿伤的铁蛋则由那两个中年妇人照顾,众人有条不紊地各司其职。
就在池非坐在书房里开始制作第五期报纸样版时,张小娥忽然进来通报说,有人来找他。
等看到像以前一样女扮男装的宁雅芷带着包括红影在内的三个保镖,一边好奇地东张西望一边走进来时,池非这才想起自己确实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忘记告诉这丫头自己开报馆的事。
作为朋友,他是应该告诉她这件事的。
就像他会主动告诉简书棋一样,这样搞得好像有些厚此薄彼似的。
而宁雅芷一看到池非,立刻露出既惊讶又兴奋的表情大声叫嚷道:“阿真,原来真的是你。”
看着她一脸惊喜的样子,池非不禁有些心虚。
但同时心里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丫头是怎么知道他在这里的?
第120章。120 计划(修)
看着宁雅芷像个第一次进城的乡吧佬一样在报社里面到处转到处看个不停,池非赶紧叫住她,然后把她带到客厅那边让她安份一点。
“阿真,原来文学报真是你开的,你好厉害啊!”宁雅芷仍然兴奋不减地赞叹道。
“你先消停一下,我问你,你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
“你说这事啊,是这样的。我昨天听我两位表哥在说起文学报的事时,他们忽然提到了你的名字。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于是就向他们打听是怎么回事。
他们告诉我,文学报的东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名叫苏真的男子。
我刚开始以为只是同名同姓,后来经过打听才发现那个人的外貌和年纪跟你很像。于是就特地过来确认一下,没想到真的是你。
你这就不够意思了,连这么大的事都不告诉我。还好我亲自过来看一下才知道这件事。”说着说着,她忍不住抱怨起来。
“我也不是有心瞒你,就是最近太忙给忘了,希望你别见怪。”
“好啦好啦,我只是说说而已,我不怪你就是了。”看到池非向自己道歉,宁雅芷反而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我想问一下,除了你那表哥以外,还有很多人知道这件事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也是听他们说起来才知道的。”
“能不能拜托你一件事,回去问问你表哥,看看在你们的圈子里,是不是很多人都在关注文学报?只要是有关周围人对文学报有什么看法和议论你都尽量帮我打听一下,可以吗?”
“好,我回去就帮你打听一下。”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打听这些,但难得池非开口求她办事,宁雅芷立刻爽快地答应下来。
“那先多谢了。话说回来,你怎么又出来了?”
“什么又出来,我又不是坐牢,凭什么不能出来。
行了行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不就是想确认一下文学报是不是你开的才特意过来的吗?我现在都已经很少出门了。”
“你知道就好。别闲着没事乱给你爹添麻烦。”
“知道啦,你好啰嗦,跟我娘似的。”
“嫌我啰嗦?如果你不是我朋友,我才懒得管你。”
“哼。”宁雅芷虽然有些不满地哼了一声,但嘴角却不由自主地翘了起来。
这还是池非第一次亲口说她是他的朋友,她有种莫明的开心。
这时,她终于想起一件重要的事,立刻问道:“阿真,我问你件事,既然池非先生在你们报上连载了《重生》这部作品,那你一定见过他本人对吧?
他长什么样?有多大年纪?是京城本地人还是其他地方的人?”
面对她一连串问题,池非当然不能告诉她实话,只好胡扯道:“我确实见过他本人,但我已经跟他约好,不把他的事告诉任何人,所以我不能说。”
“为什么?连我也不能说吗?”
“既然已经跟别人约好,怎能反悔,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真的不能说?”
“一个字都不行。”
“小气的家伙。”宁雅芷十分失望地叹了口气。
“你喜欢的是他的作品,跟他本人有什么关系。既然他不想被人打扰,你应该尊重他才对,这才是一个粉丝该做的事。”
“什么是粉丝?”
“就是书迷的意思。”
“书迷就书迷,为什么会叫粉丝?”
“我说错了行不行?”
“好吧,我不怪你。”
“那真是辛苦你了。”
“你瞪我干什么?”
“没有,我眼皮抽筋而已。”
等宁雅芷离开后,池非开始思索起来。
他觉得,文学报的发展势头好像有些过快了。
虽然他想让文学报在平民百姓当中遍及起来,但他却不想引起住在内城的那些上层人物的关注,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池非从报社窗口望向下方的印刷厂,以及旁边的两个宿舍区。
刚好看到有几个年幼的流民孩子在宿舍区的空地上追逐玩耍,在他们身后,两个中年妇人正远远地看着他们,以免他们发生意外。
不仅是这些年幼的孩子,还有那些做学徒和卖报的孩子,以及张小娥和大牛他们几个。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背负了这么多人的信任和命运。
池非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他是这个家的当家人,他不能走错一步棋,否则不仅是他一个人,还有很多人会被牵连进去。
看来,计划只能提前进行了。
…………………………
两天后,第五期文学报如期上市。
读者们发现,这期文学报除了一下子增加了将近二十个商业广告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最上方多了一个方框,里面赫然印着一栏字: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本报实地参观,本报愿为有志于创办新报的商家提供技术支持,携手共同发展本地报业。
这个告示一出,顿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尤其是那些无利不起早的商人。
这文学报是什么意思?真愿意把这么赚钱的行当公布出来?世上真有这么大方的人?
一时间,几乎全京城所有商人都对这个告示半信半疑。
但不管怎么样,为之动心的商人还是大有人在。
这世上赚钱的行当本来就不多,而且绝大多数早就被人给垄断了,外人想进去难上加难。
然而文学报的突然兴起,却让商人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赚钱方法。
虽然不知道每期具体的销量,但每期五、六千份应该是有的。
光这一项收入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凡是咨询过广告价格的商人都知道,这里面真正的大头是商业广告收益才对。
光是算一下现在的广告数量,他们就能大概算到其中能赚多少钱。
确实是暴利啊,可能比之前兴起的香皂产业还要赚钱。
毕竟现在售卖香皂和肥皂的店铺越来越多,外地的价格已经开始不断下降,估计没过多久就会影响到京城这边。
而这报纸业却只有文学报一家在做,完全就是独市生意,这里面可以产生的利润实在太大了。
实际上,从第三期文学报开始,就已经有商家在关注文学报了。
但因为这行实在太新,根本无从下手,所以大部分商家都在观望当中。
如今文学报这告示一出,先不管是真是假,许多商人都开始蠢蠢欲动,想借此机会探一探这文学报的底细。
于是从第五期文学报上市第二天起,池非就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商人的拜访函。
池非不想一个一个地接待他们,干脆把他们约在了一起,定在月底最后一天集中过来报社进行实地参观。
这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