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也就罢了,真正让我看上眼的是他的小心和聪明。
 当初他完全可以靠这只有他才能制作生产的香皂和肥皂做成独市生意。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把配方卖给了十几个大商人,并且提出建立皂业商会实行统一定价。
 他这样做虽然做不成独市生意,但却成功避免了成为别人眼中的肥肉,还能借机跟那些各有后台的大商人攀上关系。
 不仅是这香皂生意,就连他现在办的报纸这行,也是他主动邀请全京城的商人去他报社那里进行实地参观,这才导致现在市面上有这么多新报纸出现。这也是他有意为之的结果。
 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魄力,别说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就是许多自诩聪明的人精都做不到。
 然而他却做到了,而且做得不露山不露水,这才是一个真正聪明人的做法。”
 姚氏稍稍整理了一下惊讶的情绪后,说:“我也承认他是个很出众的男子,但他毕竟只是个平民啊。你真舍得把小芷嫁给一个无权无势的平民?”
 宁志远叹了口气说:“回京以后,不仅是你,其实我也开始留意京城各个世家或官家的未婚子弟。
 毕竟两个女儿都大了,也是时候考虑她们的终身大事了。
 但我看了一圈,却一个都看不上。
 世家子弟中,大多都是被养废了的废物。不仅不思进取,而且整天只顾掂记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总想着将来如何才能多分一点家产,一点出息都没有。
 官家子弟虽然好一些,但大多都太过守规矩。整天把祖宗家法、道德规矩放在嘴边,活得那叫一个憋屈。
 这样的人家,或许适合小珊,但却绝对不适合小芷。
 小芷连做个女红都坐不住,你能想象她像其他世家小姐那样整天被关在家里对着四面墙吗?
 以她的性子,一旦过门以后,如果婆家或妯娌整天挑剔她这不行那不对的话,你觉得她能忍得下这口气?不闹翻天才怪。
 到时不管有理没理,别人只会在背后说她没规矩没家教。
 总之一句话,以小芷的性子,根本不适合太多规矩、又有太多长辈的人家。
 相比之下,无父无母的苏真,倒是一个挺不错的人选。
 虽然他无权无势,但他毕竟是我们镇国公府的姑爷,谁敢得罪他。
 而且以他的小心谨慎,一定能让小芷过上平安富足的生活,根本不用我们担心。
 老实说,我从未想过要把两个女儿的亲事作为联合其他家族的手段,我不屑于干这种事。
 我只希望她们能开开心心地出嫁,嫁过去以后能从此过上舒心的日子,这就足够了。”
 “哼,你还好意思说。好好一个女儿,硬被你当成了儿子来养,结果养成了如今这样子。”
 姚氏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然而脸上的怒气却已经消失大半。嘴角甚至还微微地翘了起来,显得心情颇好。
 看到媳妇心情转好,宁志远知道没事了,不禁有些得意地说:“其实我也没想过要特意撮合他们两个,我也就是不干涉他们的交往。
 如果小芷真的看上了苏真,那我就考虑让他成为女婿的人选之一。如果小芷看不上,那就算了,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看你的意思,小芷真的动心了?”
 姚氏叹了口气说:“看样子应该八九不离十。可是这死丫头太过嘴硬,无论我怎么问都不肯说实话,真是气死我了。我问你,苏真对小芷又是怎么个看法?”
 “据我的人汇报说,那小子似乎并没有对小芷有什么想法,估计就是单纯把她当妹妹看待。”
 “那可怎么办?别到时就小芷一个人在那里剃头挑子一头热,对方却完全没有那意思,那就尴尬了。”
 “放心,我看上的女婿不会让他溜走的。我看苏真也没有这么早就成亲的打算,而小芷还没及笄,慢慢来不急。”
 “你心里有数就行。那两个儿子你有什么打算?也让他们随意挑媳妇?”
 “那不行,儿子跟女儿怎能一样呢。
 儿子是要继承家业的,还有责任让家族保持兴盛,由不得他们任性。
 关于他们的亲事,我自有打算。
 女儿可以娇养,甚至可以让她们自己挑选夫婿,反正迟早都是要嫁出去的。
 儿子却不行,多少世家大族就是因为出了一个个败家子才逐渐败落的。
 所以儿子不仅要从小严格管教,亲事方面也必须要选有利于家族的人。这条线我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另外你帮小珊挑选夫婿的时候,除了要考察对方人品以外,要紧记我们镇国公一脉历来就是保皇派,只忠于最后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永远不会提前站队。
 所以但凡跟大皇子和二皇子走得近的人家,你都不用考虑。
 免得将来珊儿过门后,婆家出现大变故而受到牵连。”
 “这还用你说,我早就把这些人家给剔除掉了。
 不仅是你们镇国公府,我们姚家也是有名的中立派,否则你娘就不会选中我来当你媳妇了,到头来还要受你的气。”
 “哎呀咱们都老夫老妻了,还说这种话干什么。
 你是镇国公府的女主人,谁敢给你气受。来,亲一口,赶紧消消气。”
 “滚,死相。”
第134章。134 审结(修)
 经过足足一个多月的三司会审,已经查出的涉案官员一共二百三十多人。
 其中京官三十九人,有几个还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其他都是外地官员,而且大半还在任上。
 除了官员以外,包括盐商、押运在内等其他涉案人员达八百人之多。
 虽然看上去涉案人数不少,但相比于历朝历代中动则几千上万人涉案的盐铁大案来说,这起案子算是相当轻微了,只有两百多个官员不到千人涉案。
 至于是圣上有意放过,还是确实只有这么多官员涉案,那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这些官员和非官员的处置,皇上大笔一挥,要求从严处罚,杀一儆百。
 于是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涉案官员大多被直接抄家处斩。
 这些官员的家眷下场也同样悲剧,被抄家之余,女眷不是被贬为奴藉就是没入官伎,至于男丁则通常是发配边疆充军。
 还有那些曾经参与盗卖私盐的江南当地盐商,不管是已经退休还是仍旧在做盐业生意,无一例外都落到抄家砍头的下场。
 罪名稍微轻一些的,就算没被处死,也大多被充军或流放。
 随着涉案人员的一一受刑,至此,这件震动朝野的盗卖私盐案终于结束。
 由于这段时间被砍头的人实在太多,整个京城内仿佛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血腥味,让许多人都心有余悸。
 不过随着审理的结束,不少人都在暗地里松了口气。
 许多官员和世家勋贵心里都明白,这回被揪出来的人只是正好倒霉被抓个正着而已。
 江南一带私盐泛滥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由于私盐暴利,因此历朝历代都屡禁不止。
 这已经是个难以根治的顽症,又岂是从二十多年前才开始的。
 基本上朝廷几乎每隔几年都会查上一轮,然后再杀一批涉案的官员和盐商,这已经成了惯例。
 目的是让那些有份参与的朝廷大佬们有所收敛而已,并非真的要赶尽杀绝。
 如果真要细究起来,这么多年来朝野内外至少要抓上万人以上,岂止这区区的千人之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次的案件绝非单纯查私盐这么简单。
 因为涉案的官员当中,最显眼的莫过于礼部右侍郎张廷安。
 而这张廷安,也正是角逐礼部尚书这个位置的最有力竞争者。
 现任礼部尚书邓大人已经向皇上奏请告老还乡,皇上在几经考虑后,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
 等邓大人到期一走,这礼部尚书一职就空了出来。
 张廷安原本就是礼部右侍郎,平时人缘也不错,由他来接任礼部尚书一职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就在这个最为关键的节骨眼上,却突然爆出这椿二十多年前的盗卖私盐案,而且他本人正是涉案官员之一,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巧合。
 更为关键的是,很多人都知道张廷安是二皇子赵焞丰的人。
 由此可见,两位皇子对于这礼部尚书的位置都势在必得,都想把自己人推上去。
 而这张廷安,只是刚好成了两位殿下斗法下的炮灰而已。
 不过从这一局来看,大皇子赵焞裕显然更胜一筹。
 不仅成功打掉了张廷安这颗棋子,而且还让二皇子一派颜面尽失,可谓收获甚丰。
 二皇子想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比张廷安更适合的人选,几乎不太可能。
 只要不出意外的话,大皇子这一局已经算是稳赢了。
 有这想法的不止是那些支持大皇子的人,站在二皇子那一边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局确实是他们输了。
 此刻在二皇子府内,二皇子赵焞丰正大发脾气,对着几个谋士破口大骂:“养你们这些废物有何用?什么事都做不了。
 当初是你们让孤拉拢张延安的,孤费了大把银子好不容易才把他拉拢过来。
 结果现在怎么样?他被人把头给砍了,孤花在他身上的银子和精力算是白花了。
 孤的脸都让你们给丢尽了!废物,全都是一群废物!”
 那些谋士没人敢出声,只能灰头土脸地任他骂。
 其实他们也觉得很无奈。拉拢张廷安这步棋并没有走错,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那些涉案官员当中竟然有人向大皇子投诚了,并交出了当年的帐本,这才成了这件案的铁证,想翻都翻不了。
 二皇子赵焞丰与体形修长、温文儒雅的大皇子赵焞裕不同,他身材高壮,四肢有力,平日喜好骑射,更像一个征战沙场的武将。
 他骂起人来,显得更加吓人,有个胆小的谋士已经被吓得簌簌发抖。
 二皇子大骂一通后,总算稍微冷静下来,没有再骂下去,而是一屁股重重地坐在椅子上。
 他怕再骂下去,会忍不住对这些弱鸡一般的谋士动手。而且事已至此,再怎么骂也已经没用了。
 站在一边的福王赵焞安走过去安慰他说:“阿丰你也不要太生气了。这次虽然让赵焞裕占了上风,但他得意不了多久的。
 再过一段时间,等你外公安国公回京休憩的时候,到时你就有大靠山了。
 赵焞裕那种小聪明,又岂是安国公的对手。”
 听到这句话,二皇子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不少。
 虽然就人伦规矩而言,二皇子的生母虽然是谢贵妃,但嫡母却是皇后娘娘,因此他是不应该叫安国公为外公的。
 但他心里早就把安国公当成了自己的亲外公,至于皇后那边,只要等他将来登基了,自然有办法把她废掉,然后扶自己母亲谢贵妃当太后,到时就名正言顺了。
 正如堂兄赵焞安所言,等他外公安国公回京后,到时他就能凭空增添一股强大的助力了。这是大哥赵焞裕那个没落外家所不能比的。
 二皇子自己也知道本身的弱势之处就是非嫡非长,除非大哥赵焞裕先死,否则他在继承皇位方面确实存在着先天的劣势。
 这也是那些恪守嫡长继承制的传统士大夫们会集体拥护大哥赵焞裕的原因所在。
 虽然得不到大部分文官的支持,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是父皇最宠爱他的生母谢贵妃,使得他一出生就受到父皇的特别关爱。
 他看得出来,父皇对他跟大哥赵焞裕是不同的,甚至还将五城兵马司这个重要位置交给他,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眼相看的表现。
 另外太后既是他的亲祖母,也是他的亲姑太,就血缘上更近一层,因此太后肯定会站在他这一边,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