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都督-第8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最关键的是,他是被东江镇的核心集团给逼回来的,回来的目的就是让他解决经费问题。
 现在的东江镇,已经到了兵穷财尽的地步。
 朝鲜和日本的战争,已经将东江镇的家底消耗殆尽,虽然当初获得了朝鲜足够的补偿,但那都是不动产,不能变现,所以才逼迫着毛文龙削减了军队,放出一部分劳动力恢复东江镇的生产能力,减轻军费开支。
 然而皇太极这突然的一场全国之战,逼迫着本来想要休整个两三年,恢复下实力的东江镇,不得不动用全部的力量迎接这场战争。这其中所花费和消耗的金钱物资是无法计算的,将本来就不多的一点财政底子,彻底的掏空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总算是赢了,但是却欠下了外债。这还不算,因为这场战争造成的财政支出还没有完。
 参战的将士需要奖励,参加战斗的民夫和工人,更需要奖励。战死的四万七千将士,至少需要百万银元的抚恤还没有着落,牺牲的1万工人矿徒和接近2万的百姓,他们同样需要抚恤。
 而打烂了的凤凰城镇江地区,需要重建,需要投资进行以工代赈。而大连的建设正在节骨眼儿上,单单靠引进的外资是不行的,但这时候绝对不能停工,只要一停工就会出现烂尾的现象。
 而在鞍山和朝鲜,战斗还在继续,每一天都要往里投进海量的银钱。
 支出在不断的扩大,但是收入呢?皮岛转运朝鲜物资的港口,因为朝鲜已经被满清占领,商路早已断绝,所以那个港口的税收就急剧减少,而每一年从朝鲜搜刮剥削来的银子,也没了。
 大连港口的物资转运,收上来的税收根本就是杯水车薪。铸币厂,由于没有银子做原料,也已经停工了。究其原因就是,大明本来就银子缺少,经过这几年日夜不休的铸造银元,毛银几乎都已经变成了银元,你总不能疯狂的将原先的银元收集上来再铸造一遍吧。
 至于银行的股份收入,的确非常可观,毛文龙也找了张继先,准备先抽出一笔来应急。
 结果张继先给他抱来了一个火盆:“你在银行里现在的股份利息,实在是太Hello。可客观了,按说呢,填补上你所需要的钱粮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后就提起一桶凉水,狠狠的泼在了他的脑袋上:“但是按照咱们当初定下的规矩,不到年终岁尾,是不能提取红利的。即便提取红利,按照咱们的规矩,像你这样的大股东,也只能提取一半,否则银行就没有办法继续发展。”然后郑重的道:“这是规矩,你说的,规矩是不能破的。”
 “那我贷款总行了吧?”
 张继先就直接在他的怀里塞上了一块冰:“现在大明的工商业发达,正在扩张期,天津的建设在不断的扩张,尤其你闲着没事,贷款给朝鲜一千万,已经将近一年没有收回,哪怕是利息。而民间的银子基本都被我们挖掘出来了。现在贷款已经大于存款了,现在银根吃紧,我们不能再往外放贷了。一是没钱,二是如果再放贷,万一哪里再爆发一个挤兑风潮,我们的银行就彻底的崩盘了。”然后一脚将他踹进了寒风凛冽呼啸的严冬里:“你还是去想别的办法吧。”于是毛文龙就在艳阳高照的天启八年四月份,感觉到浑身上下拔凉拔凉的。
 找皇上要钱,皇上倒是满口答应,不过为难的说道:“现在的内帑,接受了从蒙古的缴获,的确是丰厚的很,按说你要这五六百万银子并不是难事,但是。”
 只要一听说但是,毛文龙刚刚缓过来的心,就又开始发凉。
 “但是,缴获的大部分都是金银珠宝,还有古董皮毛,牛羊,这都需要变现,这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等我将他们变现了,我就——”看着愤然出去的毛文龙的背影,天启真的是充满愧疚的追出去许诺:“要不我还有点儿体己钱,你先拿去花花?”
 毛文龙就撇嘴的扬长而去。
 到了登莱化缘,新上任的登莱巡抚王东,对这个变相提拔自己的恩人倒是大好,在东山总督的大力协调下,最终只给他挤出了五十万,这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即便是这样,王东在交银子的时候,期期艾艾的说明:“总督大人说了,这是借,带利息的。”当时把毛文龙气的简直晕过去,若是自己有一点点骨气,恨不得上去一脚将这些银子踹翻。但人到穷的时候,骨气那个东西也就灰飞烟灭,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结果自己空手回到了皮岛,吕一学和许杰以及毕懋康卢象升,就像讨债的恶鬼,连上个厕所,门外都排着一队等着他要钱。
 就在毛文龙穷途末路的时候,毛可喜的美洲舰队回来了。
 当一面面千疮百孔的风帆,带着残破不堪的战舰开进皮岛的港口时候,毛文龙看着那深深的吃水线,莫名其妙的鼻子一声,抽抽搭搭的哭泣起来,这让毛可喜激动的嚎啕大哭。
 毛文龙直接对着这个孙子道:“你不要感动,我是在为我而哭,我的苦日子到头啦,我的不求人的好日子来啦。我——又——是——一个——有钱人啦——”
 然后也不等毛可喜陪伴,直接一脚踹开了一个船舱的门,看到那里面杂七杂八的堆着各种各样形状的银块,毛文龙就张开双臂扑了进去,然后又痛哭流涕,转变为嘿嘿傻笑。
第1418章 米价上涨和战争的因果
 新任的满清户部尚书德格类,拿着一个账本,在向皇太极诉苦:“万岁,鞍山前线的岳托,请求调运一万石粮食。如果再加上沿途运输消耗,共计需要2万石。”
 虽然天灾和战乱,让满清的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匮乏,但由于从蒙古地区转运过来的物资还算充沛,两万石的粮食对于满清来说,还真就不算什么。皇太极就一面批阅奏章,头也不抬的对着德格类说道:“这样的事情你完全可以做主,没有必要来询问我,你看着办吧。”
 这是皇太极对这个兄弟的信任,本来德格类应该感激涕零的下去办理,结果他却没有走。
 皇太极感觉到事情不对,就抬起头来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德格类就痛苦的回报:“经过头年一直到今年三月的战争,国库已经打空了,所以我们没有钱来购买这两万石的粮食了。”
 皇太极就一皱眉,国库的确打空了,但也不至于空到这种程度,但最终还是说到:“还差多少?从我的内务府出吧。”
 满清的制度承袭前朝后金,也就是说,每一次发动战争所缴获的,四成归大汗,也就是现在的皇帝,三成归各旗,两成归旗主,一成归公用。
 但其实这一成也就够整个国家的行政运转了。
 因为诸位王公贝勒是没有俸禄的,他们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出战时的缴获,还有就是皇帝的赏赐。而皇帝的赏赐,是由皇帝出。
 军队是没有军饷的,更没有后勤,因为部队里的将士们出征,都是自备刀枪粮草。当然,国库也有开支,那就是修缮皇宫,整治皇陵,皇上一家的开销,还有就是下级各个官员的低廉的俸禄,还有就是城池的修建。不过城池都是抢大明的,即便让他们修,他们也不会。
 而只有像上次对东江镇的战役,因为是在国内打的,没有抢掠缴获,才由户部出。不过,还是临时强征汉人的,也不需要花钱。
 但战争结束了,皇太极也知道,后续的物资再经过强征的办法,是行不通的,那会激起民变,会让他好不容易推行出去的满汉一家的政策彻底的崩溃。所以在鞍山战斗中所需要的粮草,就用购买的办法,好在那一面,只不过是防守,所需要的粮草并不多。
 德格类就小声的禀报:“还差一半,三万五千两。”
 皇太极就满不在乎的挥挥手,准备继续批自己的奏折,因为要想加强皇权,就必须事倍功亲,什么事情都要皇帝亲自批阅审定,没经过皇帝批阅的请示,都算是废纸。
 眼前的这个奏折内容相当关键,是阿敏和代善辗转递上来的,向他汇报现在朝鲜的状况,他需要亲自批示。
 但笔刚刚要落下,皇太极感觉的事情不对,就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德格类:“我们承袭了明朝的官员制度,但是我们不能承袭明朝的腐朽的做法,层层加价,层层苛扣,中饱私囊,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德格类立刻诚惶诚恐的跪倒:“奴才知道,但奴才绝对没有贪墨和中饱私囊的意思,尤其我怎么敢在睿智的皇上面前这么做?”
 皇太极就思想了一下,这个十弟德格类为人老实厚道,做事很有分寸本分,的确不应该明目张胆的在自己面前玩贪污。
 “但是就朕可是记得,在今年春天的时候,米价应该是全年最贵,但也不过是二两五钱银子啊。但这怎么就突然长了一块银元?”
 当时由于大明的封锁,天灾和战乱,后金的米价一直比内地高一倍,最高时候达到了四两一石。但在皇太极上位之后,推行了种种改善汉人地位,和禁止女真人兼并土地的政策,使得辽东的汉人生产兴趣增加,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还有一点,就是整个蒙东东部的蒙古被皇太极征服,也就等于变相打破了大明在北面对满清的封锁。蒙古人通过部落交换的方式,悄悄的将许多物资,转运进了满清。这倒并不是边军封锁不利,因为既然要怀柔蒙古人,就并不能对蒙古封锁的太紧。虽然已经归顺大明的蒙古人和归顺满清的蒙古人是敌对的双方,但毕竟是同根同族,亲戚朋友的亲戚,封锁是实在封锁不住的。
 所以在这双方共同的作用下,皇太极登基以来,满清的物价反倒降落下来,就如皇太极登基之后,和袁崇焕悄悄通好,借着扯皮的和谈时机,袁崇焕借着拯救蒙古人的名义,在高台堡设立互市,前后卖粮0万石,以及其他各种物质无数,让满清的物质慢慢的丰富起来,这个价格反倒降了下来。
 但不过是半年的时间,怎么突然又涨价了呢?而且现在已经接近秋收,今年又没有明显的天灾,收成还算不错,价格不降就已经不错了,这事情有点违反常识。你说这下面人不贪污谁能信?
 德格类再次磕头解释:“不知道为什么,从5月份开始,大明的物价突然间悄悄的飞涨,南方原本三毛一石的糙米,涨到了五毛,而大明京师的精米,从原先的八毛涨到了一块二。我们这里也只能是被迫涨价了。”
 皇太极立刻感觉到不妙,有些焦急的学问:“其他的物资呢?”
 德格类知道皇帝已经不再怀疑自己贪污了,悄悄的抹了一把冷汗,紧急的汇报:“小到油盐酱醋,大到钢铁马匹牛羊,全部都已经上涨,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呆愣了半天,最终不得不站起来谨慎的考虑这件事情。
 自己的财政收入有限,如果物价飞涨,那么原先自己积攒的那些钱,所能够买到的物资也就大大的减少,如果在没有收入,只有加大支出的情况下,不出两年,自己的内务府就将被彻底的掏空。这是一个不好的前途。
 自己该怎么办?皇太极焦急的在暖阁里踱步,因为他明白,经济和战争是把鸳鸯剑,无论是哪一方出现崩溃的现象,这个国家就立刻崩溃了。
 物价的这种上涨,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说,虽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的消化能力太大了。但自己的国家太小了,底蕴也太薄了,只要一个小小的物价波动,就会彻底打垮自己的经济。
 怎么样才能转嫁这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呢?对于皇太极来说,经济大道理不懂,最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