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都督-第8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被重托的副将跪倒迎接,眼含热泪的对毛承勇哭诉道:“半年以来,我们虽然供应不缺,但我们却像一个没娘的孩子,不被人关心过问。万岁和朝廷,也没有对我们这些人的功绩表示认同或者是责罚,现在总算来来大帅。我就冒死的询问,皇上和朝廷,到底是怎么样评论曹帅的?”
 他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已经听到了风言风语,这些百战余生的将士们,都为此而愤愤不平,他们要求,给曹帅一个公正的定论。
 毛承勇没有说什么,只是将自己带回的五六万蒙古骑兵,嘘寒问暖的安置在军营之中,然后叫上残兵将校以上的军官,来到了喜峰口一个不大的酒楼,将这个酒楼包下来,下令亲卫,不得让一个异族人进入。
 酒宴开始,毛承勇看着下面没有动碗筷的将士们,他心中知道,自己必须给在座的诸位一个交代,否则军心就散了。
 肃穆的站起来,从怀里郑重的拿出了一个黄色的折子,这是他在前天得到皇帝的手谕。
 看到这个手谕,所有的将士都轰然跪倒,等待着毛成勇的宣读。
 毛承勇打开手谕,沉声道:“万岁手谕,完成大明列祖列宗未完心愿,曹公也。能让异族真正归心,若无曹公霹雳手段,不能也。朕被异族拥戴天可汗,曹公大功也。从此百年千年汉蒙一家不再战争,曹公也。然,有收获必有付出,为百年千年计,曹公大功必须埋没,不得不为也。朕决定,封曹公列王,葬于朕陵之侧。”
 下面众将默然哭泣。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朝廷和皇上的苦衷,而葬于皇帝之侧,这是卫青霍去病才有的千古哀荣。曹公,值了。
 大家举杯默默祭拜之后,只能将曹公之德埋在心中了。
 “我请诸位来,名为酬谢,其实是为避人耳目。但不是为了规避蒙古勇士的耳目,现在大家记住,在我的草原军团,没有汉族异族,只有袍泽兄弟,如再有心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想法举动,必斩不赦。”
 诸位凛然受命。
 “第二一点,你们中有西北军,有信阳军,未来,皇上将再拨付我信阳军三万。但我现在就郑重的宣布,如果未来谁再以信阳军和西北军,或者是蒙古军自称,第一次,鞭打二十,第二次,直接踢出草原军团。”然后加重语气:“记住,这是我草原军团的铁律。”
 众将再次凛然受命。
 既然是干儿子当了草原督师,毛文龙当然全力以赴的支持。工部调出了大批的两轮武罡车,在张家口进行四轮改造,毛文龙为此给调拨了大批的配套的钢管二人抬,威力比原先更加巨大,配备了十万杆燧发枪,让汉人的将士全部换装。从戚家军里调拨了五百最精锐的教官,对他们进行最系统的车阵训练。当然,这些装备的费用,都由国库和内帑买单。结果听到这个消息,皇帝高兴的半夜睡不着,他总算放心的认为,草原军团,已经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皇上也下了血本,三万信阳军调拨到位,按照十三万将士的名额,一个不差的全额发放军饷军需。
 在兵精粮足的情况下,毛承勇带着他的大军,离开喜峰口军营,一路车粼粼马萧萧的训练,一面向东进发。
 一路上凡是臣服大明的,赏赐金印蟒袍,凡是不从的,给于血火屠杀。最终大军到了锡林郭勒大红庙,就在原先曹文诏的营地遗址上,建设了坚固的攻击大营,竖起了火红的大明军旗。
 洪承畴回到辽西,接收了信阳四万大军。
 但洪承畴知道,自己面对建奴满清,还必须要骑兵打头阵,信阳兵都是陆军,根本不能上马打仗。于是,他直接将这四万信阳军变成了守备军,专门训练他们守城技能,而将计划修建松山堡,左右卫堡的两百万银元,全部砸在了招募辽东难民中的汉子,再建关宁铁骑。
 为此在坝上,在蒙古购买大量的良马,在东江镇的军工厂,公买最锋利的马刀,最犀利的五眼火铳,最精良的冲压盔甲,最轻便的兔子皮服装。然后在戚军派来的五百最高明的教官指导下,演练当初戚家军对付蒙古人最犀利的阵法。
 一时间关宁气势如虹,每日在城外喊杀驰骋训练,还时不时的出击满清望平新民,杀外出八旗,烧各地庄稼,解救汉人百姓,让新民八旗一日三惊。
 而东江镇更是了不得,银子有了空间,毛文龙那是流水一样的花。一批批热血男儿被送进训练营,拿最丰厚的军饷,吃最好的伙食,穿最好的军装,当然,也接受最刻苦的训练。三个月训练之后,就被一批批的分配到各个军各个师里去,成为复辽军最精锐的将士。
 半年后,复辽军真的就和气吹一样,转眼齐装满员,组建了第三军,以毛仲明为第三军提督军帅,下辖三个师,人马八万。加上已经补充完整的其他两个军,复辽军真的按照毛文龙当初放出的狠话那样,实现了陆军恐怖的二十万。
 毛承禄的骑兵在坝上再次征募补充,并且扩充为骑兵军,有骑兵两万,成为复辽军的铁拳。
 骑兵师按照毛文龙的计划,边打边练兵,他们从鞍山沿线的各个山口不断神出鬼没的出击,从秋到春再到夏,不断的对辽中大平原进行烧杀抢掠,造成满清大量的人口损失,造成满清大面积的粮食绝收。
 而侦缉队也没闲着,在得到扩充之后,他们如水银泻地,渗透到满清的各个地方,投毒放火暗杀,手段之卑鄙,无不用其极,简直让人神共愤,令人发指到令人发指的无以复加。而最让满清头疼的是,他们还联系各地的土匪,封给他们各种莫名奇妙的什么挺进军,什么光复军,还乡团,锄奸队,,等等,虽然这些土匪大部分都是拿着赏赐不做事,但这的确太恶心人了。
 而侦缉队鼓动培训出来的各地汉人百姓的区小队,县大队,就连汉人的孩子,都给弄出个什么儿童团,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他们呼分呼和,突然冒出,打了就跑,然后就销声匿迹,当你的面就是一个个温顺的奴才,但你一转身,他们就在身后的草堆里,石头下,抄出家伙,砍下你的脑袋,让你防不胜防。
 现在,皇太极整日就生活在心惊胆战焦头烂额之中。
第1167章 皇帝和诸侯的区别
 军备竞赛,真的是烧钱的,但只要有一方挑起了军备竞赛,那另一方,即便当掉了裤子,也必须咬牙跟进,这是没有解的死结。
 面对气势汹汹,大张旗鼓压迫而来的大明的军备竞赛,即便是小国寡民的满清,也必须积极响应。气势上绝对不能输于对方。
 其实这并不是气势上的问题,更主要也必须这么做。现在的皇太极已经将他的国策,从积极进攻转变成积极防御。
 上一次自己送给大明皇帝的和谈书,现在已经石沉大海。当时的和谈书里已经明确的说明,自己去帝号,纳贡称臣,划疆自守,两国结成兄弟之好。
 已经放低了身段,在当时打的大明朝廷节节败退的时候,这样的条件,原则上应该是一种恩赐,大明的小皇帝应该乐于接受。
 结果没有想到,递上去去的谈和条件如泥牛入海不说,反倒招来了大明的三面进攻。
 不过大清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自己不但顶住了三面的进攻,而且重创了两路敌人,大明的朝廷应该明白了,自己放下身段来求和,并不是打不过你,而是不希望生灵涂炭罢了。
 然而自己重创了三面的敌人,皇太极却发现自己捅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明朝廷变得硬气起来。
 随着他们三路大军进攻的失败,双方罢战,皇太极以为大明朝廷这一次会主动向自己求和,结果却没想到,以毛文龙为首的大明的各个军队,竟然突然间穷兵黩武,并且明示天下。
 打丢一个,增加两个,达掉两个,增加4个,这的确让人恐怖。而最让人恐怖的事,他们不但说了,而且竟然真的做到了。
 大明的草原军团,原则上已经被自己彻底的歼灭了,结果就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他们竟然再一次拉起了万的大军,气势汹汹的向东开进,向自己压迫过来,并且在大红庙,建立了他们的根基大营。
 而已经占据了广宁的洪承畴,竟然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再次建立了十五万关宁铁骑,而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们敢于主动出击了。
 一个龟缩在乌龟壳里的军队,突然转变成敢于出击的军队,哪怕只是小小的出击,都是让人担心的。因为这足以说明,这是军队的精气神变了。
 而更让皇太极担心恐惧的,是的现在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东江镇已经产生了恐惧。
 自己原先在辽南之战之中,打掉了他6万将士,结果他转眼就给自己弄出来十二万。而就在这次战役之中,自己打掉了他4万,结果他转眼真的就给自己弄出来二十二万。
 现在皇太极已经战战兢兢了,因为他不知道在下一次战役里,面对毛文龙的时候,自己应不应该歼灭他一兵一卒。如果歼灭了他一兵一卒,那他转眼就会再征募两兵两将。
 现在皇太极真的害怕了,害怕每次自己歼灭他太多,是不是会让毛文龙的兵力成倍的增长更多?
 这仗还怎么打?没法打了。想一想未来自己有能力歼灭他毛文龙百万大军,结果自己将面对毛文龙千万将士,想一想那恐怖的场面,皇太极不由得浑身生出一种无力感。
 着就是大国对小国的状态。
 这就是小狗和大狗的存在。
 小狗可以整日对大狗狂吠,但却绝对不敢真的对大狗下口。
 狂吠可以,大狗是懒得搭理你,而你一旦敢对大狗下嘴,哪怕是大狗对你的狂吠厌烦了,只要一个扑咬,小狗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老爹之所以能顺风顺水,是因为大明的朝堂被一群只会夸夸其谈的东林掌握,被党争纠缠的没有功夫和自己斗。
 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明的朝堂突然改变了,夸夸其谈的东林被天雷消灭了,皇帝不再厌政了,群臣精明强干了,内阁高效运转了,而毛文龙,不再被人扯后腿了。
 结果,大清的灾难就来临了。
 但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不走也得往前走,因为现在已经没有退路。当初的和谈是假的,是缓兵之计。但即便是弄假成真,真的和大明和谈,看现在的意思,也不可能实现了。
 中原王朝一直秉承,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直迷之坚守大一统的思维。他们是不可能承认在自己的疆域之内有分裂的势力存在,哪怕是曾经名义上是自己的疆域也不行。
 这就是当初秦皇汉武留给汉族子孙的规矩,不管是一个多么英明神武的后世皇帝,不管是他的国号是什么,只要他没有占据雪山之东,大海之西,漠北之南,彩云之北的疆域,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伟大的,完整的皇帝。
 普天之下,即便你占据了世界宇宙,但只要你没抢过来紫禁城里那小小的宫殿里,那小小的台子上,那一把坐着怎么都不舒服的椅子,你就不是正统,你就会被全世界的汉人鄙视。
 其实,自己何尝不是也是如此?当初继承了汗位,老老实实的守住这片疆域,不招惹谁,不撩骚谁,就可以做个安安稳稳的一方诸侯。
 一方无拘无束的诸侯,可以自由行走天下的诸侯,和一个那个高台上被圈禁的连大门都不能出的高级囚徒的皇帝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是有的,那就是,其实诸侯比所谓的皇帝更自由。但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名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