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夺天下-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成内的房屋也只能烧掉,正好重建。
 烧毁房屋只能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烧,免得大火失控,殃及池鱼。
 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
  50年(嘉靖二十九年)开始修筑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三座独立于城门之外的小城),但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民情汹惧,工程不久即停止。
  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
 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
 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许可。
 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
  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嘉靖初年还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续了近400年。
 而刘元昭决定在烧毁大部分北京城房区之后,要将北京城外围的城墙休整,将低洼湿地填平。
 如此规划,需要一大笔银钱,目前的帝国支撑不起。
 刘元昭只能暂缓计划,让工部细细规划。
  1640年,八月十日,上午时分,刘元昭进驻北京城,住进紫禁城里。
 紫禁城,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看着紫禁城,刘元昭有些恍惚,以前是要买票的吧?现在作为自己的居所,心情很是激荡。
 刘元昭不由得仰头大笑:“哈哈哈!崇祯是以为他还可以回到北京城来吗?”
 李明超连忙进言道:“崇祯肯定是痴心妄想,以陛下的文功武治,到时候连南京的紫禁城也给夺来。”
 刘元昭大喜,说道:“让人加紧准备,中秋节那天举办大庆典!倒是给城里百姓发点好吃的,每人一件新衣服!”
 “陛下仁慈!”
第248章 南北对立
 刘元昭占据了京师一带,前锋占领了顺天府南边的霸州治所霸县,兵临保定府。
 因为崇祯南下,九边已经失去了意义,关宁铁骑完全被华夏军包围。
 吴三桂大感绝望,在女婿的劝说下,向刘元昭投诚。
 刘元昭直接拆散了关宁铁骑,所有士兵重新训练,不合格的就打发回去种地。
 此时的东北还是北大荒,需要好好开垦。
 至于宣大一线,也是乱了,没了朝廷的补给,他们撑不过一年。
 刘元昭没有急着去拿下宣大一线,反而是把兵力收缩在顺天府一带。
 他亲自出面,同时派出悬镜司的人手,出去宣传帝国的政策。
 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然后分发给每户百姓。
 此举一出,百姓们人心安定,直接投入到耕种之中。
 所耕种的都是番薯,土豆以及玉米,毕竟连年大旱,小麦这些种一批就是亏一批。
 刘元昭在稳定这京师。
 而崇祯则是率兵南下南京城。
 南下的事情,崇祯都没有和南方六部商议,为此,崇祯就让王承恩散布了一些消息。
 比如刘元昭这边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税等。
 南方的士绅一开始商议,要是崇祯强硬的夺取他们的利益,那他们就反水,迎接北方的朝廷。
 但是随着这个消息传来,南方的士绅大惊失色,顿时绝了迎接北方朝廷的心思。
 之后东林学派得知华夏帝国对于商税收取的很严重,而且还鼓励开海,这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
 南方各派士绅互相联络之下,还是决定支持大明对抗北边的华夏帝国。
 同时,在山东曲阜的孔家也知道了华夏帝国的政策,对于儒家的影响,那是大加打压。
 衍圣公孔胤植那是急的跳脚啊,皇帝南下,北方空虚,山东迟早被攻占。
 到时候,纳入华夏统治之后,孔家的影响力就会大大的削弱,到时候孔家几千年来的富贵就终结了。
 孔胤植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他连忙发布檄文,指责华夏帝国的行为,并且号召天下士林一起打倒华夏帝国。
 同时,他开始转移孔家的财产,前去南方避祸。
 崇祯到达南京城,随之南下的数十万大军就取代了南京的守军。
 至于徐家的一门两国公肯定是不能同时掌握军权的。随着崇祯南下的定国公掌握军权,而魏国公只有了虚名,没了实权。
 南京的很多勋贵都失去了权力,毕竟他们都是太祖时期封的爵位,而南下的勋贵却是成祖时期的靖难功臣。
 崇祯到了南京之后,朝廷立刻整顿江淮地区的防务。
 这件事情,崇祯就交给杨嗣昌去做了。
 这一次,崇祯壮士断腕,来到南京,突然之间发现,没了北方,负担小了很多。
 崇祯一时高兴,便说道:“朕在北京城里时,还未有一日像今天这般高兴,北方的难题就交给他们去解决了。”
 此时的史可法为右佥都御史,他听到崇祯说的话,便说道:“陛下,此言不妥。陛下作为天下共主,怎么肯依因为抛弃了自己的子民已经疆土,还沾沾自喜呢?
 陛下这么做,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帝?既然有数十万勤王大军,陛下应该死守北京城。
 若是太过于危险,也应留下一人在北京城监国,而不是一股脑的全部南下。”
 史可法的话狠狠的在崇祯的心窝子上插了一刀。
 崇祯顿时脸色通红,他怒视史可法:“史可法,难道你的意思是要朕死在北京城,你才满意吗?那你为什么不北上呢!”
 史可法毫不退缩,上前一步道:“臣自前年领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朱大典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一人。
 陛下任命臣的事情,臣就得在其位谋其政!若是陛下准许臣领兵北上收复失地,臣也领命!”
 崇祯大怒,说道:“好!史可法,你自认为你是大忠臣,那现在朕就任命你为六省总督,总理北方陕西,山西,北直隶,河南,山东和辽东六地!”
 史可法上前跪下道:“臣,史可法,领旨!”
 崇祯气的拂袖而去。
 史可法的话,是把他的面子都给戳烂了,他是第一个从北京城里逃出来的明朝皇帝。
 这时候他觉得,自己或许应该让太子南下,自己坚守北京城。
 但是太子年少,在这个时候,主少国疑,年幼的太子又如何镇得住朝臣,还有那些军阀?
 这一切还是得靠自己,自己摒弃名声,只为中兴大明,史可法怎么就不理解呢?
 史可法领了圣旨,就带着仆从北上了。
 杨嗣昌见到史可法的时候,顿时就愣了,在看了圣旨之后,大为惊讶。
 史可法便把事情说了一下。
 杨嗣昌不得不感叹史可法真是耿直,他把事情交接给了史可法后,就返回南京去了。
 史可法一上任,就下令让各部总兵,巡抚前来总督衙门述职。
 而三边总督郑崇俭因为死守潼关,便来信说明了情况。
 史可法没有为难,而是派人去问郑崇俭需要什么援助。
 之后,在总督府,左良玉,黄得功,刘泽清等人齐聚一堂。
 左良玉字昆山,山东东昌府临清州(今山东临清)人。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宁南侯。
 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后在镇压农民军的战争中,不断扩大部队,日益骄横跋扈,拥兵自重。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宁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又晋为侯,镇守武昌。
 此时,弘光政权中马士英、阮大铖用事,排斥东林党人。他袒护东林党人,且怀有个人野心,于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未几,病死于九江舟中。子左梦庚率所部降清。
 刘泽清字鹤洲,山东曹县人,出身行伍,崇祯末年升至山东总兵。大顺军迫近北京时,崇祯帝命他率部火速入卫京师,他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不久大顺军进入山东,他带领主力向南逃至淮安。
 明朝灭亡后,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被封为东平伯,与刘良佐、高杰、黄得功并称为江北四镇。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刘泽清投降,其后清廷讨厌他反复无常,将其绞死。
 黄得功,号虎山,明末开原卫人,其先自合肥徙。军中号黄闯子,官至太傅、左柱国,封靖国公。
 黄得功行伍出身,积功至副总兵,为京营名将。在对农民军的战争中,黄得功迫降五营兵,擒马武,杀王兴国,破张献忠,战功赫赫。
 崇祯末年,封靖南伯。明朝灭亡后,因参与拥立福王朱由崧,晋为侯爵,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并称为江北四镇。
 清军南下后,弘光帝朱由崧逃入芜湖黄得功营中,清兵分兵来袭,黄得功率军在荻港与清兵大战。此时刘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黄得功怒斥他,突然一箭射射穿喉咙,于是抽出刀自杀。
 高杰字英吾,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同邑,同起为盗,原为李自成部将,绰号翻山鹞。投降明政府后参加对农民军的追剿,升任总兵官。
 明朝灭亡后,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被封为兴平伯,与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并称为江北四镇。
  1645年(弘光元年),高杰在睢州被许定国诱杀。南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
 史可法坐在主位上道:“陛下任命我为六省总督,总理全务,意思是让本督务必收复北方失地!诸位一定要恪尽职守!”
 下面文武当即响应。
 不过左良玉说道:“总督,收复北地不只是空话,如今末将还在围剿流寇,然而不管是饷银,还是粮草兵器,已经兵员都没有得到补充啊。”
 旁边的刘泽清也连忙提出要求,索要钱粮。
 史可法回道:“陛下南下时,带来了三十余万勤王军,这些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本督这就上书朝廷。”
 左良玉一听朝廷南下带了几十万勤王军,心思立刻转变道:“总督大人,希望总督大人可以理解,这并不是末将在推诿。”
 史可法点头道:“本督知道。”
 很快,史可法就派人把奏折送到了南京。
 崇祯看过之后,就把奏折交给了杨嗣昌。
 杨嗣昌看了之后,说道:“陛下,左良玉和刘泽清两人,办事不利,应该要惩戒。”
 崇祯点头道:“以前在北京城,朕对他们是鞭长莫及,现在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他们再敢耍花招,朕决不轻饶。”
 崇祯派遣了三万人给史可法调用,同时还补充了百万饷银,以及三个月的粮草。
 他一下子可以拿出这么多钱,都是士绅们在出力。
 现在的情况是士绅只有大明这一个选择了,满清已经被华夏给灭了。
 所以崇祯一哭穷,士绅们立刻提供支持。
 此时,史可法正在接见一个人,那就是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