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丈夫-第1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快回来!”
包拯在呼喊,声音惶急。
沈安就站在火炮边上,很是淡定的举起手。
轰!
不只是枢密院,整个皇城都听到了这声轰鸣。
无数人抬头寻找声音的来源。
铁弹被击发出去,破开硝烟一路向前……
呯!
八十步之外的值房大门被一炮洞穿,铁弹飞进去,只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好像还传来了一声惨叫。
沈安缓缓回身,神色骄傲的道:“有人先前问何为火炮,那么现在某想告诉他,这就是火炮,无坚不摧的战阵之神!”
赵曙等人这才回魂,他喃喃的道:“朕只看到了烟雾,诸卿可看清了吗?”
欧阳修茫然的道:“臣只看到模糊一片。”
包拯只顾着关注沈安的安全,所以没看到火炮发射的具体情况。
“臣只看到了硝烟。”
韩琦呼出一口气,“随后就看到对面的房门破了,果然是摧枯拉朽般的。走,去看看。”
赵曙没发话,韩琦就小跑着过去了。
他的身躯庞大,跑起来动静不小。
韩琦跋扈啊陛下!
有人回头看着赵曙。
赵曙却急切的道:“去看看。”
君臣一起过去,前方的韩琦已经进了值房。
“韩相,如何了?”
韩琦呆立在那里没回话。
众人进了值房,此刻的值房里已经彻底的变了模样。
满屋子的木屑,两张桌子都散架了,各种零碎。
墙壁上能看到许多木屑,看似不可能的钻进了墙壁上,就像是天女散花。
纸张遍地都是,各种杂物散布在值房里。
包拯想看看那些插在墙壁上的木屑,但脚下的零碎太多,他只能一步一步的试探着过去。
他一直走到了墙壁前,伸手去拔木屑,最终木屑断裂。他回身问道:“富相,这可是你们弄的?”
富弼摇头,“枢密院没这等手段,这是……这是那铁弹打出来的,这是木头,若是人马……”
“粉碎!”韩琦突然仰头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
赵曙俯身捡起一条桌子腿,看着那断裂开的地方,再也压制不住喜悦之情,“无坚不摧啊!若是战阵之上有此物,会如何?”
韩琦经历过战阵,他回身道:“陛下,战阵之上若是有此物,铁弹打出去,前方的敌骑将会被打出一条血肉模糊的通道,若是有数十架这等火炮,臣就敢和辽军在野外决战……”
这一刻的韩琦自信无比!
“此乃国之利器,国之利器啊!”
曾公亮激动的回身,冲着还在火炮那边的沈安喊道:“速来!”
沈安在检查炮膛以及温度。
听到喊声他起身看去,微笑道:“这是开眼界了吧?”
这只是青铜火炮,若是能做出开花弹,大宋君臣怕是会以为自己身处异世。
曹佾觉着自己才是开眼界的那个,他的眼睛都有些呆滞,一边跟着沈安走,一边说道:“那是铁筒子?铁筒子只能打出数十步,你这个……怕是不止百步吧!百步之后依旧能摧枯拉朽,安北,这是铁筒子?”
他真的不敢相信!
“这就是铁筒子。”沈安很是坚定的道:“若是没有你的发明,此物怕是要晚数百年。”
数百年后,通过大航海重新认知了这个世界的西方人开始了各种掠夺,而近代火器就是在那个时候传入了华夏。
“那某可算是做了大事?”
他依旧不能忘却大姐的期望,只想让她刮目相看。
“当然是大事。”沈安很认真的道:“你将会因此而名列青史。”
“一定!”他觉着语气不够坚决,又加了个一定。
史书上会写着:治平四年秋,佾作铁筒子,以药发石弹。时龙图阁待制沈安改进,以青铜为体,发铁弹,无坚不摧,遂为国之利器。
“某以为铁筒子最终只能放着,没想到你竟然弄了个青铜的出来,这下可真是要用上了。”曹佾欢喜的不行,等进去看到值房里的惨烈后,也被惊住了。
若是后世的人在,大抵会诧异的道:“这是有龙卷风经过了吗?”
乱糟糟的室内,赵曙目光炯炯的道:“此物于军中有大用,堪称是镇国之器,国舅有大功,沈安有大功。国舅是自家人……”
曹佾笑容满面,可心中全是苦水,心想自家人你也得论功行赏吧?
“家中有出色的子弟,可荫官三人。”
从赵曙登基后开始,那种批发官职的作法就渐渐的少有了,每年荫官权贵高官子弟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所以显得格外的珍贵。
可今日他一开口就给了老曹家三人,喜得曹佾差点就想跪了。
赵曙含笑道:“娘娘在宫中怕是久盼喜讯,国舅稍后可去报喜。”
曹佾应了,此刻他觉得自己能为官家效死。
赵曙一番话就让曹佾的忠心值翻番,韩琦等人心中暗赞。
“沈安……”
赵曙看着他,觉得这个年轻人目光长远,堪称是宰辅之才。可还是太年轻啊!
“沈安可为知制诰。”
啥?
沈安一怔,心中大叫不妙。
包拯抚须,很是欣慰。
二十多岁的知制诰,官家大抵也是很为难吧,但沈安的功劳不小,不升官不足以彰显有功必赏的规矩。
韩琦的眼中多了艳羡,低声道:“年轻真好。”
他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宦途,和沈安比起来真的差太远了。
知制诰,顾名思义,就是管起草诏令的官员。
起草诏令,字迹是关键,其次就是文采。
一份诏令要能让人赞叹其文字,也要赞叹其用词,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知制诰。
可沈安觉着自己去干这个就是作死。
他的毛笔字到如今也还算是能见人,这也是赵曙任命他为知制诰的根源。
可他的文采没法见人啊!
时至今日他压根就没写过什么文章,真要去担任知制诰,不出几天就会原形毕露。
著名教育家,著名文学家,当朝龙图阁待制沈安竟然是个文坛骗子!
不妥啊!
沈安一脸诚恳的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嗯?
宰辅们看着沈安,觉着不大对劲。
沈安最喜欢的是什么?
字画和功劳。
字画说是给妹妹练字,功劳呢?
功劳升官。
今日官家让他升官,还是万众瞩目的知制诰,他竟然拒绝,这是什么意思?
韩琦看着包拯,目光迷惑。
——希仁啊!沈安莫不是抽抽了?快去抽一巴掌。
包拯也很不解,但却选择了相信沈安。
赵曙问道:“为何?”
给臣子升官他们不乐意去,这种事儿有,但更多的是摆姿态。
沈安不是摆姿态的人,所以赵曙很是好奇他为何不愿意升官。
“此事乃是国舅发端首创,臣不过是改进了一番,如何能算大功?”沈安的神色是如此的诚恳,让人不禁被深深的打动了,“陛下厚爱,可臣却不能厚颜……臣请封赏国舅。”
“安北!”曹佾没想到沈安竟然这般,眼眶不禁就红了。
赵曙看着他们俩,微笑道:“不后悔?”
沈安正色道:“臣不后悔。”
“臣却不能要了安北的功劳!”
曹佾也一口咬死不肯接受,赵曙笑道:“往日朕说要封赏谁,都是欢欣鼓舞,最少也是暗喜,今日倒是奇怪了,此事你等仔细想想。”
高风亮节啊!
众人看着沈安,目光中多了欣赏之意。
讲义气,这是沈安的优点。
他这些年为了至交好友出手不少,每一次都是倾力而为。
这就是忠义。
忠义的臣子帝王自然喜欢,所以赵曙也不掩饰自己的情绪,笑吟吟的道:“宫中最近得了好东西,回头让皇后接了果果进宫。”
啧啧!
这便是圣眷啊!
众人艳羡不已。
富弼赞道:“安北义气无双,更是高风亮节。”
众人都点头称是。
……
感谢‘我家乐乐最可爱’的盟主打赏,第五更送上,爵士求月票。
大家晚安!
第34章 扬眉吐气
“火炮打造不易……”
火炮是好东西,自然要多多益善,沈安一脸难色,赵曙见了就觉着好笑,“只管把法子弄来,专门找地方打造,这钱三司可有?”
韩绛含笑道:“这等国之利器,三司就算是不吃不喝也要给它打造出来。”
这便是群臣同心。
赵曙点点头,“大宋有此利器,朕当真想去亲征,去看看北方幽燕之地,去和耶律洪基见一见,一如当年澶渊之盟时。”
这是要报复的意思。
当年大宋曾经被逼着签下了盟约,备受屈辱,此刻赵曙见到火炮后,不禁雄心勃勃,一心想复仇。
韩琦闭上眼睛,坚定的道:“臣定然让耶律洪基俯首!”
曾公亮皱眉,“韩相好像出征过数次了吧?”
哪有首相频繁出征的?陛下,老韩不地道啊!
赵曙笑道:“此事再议!”
这都还没影的事儿,宰辅们就开始争夺了,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闻战则喜,也说明大宋国势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便是赵曙最欢喜见到的局面。
他心情大好,就说道:“国舅先去吧。”
这是让曹佾去宫中报喜,让太后欢喜一下。
曹佾前脚才走,后面就传来了一个声音。
“哎哟……”
这声音听着像是如梦初醒,不,是刚做了个噩梦的那种呻/吟。
众人把目光投向了后面。
铁弹从前方打穿进来,一路冲了出去,在后面打穿了出去,留下了一个豁口。
阳光从豁口外缓缓反射进来,光线渐渐被遮挡,一张脸出现在豁口外面。
这张脸上全是愕然,等看到了赵曙等人后,先是呆滞了一下,然后尖叫道:“救命!”
瞬间这张脸就消失了,能听到拖动人体的声音。
“怎么回事?”
赵曙的追问就是命令,张八年身体前冲,一下就撞开了窗户。
阳光倾撒进来,赵曙伸手挡了一下眼睛,见到了两个小吏拖着一个官员在跑,边上有个六品官在挥手,示意他们快些。
稍后消息来了。
“先前枢密院令人全数出去,此人因为手头事多,就悄然返回拿东西。铁弹击破门窗时,有木条飞出去,击中此人昏迷。”
沈安想起了先前隐约传来的惨叫,不禁哭笑不得。
这要是被铁弹击中,那效果……
张八年沉声道:“陛下,火炮为利器,此人突然出现,臣请拿了此人去查问。”
赵曙点头,那个倒霉蛋就被带去了皇城司,若是没有嫌疑,过几日会被放出来。若是有嫌疑,基本在大宋再也见不到此人了。
……
“娘娘,国舅求见!”
曹太后在练刀。
宫中的日子就是这样无趣无味,若是顺从那种氛围过下去,这人基本上就废掉了。
无事你得找事做,给自己一个爱好。
“他又来作甚?”
曹太后点头,任守忠一脸忠心耿耿的道:“臣去接国舅。”
嗖的一下,他人就消失了。
这是和陈忠珩学的态度,为贵人办事要飞奔而去。
“大姐!”
曹佾人未至,声先到。
曹太后收刀回身,皱眉看着一脸狂喜的弟弟。
“大姐,大喜啊!”
“何喜之有?”曹太后扔刀,一个内侍想接住,可刚回来的任守忠却抢在了前面。他接住刀,笑道:“娘娘今日又多练了一炷香的功夫。真好。”
曹佾欢喜的道:“先前官家说某有大功于国,荫官曹家子弟三人。”
“荫官?”曹太后接过毛巾,愕然道:“官家这几年渐渐减少了荫官的人数,竟然一次给了曹家三人?”
“就是三人。”曹佾得意的道:“看官家的模样,分明就是想多给几人,只是宰辅们都在,怕是会被劝谏,这才只给了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