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夺天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脸大胡子的刘元昭对此还是向他们表示了感谢,转头告诉身后的小弟把地下通道里的飞贼处理掉。
 前几天李霖广和郑光旭商量的办法就是要找人做替罪羊,但是呢这件事很受孙体元关注,所以,郑光旭觉得应该让洪承畴也入局。
 以洪承畴的家仆为切入口,郑光旭将那个背黑锅的凶手抛出来,而且让他辱骂孙体元,直接做成铁案。
 事情也是如此,孙体元被气得说不出话,布政使李可前觉得有辱斯文,直接判定此事。
 如此,吴荷雨这事就了解了,给了孙体元一个交代。洪承畴也没法派人继续跟踪刘元昭他们,不然的话,刘元昭下黑手把跟踪的人杀掉,洪承畴都没话说,毕竟吴荷雨此案已经结束。
 刘元昭的意思就是让洪承畴不再继续跟踪他,至于洪承畴是否会更加关注他,刘元昭并不在意,这个酒楼只是临时拿来卖盐筹钱的。
 等到明年,明朝廷派出大军反扑,他的势力肯定会收缩到山里,甚至可能流窜蛰伏战败都有可能,所以,他就是需要简单粗暴有效的方法。
 这时,李霖广出言道:“本官最近听很多人说,你们这家酒楼之所以菜好吃,酒好喝,是因为有秘方?”
 假扮刘振钊的刘元昭咧嘴笑道:“怎么,两位大人想要买?”
 李霖广笑道:“哈哈哈,实不相瞒,本官和郑大人名下有几份产业,所以呢,希望刘将军也能出售一些给我们。”
 刘元昭点头道:“嗯,将军本就是要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才开的这个酒楼。不过,将军希望你们能卖大量的粗盐和粮食给将军。”
 李霖广和郑光旭对视一眼,说道:“那么将军卖给我们的是?”
 刘元昭拍拍手,身后的小弟迅速拿出三份盐,鸡精和酱油:“这是菜里的配料,独家配方,这三包里都是盐,比粗盐好吃一些。”
 李霖广和郑光旭立刻拿着看了看,尝试了一下三包盐,发现之间的区别,他们想到刘元昭要买粗盐,便知道刘元昭肯定是有办法用粗盐变出雪花盐。
 李霖广立刻问价格,刘元昭就把卖给田茂清的价格说给他们听,李霖广和郑光旭两人目瞪口呆,他们被这其中的暴利吓呆了。
 郑光旭连忙说道:“请告诉刘将军,本官可以每个月为他提供五千石粗盐,希望刘将军可以将价格降低一些。”
 刘元昭摇头道:“将军说了,价格不可能改,而你们的粗盐价格也不能太贵。将军出售的这些东西都是独一家,你们再倒卖出去,也会大赚一笔。”
 李霖广在郑光旭耳边说了几句,郑光旭才说道:“刘将军赚走了大头,至少也让我们喝点汤水吧?”
 刘元昭看了一眼李霖广和郑光旭,说道:“你们好生在西安城里护航,将军自然不会亏待你们,呵呵呵,将军可是每天都会知道西安城里发生的事情。”
 郑光旭和李霖广闻言大惊,两人互相对了一眼,似乎只想说:一群反贼还搞锦衣卫?瞬间一身冷汗就冒出来了。
 李霖广连忙说道:“那就按照将军的意思来吧。”
 刘元昭看着脸色不太好的郑光旭和李霖广,笑着离开了雅间。
第三十七章 地雷
 李霖广和郑光旭速度很快,在第二天,郑光旭提供五千石盐,李霖广卖给刘元昭一万石粮食。刚好梁山城那边已经修建了一个大概的外围,刘元昭决定回去看一趟。
 至于西安府里的事情,他都交给田茂清处理,目前因为天宝酒楼吴荷雨的死,以及突然横尸街头的老狼头,黑白两道暂时没人敢动天上人间酒楼。
 刘元昭接收了盐和粮食后,就把运来西安府的盐酒等存货卖了九成给李霖广和郑光旭,收获了大笔银子。
 他从中拿出五千两平分给他们两个文官,让他们找点关系,打通城门处,这几天他就会离开西安府,其中会有衣甲兵器火药这些。
 这事对于李霖广和郑光旭来说,还是小事一桩,直接就点头答应了。
 刘元昭随即就离开了雅间,不打扰他们两人玩乐,去另一间雅间里找到了洪大威。
 洪大威见到刘元昭假扮的刘振钊,态度温和道:“振钊兄弟,刘将军可还好啊?”
 刘元昭点头道:“将军还好,就是有点发愁,这衣甲兵器什么的都缺啊。”
 洪大威连忙伸出手拿起酒壶倒上一杯酒道:“哈哈哈,振钊兄弟,此事不难,最近因为平叛的事情,都指挥使司又下发了一批衣甲兵器。
 你如果想要的话,我可以为振钊兄弟牵桥搭线。至于我们卫,指挥使可是一直在找买家呢,有我撮合,一定会便宜些。”
 刘元昭点头道:“好啊,洪佥事真是帮了大忙了,这样,我手中有三万七千两银子,你看能买什么?”
 洪大威眼珠一转,笑道:“诶,这就要看刘将军需要什么了,振钊兄弟,我们这里可是应有尽有啊!”
 刘元昭听到这话,有些想笑,就明末的武器质量问题十分堪忧,反正明末的官吏不管是什么钱都可以按照惯例贪一笔。
 刘元昭笑道:“洪佥事,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就你们的兵器,我们可是缴获了一批的,说实在的,质量不好啊,材料是标准的三分之一,不堪使用。
 将军都是把这兵器融了重铸的,所以等我看了货,质量是标准的多少,我们就按照多少的价钱来买卖。”
 洪佥事低头皱眉想了一下,笑道:“呵呵呵振钊兄弟,这件事我去找我家指挥使说一下,毕竟我是一个佥事,这么大的生意要请示一下指挥使。”
 刘元昭点点头道:“尽快吧。”说完他就离开了。没过一会儿,洪大威也急匆匆离开了。
 刘元昭刚回到地下暗室里,刘进喜就跑来说道:“将军,梁山城送来消息,地雷的事情已经解决了。”
 刘元昭刚坐下,又立马站起来说道:“我要求的那种触发式地雷能造出来了!”
 刘进喜回道:“是的,将军,原本地雷的事情,毫无进展,结果一个前几天来了一户逃难的匠户,他会造一种地雷,与将军说的差不多。”
 刘元昭大喜,问道:“是什么匠户会做这类地雷?哪里来的?”
 “那工匠说他父辈曾在戚继光手下打造过兵器火铳地雷,当年戚继光就曾研发新式地雷,与将军说的那种差不多。”刘进喜回道。
 有明一朝,火器发展很先进,出现了很多远超同时代的发明,地雷就是其中一种。
 明朝初年(14世纪),中国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
 据1413年焦玉所著《火龙经》一收所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
 80年,明朝名将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
 钢轮发火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明代文献中,已有多种地雷的详细记载,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地雷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欧洲在世纪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
 明朝末年,地雷的种类更多,据《筹海图编》、《练兵实纪·杂集》、《武备志》等书记载,明军所用的地雷有十多种。
 按引爆方式区分,有燃发、拉发、绊发、机发等。
 其布设方式,除单发雷外,还有利用一条引信控制爆炸的群发雷,一个母雷爆炸引爆若干子雷的“子母雷”。
 根据作战需要,还可将地雷设置在车上、建筑物内或用动物运载地雷冲阵。
 总之地雷这东西已经被明军玩出了各种花样,而刘元昭则是拿来配合地道玩地雷战。
 听闻防步兵雷的雏形已经研发出来,刘元昭心情大好,他说道:“立马传信回去,多造地雷,等本将军回去,一定要好好看看!嗯……火铳那边如何了?”
 刘进喜回道:“将军,制造火铳的工匠里,有三大类,一种是鸟铳,一种是鲁密铳,还有一种是掣电铳。
 鸟铳制造便宜,但是威力最小,鲁密铳贵一些,但是比起鸟铳最远,威力最大。掣电铳最贵,但是不惧风雨,射速快,射程远。所以,那些工匠还需要问过将军,主要打造哪一种。”
 刘元昭点点头道:“不错,前几日,火器的事情一直毫无进展,今天倒是传来了大好消息,那本将军必须回去一趟了。
 进喜,本将军走了之后,西安府的事情就交给你了,特战队给你留下两个小队应急,至于镖局那边,等第一镖回来再说吧。”
 刘元昭这次回去是要实际看上一眼火器的事情,虽然说火器之利,胜于刀枪,但是造价也是很贵。
 而且他在北方,面对来去如风的骑兵,他或许会选择射速更快的三眼火铳。只是士兵在射击完后,还可以拿起三眼火铳当锤子用。
 不过最让刘元昭忌惮的戚家军已经在浑河一役全军覆没,明军中最后一支精锐火器部队灭亡,而他刘元昭完全可以仿照戚家军练兵。
 在明末,白杆兵和戚家军共计近万人在浑河大战满清数万人,最后力战而亡,给满清八旗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这仅仅只是万人,而大明有上万万人,刘元昭只需要练出十万这样的精兵,足以抵抗满清入主中原。
第三十八章 大明囊虫
 第二天,洪大威就带着刘元昭到了一处大宅子里,洪大威并没有搞定他的上司,随后就去联系了那些被刘元昭握有把柄的人,他们凑了一批衣甲兵器出来。
 刘元昭进去的时候,就看到了十几个武官在里面等候。这样的情况,刘元昭有些暗喜,反正交易的这批人和自己这边关系密切,那么自己发展的实力,肯定很少人知道。
 孙子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会胜利;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的会胜利;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会胜利;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会胜利;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会胜利。以上五条,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刘元昭便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明军的战力,所以,他与明军交战胜率极高。
 刘元昭笑道:“既然都是熟人,那价钱也好商量,我肯定不会让大家吃亏。”
 洪大威在一旁说道:“振钊兄弟,来看看货物,我们可是把最好的一批都拿出来了。”
 刘元昭点点头,挥手让身后的手下上前检验衣甲兵器等质量。
 洪大威介绍道:“这里一共有刀五千把,长枪一万杆,盾牌一千,鸟铳一千支,火药三万斤。铁甲五百套,棉甲一千套。
 腰刀造价一两银子一把,长枪三钱银子,盾牌十两一块,鸟铳五两银子一杆,火药一斤三钱银子。铁甲一百五十两银子一套,棉甲三十两银子一套。”
 刘元昭只是点点头,并没有说话。待到手下将所有武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