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都督-第8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区别是有的,那就是,其实诸侯比所谓的皇帝更自由。但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名份。
 盛名之下累死人啊。
 越想,皇太极越气馁,越沮丧,他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魔障了,为什么放着一个一地诸侯不当,或者干脆再退一步,不放着一个富家翁不当,非要去抢那个在千里之外,被圈禁不大的皇城里的那把想着就咯人椅子呢?
 最终在皇太极日思夜想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虚荣,高高在上的虚荣。
 当看到高高在上的文武大臣跪拜在自己的面前,而他们下面又有无数人跪拜在他们的面前,最终等于全天下的人,都跪伏在自己的面前,而自己对他们的生命财产予取予求的时候的那种感觉,的确让人欲罢不能。
 而最根本的是,那年,毛文龙坐在辽河岸边,跟自己说,自己的宿命的时候,才让自己现在不屈不挠的走到了今天。
 想明白了这些,皇太极不由得嚎叫一声——毛文龙,你害了我。
第1168章 让人气馁的对比
 知道真相也已经晚了,如果再不跟上大明军备竞赛的步伐,那就更晚了,现在皇太极知道了,当初毛文龙告诉了自己的宿命,其实就是想要自己连诸侯都做不成,他是往死里逼自己啊。
 不过现在皇太极和大明搞军备竞赛还有资本,那就是他曾经的缴获。
 这种缴获来至两个部分。
 第一个就是上次战役中对大明的缴获。
 草原军团曹文诏所储备的物资,简直用不能形容来形容。预计十五万骑兵部队过冬的粮草和准备发放的饷银用度,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单单就是发放饷银用度的银元一百万之多。而储备的人吃马嚼的粮草就足有百万石,再加上军械,这些军械就足够满清八旗装备二十万大军。而后来围点打援截获的粮草,更是海量。
 这一场歼灭草原军团的大胜,已经就足可以让满清八旗过上一年充足的日子了,足可以和当初努尔哈赤广宁之战,劫掠觉华岛相提并论而胜两倍。
 而关宁铁骑的装备好的简直令人发指。关宁丢在广宁外五万将士,而满清历来有打扫战场大搬家的习惯。而大明除了穷到家的东江镇,都是富人的习惯,根本没有收集战场遗留的习惯,对他们来说,战场遗留的,都是无足轻重的,反正,朝廷会给自己更好的。关宁退去,于是满清冲上了曾经的战场,那是小到关宁将士遗骸上的鞋袜,大到他们带着的马槽石磨,那是一点不留。最让八旗将士欢呼的是关宁那一套套精美的铁甲,真的是有钱也难以买到的宝贝。还有那出产自东江镇军工厂的战刀,每一把都可称为百炼宝刀。这样,让八旗的装备等级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
 毛文龙进击沈阳,他最终是被八旗追着屁股打出去的,他们丢在战场上来不及收走的燧发枪,就自然成为了大金将士的缴获宝贝。两万多杆燧发枪,让皇太极的侍卫亲军全部换装成火器营。这次战役让大清虽然丢了鞍山铁厂,但凭借其缴获,在武器上,大金最少能支持两年不缺。
 现在皇太极是拿着大明的缴获,在和大明搞军备竞赛,感觉到轻松自如的很。
 重新补充八旗,这是必须的。
 但镶蓝旗和正红旗两次被歼灭,这次连大旗和旗主都战死了,再建,大家都认为非常晦气,于是,干脆,就六个旗完事了。不过每一个旗,由原先最多的一万五千旗丁,全部扩充到两万。
 十二万八旗勇士,足可以藐视天下了。关宁铁骑,依旧处在被碾压的状况。
 再建蒙古八旗,每支由原先的一万,全部扩充到两万。这样,就足可以和大明新建的草原军团相抗衡了。
 新护军,撤销,因为汉人还是靠不住,直接让他们去种地,去生产生活用品。
 而在三江平原屯垦的朝鲜人里,征募十五万新附军,多尔衮的教导营,扩充为一万。他们的装备,非常好解决,每人一根木杆,也叫棒子,反正他们本身就是棒子,实至名归。
 这些新附军主要面对的就是东江镇。现在,对东江镇的策略就是防守。
 皇太极沿着牛庄(营口)辽中,辽阳,大兴,宽甸,筑成一道依靠山势的筑垒防线,将毛文龙的辽南和辽东隔绝开,让朝鲜棒子军,配备佟养性的炮兵,对这些要地山口进行严防死守。
 从这一点上看,尽管皇太极每日在朝堂上对东江镇喊打喊杀,其实已经认怂了。
 对东江镇认怂,不等于对草原军团和关宁认怂。尤其是关宁,从起兵以来,大清八旗就一直对关宁采取按在地上摩擦的态势,无论是在战力上还是心理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动的。
 所以,在整编完毕之后,皇太极颁布了大清最近几年的策略,那就是,南守,北攻,中骚扰,趁机夺回广宁的策略。
 现在,大明的南面东江镇,可谓是兵强马壮钱粮丰足,最是强悍,动不得,只要能守住就成。
 中部关宁,虽然大家在战斗力还有心理上占据优势,但关宁有地形优势,一时半会儿拿他没有奈何。草原军团其实是最弱的。不但没有地势可以依靠,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成份最复杂,即便毛承勇再能收蒙古人心,但不是一个娘生的兄弟,是无论如何也拧不到一块的。
 所以,扩展疆土,聚敛人口,增强实力,就必须可这个软柿子捏,打开这里的缺口。
 于是,在天启十年秋,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候,皇太极准备御驾亲征,带着自己的两黄旗,配备上蒙古八旗全部,各部一半,对大红庙的草原集团,进行进攻。
 毛文龙将自己的义子毛承勇放到了草原上,虽然有刘兴贤帮衬,但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于是,趁着东江镇大扩军,诸事步入正轨,自己也懒得在这里指手画脚,于是就决定,向朝堂告个假,带着草原急需的食盐和毛承勇急需的器械,去草原一趟。一来散散心,二来看看这俩个小年轻,不,应该是三个小年轻做的怎么样。
 中国的政治一直是老人政治,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正是这个制度,虽然让中原文明进取不足,但也一脉相承,四平八稳的走到了今日,而没有如其他那三大古老民族那样,自己作妖把自己作死。
 但因为上次的京城政变,天雷炸死了一批,羞愧自杀了上百,因此获罪而免职了一批,再加上虽然万岁没有追究,但毕竟还要点脸的人还是自动辞官隐退一批,所以,站在朝堂上的老的,一扫而光,就只能拿这些年轻的顶上了。
 结果正是因为年轻的顶上了,才有了这沉闷腐朽的老大帝国的焕发青春充满活力,而当这些小年轻的真正步入老年,那还需要四五十年,那时候,现在执行的政策已经成熟稳固,后来者想要变动也不可能了。
 所以,大家就欣喜并担忧的看着这些小年轻的成长壮大。
 就比如这一地军团的三个人,毛承勇今年不过才二十八,刘兴贤更小,只有二十三。宣抚草原的次铺马维忠是他们中最年长的,但年纪也不过三十一。他们三个带着十几万大军对阵皇太极,毛文龙实在不放心,他想看看,听听,指点指点。
 好为人师啊,这毛病就改不了。
第1169章 逍遥出行
 带着庞大的物资,一路坐船到天津,一年多不见的天津又变了样子,因为水泥和钢筋的出现和大量的生产,毛文龙在大连率先推行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房屋,使得盖更高的楼已经成为现实。中国人模仿的能力是无限的,当大连出现了地标建筑大连大厦的时候,让南来北往的人羡慕不已。
 其实,所谓的大连大厦,也不过七层,但在这个年代,除了不实用的佛塔之外,这是出类拔萃的了。
 所以,在天津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正投了大家的喜好需求,原先花重金抢来的一间地皮上,就会长出一根根烟囱,其实那是疯长的楼房。然后这些烟囱再互相连接依靠起来,就成了一道风景。
 在徐光启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下,没有官府参与下,大家各自的楼房都建设的各自的特色。于是,一条条大街两边,那是五花八门的楼房争奇斗艳。走在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建筑艺术南北风格的大展览,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只要你向前走一步,或者是转过一个街角,就又是一道风景。于是,逛街,这个让后世男人深恶痛绝的行为就形成了。一群群平时不大出门的女子,就穿的花枝招展的,在各个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往返。成为这街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然,也就有了那登徒子在这花丛中,像一个个屎壳郎一样,穿梭往来,时不时的引起一阵女子的尖叫。
 徐光启对天津,实行无为而治,但并不等于放弃不管,这个老学究对礼教上,却又看管的及其严厉,一旦看到登徒子,那真的二话不说,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差役,立刻挥舞着手中的藤条扑上去,将那些悄悄卡油的登徒子,直接在人群中揪出来,然后就在这大街上,直接按到长凳上,劈头盖脸的就十下子,然后再罚十几个铜板,就在这家伙的惨叫哀嚎之中,分一半给苦主,请他买些小吃零食,作为补偿,剩下的就钻到公益事业里去,成为天津城救老扶贫基金的一个主要收入。
 而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也愿意被人家悄悄的抓一把,卡一点油,一个是图个乐子,还有看个热闹,最终闹一堆零食,真是几项收获。
 而那些登徒子对打那十藤条,早就有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每一次有了歪心思,上街前都在裤裆里,屁股后面,藏上一个毡垫,怀里再揣上二三十个老钱,然后再上街。
 被抓了被鞭打的时候,在被鞭打的同时,叫的那个凄惨,而看到观刑的那个女子,笑得花枝乱颤,这个登徒子就能给你叫出各种各样的花样,那声音比唱歌还好听,最终搏得美人一笑。
 差役对于这样的小心思小玩笑,也乐得睁眼闭眼,对了,屁股底下的毡垫也就熟视无睹。当然,你要是做过了,把那女孩子惹哭了,那你的麻烦大了,当时如狼似虎的差役们,立刻就将你的金钟罩撕破,同样十藤条下去,保准让你10天半个月起不来床。
 你是在天津城就有了一个新鲜的名词,溜色儿,但溜色儿,是个技术活,那是要拜师学艺的。
 而这个没有城墙,没有宵禁,也不去查户口,通宵达旦热闹非凡的都会。南来的北往的,海内的海外的,求学的贩卖,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莫名其妙各种的皮肤的人,在这里摩肩接踵,只要你有钱,不要作奸犯科,主任由你自由来往。一旦你穷途末路,救善堂还会管你每日两顿饱饭,一个房间,一个通铺,让你遮风挡雨。
 这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找个工作养活自己的机会那是随处可见,只要你不懒惰,就绝对饿不死你,原先从西北接收的那几十万难民,每日就如同蚂蚁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今日的吃喝,明日的好日子奔忙。
 当然,沿街的乞丐也时不时的看到,但是就在他们双手袖子里,你可以看到白皙细腻的皮肤,在他们哀求乞讨声中,你可以感觉到他们底气十足,然后冲你哈一口气,你都能闻到头一天吃的鲍鱼龙虾的味道,然后在晚上的时候,他们就会摇身一变,出没在花街柳巷。
 即便是老人和孩子,做不了重体力活,官府也从财政里拿出一部分钱,不请这些老人和孩子在街上打扫卫生,在坚决接受了毛文龙不养闲人的原则之后,整个天津城干净的令人发指。在这里,商贸的往来,骡马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