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大丈夫-第1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安摇摇头,觉得他们为这种事进谏纯属是蛋疼。
 宫中那些人一年到头辛苦下来,连个灯会都看不到,如今弄一个有问题吗?最多做好防火准备就是了。
 稍后传出了官家勃然大怒,一茶杯差点把曾公亮的鼻子砸断的消息,接着曾公亮和欧阳修狼狈出来。
 “沈安不是说官家心情极好吗?”
 “是啊!”
 “咱们用包拯来调侃他,那小子怕是存心让咱们好看。”
 “定然是如此,不当人子,不当人子啊!”
 曾公亮怒不可遏,然后摸摸发红的鼻梁,嘴里嘶嘶呼疼。
 “被沈安给坑了啊!”
 ……
 第三更,还有!
第1421章 对君子宣战
 辽使来了。
 辽使在京城疯狂的叫嚣,说是一旦大宋敢对西夏下手,大辽就会倾国南下,把大宋变成牧马地。
 “诸卿如何看?”
 战争的脚步在渐渐逼近。
 朝堂上也能感受到些气氛。
 韩琦抬头道:“陛下,疯狗狂吠罢了,北方咱们守住就是,无需管。”
 曾公亮点头,“臣也认为北方守住即可。”
 “若是耶律洪基倾国而来呢?”赵曙担心的就是这个。
 “若是倾国而来,季节不对。”
 今日群臣集结,殿前司都指挥使陈宏出班道:“如今是初冬,开战当是春季,辽国必然粮草不济。”
 “不对。”司马光出班道:“辽国应当有粮草储备吧?”
 辽国不是西夏,打到哪算哪,那是一个被中原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应该有储存的习惯。
 “原先有不少,可今年辽国歉收。”张八年也有幸出席了此次议事,出班解释了陈宏那话的依据。
 司马光的眼中多了一抹亮色,“不对吧?老夫怎么听闻今年辽国风调雨顺呢?风调雨顺怎地会歉收?”
 此次征讨西夏,大宋内部并非是铁板一块,反对者不少,其中保守派人数最多。
 保守派,也就是新政的反对派,他们反对征伐西夏。
 ——大宋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咱们蹲家里每日两顿饱饭多爽,没事玩玩四方来朝的游戏,这样的日子多惬意啊!
 ——而更多的人是知道此战太关键了,一旦大宋获胜,革新派的威望将会直线上升,此消彼长之下,新政怕是会不断推进。
 所以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攻伐,这里面蕴含着无数因素。有时候看似愚蠢的战争动机,可背后的起因却无比正确。而有时候看似正确的战争动机,国内会有无数人想捅刀子。
 这便是党争,从不讲对错,只论小团体的利益。
 张八年看了他一眼,说道:“此事要问着沈郡公了。”
 “和某没关系。”
 沈安在老位置上靠着柱子,觉得日子真舒坦。
 包拯看了他一眼,沈安这才不情不愿的出来说道:“辽国今年是风调雨顺,可架不住那些人没心思种地啊!”
 “什么意思?”
 司马光觉得脑子里有东西在绷紧。
 “没什么意思。”沈安呵呵笑道:“吃了大力丸,精神好了,身体好了,一口气从南门走到北门都不喘气,吃啥啥香……”
 “大力丸?”司马光这才知道自己先前为何那么绷紧。
 “你……你果真用大力丸搅乱了辽国?”
 大力丸在辽国肆虐的消息大伙儿都知道,当初不少‘君子’还说沈安的手段下作。可谁都不敢想象一个大力丸能让辽国变成这样。
 如今呢?
 沈安想起了当初自己被围攻的事儿,不禁心情大好,“辽国上下被大力丸弄的神魂颠倒,到处都是想借着大力丸不劳而获的人,还种什么地?经什么商?”
 王安石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竟然能让辽国如此吗?这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上上之策啊!”
 作为新扎开封府知府,老王最近很是春风得意,这不连这等议事都能来。
 他来了,自然是要给沈安撑腰子的。
 “陛下,当初臣说过对敌不只是征伐,还有许多手段,比如说大力丸,比如说货币,资本……无数手段可以打击大宋的敌人。”
 众人看着沈安,一个声音传来,“臣怎么觉着沈安满脑袋都是阴谋诡计呢?”
 “哈哈哈哈!”
 君臣不禁大笑。
 赵曙说道:“满脑袋阴谋诡计也不错,只是别在大宋用,否则朕会头疼。”
 众人又笑了起来。
 官家才将犯病,一茶杯差点就把曾公亮给砸致仕了。如今看来精神还不错,可见病情还好。
 这就是好消息啊!
 于是臣子们个个面带微笑,只有沈安看着冷冰冰的。
 “臣那时卖出了大力丸,记得当时许多人叫嚣,说什么此举手段下作,只有小人才能干出这等事来。”
 呃!
 这是秋后算账了。
 当时的事儿都过去那么久了,这人竟然还在记仇?
 沈安看着司马光等人,说道:“当年天下混乱,太祖皇帝带着无数将士一路艰难走来,筚路蓝缕,一刀一枪重聚了中原江山,多难?那是用无数鲜血染红的江山,无数先辈的尸骸堆积出来的江山。这样的江山要怎么去守护它?靠那些所谓的君子吗?”
 啪!
 这是第一巴掌。
 赵曙想起了自己看到的那些记载,里面有历代皇帝对大宋的各种思考。
 其中提及开国时的篇幅不小。
 那真是尸骸堆积如山啊!
 那个时候人命只是个数字罢了,最后无数数字变组成了这个大宋。
 沈安看着司马光,“那些君子能做什么?整日夸夸其谈,谈什么道德,谈什么君子之道,可大宋如何了?”
 “大宋越发的衰弱了!”
 “大胆!”
 司马光抬头,眼神凌厉。
 这话犯忌讳了!
 沈安却不管不顾的道:“君子对大宋可有好处?看看韩相,看看曾相他们,看看这些宰辅,谁谈什么君子之道?为何不谈?因为他们都知道,所谓的君子只会祸国殃民!”
 呯!
 笏板落地。
 几个官员赶紧俯身捡起自己的笏板。
 震惊!
 这是宣战书吗?
 沈安对那些所谓君子的宣战书!
 “而那些嘴里的所谓小人,他们殚精竭虑,他们废寝忘食,他们用尽了各种手段,只是为了让大宋强盛。就如同大力丸,被斥之为小人之道,可这个小人之道却能让大宋在征伐西夏时,不必担心辽人倾国南下。”
 沈安走过去几步,御史竟然忘记了呵斥。
 他也听呆了。
 从未有人这般大胆的谈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沈安斩钉截铁的道:“若使用这等手段的是小人,那沈某愿意一生一世都做小人,做大宋的小人!”
 死一般的寂静。
 “好!”
 炸裂的呼喊惊破了寂静。
 韩琦做事不喜欢太婉转,大开大合才是他的本性。可为此没少受气。那些人弹劾他跋扈都多年了,隔一阵子就来一次,让他防不胜防。
 沈安的这番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见那些‘君子’们被沈安说的哑口无言,他的心情大好。
 “这样的小人,老夫做了。”
 韩琦微微点头,这是声援。
 曾公亮微笑道:“小人君子……百年后自然有公论,百年后不能,那就千年后,总是有个公道在的。”
 按照历史走向,百年后革新派会被声讨,但千年后却不同,至少人中楷模司马光的面目被揭穿了不少。
 “哪有什么君子小人?”
 包拯出班,看着云淡风轻的,“所谓君子,必然是德高望重,可做了重臣,做了宰辅,当知道君子于治国无半分好处,坏处倒是不少。”
 司马光依旧木然。
 君子治国,把自己的‘君子’属性强加于国家之上,这个国家不出问题才特么见鬼了。
 “可有人若是想用什么君子之道来搅动风雨,那老夫倒要看看他那张脸皮下面是何物,可真是君子!”
 包拯的眉间全是冷色,“今日谁敢说自家是君子,可与老夫来辩驳一二,老夫当面讨教君子之道,可有吗?”
 他缓缓环视一周,“谁是君子?”
 大宋第一喷子上线!
 满朝君子默然。
 这样的对立就是党争。
 赵曙漠视了这些争斗,欢喜的道:“一个大力丸,不但挣钱不少,更是让辽国今年无暇南顾,朕以为这才是兵法。兵法用于兵,战无不胜。用于政,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沈安此举于国大有益处,可为大功……”
 才说完赵曙就有些后悔了。
 沈安在封丘县私下调查冯耀祖犯忌讳了,这便是出征前的犯错,提前抵消了一部分功劳。
 可眼下大力丸却立下大功,哎!
 怎么办?
 赵曙痛并快乐着。
 沈安一听大功就欢喜,独自在嘀咕着。
 边上有人听到他在念叨谁谁谁,又是左腿右腿的,不禁离他远了些。
 司马光看了吕诲一眼。
 当初说沈安用大力丸祸害辽国西夏是小人手段的人里就有他,如今怎么说?
 吕诲低头,看着很是平静。
 这是修炼到家了啊!
 官场需要的是不动声色,被揭穿真面目后也得稳如泰山,甚至是面带微笑。
 这样的人才走的远。
 吕诲以前动辄就呵斥,动辄就言辞激烈。
 如今看来这人是长进了啊!
 可他是怎么长进的?
 司马光想了想,愕然发现吕诲是被沈安打击多了之后才有的长进。
 “辽使在汴梁叫嚣,这是叫唤的狗不咬人,征伐之事不可停,要更快些。”
 赵曙看着群臣,真心想来个御驾亲征。
 群臣应了。
 赵曙抚须看看宰辅们,说道:“此战浩大,须有宰辅重臣领军。”
 已经定下了三路大军出征,三路大军,必须有人从中协调,而此人要有威望,必须是高官重臣,否则压不住那些骄兵悍将。
 宰辅正合适。
 宰辅们都低下头,可沈安刚打赌,他们此刻的心跳如雷。
 只有欧阳修茫然看着虚空。
 他的眼睛不好,去了只怕会误事。
 上次沈安说了什么……弄个能让眼睛变好的东西,可时至今日还是没见影子。
 年轻人就是不靠谱啊!
 沈安看着包拯,包拯的年岁大了,征战跋涉太辛苦,他不希望包拯去。
 ……
 第四更送上,晚点还有一章,有月票的书友,爵士求票。
第1422章 沈龙图(为新盟主‘萌萌射八荒’贺,加更)
 为官者的夙愿是什么?
 或者说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文治武功!
 别以为只有帝王才能想这个。
 在大宋,帝王就是蹲宫中守门的,真正做事的还是宰辅。
 什么亲征,不存在的,你想多了。
 你要说真宗亲征过,那你就是个棒槌。
 真宗当年是想跑路去南方,结果寇准不许,硬是拽着他去亲征。
 这是被臣子逼着去的。
 而寇准在那一战之后,声名赫赫,可以和大明的于谦相提并论。
 两者都是在大敌入侵,满朝文武慌乱时成为了中流砥柱,一力挽回帝国危局的名臣。
 这样的名臣大抵会被帝王刻意抹杀名声,为何?因为臣子这般厉害,把帝王也映衬的太蠢了些。
 这便是为尊者讳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臣子们依旧前赴后继的想成为第二个寇准,第二个于谦。
 这便是建功立业!
 大宋对外的第一次大规模征战要开始了。
 谁统军?
 此人以后定然会青史留名,想着就让人激动啊!
 某年某月,宰辅某某统军征伐西夏,大胜。
 只需那么一段话,就能让人心旷神怡,躺在棺材里都觉得美滋滋的。
 但此事只能是帝王乾纲独断。
 赵曙看着宰辅们,又看向了后面。
 殿内很安静。
 大家都在等待这个决断。
 他看向沈安,见沈安靠在柱子上,一脸的严肃,好像是在思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