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夺天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刘进宏惊讶道,“东厂的人,有他们的踪迹吗?去哪了?”
罗家宇摇头道:“这王徽俊说,这些东厂番子是来调查将军的,早几日前就离开了。”
刘进宏来回踱步,随后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先告诉将军,至于这个王徽俊先将他软禁。”
刘进宏留在韩城继续处理后续,而罗家宇带上部下,快马加鞭往同州赶。
夜间,刘元昭正与李婉君温存的时候,外边就听到有人喊道:“启禀将军,锦衣卫指挥使有要事求见!”
刘元昭正在兴头上,听闻有要事,也只能匆匆了事,让李婉君服侍他穿衣。
“进来吧。”刘元昭意犹未尽的走到房间中间,坐在主位上。
罗家宇低着头,快速走了进来,拱手拜道:“深夜觐见将军,卑职有罪。”
“行了,来都来了,别废话了。”
罗家宇连忙说道:“将军,韩城之事基本处理完了,刘指挥正在处理后续,不过知县王徽俊拒绝与我们合作,请将军示下。”
“嗯。”刘元昭点点头,“这个人先留着吧,我们还没有与明廷决裂,别到时候崇祯要调走他,结果发现被我杀了,可就不好了,这皇帝可很爱面子的。”
“卑职明白!”罗家宇回道,“将军,还有一事,在韩城,王徽俊无意透露一个消息,那皇帝派了东厂的人来打探将军您的消息。”
刘元昭微微皱眉:“皇帝派人来查我?那些东厂番子的行踪呢?”
罗家宇连忙请罪道:“请将军治罪,此事事发突然,卑职并不知道他们的行踪。”
刘元昭站起来道:“那就赶紧去查!发现之后先监视起来,等我想好之后再做处决,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任何一个人跑了!
还有,立刻派人去京城,打探朝中发生了什么,从现在开始,在京城开设情报站!”
等罗家宇退下去,刘元昭已经没心思想男女之事了,他坐在椅子上开始思考崇祯派东厂的人来查他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因为两千多个鞑子的首级,来辨别真伪?肯定不是,首级已经让杨鹤派人送往京都,崇祯没必要多此一举。
先不说崇祯的举动有什么意义。
但是等到发现这些东厂番子的行踪,不管他们知道多少,这些人的处理,很重要。
也不知道这些番子是不是知道工农军思想,这种思想要是崇祯知道了,肯定会流传到朝堂上,到时候,这些官员肯定会齐心协力想要弄死自己。
但是把所有来的东厂番子都杀了,崇祯那边肯定会怀疑自己,到时候说不定就派人来宣旨,就像孙传庭杀贺人龙一样。
总之,操作失当,刘元昭就只能掀桌子干了。
第138章 崇祯惊恐,制衡之势
四月下旬,一直等待消息的刘元昭得到文书义的来信,说是京城来了东厂番子,正在调查洪承畴。
刘元昭当即就让刘进宏率领精锐火速进入延安,抓捕东厂番子。有着文书义的配合,数十名东厂番子在睡梦中被抓,当晚刘进宏就带着他们往回赶。
而此刻宣大的东厂番子已经调查结束,返回京城。杨鹤也把两千多颗鞑子首级送到了京师,经过兵部勘验,首级都是真鞑子。
崇祯得知情况后,当天焚香沐浴,第二天拜祭祖庙,告慰先祖。
随后,王承恩回报,宣府巡抚郭之琮有贪污受贿之行,崇祯大怒,当即下令逮捕巡抚郭之琮,总兵董继舒二人。
随后大赞杨鹤与刘元昭,并且升刘元昭为同州营参将,重赏金银丝绸。
这些消息还未传到刘元昭耳中,此刻的他正在审讯东厂番子,得知他们并不知道多少内情,无奈之下,刘元昭只能将其灭口。
待到赴京的锦衣卫送回升官的消息,刘元昭才知自己做了错事,但如今已经无可挽回,不得已只能吩咐京城的锦衣卫,收买高官,同时,将东厂番子失踪一事推给其余流寇。
在四月中旬,方醉庖、葛二蛋等人已从蒙古购得中上级战马一万匹,并且还买了牧马奴隶,一行人浩浩荡荡从山西入关,返回陕西。
一路上,方醉庖都是打着刘元昭的旗子,震慑宵小之辈,其中有陕西流寇从黄河渡河,顺流而下,直入山西平阳府吉州附近作乱。
原本他们想抢夺这批战马,结果被八百骑兵驱散,吉州知州大为感激,愿为其请功。
刘元昭也是在他们返回同州,才知道这件事,他也不知道是福是祸,只能静观其变。
到了五月间,王承恩告诉崇祯,前去陕西调查情况的东厂番子失踪。
崇祯惊怒,同时间,山西吉州知州报告,刘元昭的部下购得战马一万匹,返回陕西时,帮助吉州击退数千流寇。
随后,山西自宣大到平安府多位官员都说了刘元昭购置战马一事。
崇祯大为惶恐,连忙召集内阁议事,尚未议论片刻,阁臣纷纷弹劾杨鹤包庇刘元昭,应当下狱问罪。
但是作为首辅的成基命力保杨鹤,他劝告崇祯道陕西流寇问题基本安定,只有少数顽固分子正在剿灭,若是逼反了刘元昭,陕西将会陷入大乱。
成基命,字靖之,避明宣宗讳以字行。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经庶吉士,历任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
天启元年,因上疏请求天启幸学未先向内阁禀报,令其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
韩爌、李标相继去职之后,在崇祯三年(1630)三月,成基命成为过渡首辅,与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共事。
六月,温体仁、吴宗达也进入内阁,周延儒党羽已丰。
而成基命接连受到攻击,指斥其在袁案中委卸避事,有欲将其牵入的迹象。成基命感到大势已去,为保全自身,当年九月即致仕。
崇祯难以抉择,毕竟成基命的建议往往都是正确的,而作为阁臣的周延儒,温体仁纷纷指责杨鹤偏袒刘元昭,放任刘元昭扩充实力,他们提议提拔参政洪承畴为延绥巡抚,制衡刘元昭。
崇祯觉得有道理,既然成基命觉得不能急着剿灭刘元昭,那就派人制衡他。
六月,洪承畴成为延绥巡抚,当月,洪承畴就命令延安府,延绥镇戒严。
七月,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带领关宁军入关进行征讨。
这时候的刘元昭总算反应过来了,当即召集手下文武商议。
刘元昭说道:“诸位,如今形势严峻了,杨鹤已经没法为我们提供保护了,皇帝已经有了杀我的心思。
洪承畴为巡抚,遏制我北边,西安巡抚练国事频频调动兵马,遏制我南边。咱们不能等明廷的人先动手再反击!
如今,曹文诏率领关宁边军进入延安府剿贼,王嘉胤送信来说,他即将率部渡过黄河前往山西。
所以,以后我们的退路也是往山西走,因此,韩城对岸的龙门山,将是我们进入山西的桥头堡。大家觉得如何?”
张一英出言道:“将军,如此是不是太过于冒失,不如先派出人打听详细的消息,再出兵?”
刘进喜笑道:“张大人,要是这么做,得多长时间,等到我们知道时候,却被团团包围,到时候,这个责任谁能承担?”
刘振奋出言道:“就是,咱们本就是造反的,既然朝廷容不下咱们,还等个屁呢!直接干就完事了!”
姜文远怒道:“你们怎么能就想着打仗了事,韩城、郃阳以及华阴三地刚刚纳入将军治下,还未巩固,这时候打仗,这三地就会反正,那么将军几个月的付出就白费了。”
李明超进言道:“就算不说这三地,届时打仗了,洪承畴一定会跨过梁山,直扑澄城,而练国事也会率军,直扑同州。
到时候这两地因为打仗,而变成一片白地,重新建造又得花费多少财力物力?”
罗家宇见刘元昭脸色有些不对,连忙说道:“我们害怕打仗,难道明廷就不怕了吗?如今将军麾下五万大军,一旦开战,利用梁山阻截洪承畴,二可利用渭河与练国事对峙。
同时还可以资助陕西内部的流寇,分化明军力量。真要打起来,谁处于劣势还未可知。
再者,提前准备是必要的,既然光明正大会提前引起冲突,那我们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元昭立马接话道:“明润说的不错,就这样吧。秦贵和。”
“卑职在此!”秦贵和出列道。
刘元昭说道:“命令:你部第五步兵营即日起出发,渡过黄河,修建大桥,随后占领龙门山,修建山城,一定要保证我军退路畅通。”
秦贵和领命后,当即离开,前去兵营领兵出征。
“陈大为听令!将侦查营全部散出去,严密监控洪承畴,练国事的动向。”
“卑职领命。”
刘元昭站起来道:“诸位,考验我们的时候就要到了,这一次惊涛骇浪,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扛过去!”
第139章 明廷锦衣卫出手
作为刘元昭的老对手,洪承畴非常明白刘元昭的实力,所以,他一接任延绥巡抚的位置,就将整个延安府,延绥镇戒严。
同时,他还收到了崇祯送来的密旨。
当他知道来了陕西,第一个就来调查他的东厂番子无故失踪的时候,他就知道,延安府有刘元昭的眼线。
而这让他开始怀疑锦衣卫千户文书义。
但是文书义在他手下听用的这段时间,常常能探查到王嘉胤部的消息,这让他与王嘉胤之间的交战赢多输少。
洪承畴问计幕僚柳一飞道:“元益,你说这东厂的人在延安地界无声无息的被抓走,谁最有嫌疑?”
柳一飞抚须道:“想必大人怀疑过文书义,不过文书义要是刘元昭的人,就不会尽心尽力为大人侦查王嘉胤的消息了。
不过,大人,在学生看来,我们用对待其他人的想法,对待刘元昭,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嘶!”洪承畴听柳一飞这么一说,恍然大悟道,“元益说的有道理,自与刘元昭交手以来,他的举动往往异于常人,是本抚墨守成规了。”
柳一飞微笑道:“如此,学生以为,整个锦衣卫千户所都有嫌疑,不可再用了。”
洪承畴点点头道:“本抚明白了,不过这文书义还得用,不用的话会引起他的怀疑。本抚这就向朝廷请求援助。”
崇祯那边收到洪承畴借用报告流寇一事为借口,向崇祯请求情报方面的援助,他把自己的困境稍微夸张的和崇祯抱怨了一下。
正好,洪承畴提到的事情,引起了崇祯的心思,自从东林党因为己巳之变一事,大量官员被罢官,众正盈朝局面垮台。
而崇祯也从一片大好的美梦中惊醒,他深感自己以前被东林党人哄骗,这时候他也觉得需要一些口舌耳目。
不过对于锦衣卫东厂一事,成基命与其他阁臣劝谏崇祯不要用厂卫,双方之间有激烈争吵,最后不欢而散。
不过崇祯并没有大规模启用,只派了数十名老锦衣卫前去陕西协助洪承畴。
八月,以李若琏为首的数十名锦衣卫抵达延安府,他们知道对手也有打探消息的部队,因此,他们化整为零,纷纷化妆变化身份,进入陕西,在延安汇合。
深夜,李若琏扮成一个打更的更夫,他在街上游荡时发现有人在官衙周边监视,一看手段就知道是锦衣卫。
李若琏第一时间反应,明白是延安的锦衣卫内有叛徒,不然的话,锦衣卫为何要监视官衙?
他没敢继续侦查周边,而是老老实实打更,待到天亮后离开了。
他把东西收拾一下,然后去了汇合点。
在一间小院子里,李若琏见到了手下何乐年问道:“人都到齐了吗?”
何乐年回道:“大人,都到齐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