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都督-第8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起潜,你和王承恩,都是我潜邸里的人,都是我最贴心的大伴,所以,朕一登基,就让能力平平的王承恩,给朕掌握钱袋子,而你曾经出外监军,还有一些阅历。朕叫你总监天下勤王兵马,掌管这天下兵马,这担子不轻啊。你可得小心办事,剿灭毛贼,保卫京师,万不可辜负朕意。”
高起潜很明白皇上只是希望他“小心办事”,洞查勤王之兵。可是,那些内阁啊,兵部报上来的什么江南勤王军,西北勤王军,都是纸面上的,除了收罗一空的信阳兵两万,南京坐镇着的浙江东拼西凑出来的三万,河北河南据说还在路上,也不知道真实的数目,更不知道这场战争结束前不能不赶到。按照以往大明勤王军的速度够呛,而按照现在离心离德的情况,更够呛。除了这些,哪里还有其他地方一兵一卒啊。
现在大家只是欺负崇祯坐困皇宫,得不到外面的一点点消息,一味的虚报钱粮自肥。而他自己也确实很怕毛贼,又心疼崇祯辛苦,也不忍实话实说,也就跟着大家一起隐瞒。其实就是钱袋子的王承恩也知道详情,所以也不说,但出于忠心,却也没真给那帮混蛋拨付多少。
但是他用慷慨的声调回答说:“奴婢甘愿赴汤蹈火,战死沙场,决不辜负皇爷多年来豢养之恩。”
崇祯点点头,在龙椅上坐下去,小声说:
“起来吧!”
第1273章 密议和谈
高起潜又叩了一个头,然后从地上站起来,等候皇上同他谈那个机密问题。在明亮的宫灯下,高起潜是一个身材魁梧,没有胡须的中年人,虽然他已经四十多岁,但由于保养得好,面皮红润,看起来只像有三十出头年纪。同崇祯皇帝的苍白、疲倦和忧郁的面容相比较,完全是两种情形。
当然是一个真操心,一个是办差做事只出力罢了。再加上为了为那些大臣隐瞒许多真相,也没少得了孝敬,在为皇上办差的同时,小日子过的也滋润着呢。
这倒不是高起潜忘恩,而是他明白,即便自己如实说了,也不顶用,还可能因此获罪,最终是两面不讨好。自己的这个主子性格,自己比他老爹都了解。
“勤王兵马虽然到了几万,”崇祯突然把谈话转入正题,“但我们既要攘外,又要准备安内啊,二者不可得兼。历年用兵,国家元气损伤很大,如无必胜把握,还是以持满不发为上策。你是总监军,总要相机进止,不可浪战。”他把“浪战”两个字说得慢一些,响一些,生怕高起潜不够注意,然后停顿片刻,接着说:“如其将这几万人马孤注一掷,不如留下来这一点家当,日后还有用处。”
高起潜当然明白,现在信阳军是朱由检的嫡系,这是未来保命和谈条件的资本,都丢了,就什么都没了。
从这一点上看,崇祯对未来的局面也没有底气了。
但凭借这点嫡系兵马,还能翻身吗?鬼都知道结局。
高起潜赶快再次跪下说:“皇上圣虑深远,说得极是。奴婢一定相机进止,不敢浪战。”
“使将士以弱敌强,暴骨沙场,不惟有损国家元气,朕心亦殊不忍。”崇祯用不胜悲悯的口气把话说完,向高起潜的脸上扫了一眼,好像在问:“你明白么?”
高起潜深知道崇祯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关于那个问题只能点到这里,以下的话必须由他揭开,于是赶快放低声音说:
“皇上是尧舜之君,仁德被于草木,爱将士犹如赤子。以今日形势而言,既要守卫京师,又要稳定江浙,兵力财力两困,都不好办。如果议和可以成功……”
外朝虽然极力隐瞒和毛文龙的战事,隐瞒各地对战事的态度,但崇祯从越来越少的其他各省地方的奏折上,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也知道战事对自己极其不利,经过再三考虑之后,悄悄的让高起潜和毛文龙和谈,条件是不再追究毛文龙先前总总叛逆之事,承认毛文龙为辽王,以皮岛为他的食邑之地。
在崇祯看来,这已经是自己及其宽厚的条件了。
“外边有何意见?”崇祯赶快问,没等他把话说完。
“外边似乎没有人知道此事”。
高起潜毫不迟疑地撒谎说。其实由皇帝和兵部尚书王在晋秘密主持向毛文龙议和的消息,不但朝廷上文武百官都已经知道,连满城百姓也都在纷纷谈论,文武百官中当然全力反对,东林和毛文龙就是势不两立的存在,怎么能同意?如果议和成功,毛文龙会兵不血刃的杀进京城,将自己这帮人杀鸡一样的宰了。
但百姓却是欢欣鼓舞。
有一分希望是绝对不能和毛文龙议和的。
百姓欢欣鼓舞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毛帅冤枉,同时大家也算看清楚了现在这帮朝堂文武,将原本一个好好的大明弄到现在这般乌烟瘴气,毛帅进京赶紧的将这群混蛋一网打尽,还大明一个盛世太平吧。
不过不管是谁,都没想到,高起潜派去密议和解的人,竟然直接被毛文龙丢到了海里,这说明什么?说明毛文龙真的恼了,恼怒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了,他已经坚决的关闭了和谈的大门。
而就这个和谈也根本不被文武群臣所接受,其实他们也被逼到了绝路,诸位大臣在知道了崇祯欲与毛文龙议和的消息之后,已经秘密的派人去了山西,请他们兄弟的叔叔出山,替代崇祯继续和毛文龙死战到底了。
悲哀啊,高起潜真的替自己的这个主人悲哀啊,被忽悠着成了东林复辟的枪,然后在不需要他的时候,就被无情的抛弃,而且这一切,都瞒着他,将他真正的架空,真正的当做一个连汉献帝都不如的傀儡。
若是早知道这样,他还不如不抛弃毛文龙呢。
但这样的结果应该告诉皇上吗?高起潜认为不应该,要不然自己一个办事不利,直接就可能被拖出去杖毙。自己冤枉死了,还都不能说出自己是什么原因死的。
听了高起潜的回答,崇祯有点放心了,小声嘱咐说:“这事要与毛文龙迅速进行,切不可使外廷百官知道,致密议未成,先遭物议。”
高起潜就再次为崇祯悲哀,都这时候了,还想吃怕烫,刚愎自用中却又优柔寡断——“奴婢知道。”
说完了这些,高起潜还是从内心里的忠诚为崇祯考虑:“万岁,奴婢还是不得不说,万岁与皇兄自小相依为命,现在皇兄西苑荣养,是不是万岁抽些时间,去探望一下,一来全了兄弟之情,二来让天下知道万岁依旧兄弟情深,堵住流言蜚语?”
这本来是高起潜的好心,一些事自己不能说,皇上你自己去看看,就是真相大白。再者,事情已经到了这步,也该寻个退身。但你准备依靠绵羊一样的信阳军保命,简直是白日做梦,你真正的保命根本,还是你的哥哥呀。
结果高起潜话音刚落,崇祯就好像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神经质的嚎叫起来:“不,不,我绝不去见哥哥,我一定要在我中兴大明之后去见他。高起潜,你什么意思?你个腌宦,你给我滚,滚出去。”说着,顺手抓起了茶壶茶碗一股脑的砸向了他,一个好心的高起潜就连滚带爬的逃了出来。
高起潜狼狈的逃出了文华殿,在门口正撞上急匆匆过来的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一见高起潜这般狼狈,当时心中一惊,连忙上前小声的问:“刚刚皇上有什么问对?”
抹了一把脸上的茶叶渣子,高起潜沮丧的如实回答:“问登莱东海之战。”
“公公如何答?”
“如实汇报。”
“你——”温体仁大怒。
高起潜苦笑:“一味隐瞒,还成吗,这紫禁城内,都能听到东海隆隆的炮声啦。”然后一面拱手,一面狼狈而去。
愣了一会,温体仁悄悄的将一本奏折从袖子里拿出,塞在了靴子里,换上了一本新的,然后整理官服,挺起胸膛朗声道:“臣内阁首辅温体仁,求见陛下。”
第1274章 行不通的战略
温体仁小步亦趋,做足了礼的规范,进了东暖阁拜见崇祯。
崇祯微笑抬手虚扶:“爱卿起身。”然后对侍候的小太监吩咐:“赐座。”
温体仁谢座之后,半个屁股搭在了凳子上,洗耳恭听崇祯的问话。
淡淡的笑容慢慢的在崇祯的脸上消失了,拿起刚刚从高起潜处得到的海战报告:“刚刚我接到总监军的战报,为何和昨日内阁兵部的不一样呢?”
温体仁早已经有了准备,从袖子里拿出了换过的奏折:“那一份是前天的,前天东海大捷,毁毛贼战舰二百,斩首毛贼无算。”然后话锋一转,“今日战报刚刚到达,臣立刻就请见送过来了。”
崇祯接过战报,没有打开,询问道:“怎么说?”
“不好。”温体仁面带痛苦的回答。
“怎么个不好法?”崇祯已经知道了结果,也就没有表现的吃惊。
“前日海战,登莱水师出动全部三千大小战舰与敌海上决战,打了毛贼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昨日毛贼垂死挣扎,纠结了台湾,扶桑,和南北美叛贼战舰疯狂反攻,因为战舰数目和装备的原因,我大明登莱水师战没三百大小战舰,死伤将士若干,昨日,我们败了。”
崇祯就欣慰,欣慰于温体仁没有欺骗自己。
“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吸取教训再接再厉就是了。”崇祯反倒安慰起温体仁来了。
对于崇祯的这种一反常态的表现,温体仁是真的跪倒感激涕零的谢恩。
其实也不能全怪诸位大臣对崇祯的欺瞒,是崇祯的性格和做派逼的大臣们不得不如此。
崇祯对任何事情都是吹毛求疵,追求绝对的完美,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错误,就没有一点宽容的条件,呵斥罚俸那是轻的,拉出去在午门外打板子,更是家常便饭。
原先大臣们为了展示自己的风骨,求皇帝一顿板子而不得,现在好了,有事儿没事儿,说不定就挨一顿。每一天午门外,等待打板子的大臣都排着队。而原先围观的百姓都要为挨打的叫屈喊冤,现在的百姓却是站在外面大声的叫好。挨板子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反倒成为对斯文的一种羞辱,而且是要人命的。
而朝局已经糜烂到了这种地步,还哪有什么好事情上达,坏事只要说了,崇祯不问青红皂白,对负责的人轻的就要丢官罢职,重的就要下狱砍头。弄得每一天都会有人被砍头问罪。所以大臣们就千方百计的隐瞒着事情的真相,以求太平。
今天温体仁被逼的硬着头皮说出了事情的真相,难得崇祯没有追究海战失败的罪责,而是好言安慰,怎么不让温体仁感动涕零。
再次让温体仁起来,崇祯问道:“毛贼步步紧逼,首辅有什么应对办法?”
温体仁小心的看了一眼崇祯的表情,难得的拿出了一些意见:“放毛贼入天津,请讨逆督师史可法大人带的十万将士,利用天津原先城市设计的城防工事,和毛文龙打一场持久战。然后让登莱水师出全部,截断毛贼与东江镇水路联系,断绝他的物资不给,将毛文龙的主力困死在天津城内。再封锁从大明向东江镇的物资运送,断绝他们的供应,以咱们大明雄厚的纵深和国力,与毛文龙消耗,最终耗死他。”
崇祯听了总算是靠谱的计划,点点头,又摇摇头。
温体仁欠身请示:“万岁认为有何不妥吗?”
崇祯就说出了自己的主见:“首先,天津是京畿门户,非万不得已,不能让毛贼占领。同时封锁东江镇,是个好办法,但是那需要长久的时间,而以大明的国力和他对耗,就将会将战事拖下去,这是不恰当的。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