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都督-第8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好处的。”然后就看向天启,生怕他怪罪自己。
 这的确是一个天大的责任,皇帝虽然说要在这里亲身诱敌,但内心怎么想的,谁知道呢?这支骑兵是保护皇帝最后的底线。结果小胖子却提出将他们放出去,这就等于将皇帝的最后保护底线给舍弃了。一旦出了什么事情,皇帝或者是继任的皇帝,杀自己全家,那绝对是名正言顺。所以这一次只能是自己提议,而下决断的一定是这个皇帝。
 天启听完之后,就背着手沉思踱步,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围在皇帝身边的诸位大臣,已经听的明白,一个个立刻撸胳膊挽袖子的大声咒骂小胖子,这是治皇帝安危于不顾。万一战争有个变故,需要这1万精锐的骑兵保护大家突出去,结果找不到他了,或者他干脆直接跑了,那大家不就彻底的玩完了吗?这是大逆不道,这是构陷皇帝,这是奸臣佞臣的行为。要不是看着他体格威武雄壮,大家早就冲上去将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亿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了。
第1211章 放出老虎
 小胖子的提法一出,就立刻换来一群大臣喊打喊杀,小胖子只有唯唯诺诺的解释,天启停住了脚步,挥了挥手,阻止了大家继续的口诛笔伐:“诸位爱卿稍安勿躁,朕认为,国公家累世忠良,对皇室忠心耿耿,他绝对没有陷害朕的意思,反倒朕认为,小胖子这个办法好。”
 然后不等大家继续争辩,天启先为小胖子解释起来:“首先说骑兵就不适合防守,而适合游走突进,留在这个工事里,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二,这一次我们带来的粮草虽然够半个月左右,但是大家要知道,一个骑兵的粮草消耗,是正常人的5倍。而现在我们后续粮草的通道已经被皇太极断绝,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而这一次皇太极孤注一掷的豪赌,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这一场战争不知道要打到多久,过早的将粮食消耗掉,最终我们会被饿死在这里。”
 这一点非常关键,大家谁也不知道外面的援兵什么时候会到,按照原先大明军队的调动速度,那是能拖就拖,能不来就不来。而按照大明的那种行军队伍经过哪个县,就由哪个县供应粮草的国策,却限制了大家的行进速度。军队们为了吃上一天两顿饭,一天之内绝对不走出这个县境,一旦走出去了,只要过了饭点儿,下面的县绝对不供应上面的吃喝,军队就要饿肚子。所以,按照这样的政策,就比如说从京师到这里,5百里的路程,没有个半个月是绝对走不来的。
 而自己这半个月的粮食,真让这1万骑兵早早的吃光了,大家还没看到援军的影子,就只能壮烈的抹脖子上吊了。
 看到大家有些理解的不再争吵,天启就充满信心的道:“骑兵在外面,随时牵扯着敌人的进攻,会缓解我们防守的压力,其作用要远大于他们在这里防守。这一点上,当初信王和小胖子被围丰润后,就常跟朕说当时外面若是没有毛帅的四千将士,不惜全军覆没坚决攻击前进,牵制了大半建奴的情况下,那一场战斗就让皇太极得逞了。这么好的经验,我们怎么能放弃不学习。”
 丰润之战的过程大家都耳熟能详,战后点评,能让当时的信王队伍坚持到全部援军赶到的关键,就是毛文龙带着的四千将士,本着拼光的精神死战进攻的原因。如果当时毛文龙松一口气,信王早就成了皇太极的阶下囚了。想想也的确是这个道理,也就不再反对。
 然后就对毛承禄:“毛将军辛苦,这事就这么决定吧。”
 毛承禄却站着不动:“请给我军令。”
 天启愣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哈哈一笑:“大军调动,当然要给你军令。”然后就转头看向了小胖子,结果小胖子却将双手缠在了身后,罔顾左右而言他。
 天启就哈哈大笑:“都说你这个家伙心宽体胖,心中就没有个数,结果今天朕一看,你竟然是滑头中的滑头。你也别给我装了,我也不让你为难,这圣旨我下,我这个皇帝也做一把大将军,大元帅,和我那个不着调的祖宗比一比。”然后就找了纸笔,直接写了两份军令,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自己的玉玺,然后给了这两个人一人一份。
 小胖子接到这个圣旨的时候,露出了羞愧而不好意思的尴尬笑容:“陛下,其实臣不是这个意思,其实臣是那个意思。”
 天启就笑着豁然明白:“噢,倒是朕误会了这位胖忠臣,既然这样,朕不能让别人诟病你。将朕刚刚写给你的圣旨拿回来,成全你忠诚坦荡的名声。”
 结果小胖子用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将这份圣旨藏在了自己的怀里,然后直接拉着毛承禄:“咱们谈谈你出外之后的行动计划。”
 天启就开心的哈哈大笑,在这紧张的时候,能作弄一下这个四海的看着没心没肺,但比猴子都精的兄弟,的确让人开心。其实这个小胖子,小事上没心没肺,大事上原则上的事却是稳重仔细万分。这样的人,才是让人放心的人,才是能做大事的人。
 玩笑开完了,天启就仔细的聆听毛承禄出去的行动计划。
 “启禀陛下,我这个人就不得我义父待见,每一次大战,总是将我踢出去,让我到外面晃荡,所以在外面,给对手弄一些偷鸡摸狗打闷棍小绊子的事情,我是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一番插科打诨,将再一次变得严肃的场面,化解的轻松起来。
 天启就微笑着道:“毛将军准备怎么做呢?”
 毛承禄就轻松的反问:“陛下知道我的这些手下兄弟是哪里出身吗?”
 天启就一愣,他是天下共主,即便再是勤勉,也不可能知道天下每一支军队的出身来历。
 毛承禄就自问自答的回答:“说起来陛下您可能还真不知道,我手下的这1万将士,全是出身在这坝上草原,当初内附的上百万蒙古部落的子弟。”
 天启真的没想到,这里还有这样的因果:“那也就是说,你的这支军队回了家啦。”
 毛承禄就轻松的道:“正是这个道理,我走出这个包围圈,就等于回到了家。我不需要带走里面的一粒粮食一把草,我就可以保证衣食无缺。而我的任何一个行动,都会得到坝上草原牧民们的支持。而最关键的——”毛承禄就一字一句的说出了根本:“我一万兄弟出去,最乐观的结局就是,那些一心想着要加入我军队而不得的坝上蒙古人的子弟,我会给他们机会,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我的队伍会扩大到2万,或者是3万,乃至更多。”
 这样的结果,绝对的出乎了天启皇帝和小胖子的意料。如果真的这样,外面的援军即便来的晚一些,毛承禄在这里突然间增长起来的军队,就足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和皇太极争锋的力量。非常时刻,在郑重的向皇帝保证,自己坚决完成任务之后,毛承禄飞身上马,带着他的将士呼啸而去。
 就在毛承禄呼啸而去的同时,满清八旗的身影,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一场决定大明和满清未来生死的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1212章 朝堂应对
 八贤王朱由检抱着太子,一脸沉重的走向了太和殿那高大的龙椅,将太子放在上面,然后走向玉阶,站在群臣的前面,恭恭敬敬的给太子三拜九叩。
 这样的举动,让满朝的文武大臣们莫名其妙。因为这个八贤王,这个皇上离京封的摄政王,这个见到太子,即便是见到皇上,也不必下跪的亲王,竟然非常隆重的对太子行了三拜九叩之礼,这怎么不让满朝的文武大臣们感觉到惊诧莫名?
 朱由检行了三拜九叩之礼之后,一句话不说,一步一步的再次走上玉阶,但是所有的文武众臣都发现,原先踌躇满志的摄政王,今天每跨上一级台阶,脚步沉重的就好像肩膀上扛着一座泰山。艰难的走到了原先自己的位置,笼着手,站在了太子龙椅的旁边,看着下面的文武群臣,正式的三拜九叩之后。威严的扫视了一遍文武重臣,然后声音沉稳缓慢的说道:“今天,全国各地的奏折和问题,全部放弃不理,今天,现在,我宣布一个大明生死攸关的事情。”
 这样的全部,就连内阁首辅杨嗣昌都感觉到莫名其妙,现在四处形式一片大好,这发生了什么样能够让大明生死攸关的事情呢?
 “昨夜,八百里加急,皇上在坝上传回了紧急的中旨。”
 就是一句话,立刻让整个朝廷变得鸦雀无声,什么样的状况让皇帝突然间用800里加急传达了他的中旨?
 “因为昨夜内阁关门,所以这道旨意直接传到了本王的手中。”这一点前提必须解释,否则后面消息的宣布,会让许多人误会他。
 在自己的袖子里郑重的拿出了一份捐书,打开来,给太子看了下,太子就奶生那气的呼喊,“皇粑粑,皇粑粑。”
 只要有了这句,大家就认可这个捐书绝对错不了,因为太子虽小,但皇上的那笔字,绝对会让人印象深刻。
 朱由检就一字一句的公布了天启传达来的消息:“皇太极,趁着皇上到坝上会盟的机会,突然出兵,越过长城大安口,占领了遵化,六万建奴将皇上包围在了坝上,皇上下旨,皇上将以自身为诱饵,号令天下勤王,行里外开花的局面,灭皇太极于坝上草原,一举解决辽东问题。”
 沉重而清晰的说明,在这落针可闻的大殿里,就像一个又一个的巨大炸药包,炸响在每一个大臣的耳边。
 所有的人都被震惊的目瞪口呆,大脑彻底的断了当。
 “本王决定,现在,群臣随本王去后宫,迎请皇后垂帘听政,本王将亲率三万禁军,北上勤王。”说完这个决定,已经是泪流满面。
 “绝对不可。”一个焦急的声音,突然在大殿里炸响,杨嗣昌连滚带爬的扑出来,张开双臂阻拦:“如果事情是真,皇后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太子不过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孩童,如果皇上不测,摄政王再出京与敌决战,大明就真的完了。”
 所有的文武大臣再次愣住了,猛的醒悟,这又是一个土木堡之变,而杨嗣昌在这关键时候,要行于谦之举啊。
 结果朱由检神色坚定的道:“不,这不是土木堡之变,皇上也不是神宗,当今皇上是以身诱敌的大担当,万一不幸,也实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千古楷模。”
 此言一出,群臣皆没来由的热血沸腾群情激奋。
 太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豪迈言语,豪迈的誓言。
 “我们兄弟从小孤苦相依为命,我哥哥在哪里,我必须在哪里。”然后看向了杨嗣昌:“希望你是于谦又不是于谦。不要想别的,太子虽然年幼,但皇后贤良淑德深明大义,其盛名天下敬服,当可垂帘听政。再有你们这么精干的内阁和诸位忠心耿耿的文武群臣辅佐,大明依旧会中兴。而我希望你是于谦,是我要求你,一旦我们兄弟被难,即便皇太极用什么要挟你,你必须抗战到底,绝不妥协,绝不许签订城下之盟。”
 看着嘴唇哆嗦的杨嗣昌,一字一句的道:“记住,咱们大明的铁骨信条,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签任何屈辱条约,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所有的群臣一起轰然响应:“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签任何屈辱条约,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只有为国战死的君王,没有苟且偷生的懦夫。”
 “好了,等拜请皇后之后,本王将带走剩下五万禁军中三万,京城的防守力量将由兵部孙尚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