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丈夫-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自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的夸赞,让沈安心满意足了。
吃了拌面,赵仲鍼就来了。
“安北兄,今日要称重。”
沈安想歇息一日,可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只得出门。
“我出门一趟,午饭估摸着就不回来了。”
“知道了。”
杨卓雪很自然的应了,就像是老夫老妻般的,但她依旧在抱怨。
“也不知道黛玉如何了。”
沈安一路到了城外的庄子上,管事带着几个老农等候多时了。
“见过郎君。”
沈安在雄州剿匪的成功让庄上的人也颇为自豪,老农们在说着金肥丹的好处,赵仲鍼在边上发现他们的记忆力很好。
那么那天所谓的仙丹就是忽悠人的说法。
晾晒场上,那些庄户在装袋。
秤已经准备好了,几个健壮的庄户在边上准备抬麦子。
“会有多少?”
赵仲鍼有些期待的问道。
他希望能真的多一斗,那样的话,金肥丹的推广就方便多了。
庄户人家农闲时节没事干,收集些东西堆肥不是难事,只要有效果,天下人都会效仿。
这可是活人的功德,功德无量!
“见过郎君。”
众人叉手行礼。
沈安笑眯眯的道:“免了免了,开始吧。”
于是几人配合开始称重。
“上次他们说能多一斗,安北兄,若能如此,你就要青史留名了。”
青史留名?
沈安矜持的道:“只是为大宋做些事罢了,哪里值当青史留名。”
留名吧!
嘉祐七年,沈安制肥,亩产增一成,海内欢呼。
先称的是普通田地收的麦子。
这个速度很快,连续三亩地称下来,有人说道:“郎君,一石一不到。”
沈家庄的地还算是不错,一石一的产量也算可观。
沈安点头赞道:“都是勤奋的。”
将军的本职是保家卫国,文官的本职是治理国家,工匠的本职是打造器具……
农户作为大宋的根基,他们的本职就是种地。
被人夸赞本职工作干得好,庄户们都有些得意和赧然。
开始称那三亩地的麦子了。
一袋袋的麦子被称重,然后记录。
“三亩地分开称。”
沈安很轻松,赵仲鍼很纠结。
“究竟能有多少?”
他坐不住了,一会儿过去看看称重,一会儿回来长吁短叹。
他也进入角色了。
历史上的几年后,他登基为帝,然后就心急如焚的准备革新。
这般急切从何而来?
眼前就是答案。
“他们说大宋稳的很,辽人不敢南向,西夏人自顾不暇,交趾俯首,大宋能太平一百年。可弱小本就会被欺凌。今日这里造反,明日那边造反……如今人不多,看似不打眼,可以后呢?”
赵仲鍼的呼吸有些急促,“官员越来越多,军士越来越多,耗费越来越大……钱粮从何处来?还得从百姓的身上来。可百姓本就生活艰难,怎能肆意盘剥?”
“冷静。”
沈安很满意他的态度。
大宋的问题就是这个。
“大宋的问题就是日益增长的耗费转变为盘剥百姓的理由,解决了这个,再加紧操练军队,这样的大宋谁能敌?”
沈安劝慰了他几句,稍后那边出结果了。
被一群人簇拥着的庄老实在哆嗦。
那一群人识字的也在哆嗦……
什么意思?
你倒是给个话呀!
哆嗦个什么?
赵仲鍼仰头,阳光渐渐灼热。
你这是大白天遇鬼了吗?
“郎君……”
庄老实一声喊,感觉有些悲痛。
老子还活着呢!
沈安没好气的道:“报来。”
“一石……一石三还多……还多……”
沈安愕然,但神色却很平静。
我曰……
竟然增收那么多?
大宋的土地就那么多,自耕农的日子为何不好过?就是因为土地的产出不足以养活一家子。
而肥料作为增收的利器,在后世广为人知,无比重视。
可现在的肥料能有什么?
现在的关键是种子。
占城稻进入大宋后,在南方迅速普及开来,这就给人口爆炸提供了基础。
华夏自古人口爆炸都是在粮食能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若是粮食产量不变,土地数量不变,几十年后自然就养不活那么多人……
然后就是民不聊生,内乱开始。
大宋得了占城良种之后,粮食产量迅速攀升,这就给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时至今日,人口膨胀的速度已经抵消了粮食增收的部分,而人口还在增加……
三冗是个大问题,可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粮食不够。
每年都有人造反,现在只是小规模,为何?
因为现在的粮食多多少少还能保证不饿死。
再过几十年,人口继续膨胀,而粮食增长却乏力,会带来什么后果?
百姓活不下去了。
咋办?
造反!
几十年后的徽宗时期,造反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这里面固然有君臣脑残的因素,可根子还是粮食不够吃。
粮食,从一开始就是这个老大帝国的痼疾。
赵仲鍼嗖的一下就冲了过去,然后一把抢过那张记录的纸。
他跟着沈安学过心算,所以在庄老实递过毛笔时粗鲁的拒绝了。
他从上面开始看起,一袋袋的重量此刻重若千斤。
数字不算多,按照他的心算水平应该很快。
可他仔细的在看着,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他的呼吸有些急促,突然抬头看着沈安。
“安北兄……”
沈安矜持的道:“多少?”
化肥的作用有多大?
尽管会造成什么土地板结,可没有化肥,后世的十多亿人口就会饿肚子。
而这个金肥丹就是土化肥。
赵仲鍼激动的道:“一石三还多五升……安北兄!”
周围的农户已经是呆住了。
“一石三多五升?”
有人哆嗦着说道:“那边是一石一,这边多二斗五升……我的天……”
……
感谢书友“疯阅青九”打赏盟主,青九是仓库的老盟主,感谢。
最后一天月票双倍了,有月票的书友,恳请投给大丈夫。
第537章 吓晕了赵祯
晒场上全是庄户,原先大家都在扫自家的麦子装袋,顺带看着这边称重。
可现在没人管自家的麦子了,甚至有鸟儿贼头贼脑的飞下来偷吃一口,见人类愚蠢的在发呆,就鸣叫一声,顿时引来了更多的同伴。
人类并不愚蠢,所以当一个孩子用簸箕盖住了一只贪吃的鸟后,剩下的都飞走了。
那些农户这才清醒过来。
“一石三斗五升?”
“不能吧?”
“祖辈都没这么高过。”
“可这几亩地大伙儿每日都看着,也没人动什么呀!”
“看看?”
“再称称?”
就如同是一个穷人,突然有人找上门来说你有一份遗产要继承,可穷人却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哪怕支票握在手中也觉得不靠谱。
增收对农户来说就是一份凭空而来的收入,所以不相信是第一反应。
赵仲鍼激动的道:“再来一次,好生称了。”
这时作坊那边的人也被惊动了,都围了过来。
这一次赵仲鍼亲自蹲守在边上,他甚至叫人去取了一杆秤来,两杆秤一起上,以免出现误差。
此刻已经是中午了,可没谁说肚子饿。
沈安却忍不得,就叫人去弄了炭盆,又弄了些羊肉在烧烤。
羊肉滋滋冒油,沈安也不怕烫,吃的酣畅淋漓。
“在弄些芥末来。”
这边调配的辣酱还是差了些意思,沈安重新调配了一下,心满意足的拿起一串羊肉,正准备吃,就被人从身后伸手抢走了。
谁敢虎口夺食?
沈安一回头,却是陈忠珩。
还有一个张八年。
沈家庄里不但有价值千金的作坊,更有一支乡兵存在,所以被监控是避免不了的事儿。
从那三亩地施肥开始,大抵此事就落入了皇城司的眼中,只是没重视而已。
早上才出结果,皇城司的人大抵就去禀告给了赵祯,赵祯自然不信,于是就派了陈忠珩来查看。
张八年在看着人群,而陈忠珩已经把一串羊肉都弄进了嘴里,被烫的不行。
“痛快,辣的痛快!”
这货的心中住着一个饕餮,最近却亏待了自己的胃,于是今天就忍不住了。
他蹲在边上和沈安开始抢食,顺带嘀咕着说道:“别人都在称重,激动的不行,你却在这里优哉游哉的烤肉吃……”
“我乐意。”
沈安抢到了最后一串羊肉,心满意足的道:“那些不算是什么。”
陈忠珩的神色一整,问道:“难道你还有手段?”
张八年也侧脸看过来。
沈安淡淡的道:“邙山一脉的杂学博大精深,里面有关乎天地人的关系,若是能钻研透彻了,一石三斗五升……相信我,那只是个笑话。”
后世的粮食亩产若是被说出来,沈安马上会被视为脑残。
可他坚信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笑话?”
陈忠珩不满的道:“你总是这般让人不舒服……什么感觉……就像是看不起咱们似的,那眼神看着在笑,可笑的却有些轻蔑……”
“没有啊!”
沈安觉得很冤枉。
“没有?”
陈忠珩说道:“你看韩琦时眼神就那样……”
他做了个样子,那眼神很是轻蔑,然后说道:“就这样。”
沈安自然是不承认的,陈忠珩没和他纠结这个,“杂学真的能弄这个?”
“真的不能再真了。”
沈安看了他一眼,“若是能普及杂学,只要万人中出一个天才,到了那时,你们就会知道一石三斗五升只是个笑话,而我邙山一脉将会名传青史,为后人敬仰。”
“就是这种眼神!”
陈忠珩回身问张八年,“看到没有?是不是轻蔑?”
张八年点头道:“是这么个意思。”
沈安尴尬的道:“只是个习惯,没有蔑视的意思。”
陈忠珩冷笑道:“你自诩杂学宗师,在太学能让他们在科举中一鸣惊人。在府州和西南,在雄州,你连战连捷,陛下都夸赞你是名将……自然看不起我等。”
“真的?”
沈安一脸兴奋的道:“官家果真说某是名将?”
陈忠珩勉强点头,沈安说道:“那下次韩琦再说自己是名将时,某可能驳斥他?”
这人怎么就那么……小人得志呢?
赵祯亲口说的名将啊!
沈安真的是得意了。
在狄青去后,大宋所谓的名将大多名不副实。一时间你说名将,我说名将,乱糟糟的,可谁都没有得过赵祯的亲口承认。
现在沈安就得到了认可。
以后若是涉及战阵之事,他就有了发言权。
谁敢质疑拒绝他的参与,只需一句话:“官家说某是名将”。
“出来了,出来了!”
陈忠珩和张八年嗖的一下就过去了,沈安就站在原地,唏嘘道:“要淡定,淡定。”
人群的中间,赵仲鍼拿起那张纸,肃然道:“多次核算,多次称重……平均下来,三亩地亩产……一石三斗五升还多些……并无差错。”
周围一阵寂静。
“老天爷啊!”
一个老农颤颤巍巍的摸着那些袋子,仰头喊道:“那么多,能吃饱了,能吃饱了。”
百姓的日子清苦,唯一的指望就是田里的粮食。
现在每亩地多了两斗多,这就是神迹,所以他们要谢老天。
“是待诏,待诏弄出了金肥丹!”
有人拨乱反正,这让沈安很欣慰。
“郎君……”
老汉说道:“小人在此种地一生,敞开吃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年都要熬一阵子,心中想着何年何月方能吃饱饭。两斗五升,今日就能吃饱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