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都督-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外有个有力的奥援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237章 封赏
 沈光祚正得意自己的好外甥的时候,这时候看到皇上看向自己,当然明白皇上的意思,有些话,还是自己说,可不能让皇上说,同时这时候说出来,也能为自己的外甥多争取些好处的。
 于是站出来说了一个非常跑题的事:“启奏万岁,臣的外孙毛承斗已经和臣的外甥媳妇进京了,正在臣的府邸,臣准备亲自教导外孙,希望他能子承父业,为国尽忠。”
 天启的脸色就彻底的好了起来,欣慰的点头,然后想了一下:“按照国朝惯例,有功于国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荫蔽一子侄进国子监修学,毛帅已经是总兵官,是正二品的实缺了,那么,就让毛承斗去进国子监吧。”
 这个恩典是非常大的,因为一进国子监,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文官的行列,出来就是官,想当初朱元璋的时候,国子监里有放出来就是一地布政使的先例的。
 然后天启再赐宅院仆人以及一应家用,还特别关照了魏忠贤:“按照每月一百两的例钱给养吧。”
 这绝对是超乎了规矩,于是吏部和户部就要出面争辩,结果天启冷冷的道:“这笔钱是我内帑出的,是朕的体己钱,和你们无关。”
 当时大家哑口无言了。
 “毛帅开镇刻不容缓,但毛帅所请监军一职,看谁可用?”
 钱粮给足,孤悬海外,别弄出一个藩镇出来,别再来个吃粮拿钱不干活,这紧箍咒还是要戴的,当初毛文龙进辽东,坚决不要监军,现在这个状况下,大明需要毛文龙出力,如果他还是坚决不要,那大家还真不敢强加,怕把毛文龙惹炸毛了,现在转了性自请,那还不赶紧的做实了。
 这个问题一出,大殿里立刻吵成了一锅粥。
 原先那个位极人臣的辽东经略,辽东巡抚大家是避之不及,但这个小小的监军却是争抢的如火如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选,东林,齐党,楚党,宣党,北党都不遗余力的要将之抢到手。
 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话,辽东经略辽东巡抚,那是去送死,东江毛文龙的监军那是捞军功增资历,而最关键的是还能拉毛文龙入组织,壮大自己党团实力,这怎么能放弃?
 最终一番争论之后,天启独断专行,点了御史台的王大用做了监军,这让楚党弹冠相庆,也暗地里要求王大用这个党员,第一,拉拢毛文龙入党,第二,一定要毛文龙改变对熊廷弼的印象,看在党国的份上,拉老熊一把。
 王大用当然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保证,坚决完成任务。
 这个好机会魏忠贤绝对不能错过,就在天启耳边一顿嘀咕,于是,锦衣卫和东厂也派员进驻了皮岛。这是毛文龙始料不及的,真的后悔,本来只想弄个监军安安群臣皇帝之心,却又弄出东厂锦衣卫这个炸药包来,这算是作茧自缚了。
 说完了这家事,天启再次拿起桌子上毛文龙的奏折道:“毛帅上书说,这次除了斩获建奴,消灭汉军之外,合计收揽辽东心怀故国的百姓二十五万余,现在困居皮岛,皮岛贫瘠没有生产,只能依靠向朝鲜借贷,如此尽心尽力却穷苦不堪,所以向朝廷请赈济军饷士兵抚恤等合计银十万,粮二十万石(当时明朝一石为九十五公斤,不是大家认为的六十公斤)布三万匹,其余物资若干,大家以为如何?”
 户部侍郎王元站出来批驳道:“毛文龙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但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
 这时候叶向高直接打断来这个不懂事的浑蛋,都这个时候了,你也不看看风向,现在,毛文龙是只能夸不能参的,你这么做,就等于是找死呢。
 “万岁,毛帅先前之功虽然议定赏赐,但因广宁之战迭起,也没有拨付发放,再加上这次大功,也应一起补齐,毛帅收揽百姓二十余万,加上将士军功以及战死抚恤,此数不多。”
 天启就橫了一眼王元,淡然说了一句:“毛帅,厚道啊。”
 就这一句,就等于为毛文龙定了性了。其他人也知道在这个时候再苛刻毛文龙,那就是和皇上过不去了,也没必要引火烧身了。
 天启就问叶向高:“那依照爱卿之意,该给毛帅多少合适呢?”天启这样问是因为户部出钱,自己这个皇帝是说了不算的,非要一意的自己催逼户部,最终还是会转嫁到自己的脑袋上来的。但内阁说话就不一样了,所以,还是叶向高说吧。
 叶向高谨慎的计算了一下之后道:“先前议定毛帅开镇,万岁解内帑三万,户部解开镇使费军饷犒赏等银三十万,粮四十万石,这次毛帅再请银十万,粮十万,布帛三万,合计下来就是银需要四十三万,粮五十万,臣认为可以了。”
 天启也认为可以了,但想想还是道:“大明在辽东每年几百万却是丢城失地,最终弄的堵住了自己家大门,毛帅凭借自己一己之力牵制后金,不应该苛待了,这样吧,我们就将银子凑个整数,五十万吧,粮食就那么多,布帛上也凑个整,五万吧。”然后天启还刻意追加了一句:“这次拨付一定要实打实,不可漂没刁难,如果查出,朕定斩不饶。”
 群臣称是。
 最终在皇帝的过严厉督导下,毛文龙得到了进过户部,山东登莱之后的赏赐军饷合计,银九万两,粮七千石,布一千匹。银为杂色,粮为霉烂,布为腐朽。
 沈光祚站出来为毛文龙求请:“文龙远在敌后不能得工部支援器械,臣请工部拨匠户若干,为文龙打造器械。”
 “准。”天启大度的同意。
 对于拨付匠户,工部倒是求之不得,正好空出名额为以后做手脚预留准备。于是,毛文龙得到了足额的两千户叫花子工匠,但毛文龙认为这可比几十万银子划算。
 沈光祚再次提出:“我们孤悬海外,虽有朝廷接济粮饷,但毕竟缓不救急,臣请准许文龙铸币。”
 “准。”天启认为毛文龙自己铸钱,应该能缓解国库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于是工部铸币司派工部委一个大使朱裕,带领工匠前去。铜炭已具,工匠禀报说要南京取沙,方可成钱。毛文龙当然拒绝,这运沙子过来铸造钱币,那还不赔死自己,所以,毛文龙直接断掉了铸币的事情,当然,这种直接印钱的方式不能断,毛文龙准备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自己铸币,当然不是现在的这种铜钱,他有他的想法,要赚,就赚个十足的。
 一切都说完了,于是天启下旨,内阁署理通过,正式宣布大明东江开镇,颁行棋牌上方剑,行政法抚民之责。
第238章 努尔哈赤的目标
 辽阳新的都城皇宫,努尔哈赤怒了,狠命的咬着自己喜爱的黄瓜,在和自己较劲。
 现在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在东北,白菜土豆,土豆白菜是常菜,但皇上喜爱黄瓜,当然也就刻意的要将夏天的黄瓜保存下来,以满足皇上的口味,能办要办,不能办,想办法也要办。这就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努力要当皇帝的动力。
 黄瓜黄瓜,这个东西之所以被皇太极所钟爱,不单单是他清凉可口,最主要的是这个名字好,黄瓜,既皇瓜之意也,现在努尔哈赤为了坐上真正的皇位,凡是和黄皇乃至慌字都尽力拉来。至于为什么黄瓜是绿的却叫黄瓜,谁去管他呢。
 之所以皇太极怒到和自己较劲,是因为皇太极总算明白了,自己犯了一个自己终生都不可能原谅的错误,那就是自己给大明聪明的做了一个引鱼上钩,然后在辽西打头,断腰,兜屁股的可怕的,完美的计划。
 其实这个之所以称其为完美,是因为只要一个正常的人,绝对会想出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计划的,结果努尔哈赤太过自信,他已经忘记了大明的所有官员,已经不能按照正常人来度量了,即便按普通人的思维方式,都不能够说明大明官员们的思维方式,所以,努尔哈赤彻底的伤了自己一把狠当。是的,是自己上了自己的当了。
 阿敏第一时间识破了这个自以为是的妙计,但是他没有写信给自己,却写信给自己的八皇子皇太极。而皇太极,却将这封信直接送到了自己手中,这个举动让努尔哈赤很欣慰。
 第一说明,自己的八皇子对自己的忠心,这一点非常难得。因为阿敏写信给皇太极,不上折子给自己,这说明阿敏在努力的向皇太极靠拢,加入了八爷党。
 但是皇太极却不避讳这件事情捅出来会伤了自己的面子,而是直接将这封信拿过来,用以来表明他不准备结党。
 这是努尔哈赤最欣慰的,因为从整个自己经历的大明朝廷来看,大明从辉煌走向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争。
 现在自己已经成立了一个国家王朝,努尔哈赤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党争,但不管你愿意和不愿意,为了自己死去之后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自己的几个儿子已经开始展开了明争暗斗,结党营私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潮流。
 但现在八皇子做出了这样的决断,证明他还在尽量避免朝堂因为党争而分裂,大金刚刚兴起,外部强敌环视,生存才是第一,真的经不起这种折腾。
 第二也是在变相的向自己说明,阿敏不是个蠢货,他依旧有着敏感的政治和军事头脑。这个人还是可以重用的。
 对于这个八儿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努尔哈赤表示了接受。其实他防备阿敏,原因就是阿敏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的势力过大了,自己在的时候还能够压制他,等自己不在了,怕是自己的几个儿子压不住他,所以在努力的削弱他的实力。
 既然现在他能知情达趣的放弃他独立的那种野心,投靠了自己的一个儿子,这件事情也就表明,阿敏已经放弃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野心,所以对他的压制也就放过了,同时也就同意了阿敏耍的那个小心眼,让李永芳有了一片根据地。
 对于这件事情,努尔哈赤认为也不是不可以,可以用这个事情告诉那些投降过来的汉人,对自己忠心耿耿,总会有巨大的收获,虽然这片土地不是努尔哈赤赏赐出去的。还有一点,这片土地是阿敏的,那你愿意给谁就给谁,给了李永芳更好,这也等于变相的削减了阿敏的实力,不管你如何拉拢,汉人绝对是不能和女人一条心的,这是族群里本质的东西,是改不了的。
 话接着说现在,其实不用别人提醒,就在毛文龙突然间撤出辽东,缩回到朝鲜去的同时,努尔哈赤就知道自己上当了。
 当时努尔哈赤绝对没有如后来那些皇帝们,为了显示自己的睿智,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极力粉饰的毛病,在这个蒸蒸日上的集团里,依旧保持着原先那种部落民族之间的坦荡真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也正因为保持着这份淳朴,所以才能够走到今天。
 错了就是错了,错了改正就是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隐晦的。现在就应该想想应该怎么补救这个最大的失误。
 重新打回去,必须占领山海关外现在还没有被明军从新占领的土地,这一点是不现实的,因为这里出了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状况。
 明军退缩回了山海关,自己也被自己吓的丢弃了辽西退回了辽河以东,只是占领了一个广宁。结果整个辽西就出现了巨大的势力合人员户口的真空,填补这个巨大真空的,却是横插出来的蒙古部族。
 而这时候,明朝对这种横插一杠子的蒙古人的态度却是明智的,那就是不但没有驱逐他们,反倒赏赐了他们一万两白银作为安家费,据说这个主意,是天启的老师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