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都督-第6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个人选就能让你扯到地老天荒,最终不得不用抽签的办法才能解决,怎么能这连番的推出两个人,却没有人站出来胡搅蛮缠。
 而在原先这个位置被争得头破血流,结果今天推出来的两位却一直谦让,说出自己不能胜任的理由,展现了他们的高风亮节,这才是真君子。
 朝堂风气变啦。
 袁可立笑着反驳:“你有你的规矩,我有我的道理,首先,内阁部门极其重要,是真正大明帝国的中枢所在。一个政策的推行,需要有一个连贯性,不能从中断绝,但像我这个年纪坐在这个位置上,我推行了一道政策,结果没有几天我就死了。而下一位内阁的首辅上位,认为我的这个政策不妥,他有他的想法,就会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这对整个朝廷的长远运作不利。”然后就痛心疾首的道:“这样的事例在前朝比比皆是,我们不要再出现那样的让人痛心的事情发生了。所以我才推拒这个首辅的位置,为了就是让朝廷的政策能够长久的实行下去。就比如说,若是没有于谦当政几十年,且不谈他的功过,只说他在位时改革军制,就让大明受益良多。若不是他延续性的将军制改变,大明早已经不复存在。还有张居正,虽然有把持朝政之嫌,但在皇上不能亲自理政的情况下,却让大明朝廷稳健的运作。而更不是他长期居在首辅之位,惠及后代的一条编法就再也难以推行,结果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人亡政息。只因为他们年富力强,才有在那些年,是踏实的朝廷国库丰盈,有了中兴之像。到现在我们依旧受惠于他。所以,臣认为,首辅当以年轻力壮者为之,这样才对国家有利。我依旧去当这个登莱巡抚,好好看着毛文龙这个猴子,不要给咱们大家捅什么篓子。”
第1223章 制度的改变
 袁可立这样的提议的确有深远的意义,不得不让所有的大臣沉思起来。天启想了一下之后,却又不无担忧:“首辅据位太久,难免出现权臣,这也要避免。”
 这就是矛盾,这就是隐患。
 毛文龙就站出来道:“为了避免这样的危险现象出现,我们可以严格的规定,每一届首辅的更换条件,不再以有罪或者是年迈需要致仕才离任。我们就规定,每届只能任五年,然后再由群臣评定是否可以连任?但严格规定,最多只能连任三届,然后不管功过如何,都必须遭到罢免,转到别的要害部门任职。如此就避免了上面权臣的危险,也可以让政策顺利的延续下去,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皇帝不由得双手一拍,群臣纷纷叫好,如此一来,一直困扰内阁首辅成为权臣的困局,困扰人亡政息的困局,就这么轻松的解决了。
 天启下旨,群臣签字,这一道铁律就在这里正式公布实行,这道新的政策通行天下。
 既然有了这样的规矩,就必须执行,于是大家继续推选,沈光祚推举道:“山陕总督杨嗣昌年不过50,正是精力旺盛的好时光,而且这个人公正果敢,形式作风稳健,再加上他在山陕历练这几年,对民情政务都有深刻的掌控能力,倒是一个不二的人选。”
 这个提议一出,大家纷纷窃窃私语,努力的权衡利弊。
 天启也认为这个可以,最终天启皇上敲敲桌子:“我认为这个人选不错,现在是非常时期,像原先推选首辅那样行繁琐的程序,已经来不及了。”
 毛文龙就再次跳出来建议:“那么大家就举手表决,咱们少数服从多数,不要再像原先那样,是个人出来反对,就将这件事情做黄,那的确是太耽搁功夫,咱们就以少数服从多数为根本,大家以为如何?”
 别人还没说什么呢,天启皇帝却兴奋的一敲桌子:“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要是实行下去,以后就不会出现一件事情,你说你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互相扯皮到地老天荒。只要一个政策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就足可以推行,这样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得到大多数支持的政策,基本也就没有什么走错的可能,朕提议以后就照这样执行,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说法?如果同意,大家就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现在就开始。”
 这真是现学现卖,来得快,大家沉思了一下,也认为这个办法最合理。天下大事,不能因为一个人而胡乱的否定就放弃,只要大多数同意,顺利的推行,这的确是简单而有效的好主意。
 于是大家就带着兴奋和兴趣,纷纷举起了手。
 兴奋的天启皇帝就站起来,手扶着龙书案伸着脖子亲自点数,最终结果出来了,也不等身边的王振宣读,直接亲自操刀:“赞成的112,反对的30,现在朕决定,这个办法通过了。”然后就兴奋的指点着王震:“赶紧的赶紧的,写下来写下来,朕就在这里签字盖印。”然后指点着底下的群臣:“来来来,大家赶紧在上面按上手印,这就是盟约,大家以后就按照这个办法执行。”
 于是群臣们就欢天喜地的排队上前,在那张布片上纷纷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一个规矩又一次被通过,形成,制度就又一次被小小的完善。
 当毛文龙按下鲜红的手印之后,看着手指头上的朱红,不由得感慨无限,好的制度就在这好的氛围里形成,没有了唧唧歪歪说东说西,就让大家愉快的接受,这是自己的功劳。虽然这些制度之中,还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当初自己不是政府高官,没有真正的从政经验,不过是了解了一些后事政策的皮毛,但在这时候已经足够了。
 在这个年代,真正的改革步子不能太大,因为没有那个基础,步子太大了,容易扯到蛋。你在一个90%是文盲的地方,推行真正的民主,你就是在找死,就比如说后世的那个印度,就是鲜明的例子,真的将蛋扯的太疼。
 通过了这道法令,大家赶紧将话题重新扯回正题,继续推荐首辅。
 “朕以为,袁大人分析的真是老成谋国,所以,杨嗣昌这个人选朕比较满意,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下面的群臣再次小声的议论,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天启皇帝在上面敲敲桌子:“时间不短了,估计大家也有了自己的决断。”然后罗胳膊挽袖子的兴奋宣布:“同意杨嗣昌做首辅的请举手,咱们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哈,大家想好了再举手,举手了之后就不能再反悔了。”
 在天启皇帝解释之下,诸位大臣纷纷举手表决,天启皇帝再次伸着脖子亲自数了一下,大声的宣布:“121人同意,21人反对,咱们别背后探讨,咱们按照规矩来,少数服从多数,就这么定了。下旨杨嗣昌,让他赶紧进京,他,现在开始是大明内阁的首辅啦。”
 大家就有些蒙圈,这就完啦,每次推荐首辅不闹上个一年半载,不人脑袋打出个狗脑袋,不将大明的官场一次次撕裂是绝不完事的大事,就这么完啦。这效率实在是太快了吧,快的让大家有些措手不及啊。
 然而这种措手不及,却让人感觉到一种清新舒爽,虽然大家已经在皇上的意思里,刻意的不再提那场人祸,但大家都在心中断定,却正是那场人祸,眼中的天雷灾难,消灭了一切阻碍朝廷正常运转的敌人,才有了这种新的气象。
 天启皇帝看看冷冷清清的朝堂,对着顺位升迁吏部尚书的沈其荣道:“这是天灾,造成了我们几百个官员的殉难,造成了我们朝廷各个部门大批的职位空缺,这些空缺需要替补,否则整个朝廷就无法运转,沈爱卿这次你就要多辛苦。”
 沾沾自喜的沈其荣走出班对着皇上道:“这是臣的分内之事,臣一定会推荐精明强干的官员,替补上原先的那一群人,然后报请皇上审核批准。”
 天启皇帝就审慎地说道:“原先朝廷三派相争,将一个朝廷弄的是乌烟瘴气,而每一次官员的选拔,三个党派争的是你死我活,严重的拖慢了朝廷的运转效率。这一次天灾,让我们元气大伤,却也改变了朝廷的格局,出现了今天这样子欣欣向荣的局面,朕不想再出现原先的那种状况。”
 沈其荣就再次施礼:“臣明白,臣一定不会辜负圣上之心。”
第1224章 顺带裁撤多余
 对于选拔新的官员,天启是充满新的希望的“朕希望这次官员的简拔大家都出于公心,不要再分党派之争,给朝廷选拔出一批合格敢担当的官员了来,不要让朝廷再出现原先那样的死气沉沉,原先的那样狗咬狗,将这大好的形式一直推行下去。”天启发至内心的向诸位臣公说着自己的肺腑之言。
 “臣一定遵照万岁的意思,兢兢业业,为朝廷推选出合格的官员。”
 “原先的时候,每一次朝廷京查选淘汰拔官员的前后,你们这些内部的官员都是门庭若市,其中情弊朕也是知道的。但是积弊已久,朕也是无可奈何。不过这次朝廷的风气为之一新,就在这今天朝堂上,短短的时间就已经做出了这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这是原先从来不曾有过的,我也希望这股风气一直延续下去。”然后探出身子意味深长的道:“这是内部选拔人才,我也希望你开始推行咱们这次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底下的人向你们行贿,他不可能将所有的吏部官员都行贿个便,那样成本太高。”
 下面的群臣就不由得欣慰的一笑,气氛就更加轻松了。
 齐国公笑着道:“皇上说的对,原先一个想要上升的官员,只要狠狠的贿赂一个吏部考核升迁的官员,这件事基本就成了。如果推行皇上刚刚推行的举措,整个吏部少数服从多数,才能决定一个官员的升迁与否,那么吏部上下上百口子的官员都有举手表决的权利,要想获得多数人的赞同,那些庸庸碌碌之辈,想要获得大多数的赞同,估计行贿就让他行贿到倾家荡产,还做什么官?要饭去吧。”1342520
 这样实在的话,立刻得到了许多官员的附和,但是你一言他一语,想象着那些行贿再也行贿不起的现象,无不拍手叫好。
 气氛的轻松,也让本来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变得轻松起来。
 沈其荣感觉到压力不小,于是小心的向上提出:“这一次选拔的官员实在太多,恐怕臣等在一时半会儿之间,不能完成任务,还请皇上,到时候不要怪罪臣等无能啊。”
 天启皇帝就道:“这一次连朝廷里和各个地方借住首善书院的官员,殉难的不下三四百,缺口实在太大,不过说一句本不该说的话,原先大家一直在嚷嚷着,要求朝廷裁撤冗官冗员,但是大家却碍于面子,或者是碍于交情,总是下不了手。精简机构裁撤冗官冗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有时候反倒出现了越裁越多的怪现象。那么现在朕提议,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倒可以合并一些衙门。比如说那个善行司,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这个衙门到底是做什么的?上百个官员在那里只能是整日里喝茶聊天,拿着朝廷发给的俸禄不算,还要一年几万两的经费拨付。那么朕认为,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就将这个衙门裁撤了,在其中挑选有能力的官员,补充到别的衙门里去,那些庸庸碌碌之辈,就直接发一笔钱遣散回家,大家看这可行?”
 善行司,在座的所有官员还真不知道干什么的,尤其有些官员,这时候才知道感情整个行政机构中还有这么一个东西,当然大家裁撤他没有意见。
 “那么我们依旧举手表决,大家看好不好?”现在天启皇帝对举手表决的事情已经上瘾了。
 这一次倒是齐刷刷的全部举手,没有一个人反对。结果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