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夺天下-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的流寇愈演愈烈,山西陕西四川河南都受到了波及,如今卢象升成了五省总督了。
卢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2】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末抗清名将。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1月),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著有《卢忠肃公集》、《卢象升疏牍》。
卢象升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更适合担当的,是领兵镇守一方的地方总督,而非总督天下援兵的兵部尚书。他意气用事,缺乏大局观,却又忠勇无畏,一往无前。他确实是个英雄,生于明末,可算生不逢时;死于王事,却也算死得其所。
这个时候正是剿匪的关键时刻,不能有什么闪失,王承恩不敢耽搁,连忙去找崇祯皇帝。
王承恩来皇帝时,看到崇祯正在假寐,他不忍心打扰,就在一旁站着,等崇祯皇帝醒来。
崇祯自从登上这皇位之后,日日勤奋,批阅奏章到很晚才睡,天还没亮就爬起来上朝。
像他这么勤奋的,恐怕也就是明太祖和明成祖两位了。
但是呢,大明朝在崇祯这么勤奋的治理下,每况愈下,局势一崩再崩,着实让人可怜而又可恨。
这时候,王承恩听到了外面有响声,随后听到了周皇后的声音,王承恩垫脚垫手的走了出去,拜见了周皇后道:“娘娘,皇爷正在里边休息。”
周皇后得知崇祯在里面休息,就让身边安静,动作也小心一些,随后自己轻轻地走进去,走到崇祯身边,拿起龙椅上的一件薄披风披在崇祯身上。
崇祯正是做噩梦时,眼见箭雨袭来,突然有一东西将他罩住,护他周全,猛然一惊,抬眼看到了自己的皇后。
周皇后连忙带着歉意道:“是臣妾打扰陛下休息了。”
崇祯摇头道:“这不怪你,都是朕懒惰了,竟然在批阅奏章的时候打起瞌睡。”随后他看向王承恩,“大伴,怎么不喊醒朕呢?”
王承恩回道:“奴婢不忍心看皇爷如此劳累,皇爷可要保重身体啊!”
崇祯接过周皇后送来的汤,喝了一口道:“这甚是贵重了,以后莫要经常用。”
周皇后点头道:“陛下放心,这都是臣妾自己买的,如今正是国难当头,臣妾不敢让陛下为难。”
崇祯有些愧疚,说道:“你受苦了。”
周皇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崇祯看向王承恩,道:“今日,大伴怎么来了?”
王承恩上前道:“启禀皇爷,云中的东厂掌班传来了消息,奴婢觉得此事重大,前来告诉皇爷。”
崇祯眉头一皱:“云中,是那叛贼刘元昭的地方了。出了什么事情?”
王承恩回道:“皇爷,那边来消息说,两三月后,大概就是八九月间,伪帝刘元昭可能会领兵六万左右攻打宣大一带!”
崇祯霍然起身,脸色铁青,出言道:“好个刘元昭,竟然在此刻趁火打劫,派人去告诉皇太极,让他从东边出兵牵扯,务必等本朝平定中原流寇。”
王承恩说道:“皇爷,这满清已经被华夏打成这个样子,估计是不会答应的。”
崇祯闻言大怒:“那朕要他们有什么用?告诉他们必须出兵!”
这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内阁,温体仁得知此事后,也觉得满清必须要出兵,不过措辞方面不能太严苛。
皇太极这边收到了明廷的圣旨,不敢怠慢,他怕的是华夏新的军事行动,而不是明廷的圣旨。
他注意到了,华夏军出现了新的坦克和战车,折让皇太极高度紧张,当初他用谎言掩盖了热气球给满清八旗带来的恐慌,但是新的坦克和战车让他有些头疼。
很快,文武到齐,皇太极说道:“诸位,明廷那边来了消息,刘元昭将会在八九月间率领六万左右的大军攻打宣大一带。
这次攻打明廷的刘元昭是为了实验新的坦克和战车,而明廷因为在剿灭中原流寇的问题,需要我们出兵援助。”
阿济格第一个说话道:“正好,我要去给五哥报仇!”
代善看了一眼阿济格,说道:“十二弟,别冲动,这既然是明廷的事情,我们又何必费力不讨好的掺和呢?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收复奴儿干都司的地盘,我们的祖地现在可是在华夏手中。”
代善说的是建州女真的底盘,现在他们满清龟缩在辽东一地,他们的故都都在华夏治下了。
宁玩我说道:“皇上,奴才以为,就算我们乘着刘元昭攻打明廷的时候出兵拿下了故地,这不过是一时啊,刘元昭完全可以再拿回去。
但是明天一旦丢了宣大一地,明廷九边的防御就是荡然无存,大明危在旦夕,一旦大明亡了,后果不堪设想,还请皇上三思。”
皇太极点头道:“你说得对,唇亡齿寒,朕不能看着大明被刘元昭一口一口的吞掉。这一次就出兵一万,不过我们要大明承担出兵的费用。”
第217章 痴情男子,死不松口
皇太极当即就让宁完我出使大明,与大明商讨援助事宜,皇太极这么早就派人去大明商讨,就是怕大明文官耽误事情。
在大明的朝廷,很多事情叽叽喳喳吵闹不停,各派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争夺,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不在意对错。
所以皇太极怕明廷的文官耽误事情,就让自己这边的人早点过去商讨,免得刘元昭都打过来了,他们还在吵架。
果然不出皇太极的意料,这件事情果然在朝堂之上吵了起来,这一次是崇祯授意的了。
为啥呢?很简单,他不想承担满清军队的费用,没有这个先例,也没这个道理,毕竟死忠棒子小弟,那可是会自费的。
崇祯现在还是端着宗主国的架子,所以授意群臣反对,恰好有温体仁的反对者一起掺和,甚至有残存的东林党也参与其中。
这也是张溥等人插手了,他们觉得这是一次分裂崇祯与温体仁之间关系的机会。
且不说这朝堂之上鱼龙混杂,却说北京站站长于从文从属下手中得知明廷获悉刘元昭会在八九月间出兵攻打宣大。
这就令他非常惊讶,现在才是五月尾而已,明廷怎么就知道了帝国的军事计划。
他一想,这无外乎两点,第一,明廷的东厂或者锦衣卫派了卧底到了帝国,第二,那就是帝国出了叛徒。
无论哪一点,对于帝国来说都是危险,必须早一日挖出来,免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于是他当即就把这个消息派人送回云中。
担任送信的赵瑜之准备离开北京城的时候,发现城门处的守备多了一些,更是出现了东厂番子和锦衣卫。
赵瑜之倒是没有惊慌,一路上都是镇定,不过他看了看周边的人,都有些神色紧张,他略微低下头也换上了一副紧张的脸色。
毕竟这么多出城的百姓都有些慌张,而他神情自若的话,那就显得鹤立鸡群了,更加引人注意。
很快,排在他前面的人已经检查出城去了,他随意瞟了一眼,发现这些人有敲诈的动作。
不过要的钱也不多,也就是看人头,要个几十文钱而已,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他们也是看人下手。
到了赵瑜之这里,领头的东厂番子问道:“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干什么的,出城做什么,要去哪?”
赵瑜之回道:“军爷,在下小的赵瑜之,来京城做点小生意,现在回家去看看。小的家住顺天府昌平州。”说着就拿出了路引。
拿出路引的时候,手里也捏了二两纹银,他说道:“官爷体谅体谅,生意不好做啊。”
番子看了一眼赵瑜之身上的衣服有些寒酸,他看了看手中的二两纹银,笑道:“还行,可以走了。”
赵瑜之拿回路引,缓缓出城,出城后他刚想放松,无意间就看到不远处有人在站着,他稍微一看,就收回视线,身体有些紧绷了。
那人头上有些汗水,可见站了不短时间了,看样子,身形都是有练过的,可见这是东厂或者锦衣卫安排后手。
赵瑜之打起精神,一路上都不敢放松,一直走到天黑,到了快接近昌平州的一个驿站才停下来。
就算到了这里,他也不敢放松,他突然间觉得于从文站长说的不错,在大明,只要不是自己人,你便是与世皆敌,就是睡觉了也不能松懈。
到了第二天,赵瑜之也不敢耽搁,一刻也没停歇就往北边走,过了昌平州,就拿出了一个新的路引往宣大走。
当初刘元昭第一次攻打宣大的时候,就拿了许多明朝户籍的资料,所以伪造路引十分容易。
十日之后,赵瑜之偷摸着出了长城,到了草原上,这个时候他距离云中城也就五十多里路了。而到了这草原他才是真正的安全了。
赵瑜之还没走多远,就被巡逻的帝国骑兵发现了,赵瑜之连忙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很快他就被送到了边界的堎堡。
在云中城的外围,每隔十里就有一个堎堡,一个堎堡驻兵一个营的兵力,这样堎堡也就十几个,主要是防备明军从宣大出兵攻打云中。
云中距离宣大长城也就不到百里距离,不过是一天的行程,所以才会铸造这些堎堡作为缓冲带。
士兵们带着赵瑜之回到堎堡,城堡里有神盾局的安排的人员驻守,主要就是接收检验返回草原的人是否有明廷派来的间谍。
赵瑜之被检查一番之后,检验人员说道:“欢迎你回到帝国。”
赵瑜之回道:“一切都是为了帝国!”
随后赵瑜之就被人护送返回云中城。他回到云中城,第一时间就是前往神盾局的衙门,然后递报了自己带回来的口信。
这个消息很快就送到了文书义的桌案上,文书义一看,冷汗就流了下来,在那一瞬间他就知道这一次是出了大篓子了。
文书义也是不敢耽搁,连夜就进了皇宫,去拜见刘元昭。
这时候的刘元昭没什么娱乐方式,就是只能喝喝酒,看看美女跳舞这样子,看的有味了就开始亲自下场嬉戏。
文书义赶来时,刘元昭正是兴趣上头,玩的不亦乐乎。文书义被门外的侍者拦住了。
侍者轻声说道:“文指挥使,可有什么重大的急事?要是不是非常急迫,就且先等等,陛下快玩尽兴了。”
文书义本来是想直接不理侍者,强硬的进去,但是转而一想,现在刘元昭正在高兴的时候,自己打断他的雅兴,再加上带来的是个坏消息,被骂的狗血淋头都是好事,就怕刘元昭怒急之下,自己人头落地。
他连忙回道:“既然陛下正在兴头上,做臣子又怎么可以去打扰陛下的雅兴呢?本官就在这里等着吧。”
侍者点点头道:“文指挥使请放心,陛下一完事,在下就会告知。”
文书义便站在一旁等候,尽管听着里面隐约传来靡靡之音,心里却是在想着如何能处理好这个纰漏。
这是帝国第一次出现情报泄露的消息,而且是对方提到是皇帝亲口说出来的,这就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