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夺天下-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人都听的出这是威胁人的言语了。
帐内便有不少流寇头领站起来呵斥苏泰丰,不少直接拔刀拔剑,眼看着就要靠近苏泰丰。
苏泰丰不疾不徐道:“高大人,当年与吾皇一战,可还有印象?这一次吾皇可带五万精兵入关。”
高迎祥连忙抬手制止了手下恐吓谩骂苏泰丰。
第194章 崇祯反复无常而又左右为难
高迎祥对苏泰丰说道:“贵使,这件事情太过于仓促了,之前我们还与明军拼死相搏,今天就降服,双方之间的心结,恐怕难解。
而且,我等被明廷招安,到时候肯定是作为武将,而明廷文官最瞧不起武将,武将在文官面前抬不起头来,我等弟兄逍遥自在惯了,被文官管制,只怕是矛盾不断。
希望贵使可以理解我们的难处,给我们一些时间,如何?”
苏泰丰点头笑道:“吾皇早已经考虑了你们的难处,对于你们的安置问题,吾皇已经写了书信给明廷,现在只要是看你们的态度。”
高迎祥问道:“贵使可否说一下,华夏皇帝的方法是什么?”
苏泰丰点头道:“此事我也是略知一二,是陛下随意透露的。陛下直言,你们造反的流寇是因为吃不饱饭。
而明廷自身难保,贪官又是太多,所以,陛下希望崇祯皇帝可以划一片空地或者已经十室九空的城池给你们,你们带着自己的人手,自行管理,税收照常。”
“税收照常?放狗屁!”
“崇祯那狗皇帝收那么多税,交了税,我们怎么吃饱饭!”
“闯王,杀了他祭旗!”
“安静!”高迎祥怒吼一声,转而对苏泰丰说道:“贵使,此事事关重大,这件事情关乎太多弟兄性命,我也不能一言决断,可否让我们商量一番?”
苏泰丰点头道:“高将军,此事务必慎重考虑。”
待到苏泰丰被送出去,张献忠就出言道:“闯王!咱们何必惧怕他?敌人来了杀了便是!”
李自成点头道:“闯王,那个刘元昭他的兵真能来山西吗?崇祯那狗皇帝会放他进来?”
罗汝才笑道:“闯王太过于忧虑了,一山岂能容二虎?刘元昭插手明廷内政,只会与明廷之间起嫌隙。”
高迎祥皱眉道:“你们以为我是怕刘元昭的大军?不,比他大军更可怕的是,他还有其他手段对付我们。
我们老营里的刀剑盔甲,火铳火炮,都是从刘元昭那里买来的。
明廷里不知道有多少刘元昭的间谍卧底。此事,我们必须小心谨慎,考虑仔细。”
张献忠偏头道:“就算刘元昭的人追到山西来,那咱们可以跑啊,往河南,湖广,这天下何处去不得?”
老回回笑道:“黄虎这话说的大气,闯王,您可是比黄虎更豪气的人,今天怎么这般小心谨慎了?”
高迎祥一拍桌子道:“你们知道个屁?当初王二首义,之后就是刘元昭,之后就是大王(王嘉胤),紫金梁(王自用)。
我们算什么?后起之秀?屁!刘元昭仅用一万多人就击溃大王数万人!崇祯四年,五万人对抗明廷十万精兵!
孙承宗,洪承畴,秦良玉,吴国辅等人,名臣名将不知凡几,别人闻名天下的时候,你们算个屁?
他手下铳炮极为锐利,不是血气之勇就可以抗住的,一旦他也卖炮卖铳给明廷,我们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张献忠嘟囔道:“那闯王说来说去是要接受招安了?”
高迎祥瞪着张献忠道:“额没这么说!额的意思是,对于这个提议,我们就是不被招抚,也不能得罪刘元昭!明白了吗?”
罗汝才笑道:“其实,刘元昭的那个方法还不错,就让明廷给咱们划一片地方,做我们的地盘。
至于税收,可以商量,不给明廷什么乱七八糟的税收。不过连年灾害,看今年天气,估计明年又是大灾之年。
所以,一定要让明廷提供粮食,或者刘元昭提供粮食。”
李自成点头道:“这也不错,我们有了自己的地盘安心发展,等着刘元昭与明廷还有女真鞑子分出胜负,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找时机出手,扩大地盘。”
高迎祥点头道:“那好,接受明廷招安的有哪些?不接受的有哪些?”
虽然有些人叫的很凶,但是看到大多数人都接受招安,他们也连忙同意了。
在第二天,高迎祥设宴款待苏泰丰。
苏泰丰看着十分丰富的饮食,还有俏丽女子陪伴,他笑道:“看来高将军选择了很正确的答案。”
高迎祥举杯笑道:“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而且额与华夏皇帝陛下也是老相识了,有他作保,额肯定相信你们说的是真的。”
苏泰丰点头道:“高将军说的不错,你是一个很聪明很务实的人,那么这事就这么定了?”
高迎祥摇了摇头,苏泰丰皱起了眉头。
高迎祥笑道:“我们相信华夏皇帝陛下,但是不相信明廷,我们希望能够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管理。
我们可以给明廷交税,但是税收是万历时期的才行,苛捐杂税我们不会同意。
其次,如今灾年连连,今年已经过了大半,我们的存粮也不多,冬天的粮食,以及明天的粮食,都要支援我们。贵使,这些要求不过分吧?”
苏泰丰点头道:“条件还是很合理的,我这就写书信给陛下,请他定夺。”
“如此,辛苦贵使了。”高迎祥举杯道。
随后苏泰丰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刘元昭。
刘元昭收到信,一看,笑道:“这群流寇条件还真是蛮多的,一套接一套。你们说说,该如何处理?”
恰好这时候,华夏国内风平浪静,两个都督府的副都督入京述职,此时恰好就在下方。
这时候次辅李明超道:“陛下,此事是明廷内政,陛下插手太多只会让明廷崇祯大为不满,还不如静观其变。”
姜旭涛说道:“陛下,一伙流寇能成什么大事?此时要不是明廷自顾不暇,再多的流寇也不过两三年光景就被灭了。”
刘进宏却是笑道:“你们这两个次辅真是有点空谈啊,陛下当年就熟悉这些流寇,如今都是崇祯六年了,也没见流寇被灭。
陛下依末将来看,流寇一事还需仔细商议,末将觉得陛下应该到军部展开会议。”
眼看着文武之争就要爆发,刘元昭连忙说道:“此事只是鸡肋而已,流寇能成事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此招不过是一步闲子,信手而为。不过如今天气确实不好,各地蒙古部落,番民部落都要申请中央的补助。
可见明廷北方的灾区,依旧情况严峻,所以,此事可以实行。
流寇终究是流寇,给了地盘比一定能成什么大气候,所以,朕觉得此事就这么办吧。”
于是刘元昭写了两封书信,一封是回信给苏泰丰,他告诉苏泰丰,他会写信给崇祯让他把山西平阳府划分给流寇们。
其次刘元昭支援番薯土豆的种子给流寇,让他们种植。
崇祯这边收到信后,大骂刘元昭狼子野心,温体仁劝慰崇祯,或许刘元昭是真的好心。
崇祯怒道:“好心?这是什么好心,又是划地盘,又是给种子的,这是让流寇寄居在大明身上!到了某个时刻,就给朕闹出一个篓子!”
温体仁回道:“那陛下是要拒绝吗?如此,流寇牵扯我们大部分精力,北方的女真鞑子怕是会趁机攻打我们了。”
崇祯闭眼叹气道:“此事先拖着,让山西各路官兵继续剿匪。”
此事搁置后,刘元昭见明廷没有回音,便让苏泰丰返回。
十一月,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突破明军防线,于毛家寨渡黄河,陷渑地。十二月下宜阳、卢氏、内乡至南阳(今皆属河南)遂入湖广。破夔州(今四川奉节)逼四川。明军所在告急。
这时候崇祯急了,他连忙派人去找刘元昭,希望他派人去与流寇谈判,让他们接受明廷招抚。
刘元昭将书信搁置,对此事不理不睬。
因此,崇祯再度怒斥刘元昭背信弃义,意欲切断互市。
首辅温体仁赶紧劝慰道:“陛下,如今我们已经与女真鞑子敌对,如果再惹怒刘元昭,那真是不堪重负了!陛下三思!”
崇祯怒视温体仁,说道:“就把粮食等紧俏物资拦下,如今朝廷正是缺粮食,为何这些商人还有粮食出口国外?
都是奸商,让锦衣卫给朕查,抓起来,抄家!全部充公!”
刘元昭对于崇祯的举动很是不满,于是派人向辽东地界散布明廷内部的不少重要消息。
十二月,甘肃西和有约六级地震,震中烈度为七至八。
刘元昭治下归德都督府的洮州卫和临洮府都有震动。
此事一发生,言官皆言此事是崇祯德行不够,上天惩罚,崇祯不得已下了罪己诏,平息各路言论。
很快,崇祯六年过去,崇祯七年到来,广鹿岛(位辽东半岛东南海中)副将尚可喜降于金。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明万历四年(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
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康熙年间,晋封为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二十九日,平南王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七十三岁。康熙皇帝赐谥曰敬。
孔有德在海上被黄龙杀得抱头鼠窜,损兵折将,认为是平生奇耻大辱,发誓必报此仇。待得安顿好部属,就撺掇皇太极攻打旅顺。
皇太极一直也以明军占据旅顺威胁沈阳南路耿耿于怀,孔有德此议正中其下怀。崇祯六年六月,皇太极命贝勒岳托、德格类、多铎,汉军石廷柱等率马步兵一万出击旅顺,孔有德、耿仲明率所部随征。
自从尚可喜皮岛救驾后,黄龙甚为感激,委以重任,信用甚专。海上堵截孔耿,尚可喜勇打头阵,斩获甚重。
孔耿逃脱后,黄龙命尚可喜驻防鹿岛,离旅顺约有六七百里,三五天内两下里接应不上。七月初四,后金军从陆路由北而南围攻旅顺。黄龙得报,知道来者不善,急忙派人出海调尚可喜回援,同时奋力抵抗。
坚守三日之后,七月初六,后金军攻上旅顺城,黄龙仍然指挥部队殊死战斗,被围数重,苦战不得出。
眼看突围无望,黄龙将朝廷赐给他的征虏前将军印信交给部将谭应华,用他耳鼻尽失后特有的音质含混不清地叮嘱,让谭应华奋力突围,把印信带到登州上交朝廷,如冲不出去,就将印信丢入大海,说完之后,向南跪拜,自刎而亡。
守城明军数千人大部分阵亡,后金军也死伤数千。尚可喜的家眷都在旅顺,城破之后他的几位夫人不甘受辱都投海而死。
黄龙生性贪鄙,当了东江总兵之后,私欲恶意膨胀,大肆吞剥军饷,比毛文龙犹有过之,其贪欲之强之奇足可载入史册,由此给了暗中窥视总兵之位的沈世魁利用兵变发难之机。
演武场上,一顿折辱,黄龙耳鼻尽失,威严扫地。后虽经尚可喜将其救出,但黄龙羞惭无地,五官不全,已无颜号令三军。最后离开皮岛这个伤心之地,率偏师来到旅顺驻扎。
孔耿忿于海上之仇,勾引后金围攻旅顺,必欲杀黄龙而后快。
后金有了孔耿做向导和帮凶,如虎添翼,从兵力、火力等诸方面都占了压倒优势,黄龙孤军作战,已无幸理。
黄龙很清楚,此刻如果弃甲而降,性命必然无忧,所受礼遇应该不在孔耿之下,是所谓识时务之举。
也许是耳鼻尽失后已经了无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