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都督-第8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的懦夫。”
 “好了,等拜请皇后之后,本王将带走剩下五万禁军中三万,京城的防守力量将由兵部孙尚书,首辅扬大人自行解决,拜托了。”
 孙元化和杨嗣昌一起站出来,躬身施礼:“有刚烈的君主王爷,便有敢死拼命的群臣,王爷放心吧。”
 带着各部主官,带着内阁所有的阁臣,朱由检拉着太子,脚步稳重缓慢的走到了皇后寝宫门前。
 站在这个只要通报一声就可随便进出的宫门外,这个见到皇上和皇后,只要随随便便的应付一个礼,就可以和哥嫂抢水果吃的皇弟。第一次,拉着太子,在宫门外恭恭敬敬的跪下,冲着内里做全了礼仪规矩,然后对着被这个举动吓到了的宫女请求:“请向皇后禀报,臣,八贤王,摄政王,监国太子以及满朝重臣,请皇后宫门前接见。”
 小叔子如此隆重,当时也吓了皇后一跳,这一定是出了天大的事情弟弟不敢决断,现在皇帝不在,这是小叔子和大臣们前来自己这里问计来了。
 稳定了心神,然后穿上朝装,摆驾宫门。
 两个小太监先将一挂竹帘挂在宫门口,然后张皇后缓步走出,端坐在了院子中间的椅子上,再次接受了摄政王太子和重臣的礼拜,才沉稳的问到:“摄政王、太子,诸位重臣平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需要哀家出面处置。”然后想当然的认为,这一定是天下哪里出了重大的灾害,皇上不在,需要自己代替皇上出面安定人心。
 救灾的事情,归内帑皇家管,这也是皇后份内之事。
 朱由检等站起来,然后沉声说道:“昨日半夜,坝上的皇上给臣弟传来亲笔手谕,皇上和准备会盟蒙古诸王的大臣,被突然杀出的皇太极包围在坝上。皇上已经决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以亲身为饵,号令天下勤王,内外配合,里外开花,灭皇太极于坝上,一战解决天下大事。”
 听到自己的丈夫被敌人包围,当时张皇后一阵迷糊,差点晕过去。但张皇后刚烈也是有目共睹,他没有像其他小女人那样,呼天抢地的要求大臣们去抢救自己的丈夫皇帝,而是深深的吸了口气,赶走了脑海里的混沌,让自己变得清明起来。稳定住情绪心神,语气波澜不惊的询问:“既然圣上已经有了安排,您是摄政王,您决断就是,何必问哀家。”
 如此稳重神态,立刻折服了很少真正见过张皇后的诸位大臣,就在这么大的大难当前,亲人被难危在旦夕之时,还能如此沉稳,而且以国事为重,没有直接指手画脚,不愧国母。
第1213章 垂帘听政
 面对镇定的皇嫂,朱由检施礼:“臣弟已经决定,响应皇上召唤,北上带兵勤王。”
 此话一出,张皇后一皱眉,看了一眼太子,最终还是挽留:“摄政王不可,皇上临行重托,太子监国,但太子年幼,这个国家还需摄政王拿主意处理大小事务。尤其是在这国难之时,更应该摄政王坐镇中枢调度四方,若摄政王亲自带兵,一旦——一旦皇上处有不忍言之事发生,大明当靠摄政王支撑。”语气是平淡的,但眼泪早就如珍珠般滚落。
 所有的人都知道皇上皇后龙凤情深,皇上后宫佳丽无数,但独独与皇后恩爱无拆。
 更是在这个时候,依旧以国事为重,不是将未来的国家交给不懂事的儿子,保住他的皇位,而是将国事重托给弟弟摄政王。就这一份为国之心,就让所有的重臣拜服于地。
 朱由检再次跪在地上哭泣:“皇后娘娘也知道我们兄弟从小孤苦,在波云诡异的环境里相依为命。皇兄被难,臣弟怎么能偷生,无论如何臣弟也要去救皇上,救哥哥,请皇后娘娘成全我兄弟之情。”
 很久之后,皇后长叹一声:“当初万岁出行,将国事交给摄政王,那么摄政王再带兵出战,国事当委托给谁?”
 朱由检磕头道:“臣弟已经与诸臣商量,以太子监国,以皇后垂帘听政。若我兄弟不测,请皇后辅政太子年满十八,请太子登基,还政皇上。”
 这就等于是临终遗言了,这足以表明,哥哥死难,他也不会活着回来了。
 张皇后用衣袖掩住脸面,声音颤抖的换了称呼口气道:“小叔不可如此,你哥哥是皇帝,皇帝为大明江山社稷付出一切理所当然。而小叔不该做那不明智的事,而应该以祖宗江山为重,保重有用之身,辅助太子成年亲政才是道理。再说,家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我不敢僭越。”
 朱由检磕头恳求:“万事皆有权变,非常时行非常事,还请皇后答应。”
 张皇后还是坚决拒绝。杨嗣昌就爬了上前磕头道:“非常时期,摄政王一心带兵勤王全了兄弟之情,同时,各地勤王军爷的确需要一个统帅调度。但太子年幼,国不可一日无主,但这时候若寻其他亲王进京摄政,等到万岁和摄政王凯旋,当如何处置?到时候会引起朝局人心大乱,还请皇后以大局为重。”
 杨嗣昌说的对。
 当然,大明的内阁制度相当完备,大明也不是没有过登基就不上朝的皇帝,其实,有时候,在这个大明内阁成熟的情况下,有一个不上朝的皇帝,比整日勤政的皇帝运作的更好。
 但现在的前提不一样。
 太子年幼不年幼不说,主要是他没有正式登基做皇帝,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这也不算天启失误,谁知道自己风光的去坝上会盟,接受蒙古诸位的归顺,却闹出了这么一出。现在再想推太子登基,在法理上就不行。再加上皇上不还没死呢吗,现在即便诸位大臣强行推太子登基,做个名义上的大明之主,然后大家开开心心的执行内阁运作也不行,因为万一皇上活着回来了,那将置于这父子何地?
 让有为的天启做太上皇,让尿床的孩子做皇帝,在法统法理以及道理上,就乱了套了。
 而这时候在外地亲王里选一个,先进京当摄政王,那更不行,请神容易送神难啊。一旦这个家伙进京,不要说他有了什么样的野心,就说大臣们也会有那投机取巧烧冷灶的,再来个什么摄政党,而真正的正统血脉太子还在,最终会绝对不能避免的骨肉相残的事情出现。万一这个摄政王心急,直接杀了太子,然后强行登基,那可真就要了大明的命了。
 而同理,皇上凯旋回来了,那把这个外来的亲王怎么办?安置在京师?绝对不行,让人家灰溜溜的回去,更不行,那时候,只能一杯毒酒了。但那会让天下公认的仁厚君王天启名声大损,乱了纲常礼教,后果更严重。
 也正是基于这许多个道理,最终大臣们才同意了朱由检的办法,请皇后垂帘听政。这样一来,皇帝出事,大家保这正宗龙脉到十八,然后名正言顺的请皇后归政,这总比其他结局轻松些。
 而皇上回来,大家就名正言顺的各干个的,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天下依旧太平。
 张皇后在杨嗣昌等一群重臣的解释下,也明白了其中厉害,在一再挽留小叔不成之后,接受了这个决断。
 当她坐在太子的龙椅之后,以太子的名义下的第一道懿旨就是,自己的弟弟张继先,现在已经是留候的他,因为善于理财,委任为摄政王大军和天下勤王军后勤总管,随摄政王出征。
 那意思非常明显,皇上摄政王兄弟死在外面,外戚里唯一有才干的弟弟也别活着了,从此就没有了外戚干政的局面发生了。
 可见这个皇后为了老朱家江山的安危,真的是果断英明。
 这样几乎是为国而大义灭亲的举动,彻底的将群臣心中最后的一点担心清除了。一起承认,张皇后真的是女中尧舜。
 皇后的第二道懿旨,就是将赋闲在家的勋贵老臣全部启用,成立参议院,和内阁一起,共同打理朝政。
 这个决定让内阁泛酸的同时,却也不得不再次承认,皇后做的一手好布局,着是在避免内阁一家独大,欺负她孤儿寡母,威胁皇权。
 第三懿旨,将皇上被围坝上,满清铁蹄进逼京师的消息,毫不隐瞒的向顺天府的臣民公布,号召百姓入伍,加入禁军报国。
 一时间没有恐慌混乱,无数青壮百姓,塞满了已经空虚了的禁军大营,让从新出山的张维贤忙的是脚不沾地。
 事情安排妥当,朱由检接受了皇后和内阁决断,撤销八贤王朱由检摄政王的封号,改封天下勤王军大元帅,带领京城五万禁军中的四万出征勤王,加封大明留候张继先,天下勤王军后勤总管,从银行内帑账户,提现款百万银元,从天津购买勤王大军的军需,户部打破原先各地外军行军粮草供给惯例,直接给各地勤王军汇款,让他们沿途向商贾购买物资粮草,以提高行军速度。
 然后朱由检浩浩荡荡,带着一丝悲壮,向坝上杀去。
第1214章 天下勤王急
 孙承宗接到勤王圣旨,当时气的暴跳如雷,他现在是蓟辽督师,管着除了三边之外的另外六边边军,结果这些开始不愁吃喝的边军,反倒不能打仗了,让皇太极兵不血刃的就进了长城。而遵化的守军,连守半天都没有,就让皇太极的人马占据了遵化,断了皇帝是后路。这还了得,不要说这一下子陷皇帝于危险,即便这次皇帝脱险,自己这个蓟辽督师都应该自杀谢罪了。
 而更让孙承宗暴跳如雷中的暴跳如雷的是,皇太极上次就给自己来一个黑虎掏心,杀到了遵化差点把个王爷给抓了,这次又来了,还直接包围了皇上。你还吃惯这口了,你还把不把我这个老人家当回事?你还尊重不尊重我啦。
 然后看到天启这个学生的计划,当时孙承宗不是担心皇帝的安危了,反倒击节叫好,为自己这个有骨气的学生叫好,为这个学生的计策叫好。
 “好吧,既然你敢干,那老师我就陪着你干,你在敌人的包围圈里挺几天,我张罗人马包围皇太极。”
 孙承宗也是真的被辽东的事情给弄烦了。自打自己出仕上位以来,几乎就是跟辽东打了,现在看着虽然看着有了希望,但胜利还是遥遥无期,在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看到结局了。这下好了,你皇太极自投罗网了,那就那来那了吧。
 于是,孙承宗也知道皇太极的强悍,添油战术就是给他送人头,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于是,他要求皇帝多挺几天,他要召集六边的军队,自己掌握的卫所,还有洪承畴给自己调过一部分人马,组成一支人数众多的大军勤王。是的,他心知肚明知道,这大明除了东江镇草原军团还有自己的关宁外,就是垃圾,只能是靠人数,拿人头,撑死皇太极。
 九边将士闻听皇太极入了关了,还包围了皇上,当时各个守备总兵什么的,一个个都知道自己闯祸了,而老孙头这个顶头上司的军令更是直接写到:“这次勤王,死战杀敌的,过去的事情他给扛着,既往不咎,但这次畏敌不前的,杀他全家,灭他三族。”
 有了这样的承诺和恐吓,所有的六边将士,各地卫所的兵丁,那是跑丢了鞋子的向集合点汇集。自己死了也就算了,但一定得保住家人和三族的性命啊。杀敌不一定,救驾成功不指望,就拿自己的命将功折罪吧。
 坐镇广宁的洪承畴听说皇上让皇太极给包围了,当时二话不说,将自己手中掌握刚刚补充训练结束的十万关宁铁骑,直接调拨出一半,交给赵率教祖大寿吴三桂,即便是跑死马,也要在三天内到达山海关,归入勤王军。
 一时间山海关外大军云集,一片喊打喊杀。
 消息传到河北,现在几乎是无所事事的毛学礼可算是找到了表现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