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都督-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忠贤虽然大字不识,但脑袋还是灵光的,在叶向高的话语里,立刻就抓到里实质。
自己阉党虽然已经成了,但其实自己现在还真就没有和东林斗上一斗的实力(他不知道以后会成为那样的格局)即便每日被东林直接指着鼻子谩骂,自己也只有陪着笑脸退让,希望能和他们达成一定的谅解和平衡,一些事情还真是自己不敢做的。
但如果自己全力支持毛文龙崛起,让他和东林斗上一斗,那自己不就是渔翁得利了吗?那他毛文龙也好,孤臣党也好,那不还是自己手中的一杆枪吗?
这样一想,魏忠贤的心情大好,当时苦瓜的脸就直接变成了真的欢天喜地。
再次心甘情愿的给叶向高和天启满上,一脸灿烂笑容的表示:“什么党不党的,我是不管那些的,外面叫我内相,那也不过是这皇城内管管库房,其实就是库房头子,大家都直接叫我裤头的。”
就这一句话,刚刚喝了酒的天启和叶向高就把持不住,直接喷了对方一脸。
咳嗽着,摇着手,让连连赔罪的叶向高坐下,天启指着魏忠贤道:“大伴,你能不能正经一点。”
魏忠贤就一边帮着天启擦拭,一边正经的道:“其实我和我的一群兄弟如此奔忙,也还不是一个忠君爱国?这样算起来,我和毛帅还是一家亲的。”
“这个说的好,忠君为本,爱国实干,这才是为人臣的忠心,如果你们两个继续合作,那大明就有希望啦。”天启高兴的拍手。
魏忠贤也高兴的连连说是,心中却是想:“皇上说的也不是不对,大家现在共同的敌人是东林,凭借一个人是斗不过他们的,但要是拉上毛文龙一起和东林斗,那就有了百分百的可能,看来,从现在开始,我就没必要再和东林退让,没有必要再对他们赔上笑脸了,只要我先将毛文龙扶持起来,东林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至于以后斗倒了东林怎么对付毛文龙,哈哈,那还不好说,只要皇上支持我,那我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第504章 平衡各方
大朝会意外的停了,毛文龙也没有被皇上召见这个大明的风向标,表明皇上不想再在毛文龙的事情上闹下去了。
然后就在大朝会的第四天,在皇上几次召见了叶向高之后,皇上和内阁一起发下圣旨,挽留被毛文龙逼退的邹元标,。这一举动大大的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一时间京城里再次暗潮涌动起来,有弹冠相庆的,有黯然痛心疾首的,也有由蠢蠢欲动变得偃旗息鼓的。
邹元标当时一时冲动,被毛文龙挤兑的挂冠辞朝,当他走出午门的时候,肠子都悔青了。但自己是君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想反悔也拿不下那个脸了。
结果皇上和内阁下了圣旨挽留,而且还官复原职,邹元标真的是大喜过望,当时连三谦三让都免了,直接谢恩接受了。他现在可不敢歉然了,因为那天在朝堂上皇帝的表情上看,皇帝是巴不得让自己滚蛋呢,万一这次是皇帝假惺惺的走个过场呢?那自己可就真的滚蛋了,于是就直接接受谢恩,也等于是将这事情做实了。
邹元标官复原职了,按照东林的意思,那就是皇上还是需要自己这些东林的,那么被打倒的刑部,工部,户部,御史台的那十几个人也应该官复原职才对,于是大家就热切的盼望着,等待好消息,等待继续众正盈朝。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跟着挽留邹元标圣旨下来的,就是督促锦衣卫严查那几个人的大罪。
而接着的便是接替他们职位的人选,几乎全部是阉党干员。
之所以这么说是几乎,因为一群骡子里面还夹着一头驴,打着东林烙印的阮大钺,正式担任了吏部侍郎,而且还是左侍郎,也就是吏部的第二把手,而其人之能,几乎转眼之间就架空了尚书,成为吏部的第一把手。
而一个人的提升却出乎了大家意料之外,那就是毛文龙的表兄沈光祚的长子,吏部郎官沈其荣,一跃而升任刑部左侍郎,主抓前几日被抓起来的几个官员,并且要求他必须穷究其罪。
还有更让人惊讶的是,苏其民和丁文礼,这两个毛文龙的狗腿子,竟然堂皇的钻进了文臣的队伍里,这就好比一群狼狗里面,突然钻进来两个哈士奇一样的别扭。一个成为工部郎中,一个成为户部郎中。虽然他们不过是小小的郎中,但因为自身的品级在,算是高级低就,但这种状况也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毕竟武将品级如何高,却高不过一个文臣的身份,但自从大朝会上毛文龙坚决的捍卫了品级等级,品级也被从新重视起来,也因为他们的品级在,也就有了参加大朝会的资格,虽然,大朝会不是总开。
一面挽留了邹元标,一面却对倒霉的那十几个东林党徒穷追不舍。一面对东林依旧不温不火,但阉党却充塞朝堂,而还加进来两个毛文龙的属下,一个毛文龙的表哥,一时间朝堂变化那是风云滚滚,的确让人看不明白。
而这次对毛文龙的述职的封赏更是有意思,本来是这次毛文龙进京的重头戏,但皇上和内阁仔细的计算了一下,发现毛文龙这个封赏还真不好给,于是,就明文邸报上说。
毛文龙,救援长山岛有功,收复南关有功,收复旅顺有大功,平息山东叛乱有大功,斩获女真真人头五千有功。
但是。
一看到但是,那些心怀忐忑的人就松了一口气,凡事上司领导在肯定了下属成绩之后,出现但是两个字,那就是说明,前面的所谓的成绩大功,那都是神马云烟了。
果不其然,内阁邸报上说,毛文龙出兵致使监军死难,过也。
毛文龙擅自扣留本来属于山东登莱水师舟船,过也。
毛文龙擅自改变祖制兵制,过也。
毛文龙山东平乱,私自藏匿缴获,过也。
毛文龙跋扈痛打同僚,过也。
毛文龙朝堂咆哮痛打御史,过也。
于是,经过内阁核准,报皇上批复,毛文龙功过相抵不足以以功抵过,责令留置京师思过,并罚俸半年以为惩戒。
但后宫张皇后下懿旨,因毛文龙正妻张氏,温良淑德,封三品淑人成为大明的命妇,又因为同为张姓,可随时入宫请安。
毛文龙妾身战死辽阳,提为平妻,追封淑人,于家乡立贞烈牌坊,当然,毛文龙的妾是鞍山人,这得等毛文龙收复鞍山之后才能施行。
毛文龙子毛承斗,学业优良,特从贡生而简拔一级为监生,记禄七品,为毛文龙老家鞍山(毛文龙已经过继给鞍山叔父为子)县令。当然,要想当这个官,还得他老子收复鞍山再说。
一个四岁的孩子,还就学业优良了,还就记了一个七品了,还是实缺县令,这哪里不让人联想,这是对压制毛文龙的一种补偿。
但皮岛将士杀敌有功,不能因其主帅之过而掩盖大功,着,皮岛将士按照斩首功劳,所以有战将佐同升一级。
苏其民和丁文礼,因为在京师联通内外有功,虽然没有斩获,但功不可没,所以,升任两人为游击将军,四品上,转而为文官。
不要小瞧了这五品升一级半为四品上,也就是从三品,这可是官员们一道坎,一些官员熬了一辈子也跳不上这四品的坎,他的最大表现就是,在京可以参与朝会,也就是在中央有了话语权,如果一旦下放地方,那都是主政一方的大员。
锦衣卫千户王洪亮,东厂坐班冯世宝刺探敌情有功,且亲自上阵斩杀建奴若干,着升一级,而为镇抚使,恩荫一子或侄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赏银千两,望两人在皮岛再接再厉为国效忠云云。
也就是说,大朝会就以这样的决断,平息了毛文龙惹起的风波,在各家各打二十大板。再各自给了一把甜枣之后,算是暂时的平息了。
但这种平息,大家明显的感觉到了天启皇帝和首辅叶向高的目的,眼睁睁看着一个突兀的团体在窜起——孤臣党,就那么堂而皇之的招摇过市,成为大明倒掉的齐党楚党,宣党北党之后,朝堂第三方势力。而且这个势力第一时间得到了阉党的认可,并且有同流合污之势,拿出了一副和东林死磕到底的架势。
东林认为在得到了皇上的庇护之后,胆气再次壮了起来,于是,灭掉孤臣党已经被他们提到了和灭掉阉党一样的高度,虽然,现在孤臣党不过是阿毛阿狗三两人,还都是一些纨绔子弟,说实话,就是一个笑话。
但只要是跳出来的敌手就是敌手,就必须要打倒的原则,那就必须打倒,更何况,这个党魁其实就是一个孩子王的毛文龙已经成了东林死敌呢。
第505章 平台召对
大朝会是不进行了,但集英殿的问对还是没有停,在调整了各级官员,平衡了各方势力之后,天启的经筵继续召开,这时候的天启也能耐下心思仔细聆听大儒的讲解,其实,这也算是一场政治恶补吧。
孙师傅和袁师傅不在朝,所以经筵的担纲就成了叶向高。叶向高着重讲解的是北宋的党锢之争。
这让天启虽然听的无比艰难,但也咬牙忍着,而且还时不时的发出提问,以解心中疑惑,希望在那里得到借鉴。
经筵结束,叶向高去内阁处理事情,天启回去做一会木匠活,这叫劳逸结合,然后用午膳,然后再到建极殿行平台召对。
平台不是台,是建极殿,该殿居中向后,高居三躔白玉石栏杆之上与乾清门相对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亦名“平台”者也。凡召对阁臣等官,或于平台,即后左门也。?
当时的规矩是,群臣肃立,皇帝坐在那里,遇到问题就点官员的名,官员上前答话,施礼就行,不必跪拜,有那功勋老臣,还可以赐座,也就是说,这里比大朝要轻松的多。是为平台召对。?
每次平台召对人都不多,三五十人为上限,都是有针对性的,这里少了大家撕咬扯皮,能半点实际的事情,皇上问什么,你答什么,征求你意见你就说,不征求你的意见,你就给我闭嘴,这里有一点后世国情咨询的意味,也有点中央办公厅的职能。
今天召集了十几个人,有外地来京述职的山东赵彦巡抚,有即将履新山西巡抚刘策,有需要办理事情的几个部门官员。叶向高当然在,倍赐了座,在旁边协助。而毛文龙也被叫来参与。
于是,天启坐在御书案后面,拿起一本内阁递过来的奏折:“山东巡抚赵爱卿。”
急匆匆今日上午才到进京的赵彦立刻站出来施礼:“启奏皇上,臣在。”
“徐逆祸乱,殃及两府十一县,现在徐逆叛乱以平,不知道赵爱卿如何处置的那些遭受祸乱的地方的?”
赵彦回答道:“十一县划归登莱管辖有六县,微臣治下五县,毛帅处置果断,没有让祸乱更加加重,所以灾害并不大。”
“有多少受灾的百姓?”
“登莱管辖受灾百姓十五万,无家可归者七万,臣代袁师傅请调拨赈济安稳银子三十万。臣山东巡抚管辖受灾百姓五县,因杨老总兵堵截后路,也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因此请拨付赈灾安顿银子二十万。”
“五十万不多,但内帑也不能全发,地方也要筹措一些。”各地赈灾,其实按照大明的规定,都是内帑为主,这算是皇恩浩荡,但地方也要拿出一部分,这算国家体恤。但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基本都是内帑拿钱,地方不出,然后各级官吏再将内帑的银子贪墨一些,挪用一些,挤占一些,那啥一些,最终几乎就到不了百姓手中多少。
赵彦袁可立可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