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都督-第7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下民心。
“都是那个该死的毛文龙,装什么半仙,说什么宿命。这下好了,把皇帝忽悠的神情恍惚了。死罪,绝对是死罪,即便他真的灭了满清,也绝对是死罪。”回京的孙承宗咬牙切齿的吼道。
回京的袁可立深有同感:“那个神棍,绝对是个妖孽,我准备去东江镇,将他揪回来,就在午门外直接烧了他。”
从南方轻松归来的张慎言坚定的道:“我去点火。”
毛文龙实在是不会想到,原本是香饽饽的自己,已经成为了众人的公敌。
就在大家讨论着怎么烧烤或者是直接炖汤毛文龙的时候,魏忠贤连滚带爬的冲了进来:“不好啦,不好啦,万岁落水啦。”
听到这个消息,整个内阁,所有的官员全都木雕泥塑一般的愣在了当场,一个个脑袋里只有一个声音在轰响:“万岁忌水,尤其是天启七年,六七月份,千万不能游湖啊,过河啊什么的。”这是神棍毛文龙刻意叮嘱的。
“现在,是什么日子?”杨嗣昌哆哆嗦嗦结结巴巴的询问。
魏忠贤哭着回答:“天启七年六月十八。”
第1398章 一心寻死的皇帝
在皇宫里神情恍恍惚惚的天启皇帝,在所有相信毛文龙这个神棍的指导下,坚决严防死守,在今年绝对不让皇帝碰水,洗脸和洗澡,都只用湿毛巾代替。即便是皇后和他睡在一起,感觉到非常味儿,也坚决的忍耐。
然而在恍恍惚惚之中,天启皇帝坐在御花园唯一的一个小池塘面前,傻傻的坐了一个下午,结果就莫名其妙的一头栽进了那个小池塘,水池不大,水浅的都不能没过膝盖。
听了这个消息,孙师傅和袁可立直接晕了过去。
一片大乱的内阁里,杨嗣昌跺脚:“毛文龙,我现在就掐死你。”他之所以这么骂是因为,皇上那哪里是失足落水,分明就是想不开跳水自杀,这都是当初毛文龙胡说八道落的病根。
大家跑的鞋子都丢了,冲进了皇宫的寝宫,这里原则是不能让外臣进入的,但这已经是非常时期,哪里还顾得了这些?这些大臣将沿途阻挡的太监宫女打的是鼻青脸肿。然后就像一群刚从疯人院里跑出来的病人,没有鞋子帽子,披头散发的冲到了天启皇帝的床前。根本不去顾哭的没有任何形象的皇后,一群大臣直接爬上了床沿,死死的抓住了天启皇帝的手。
天启皇帝这时候舒服的躺在床上,原先灰白的脸上,竟然被一种妖异的驼红所取代,原先心思沉重的表情,被一种解脱所代替。
看到这样的表情,杨嗣昌等人心中不由得一沉,这是回光返照。
“御医,御医,赶紧给我过来。”孙师傅不体面的大吼大叫。
结果天启皇帝拉住他的手:“师傅,不用了,这就是宿命,这就是毛帅所说的宿命,医药是不可能和老天规定的宿命抗衡的,没有必要费这个闲心了。”
御医也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万岁不过是偶染风寒,而且很轻,只要热敷,再喝上几碗普通的汤药,哪怕是一碗红糖生姜水,就足可以自愈。但万岁说什么也不吃药,这让臣等如何办理?”对于这个仁厚的过份的皇帝,这几年来,每一个人对他都已经充满了爱戴,御医更不例外。
这几年是御医最好做的年头。原先的时候,他们总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伴君如伴,让太医院成为了死亡率最高的人。但是从朝廷整肃之后,不管这些太医治好没治好宫里的贵人,他们都不会受到责罚,而且都会得到皇帝宽厚的安慰。即便是在第2个皇子病故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有受到责罚。这怎么不让太医院的人,在感激之余对皇帝尽心尽力,希望这个皇帝能长命百岁?
但是大家都知道,针石不救寻死的人,草原的杀戮过多,让这个过份仁厚的皇帝内疚不已,他是在自己找死,来救赎他的灵魂。
一个一心寻死的人,你怎么能够救回来?
看到跪在床边一群的众臣,天启难得的轻松说道:“诸位爱卿师傅都在,宣太子和八贤王过来吧。”
这话一出,大家就如雷轰顶,孙师傅和杨嗣昌第1个站出来,对着忠心耿耿就要出去传旨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大声吼道:“如果你现在敢踏出寝宫一步,你就是天下的罪人。”
孙元化直接上去掐住了他的脖子:“现在我和你同归于尽。”
骆思恭就咳嗽着对着皇帝跪倒:“老臣体弱身虚,不能传旨,等让老陈喘了一口气再说吧。”然后加了一句:“说不定现在老臣就将死了。”
天启还要严令他执行任务,结果骆思恭就真的死了。他是自己掐着自己的脖子死的,当然,自己是掐死不了自己的。
皇后扑到了他的床前:“你还是先喝一碗药吧,一定要坚持着咱们的弟弟抱着太子过来。”
天启皇帝不由得长叹一声,伸手接过了药碗,递到了嘴唇边,却最终还是放弃,紧咬着嘴唇,闭上了眼睛。
这样的局面让所有的文武大臣们,真的束手无策了。
退开了床边,十几个人就聚集在寝殿的门口,紧急磋商这件事情。
皇帝的老师孙承宗坚定的定下了基调:“这个时候,只能让太子来见皇上,八贤王绝对不许进来,一会儿我就坐在午门口,只要信王敢闯宫,我就和他拼了。”
对于这样的承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经过这么长时间,大家已经看到了朱由检的能力,但这却更让大家担心。
而同时,躺在床上的皇帝心思,大家已经彻底的明白了。无论从正统上还是从其他方面考虑,皇帝一定要传给太子,而绝对不是八贤王,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大家更知道,皇帝和他的兄弟情深,八贤王听到哥哥病重,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冲进宫来,可能他没有别的想法了,但皇帝一定会说出他不该说的话。
这时候,必须阻止他进宫,而在这里的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人真正敢阻止他。
孙师傅不但是皇帝的师傅,同时也是朱由检的师傅,纲常礼教能够阻挡住他。但是都是年轻人,而且兄弟情深,朱由检坚决进宫探望哥哥,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的。坐在我面前的孙师傅,就可能要付出不可想象的代价。
杨嗣昌道:“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个神棍毛文龙,才是解决这个死结的关键,现在必须叫他回来。”
孙元化不由得焦急:“可是现在东江镇和建奴的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侵占了朝鲜的阿敏还没有被歼灭,同时,鞍山的战役又打响了,也需要毛文龙作镇指挥,这两方面的战役,是关乎到彻底解决流动问题的关键。打胜了,满清不再是问题,打败了,满清就可能死灰复燃,这关乎到国运。”一群大臣纷纷表示赞同,胜利已经出现了曙光,只差临门一脚。一旦毛文龙脱离了东江镇,这场辽东和大明的战争,不知道又要牵扯到什么时候去。
急匆匆赶来的徐光启上去就给自己这个弟子一大脚:“你个不知道轻重的混蛋,现在的关键不是辽东战争,而是我们的皇帝。只要有了这样锐意进取和仁厚的皇帝,即便周围的战争再打上多少年,我坚信还是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而一旦我们失去了这样的好皇帝,我不知道未来的大明将走向何处,与其赌上根本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必须保住现在可以掌控的局面。战争可以再打几年,我们能够坚持,并且有信心坚持。而我们失去了这一个锐意进取宽厚的皇帝,我们就注定失败。”
所有的大臣就都沉默了。徐光启说的对,这场战争失败了,但可以再打过。一个难得的皇帝驾崩了,那就再也没用了,战争的胜负和皇帝的生死哪个重要?这还用说吗?
“这件事我来决定,我来承担。”杨嗣昌下定了决心,然后看下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王振:“我发布调毛文龙进京的文书,你能不能下圣旨?”口气是商量的,但他的眼神是坚定的,而且是充满威胁的。
“根本不用阁老用这样的眼神看我,只要能让皇上身体安康,即便要了我这条老命也心甘情愿,您现在就起草公文,我就算假传圣旨也要盖章同意。”
第1399章 解救皇帝天启
毛文龙正在焦头烂额的指挥着鞍山战役。齐飞专打滑头仗,也专打巧仗,这一点毋庸置疑。毛文龙就是要利用他的这个特点,希望用最小的代价,在双方死伤惨重,元气大伤的情况下,毛文龙准备鼓起最后的勇气,专门突破一点,拿下鞍山,拿下现在叫满清的唯一一个铁料生产基地,打的满清的战争基础。
这就好比二战时候,双方都在筋疲力尽的时候,就不惜一切代价干掉对方的工业基础是一个样子的,打掉敌人的战争基础,敌人基本也就瘫痪了。
然而鞍山的战役并不顺利,毛文龙拼尽了全力,支持齐飞对鞍山的攻击,齐飞也用尽了他全部的脑汁,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新任的鞍山所谓主帅岳托,更是展现了他的军事奇才天赋,就在鞍山那一片地区,和齐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拉锯战。
而最关键的是,东江镇对齐飞的兵力上的支持,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再也没有投入了。而皇太极对岳托的支持,却因为他有的是奴才炮灰,依旧是源源不断,一直保持着对齐飞的兵力优势。
这就是一个国家对一个地方军阀的战略优势,不是一个军阀能抵抗一个国家的。
看来,要和满清战斗下去,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只有实力相当,再有其他友军的帮助,恢复辽东,灭了满清,才有希望。
增加自己实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快速的恢复生产,沟通全国各地的商业,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继续实行自己的穷兵黩武计划。
是的,必须穷兵黩武,放弃原先的裁剪军队的错误策略,是招兵买马,让自己最少保持在12万大军的标准之内。
12万大军,那需要流水一样的银钱,自己必须要做到后勤的保障。
于是毛文龙丢弃了鞍山和朝鲜的战争,全部心事放在了重新整顿生意,也就是捞钱的计划里。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一道紧急的圣旨就送到了毛文龙的面前,圣旨的内容非常简单:“皇帝落水,毛帅速归。”
就这短短的8个字,让毛文龙愣住了足足有半个时辰,然后浑身就像没有骨头一样,纸片似的缓慢的出溜到了桌子底下。
天启是个好皇帝,要想改变大明的历史,改变自己的宿命,就必须改变天启的宿命,绝对不能将自己交给不靠谱的崇祯手中,这已经是毛文龙的既定事实。
然而千叮咛万嘱咐,在今年不让天启靠近水,结果还是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一面艰难的往门口爬,一面声嘶力竭的高喊:“备船,我要回京师,我要回去,救命啊——”
一条快船,扯满风帆,这还不行,船的两边又加了一百划桨的壮汉,不但如此,还有一百名壮汉,随时替补。
再也没有原先往返京城那种闲情逸致观看海景,这条船就像在海上飞一样,冲进了天津港。
徐光启早已经没日没夜的等候在了天津港上,见到毛文龙到来,也没让他登上码头,直接将他塞在了大明漕运总督曹广校的船里,船只立刻起航,由新开河进入津京运河。
这时候,整个运河已经空无一船,所有的全职被命令必须躲避,有曹广校亲自掌舵,徐光启亲自开路,无数漕帮子弟在沿岸接应,换人不换船。
而沿岸更多的是,焚香跪拜祈祷的百姓,烟雾缭绕,密密麻麻的的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