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大丈夫-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士说完后,就扶住了瞎眼的军士,另一个断臂的军士扶着他的另一边,三人就这么相互搀扶着出去。
 人群默默分开了一条道,大家都在看着这三个看似很别扭,却让人心酸的组合。
 “他是勇士!他们都是勇士!”
 沉默的人群中,一个女人的呼喊显得格外刺耳。
 “我们的身后就是汴梁!”
 有人热泪盈眶的道:“我等在汴梁风花雪月,他们在西北为国戍边,谁敢说他们是贼配军?谁?”
 “来,某这里有大车,某送你们回家!”
 一个车夫赶着大车出现了,那军士笑道:“多谢,不用了。”
 车夫不解的问道:“为何不用?”
 独腿军士说道:“今日坐了你的车倒是方便,可明日还得自己走……自己走很辛苦,到时某会怀念坐车的方便……日子总是要习惯的,享受了自己不该享受的东西,不好。”
 车夫愕然,看着三人相互搀扶着渐渐远去,渐渐的,一种莫名的感动升起,他牵着牛车过去,不由分说的道:“上来!都上来,以后要车只管说,某带你们,不要钱!”
  那三个军士只是摇头,车夫喊道:“来个人,扶他们上来。”
 “好汉子!”
 有人夸赞着,然后过去把那三个军士架上了牛车。
 “这……”
 三个军士今日被沈安叫来,只想把自己多年的从军感悟说出来,为那些战殁的兄弟家眷尽一份心,可没想到竟然遭遇了热情。
 他们不知所措的坐在牛车上,看着那些热情的脸,恍然如梦。
 “某要捐钱!”
 一个男子走过来,放了十多枚铜钱进去。
 他抬头认真的道:“他们都是好汉子,不是贼配军。”
 苏轼点头。
 第二个上来的是个妇人,她的手粗糙灰黑,大抵是干粗活的。她抬头道:“奴却没多少钱……”
 苏轼微笑道:“多少都是心意。”
 妇人摸出了五枚铜钱,犹豫了一下后,她放了三枚铜钱进去,然后歉然道:“等明日……明日奴还能给三个铜钱。”
 苏轼点头,此刻他没法说话,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堵住了他的咽喉。
 接下来百姓们蜂拥而至,很快铜钱就装满了大木盆,随后铜钱满了出来,渐渐堆满了周围的地面。
 钱堆越发的高大了。
 “他们是好汉子!”
  苏轼点头:“是。”
 当一个孩子拿着一枚铜钱过来时,苏轼有些意外。
 孩子很认真的把铜钱放下,抬头道:“我爹爹就是武人,他不是贼配军!”
 苏轼的眼中多了泪水,努力撇开嘴道:“好。”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一次教育,经历了一次最震撼的体验。
 韩琦等人全程看了这一幕,个个面色凝重。
 “很可怕!”
 韩琦策马回头,说道:“那些百姓被一番话就说的热泪盈眶……”
 曾公亮吸吸鼻子,说道:“韩相,好像你的眼睛也红了?”
 “没有的事,某只是……刚才风好大。”
 韩琦喃喃的道:“老夫想起了当年……那些百姓拦着老夫,问他们的子弟呢,老夫无言以对,五内俱焚……如今看着这一幕,老夫不禁就想到了当年,那时的大宋虽然问题多,可却朝气蓬勃。如今……”
 “如今暮气沉沉。”欧阳修自嘲道:“老夫就是暮气沉沉的一类人,对大宋没了信心,随便弄吧,只要能熬过这几十年,剩下的事谁知道呢?毕竟老夫读史,看着历朝历代,不管是英明的君王,还是昏君高居其上,最多也就是几百年罢了。谁能千年万年?”
 曾公亮一直在回头看,闻言他回过头来,说道:“不一样了。此次击败西夏人之后,民心士气都起来了,看看那些百姓吧,连老妪都捐了钱,这在以往可能吗?不能!所以……这个大宋还有希望。”
 这个大宋还有希望!
 韩琦看着前方的宣德门,胸中涌起了豪情,“是,当今的大宋算得上蒸蒸日上,咱们作为宰辅,日后定然会青史留名!”
 三人相对一视,都不禁哈哈笑了起来。
 而在州桥那里,苏轼在喊钱够了,可依旧有人在继续投放。
 直至太阳西斜,那个庞大的钱堆前终于没人了。
 “三司的清点吧。”
 苏轼很有使命感的站在边上,看着几个小吏在数钱。
 这些钱都是零散的,这么一大堆,几个人得数到什么时候去?
 “去求援!”
  稍后三司又派人来了,这次人很多。
 “那么多钱?”
 “对啊!赶紧来数吧。”
 一群人在边上数钱,然后把钱串好堆放在大车上。
 苏轼很忙,来回看着各处的结果。
 “三千六百二十七贯八十五文。”
 “那么多?”
 苏轼欢喜的道:“却是够了,够了!”
 一百多户人家,每户能多拿二十多贯钱,加上抚恤,算是有底气了。
 “赶紧运回去,回头按照名册发送……”
 大车缓缓而行,老牛哞哞的叫唤着,从容不迫。
 苏轼站在州桥边上,突然就笑了起来。
 “笑什么?”
  沈安此时才露面,苏轼回头道:“某笑那些人不懂民心……”
 “那你认为民心是什么样的?”
 苏轼这货就是个浪漫主义色彩浓烈的家伙,沈安一直认为他不适合做官,而适合做诗人。
 苏轼拍拍因为数钱而弄脏的手,目光中有些憧憬,“以往某以为民心不足凭,一切还是要朝中和官家做主才好。可今日某却看到了民心的作用,垂垂老矣的老妪,手脚粗糙的妇人大汉,垂髫的孩子……也有大腹便便的商人,这些人以往不会为了一件事聚集在一起,可今日却都来了。”
 这人倒是领悟了些东西。
 “知道是为何吗?”
 沈安诱导道,可苏轼却摇头。
 这厮能想到这些就不得了了,进步之巨大,让人欣慰。
 他看着沈安,“安北你狡猾些,给某说说。”
 “这个和狡猾没关系,是天分。”
 沈安和他缓缓步行回去,“百姓首要是吃饱穿暖,这是第一,朝中理事当以此为先。”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能威胁到他们吃穿的有哪些?比如说灾荒,那么朝中赈灾,并妥善安置了灾民,这就是得了民心。比如说今日,百姓为何会群情激昂?”
 苏轼摇头,“感动?”
 “感动是有,但不是主因。”
 沈安分析道:“大宋面临着危机,朝中的重臣们在装傻子,百姓也跟着装傻子,大家都当看不见。于是浑浑噩噩的,该喝酒就喝酒,该上青楼就上青楼,可此次西北大战却惊醒了他们的美梦,他们知道大宋有麻烦了。”
 ……
 第一更送上,求月票!
第680章 金肥丹,把柄
 “二陈汤,凉悠悠的二陈汤呐!”
 小贩推着小车在叫卖,沈安带着苏轼过去要了两碗。
 “味道不错,消暑开胃。”
 两人喝了二陈汤,顺着屋檐下缓缓走动。
 “西夏人威胁到了大宋,威胁到了百姓的生活,明白吗?”
 苏轼渐渐想通了整件事:“陕西路那边若是被突破,李谅祚就能一路冲杀过来,到时候汴梁就会被波及……那句话……我们的身后就是汴梁,这句话震撼了百姓。”
 “继续保持!”
 沈安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加快了脚步。
 早上出来时果果说晚饭想吃冷东西,他琢磨了许久,准备回家做拌面。
 拌面啊拌面,要酱料好,面条要筋道。
 “继续保持?”
 苏轼觉得自己被轻视了:“你什么意思?觉着某以后还会犯错?”
 “没错。”
 苏轼不犯错才是一件奇怪的事儿,这厮从进入官场开始就在犯错……
 “你不适合做官。”沈安也不怕打击他:“等元泽回来了,让他好生给你说说这里面的关窍。”
 苏轼避过了一个大汉,然后跟上去,不满的道:“那你为何不说?”
 “某怕会打击的你再无做官的心思。”
 “可元泽的话更毒啊!”
 “他只是毒舌,某却是从灵魂深处在敲打你,所以你选哪个?”
 苏轼犹豫了一下,“当初你给某治病的时候,看着很老实纯良,可后来某才知道,你是表面纯良,暗地里却……有些黑心,算了,某还是等元泽回来吧。”
 我黑心?
 沈安被气笑了,说道:“今晚吃凉面,你的少一半!”
 苏轼冷笑道:“某今日觉着气势不错,定然能写出一篇好字来……”
 “那……晚上你想吃什么只管说。”
 “你怎么这般不要脸?”
 “要脸怎么占便宜?”
 “不要脸!”
 回到家中后,已经有人在等候了。
 陈忠珩干咳一声,问道:“官家问你,今年的麦能增收多少?”
 沈安一怔,陈忠珩叹道:“你还经常说那些人不分五谷,可你自家都不知道麦子已经收成了,就要晒好了,丢不丢人?”
 “噗!”
 他带来的内侍在边上捂嘴笑了,沈安看了这个内侍一眼,镇定的道:“某当然知道,只是最近比较忙。”
 “忙着偷懒?”
 陈忠珩看了那个内侍一眼,眼中有些怜悯之色:“明日大王和宰辅也要去,回头禀告给官家。”
 沈安应了,然后说道:“某这就去做冷面,老陈可想吃一碗?”
 “哎呀!这个时辰……”
 陈忠珩心中千想万想,可却矜持的看着天空,然后屁股还夹了几下。
 “很快的。”
 沈安进了厨房,曾二梅打下手,没一会就弄好了。
 泡在冰水里的面条随便取用,边上全是酱料和作料。
 冷面弄进大碗里,然后来一大勺沈家秘制的酱料,随后就是各种作料。
 陈忠珩搅拌着冷面,口水狂吞,“那酱料……”
 沈安大气的道:“二梅,给老陈弄一罐子酱料。”
 “酸!”
 “辣!”
 “麻!”
 “鲜!”
 陈忠珩只觉得各种味道在嘴里搅合着,让他恨不能一口就把冷面全吃了。
 等吃到最后时,他有些不舍的减缓了速度。
 “安北兄……”
 赵顼竟然来了,正在细嚼慢咽的陈忠珩尴尬的被捉了现场,他起身时还端着大碗,“见过大王。”
 赵顼皱眉,吸吸鼻子,说道:“吃你的,吃了再回去。”
 “臣吃好了,吃好了。”
 陈忠珩干笑着告退,但还不忘拎着沈安送的一罐子酱料。
 “是个聪明人!”
 “对。”沈安说道:“他放下碗马上走,这是尊重你。拎着罐子回去是给你把柄,这个把柄你要不要?”
  收受外臣的礼物,这是个把柄。
 “不要!”
 赵顼吸吸鼻子,说道:“午饭没吃。”
 沈安带他坐在屋檐下,喊道:“二梅,给弄一份凉面来!”
 “知道了。”
 曾二梅最近在准备嫁人,说话的声音却依旧豪迈,让沈安很是欣慰。
 赵顼靠在墙上,感受着背后传来的凉爽,说道:“此次西北我没赶上,下次,下次我一定要去。”
 “你去不了!”
 沈安知道少年意气风发,觉得世界无限可能的心态,“这是沙场,很危险,不信你问子瞻。”
 苏轼正在吃凉面,闻言随口道:“某杀了一人,很轻松!”
 说完他觉得不对劲,抬头就迎上了沈安带着杀气的目光。他干笑道:“危险,很危险,某差点就被砍死在那,幸而宝玉一箭救了某……”
 赵顼悠然神往道:“竟然这般?那肯定很有趣。”
 “有趣个屁!吃面!”
 沈安没好气的打断了他的憧憬,两人蹲着吃了面,赵顼才说了来意。
 “今年汴梁周边的麦田势头不错,朝中多有议论,有人说若是能有沈家庄的那等收成,回头就回家种地去……”
 呃!
 沈安好奇的问道:“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