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夺天下-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龙很清楚,此刻如果弃甲而降,性命必然无忧,所受礼遇应该不在孔耿之下,是所谓识时务之举。
也许是耳鼻尽失后已经了无生趣,也许是想起朝廷对他的厚恩,也许是为了洗刷他曾经的贪腐恶名,在生死关头,黄龙放弃了生,选择了死。
在与后金作战到最后一刻,给进犯之敌以重大杀伤后,以武将充满尊严自刎而亡的方式,实现了取义成仁,大节无亏,可谓忠烈矣!
旅顺失陷,明军失去了辽河以东的最后一个据点,孙承宗、袁崇焕等设想的由辽南四卫金复海盖会同关宁锦东西夹击的战略也就失去了实现基础。
尚可喜接到黄龙的告急文书,火速从鹿岛回师旅顺,可是两地来回千里,岂能一日飞度?
等他开到今大连以东洋面的三山岛,得知旅顺城已破,尚可喜悲痛欲绝,向南痛哭,在船上设置灵堂祭奠黄龙及自家家属,扬帆南下,驶往登州。
旅顺失陷、黄龙丧命,尚可喜成了无根之草,他想回东江,但执掌皮岛大权的是沈世魁,容他不得。他
只得向南到登州上岸,请求安插。这时高起潜、朱大典都在登州,他们知道尚可喜皮岛救主,颇具勇略,是个人才,一齐向朝廷举荐,崇祯同意破格擢用。
登莱当局随即委任尚可喜为三岛副将,属登莱管辖,仍让其上海岛安插。
尚可喜开到登州,就是觉得海岛难以容身,现在又让他上海岛,很不乐意,又提出要回宁远,等了月余,关宁方面也无回音。无奈之下,带领人马掉头又回到他的老巢鹿岛。
黄龙死后,明廷命沈世魁接任皮岛总兵。沈世魁夙愿得偿,成为东江大帅。他听说尚可喜又回到鹿岛,不由得动了杀心。
当日沈世魁伙同耿仲裕假借兵变将黄龙拿住,逼得他让出总兵之位,眼看就要成功,半路杀出个尚可喜,将黄龙救出,破了他总兵之梦。
后来黄龙听到沈世魁也和耿仲裕一伙的传闻,气炸肺腑,当即要将沈世魁拿下,还是尚可喜多方劝解,黄龙才按住火气,吓得沈世魁三魂出窍。
照说沈世魁应该对尚可喜感恩戴德,可是世上有知恩图报之人,更有恩将仇报之人,沈世魁恰恰属于后者。
沈世魁派人传令,调尚可喜来皮岛。尚可喜不敢怠慢,从鹿岛出发,向东而行,中途遭遇飓风不能前进,在海上漂泊。
数日之内连续接到沈世魁几道调令,命他急赴皮岛,而且各营将领十余人都有书信敦促尚可喜速来皮岛,语气殷勤,令人感动,其中却无平日与他交厚之将领。
尚可喜看罢书信,独坐舟中,听得海上波涛阵阵,心绪如潮。仰天长叹“沈世魁币厚言甘,定无好意。可叹我为国征战,海上立功,出生入死,于今十载,父母妻儿尽死于敌手,仅余一身。本想效忠皇上,怎奈奸佞当道,非但不能容我,竟欲杀我而后快,天下事可知矣”言罢振衣而起,下令掉转船头驶回鹿岛。尚可喜回到鹿岛,已经打定主意,也走孔耿道路,投奔皇太极。
崇祯六年十二月,尚可喜写书信一封派人送往沈阳请降。皇太极大喜,命人同尚可喜的使者一同回鹿岛,让尚可喜“幸勿犹豫,速赐回音”,并安排后金兵接应尚可喜。
崇祯七年(1634年),尚可喜在鹿岛起事,将不愿意降金的明朝副将俞太亮等拿下,并一路向西攻下广鹿岛、大小长山岛、石城岛、海洋岛五座明方海岛,将岛上明军将士尽行俘获,作为献给皇太极的见面礼。二月,尚可喜率万余人浩浩荡荡,航海降金。
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已经看得出明廷确实已经是外强中干,手下的大臣们纷纷鼓噪攻入关内。
不过有汉臣建议皇太极称帝,那汉臣说西边刘元昭已经在蒙古称帝,而南边的明廷已经是外强中干,刘元昭一定也在打主意吞并明廷。
而大金不弱于刘元昭,理当称帝,之后取代大明。
皇太极等人对此事怦然心动。
第195章 皇太极称帝,刘元昭攻蒙古
1634年,后金天聪大汗皇太极正式宣布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并将年号“天聪“改为崇德,正式称帝。
皇太极称帝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摆脱明朝藩属国地位,与明朝平起平坐;二是满洲族汉化程度加深,称帝是封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是皇太极强化中央集权,加强自身权力。
首先,皇太极需要称帝来“正名“:凡事都强调名正言顺。随着女真族汉化程度的加深,原有的大汗称呼已经无法满足后金统治者了。
在我国历史上,“大汗“的称号都是一些诸如匈奴、鲜卑、柔然、蒙古等游牧民族的首领所使用。大汗的地位也明显低于皇帝的称号。
皇太极时期,后金政权经历了逐步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此时的后金上下都急需通过称帝来正式正名,表明后金政权已经不再是大明朝廷所下辖的属国,而是一个与明廷平起平坐的帝国。
其次,称帝是封建化的必然结果:随着后金国家的不断发展,后金政权已经占领了大片原本汉族人世代居住的土地,大量汉族人被后金政权征服并统治。这也使得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历史上凡是建立了政权的游牧民族,都积极学习中原的各项制度,其中就包括皇帝制度,因为大汗是推举的,但是皇帝却是继承的,从推举制到世袭制也是游牧民族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最后,称帝有助于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皇太极即位之初,面临的是后金朝廷内部激烈的斗争,当时皇太极虽有大汗之名,但实际上是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共同议政。
共同议政带有浓厚的女真族原始部落联盟的色彩,然而随着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原有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条件下后金政权的发展,皇太极为了加上中央集权,废除了与三大贝勒共同面南而坐,改为自己一人面南而坐,正式称帝。
皇太极称帝后,将“汗“的称号作为赏赐分封给了蒙古各部落首领,这也充分说明了皇帝的地位是高于大汗的。
皇太极的称帝,加快了满洲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满族封建化发展。同时也让东亚地区形成了三大帝国的局面。
皇太极不仅改国号为清,同时女真改为满族,刘元昭以此为借口怒斥皇太极不知所谓,僭越称帝。
刘元昭去信给明廷,希望他们能出兵辽东,而华夏军进攻漠南东部蒙古诸部。
明廷经过一番商议,觉得此事他们可以掺和,毕竟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叛逃到现在满清,他们必须要做点事情,给满清一个教训。
于是明廷责令傅宗龙派遣兵马北上,皮岛沈世奎水军也跟随行动。
这一次军事行动,刘元昭这边很保密,不过明廷这边真是个四处漏风的地方,京城有于从文镇守,消息没能出北京城,但是,消息在蓟州泄漏了出去。
皇太极知道后,大为惊怒,没想到刘元昭这么快就有动作了,而且还让他十分难受。
宁完我建议道:“皇上,奴才以为,明军最为容易击溃,既然明军与华夏军是分兵而击,我军尚可各个击破。”
鲍承先摇头道:“宁大人,伪帝刘元昭手中有蒙古骑兵,来去如风,必须得提前应对。”
罗绣锦说道:“伪帝刘元昭攻打科尔沁蒙古诸部,这是要剪除大清羽翼,不可不重视啊。”
萨哈廉点头道:“皇上自继位以来,乃至先帝,都处心积虑拉拢科尔沁诸部,绝不能让伪帝刘元昭攻占。”
皇太极皱眉道:“事情是这么说,但是如何应付呢?明军,朕倒是不怕,但是刘元昭的车阵实在是令人烦恼!”
宁完我问道:“皇上,孔有德还没有训练好炮兵吗?”
皇太极点头道:“前几天去看过了,孔有德这几个奴才还算有心,炮兵部队比之以前的要厉害许多了。”
宁完我笑道:“皇上已有炮兵,再加上八旗,那就是如虎添翼,想必刘元昭这次要兵败科尔沁了。”
皇太极听了还是很受用的,他说道:“明军虽然孱弱,但是又不得不重视,这次与刘元昭开战,大清必须全力以赴,到时候盛京防务空虚,影响军心。
皮岛沈世奎虽说不是心腹大患,但是朕原本打算得了空就要灭了他,这次也是个机会。
这样吧,豪格为一路,率领镶黄旗,以及李率泰领汉兵一万跟随。虽然豪格上次出了差错,但是年轻人难免会出错的,朕希望这一次他能不负众望。”
萨哈廉笑道:“肃亲王英勇果敢,才智过人,必定能击溃明军。”
皇太极略微点头道:“刘元昭终究是心腹大患,朕料想他已经集结兵力,不日就会出征,等会朕就会让代善他们集结兵力。
去信给科尔沁等诸部,让他们提前防范,等待我军救援。”
漠南蒙古诸部收到皇太极的书信后,靠近满清的蒙古部落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只是集结兵马,等待满清的大军。
靠近刘元昭的是科尔沁部以及内喀尔喀诸部,因为科尔沁部多次与满清联姻,所以皇太极写给奥巴的信里,让巴达礼早日带领部众往满清这边靠拢。
巴达礼看着书信,大皱眉头,部众迁移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刘元昭一旦占领科尔沁部的草原,还能拿的回来?
刘元昭此次能喊上明廷一起进攻,可见所图不小,这时候已经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他虽然很青睐满清,但,他还是有些私心的。
但是想来在这片草原,仅凭他科尔沁一部,是没法抗衡刘元昭的,两年前一战可还是历历在目,他的父亲奥巴在这一战中受了惊吓,没多久就死了。
巴达礼考虑了一会后,就立刻让人通知部落里的人准备一番,离开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部的动作,都被刘元昭安排的锦衣卫发现了,他们当即就把消息传回国内。
刘元昭得知消息后,大为惊怒,他本想以闪击战攻占漠南蒙古,打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没想到消息还是走漏了。
他叹气道:“朕原本以为,只要守住了明廷京师,就可以切断皇太极获取情报的渠道,但是,终究还是没能防住。”
文书义进言道:“陛下,或许可以在山海关设立一个情报站。”
刘元昭略微一思虑,笑道:“不错,你去挑选可靠的人手,在山海关也设立情报站。
既然满清和漠南蒙古诸部已经知道了我军要攻打的消息,朕也不能再拖了,命令莫日根率领两万蒙古骑兵,一个骑兵营随行,前往科尔沁部,务必拖住其主力亦或是大部牧民!
让斯郎泽仁率领一万番族骑兵进攻内喀尔喀部,两个骑兵营随行,一样是拖住内喀尔喀部的主力亦或是牧民。”
刘元昭派出了四万骑兵,手中只留下了最精锐重甲骑兵,相比较其余三个骑兵营,这个重甲骑兵营人马皆有铁甲。
不过这都是板甲,用水力锻造打制,重量清了许多,但是防护力比之前更强。
让四万骑兵先行之后,刘元昭也是动员部队,他这一次没有倾巢出动,对付满清,他没必要太多兵力。
所以他出动了三个炮兵营,两个战车营,六个步兵营,以及一个重甲骑兵营,接近四万人。
刘元昭也没举行什么盛大的仪式,在大军集结之后,他就匆匆离开了。
莫日根这是第二次单独领兵出击,对于新的作战方式,他已经熟练许多了。
他看着旁边和他一起齐头并进的赵允述道:“赵指挥,等下怎么打,可有建议?”
赵允述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