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池非不想一个一个地接待他们,干脆把他们约在了一起,定在月底最后一天集中过来报社进行实地参观。
 这件事迅速在京城商人圈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都决定那天去亲自看看。
第121章。121 参观(修)
 很快就到了月底最后一天,天公作美,这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风和日丽,是个非常适合郊游的日子。
 然而对于京城很多商人来说,今天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他们要去文学报报社进行实地参观。
 于是一大早,就有数以百计的商人乘坐马车或牛车齐聚文学报报社。
 池非知道这些无利不起早的商人不是来这里喝茶吃点心的,因此除了简单的茶水以外,其他什么都没准备。
 就连负责招待他们的,也是那些当学徒的十岁以上男孩子。
 当初池非设计报社的时候,就在二楼正中央的位置留了一个很大的大厅,作为以后报社工作人员集体办公的地方。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空间,跟现代的报社很像。
 这样以后就算有男员工和女员工一起办公,因为大家都看得到所有人,就能避免许多闲言细语了。
 还好这大厅足够大,不然还真坐不下这几百个商人。
 这些商人当中,至少有一半人认识苏真。剩下的一半就算没见过他,也听过他的名字。
 因为在皂业商会的各个商家会员提携下,池非有机会多次出入商人们聚集的聚会,所以渐渐地有很多商人认识他,并且知道他就是随缘皂店的东家。
 看着大厅里密密麻麻的商人,池非想不到今天会来这么多人。
 他原本推断有个一百人就不错了,结果足足多了两倍以上。
 池非身为主人家,自然要负责招待客人。
 每当有一个商人进来,他都会带着得体的笑容前去迎接,然后把对方带到大厅找位置坐下。
 除了迎接客人外,他还要到处转悠,跟各个商人寒喧一番,免得给对方一种被冷落的感觉。
 今天皂业商会的十五个会员全都来了,他们一是来为池非镇场子的,二是来看看这报业适不适合自己做,毕竟谁也不会嫌钱多。
 他们相信凭自己跟池非的关系,如果他们想做的话,池非一定会优先帮忙。
 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后,池非看人都来得差不多了,于是就主动提出参观可以开始了。
 众商人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纷纷站了起来跟着他走。
 池非先把他们带到报社的一二楼转一圈,然后再带着他们来到最关键的印刷厂里面进行参观。
 在印刷厂里,工人们并没有停工,而是像往常一样照常开工。
 只是因为有这么多商人看着他们做事,都显得有些紧张和不自在,但被看久了以后也逐渐放松下来。
 商人们聚精会神地看工人们是怎么印刷报纸的,当中一些原本就是开印刷作坊的书坊老板更是看得一眨不眨。
 池非并没有闲着,而是主动向他们解释道:“平时文学报就是用这两台机子印出来的,每天大概能印两三千份左右。
 我们一般是根据上一期的销量来决定印多少的,这样就不会造成浪费了。”
 一个书坊老板开口问道:“苏东家,请问您这机子是从哪买的?多少钱一台?”
 池非微笑道:“张东家,不是苏某小气,如果你真有心想做报业的话,我自然会告诉你。”
 众人一听,知道这果然还是有门槛的,只是不知池非会怎么开价。
 所有人在印刷厂里逗留了好一会后,池非这才带着他们回到了报社二楼大厅重新坐下。
 池非站起来说:“相信各位刚刚都已经看清楚报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接下来各位有什么想问的,苏某会斟情回答。如果有不方便回答的地方,请各位不要见怪。”
 有几个早就迫不及待的商人立刻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池非会回答,有些则暂时保留答案。
 被问到如何销售这个问题,池非很老实地说:“这个并非秘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苏某现在暂时有两个销售渠道,一是请一批报童回来沿街兜售。二是跟各家书店合作,采取寄卖的形式在店里出售。
 如果要对比效果的话,我个人觉得由报童来沿街兜售会更好一些。如今我报社的报纸,有七成都是靠这种方式卖出去的。”
 “那敢问每期能卖出多少份?”一个商人问出了在场所有人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苏某实在不方便回答,请各位不要见怪。
 不过我可以稍微透个底,平均每期不会少于五千份。”
 众商人一听,顿时眼冒青光。这个数字跟他们预想中的只高不低,看来这门生意的确值得做。
 看到很多人开始动心了,池非反而很老实地说:“各位商界前辈先冷静一下,苏某丑话说在前头。任何生意都是有风险的,没有包赚不赔的道理。
 同样报业这行也是有风险的,可能有人投钱进去以后,才发现自家所出的报纸并不好卖,到时可别因为这个原因而责怪苏某。”
 现任皂业商会会长的韩老爷子也站起来中气十足地说:“苏真说得没错,任何生意都是有风险的,各位别只看到赚钱的人,而看不到亏钱的人。
 要想清楚是不是真的要把钱投进来,别到时亏了钱就开始骂娘,我韩某最看不起这种人。”
 众商人纷纷表示不会的,不会的。
 池非向韩老爷子点了点头表示感谢,然后接着说:“如果有哪位前辈想创办自己的报纸,文学报会提供全面的协助,直至报纸成功发行为止。
 不仅如此,发行后的七天内,文学报会在报上进行重点宣传,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
 当然,这项服务不是免费的。
 如果想接受这种协助,需要向文学报支付五千两的技术咨询费和广告宣传费。”
 一听到这报价,很多中小商人立刻被吓到了,其他资本雄厚的商人也觉得这个价钱太高了。
 只有皂业商会的十五个成员露出了迷之微笑。
 他们当初就是用五千两银子把香皂和肥皂的配方给买下来的,现在看到别人被宰,他们有种幸灾乐祸的快感。
 很快有商人站起来说:“苏东家,你这价钱太高了,就不能便宜点吗?”
 “对啊对啊,实在太高了。”
 “五千两银子,我们什么时候才赚得回来啊,这也太离谱了。”
 “苏当家,便宜点吧。”
 “对啊,便宜点嘛。”
 池非摇摇头说:“这个价已经很实在,不能再低了。
 当然,如果各位前辈嫌贵的话,可以不需要文学报的协助,试着自己去做也行。
 或许也能做起来也说不定,毕竟苏某当初也是自己做的。”
 众人一听,觉得这话也有道理。
 既然当初文学报是苏真一个人做起来的,那他们也可以有样学样嘛。
 “各位可以回去慢慢考虑清楚,如果确实需要文学报协助的话,可以过来跟苏某签定交易文书。
 好了,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多谢各位前辈的大驾光临。”
 在池非的亲自恭送下,众商人们开始陆陆续续离开报社,并且一边走一边还在跟同行议论纷纷。
 等所有商人都离开后,池非这才有些疲惫地回到自己的书房。
 今天这个参观会做得还算成功,至少引起了不少商人的兴趣。
 他并非真想从中赚钱,只是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商人兴起办报的念头。
 只要有更多报纸上市的话,他的文学报就不会这么显眼了。
 要隐藏一棵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它身边种上更多的树,最后形成一片森林。
 这样就算棵树长得高一些,也至少不会那么容易被人盯上。
 之前的香皂生意是这样,如今的报纸生意也是同样的理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在这个平民如草芥的古代社会,他要时刻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这也是无奈之举。
第122章。122 新报(修)
 “新京报,新京报,最新一期新京报。城郊有农户自养耕牛神秘失踪,疑似偷牛贼所为。城南有一户人家昨晚无故走水,差点酿成大火。欲知详情,请阅新京报。”
 “民生晚报,民生晚报,《香罗扇》最新一章已经更新了。萧公子夜探香闺,张小姐情难自禁,欲知后事如何,尽在民生晚报。快来买啊,民生晚报,民生晚报。”
 “名伶报,名伶报,香色阁桃红小姐经票选,成为新一届花魁。长春园台柱玉兰花小姐伤愈复出,后晚将再度主演《梁祝》。想知道各花魁名伶最新消息,快来买一份名伶报即可知分晓。”
 “故事报,故事报,平湖碧海先生最新一章《澜江客》更新了,许大少孤身一人提刀勇闯贼窝,不知是生是死。欲知详情,买一份故事报即可知晓。”
 一大早,大街小卷到处都可以听到类似的叫卖声。
 许多经过的行人早已见怪不怪,因为早在两个月前,市面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新报纸。
 这些新出的报纸跟最早出现的文学报一样,不仅能在各家书店买到,而且几乎每天都能在大街上听到和看到许多报童拿着这些新报纸沿街兜售。
 随着这些种类繁多的新报不断出现,现如今报纸这种东西已经在民众当中成了很常见的事物。
 这些新报有的卖得不错,有的却无人问津。
 但所有人公认卖得最好,最受欢迎的还是文学报。
 每期文学报一上市,几乎就会被抢购一空,是当之无愧的报界第一。
 原因无他,正是因为池非先生的新书《重生》就在文学报上连载。
 自《梁祝》和《仙侠》后,池非已经成了全京城及至大江南北最有名的话本作者。
 许多就算不看话本的人,也多少会听过他的名字。
 以池非现在的名气,不管在哪张报纸上连载作品,都会让这张报纸大卖。
 更何况文学报又是最早出现的报纸,占了一个先字。
 一个是最红的作者,一个是最早的报纸,强强联手之下,自然是所向无敌。
 相较之下,就爽度和场面而言,其实《重生》是远远比不上《仙侠》的。
 因为《仙侠》是典型的修真升级文,本身打斗场面就多,而且各种法器法宝等修真之物更是层出不穷,自然要热闹许多,也更吸引眼球。
 而《重生》一开始走的是宅斗文,以各种心机算计为主,因此不管是爽度还是场面都不及《仙侠》也就很正常了。
 但《重生》却有一个《仙侠》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也就是所谓的接地气,能让读者更容易投入进去。
 而且看着一个原本在上辈子过得无比失败的人,在重生后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本身就非常的励志和振奋人心。
 这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吸引力,只要一旦投入下去,就会难以割舍。这也是《重生》能够让这么多读者一直追着看的原因所在。
 经过这两个多月的连载,此时《重生》的剧情也开始渐渐进入关键时期。
 江铭自进入地字丙班读书后,因为刻苦学习,渐渐追上了其他学生的进度。
 一年后,他和周海清两人已经稳稳占据了全班的前两名,把众多比他们都要大几岁的学生压了下去。
 在这一年里,当江铭的继母茶氏终于腾出手来想要重新控制江铭的时候,这才发现江铭的院子已经全部换上了他生母的人,并且里面守得像铁桶一样根本无从下手。
 茶氏开始怀疑江铭可能对自己起了疑心,几番试探下,都被江铭给巧妙地蒙混过去。
 这时就算她想再用以前那套溺杀的手段来让继子学坏,江铭也不上当了,一心放在读书上。
 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