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夺天下-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嘭!“皇太极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怒道,“够了!阿敏,闭上你的臭嘴,再敢胡言乱语,朕就不客气了。
宁完我说的不错,之前我们苦于无法突破明军的城池要隘,现在,有了孔明灯,我们就可以去明军的地盘了。
宁完我,今晚,你就去刘元昭的大营,向他求和。”
宁完我领命离去,当即夜缒出城,前往华夏军军营。
他还没走出多远,就被刘元昭的直属特战队的巡查人员抓住了。
宁完我一看到黑夜里突然冒出来的人,连忙喊道:“本官乃是大清的使臣!今晚有要事找你们的皇上。”
领头的士兵看了一眼很是富态的宁完我,说道:“别想着耍花招,我会一直盯着你的,现在,你一个人跟着我们走,其他人回去吧。”
宁完我连忙说道:“不行,这些人都得跟着,商谈的时候需要人送信。”
士兵闻言一愣,随后说道:“那就让他们留在这里,你有什么先交给我们,我们会把书信送到这些人手中。”
宁完我回道:“好吧,那他们就留在这里吧。”
随后,士兵带着宁完我返回军营。
很快,宁完我就被人引到了刘元昭的营帐外面,他看到这营帐外表看起来很普通,不过防备很森严,那铁甲侍卫围了一圈保护着。
这时候引导宁完我的人在外面喊道:“陛下,满清使臣求见。”
不一会儿,营帐的门房打开,一股香气喷涌而出,这让饱受折磨的宁完我大感舒畅。
同时,营帐里也传来了歌乐,隐约间,可以看到舞姬。
打开门房的侍者看了一眼外面的人,说道:“带着使者进来吧。”
随后,宁完我进入帐篷里,这时候,刘元昭正在大宴群臣,这帐篷很大,可以容纳上千人,现在也就不到两百人,里面宽宽松松。
宁完我镇定自若,在众人的目光中走上前,跪拜道:“外臣宁完我,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元昭让侍女喂了一杯酒,才说道:“宁完我,你原先是明人吧?”
宁完我回道:“回禀皇上,外臣原先是明国边民,在先帝天命年间,转投大清。皇上,外臣也是有苦衷的,明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恰逢先帝兴义兵,讨伐明廷,救百姓于水火啊。外臣深受先帝大义,决定推翻明廷。”
“啧啧啧。”刘元昭连连咋舌,“宁完我,说真的,朕要是什么都不知道,可能就被你这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给打发了。
老奴是什么样的人,朕很清楚!你不要把朕当傻子耍,朕可不是崇祯,听你们这些酸儒说几句漂亮话就信了。
宁完我,你就是卖国的汉奸,就别站起来了,你还有什么脸面站起来,继续跪着吧。你家主子,小奴皇太极,让你来做什么?”
不等宁完我说话,孙和鼎却是说道:“皇太极要是有诚意,先把孔有德的人头送来!”
“孔有德算什么,一个没了卵子的狗?应该让皇太极把他的妻儿子女都送来当奴婢!”
“不行不行!这些人怎么做的了陛下的奴婢,满清鞑子的女人身上有股味,哪有江南女子柔嫩!哈哈哈!”
宁完我低头咬牙道:“回禀皇上,外臣受命,前来和皇上议和,吾皇以为,两国之间何必鹬蚌相争,让明廷渔翁得利呢?
吾皇觉得,大清与华夏之间可以联手,一起灭掉明廷,大明的地盘全归皇上,大清只需要辽东这一块就可以了。”
“哈哈哈哈!”刘元昭仰头大笑,“皇太极这是不想打了啊,宁完我,你当朕傻么?你满清撑不过今年了,拿什么跟朕谈?画一个大饼?”
“陛下,别听这条狗胡咧咧了,把他打出去,咱们继续庆功!”刘进宏出言道。
紧接着又有人说道:“看这条狗趴这里,真是倒胃口。呸!”
宁完我不理会别人的嘲讽侮辱,连忙说道:“皇上,我大清会承认皇上在蒙古的地位,如果皇上喜欢,我大清可以去掉地位,成为皇上的藩属国。”
刘元昭推开了身边的女子,一步一步走到了宁完我面前,紧接着就是一脚踢在宁完我的脑袋上。
那一脚力度不小,宁完我瞬间躺在地上,还没有缓过气来,就被刘元昭用脚踩着脑袋。
刘元昭笑道:“一条狗罢了,也喜欢空口说白话,大言不惭?你的人头暂时寄放在你的人头上,回去告诉皇太极,让他等死吧!”
宁完我被人脱了出去,连夜就回了安乐州。
皇太极看到鼻青脸肿的宁完我,脸色一沉,说道:“刘元昭不愿意议和?”
宁完我哭诉道:“皇上啊,奴才不心疼自己被他们欺负,可是刘元昭他们现在是狂妄自大,三番五次口出狂言,侮辱皇上。
奴才真是心痛的撕心裂肺啊,可是奴才没用啊,呜呜呜。。。。。。”
皇太极看了眼哭的很是伤心的宁完我,连忙上前扶起他道:“爱卿,受苦了,刘元昭不答应和议那就算了。
不过朕刚刚想过了,朕可以派人去明廷,让他们的文官说和说和,我大清臣服于明廷,让明廷出手为我们拖住刘元昭。”
为了能让明廷出手,皇太极这一次也是豁出去了,他答应崇祯,他皇太极可以去掉帝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年年上贡。
这是给崇祯看的条件,至于明朝的文官,皇太极更是大方,内阁所有阁臣,六部主官都要送上钱财。
这件事情办下来还是需要时间的,皇太极决定在安乐州抵挡刘元昭一段时间。
宁完我建议道:“皇上,奴才前去议和的时候,刘元昭正与他的文武百官正在宴会庆功。可是夜袭的好机会。”
皇太极一听也是动了心,问道:“你去了刘元昭的大营,他们的士兵防守严密吗?”
宁完我说道:“奴才半路上就被他们的斥候抓到了,进入他们的大营时,看到不少将士在大吃大喝,只要能骗过斥候们,就可以夜袭刘元昭的大营。”
皇太极摇了摇头:“要躲过这些斥候,真是难了。还是固守吧。”
第二天,刘元昭再度率领大军逼近安乐州,这一次没了孔明灯的纠缠,热气球部队很快就抵达了安乐州的上空进行投弹,城里很快陷入一片大火。
不仅如此,刘元昭还让炮兵部队对着安乐州狂轰滥炸,在这般炮火洗地之后,刘元昭的大军才开始攻城。
安乐州城墙上,满清士兵从藏兵洞里跑了出来,等到华夏军士兵靠近百步,他们就开枪阻击。
这半年里,满清铸造了不少火器,掣电铳也造了许多,不过都是汉八旗在使用。
命大地孔有德挥舞着佩刀:“给老子打,打死他们!大炮也给老子开火。”
安乐州城墙上也开始放炮,打的下面的华夏军抬不起头来,举步维艰一般。
这时候热气球部队开始移动,重点打击城墙上的守军,同时,孙和鼎率领数十门开花弹火炮推进到三百步的地方,炮轰安乐州的城墙。
这一下,汉八旗损失惨重,孔有德也是被手下拼死拖着离开了城墙。
城里,皇太极已经在收拾东西了,前面的惨状超乎了他的想象,这一仗真的没法打了。
很快,皇太极率领满清八旗撤退,留下了蒙古骑兵和汉八旗断后。
热气球部队在看到满清军撤退的时候,就发了信号。很快大军就包围了安乐州城,留下来的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尽皆被俘虏,只有少数人逃走了。
往盛京逃跑的皇太极,当即就派出了快马回盛京,让那边的人准备好财礼前去大明议和。
此时,内阁首辅是温体仁,在政事上碌碌无为的温体仁,整日忙于和人作对。
而流寇扰乱中原,边境荒芜,百姓的生活日渐困苦,他从未能献上一个建议。
温体仁辅佐朝政数年时间,因为入阁前和大多数朝廷大臣结怨,不敢过于肆意妄为,自己廉洁、谨慎表现给崇祯帝朱由检看。
而这时候的崇祯有着东厂为耳目,对很多大臣的举动很是清楚,满清的间谍前来贿赂的时候,骆养性特意派人嘱咐。
温体仁没有收取钱财,不过他的朋党倒是受惠不少,于是温体仁同意为满清说项,毕竟这也算是一大政绩。
早朝时,一名官员上奏说满清的皇帝皇太极愿意去掉帝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此言一出,那是激起数千海浪,所有的人都在议论。
崇祯皱眉道:“这好端端的,皇太极这贼子怎么要向我大明臣服了?”
一旁的王承恩提及道:“皇爷,北边的华夏国正在和满清交战,恐怕是这满清撑不住了吧。”
崇祯点点头,说道:“内阁可商议这件事了?是个什么章程?”
温体仁出言道:“陛下,此事太过重大,内阁不敢决断,不过臣等以为,就连满清都输给了华夏国,可见,华夏国十分厉害。
陛下,唇亡齿寒呐!刘元昭此人本就是从我大明逃出去的,满清不能亡,一旦满清没了,华夏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大明了。
唉,当初,周延儒就不应该劝谏陛下放过这个刘元昭。”
崇祯冷哼一声,说道:“他们愿意议和,就只有这么一个条件吗?”
温体仁连忙说道:“陛下,满清愿意上贡五十万两银子,还有一些其他的珠宝贡品,以后也会年年上贡,只希望朝廷可以出兵援助。”
第208章 敢死营等了三年
崇祯最近的财政虽然不是那么窘迫了,但是听到温体仁说满清愿意每年上贡五十万两银子,还有其他的东西,他便松了口。
“既然皇太极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臣服于我大明,该帮的还是要帮的。”崇祯出言道,“刘元昭,不过是一叛将,派使者告诉他,要么臣服于大明,要么就退兵,好好待在草原上。”
温体仁心中有些高兴,困扰了大明数十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现在只要他解决掉中原的流寇,他就是大明中兴的贤相。
在第二天,崇祯就接见了满清派来的使者宁完我,当即赐下诏书,封皇太极辽东王,世袭罔替。
在满清和大明结交的时候,刘元昭的大军却是陷入了困境。
为了追击满清的残部,刘元昭率领骑兵营以及蒙古骑兵紧追,然后几个炮兵营与一个车兵营,数个步兵营在后方前行。
皇太极也是狠心,他连清河关和松山堡都没要了,一路直接跑回盛京,只留下数千人在柴河边的铁岭城固守。
刘元昭想着今年就可以拿下盛京,有些激动,不过在追到柴河岸边,就不得不停了下来。
骑兵部队没有重火力,面对坚城,难以攻破,行军不得不停止,刘元昭这一思量,也清楚,必须得攻下铁岭才能继续进军了。
原本应该是第二天就能到的部队,却没有到达,刘元昭只等来了几名传令兵。
原来是在金山消失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等人率领的满清军队出现了,他们只是进行了一次夜袭。
夜袭没有成功,有战车营的保护,满清八旗才靠近就被发现了,被猛烈的炮火击退。
他们没有选择强攻,而是趁着夜色,时不时的偷袭一下,这也让孙和鼎他们疲于应对。
到了白天,炮兵这边有了视野,可以提前发现出现的敌军,随后就可以进行打击,于是满清军改变策略,只是在华夏军炮火外围跟着。
这样子粘着,很严重的耽搁了他们的行军速度,这让他们举步维艰,没得办法,孙和鼎只得派人向刘元昭求援。
刘元昭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炮兵营很重要,不得有失,当天就率领三万骑兵回转,接应后边的大军。
多尔衮这边没能拦截住去求援的华夏传令兵,他心中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