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大丈夫-第7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怪某,都怪某啊!”王东捶打着脑袋咚咚有声,“某白活了多年,竟然看不出这是个骗子,是某害了一村的人啊!”
  村民们有的蹲在地上发呆,有的在嚎哭……
 大部分人都在发呆,那种绝望感弥漫开来。
 一个三四岁的女娃子牵着母亲的手站在边上,突然说道:“娘,饿了。”
 她的母亲茫然道:“没吃的了,要留着,不然会饿死。”
 饥荒的回忆大多来自于长辈的口口相传,那种惨烈让人绝望。
 赵顼摇头,突然喊道:“你等为何在这里哭嚎也不愿意去挖渠?难道眼泪能浇灌土地吗?”
 王东泪流满面的道:“大王,太远了呀!咱们这点人不管用,路上那些村子也不会让。”
 “信不信我?”
  赵顼说道:“某叫做赵顼,当朝皇子,若是信我,那就跟着来。”
 他转身往村外走去,王东迟疑了一下,然后喊道:“跟着大王去,都跟着。”
 一村的人都出动了,只要能走动的都跟在赵顼的身后,心中怀着那么一丝希望。
 走到村外,赵顼指着右前方说道:“那边是汴河,三里地是吗?来人。”
 “大王。”
 “去邙山书院,让他们马上出个主意,用什么挖渠最快。”
 “是。”
 侍卫打马狂奔而去,赵顼回身道:“给我锄头。”
 “大王,不敢啊,小人不敢。”
 王东拎着一把锄头,哪里敢让赵顼动手。
 “拿来!”
 赵顼一把抢过,然后选了一条直线,就奋力挥动锄头。
 村民们傻傻的看着,觉得这个有些不大现实。
 当朝皇子在俺们村挖渠……
  说出去没人信啊!
  可它确确实实就发生了。
 那些侍卫也在寻摸工具,数十人一起挖渠,一点点的,但进展看得到。
 王东回身抢过一把铲子,喊道:“大王为了咱们在挖渠,还等什么?都是畜生吗?赶紧动手。”
 村民们如梦初醒般的冲了过来,瞬间现场就被淹没了。
 泥土被挖出来,然后被丢在两边,沟渠越挖越深……
 村民们看着最前方那个年轻人,希望渐渐又重新涌动起来。
第903章 万众一心,事无不成
 “陛下,此次旱情范围不大,但却厉害。汴梁周边的水源虽说水位很低,但灌溉还是够了,所以旱情还好,就是那些远离河流的村子,怕是要难熬了。”
 汴梁有最多的官吏,最多的军队,所以消息飞快就传进宫来。
 赵曙问道:“可有办法?”
 “挖井。”韩琦说道:“挖井很麻烦,那么多田地……但臣已经安排下去了,让他们尽量打井浇灌。”
 赵曙心情不渝,“汴梁周边多年未旱,官吏们都懈怠了吧?”
 “是。”韩琦也恨得牙痒痒的,“那些官吏轻忽,导致那些沟渠大多堵塞,此次旱情一出,原先的水利大多都废掉了。否则汴梁哪里会担心这个。”
 汴梁坐拥庞大的水系,水利资源大抵冠绝大宋。
 但越是如此,遭遇旱灾后就越显得耻辱。
 “查!”
 赵曙怒道:“包拯呢?他到哪了?告诉他,严查!”
 他鼻息咻咻,韩琦担心他犯病,就微笑道:“陛下放心,包拯出去,若是拿不到人,他怕是没脸回来。”
 曾公亮心领神会的道:“是啊!包拯在三司待久了,每日案牍劳形,怕是早就盼望着能出去咆哮一番,臣觉着那些官吏怕是会颤抖吧!”
 他突然苦笑道:“说句私心话,陛下,臣真是怕了包拯,巴不得他最好去了外面为官别回来,不然每次听到他的咆哮,臣哪怕不心虚,可依旧会觉得心颤。”
 这位是被包拯的咆哮弄出了一点小毛病。
 赵曙的火气渐渐消散,这时有人来禀告。
 “陛下,大王在城外的陈埠村……他……他在挖渠呢!”
 啥?
 赵曙有些晕,“他挖什么渠?”
 来人说道:“那陈埠村遭遇了旱情,大王带着一村的人在挖渠,准备挖到汴河边上引水灌溉。”
  “啧!”
 赵曙有些头痛了。
 “他是皇子,怎么跑到那地方去了?还挖渠……”
 这个儿子的特立独行让赵曙有些头痛,所以就多了几分尖刻,“他是皇子,不是官吏,更不是农户……”
 作为皇子,你需要的是全局视野,而非是局限于一地一人。
 当然,作为皇子,你需要作秀,但要选对地方和事情。
 去帮农户挖渠,在这个时候你觉得合适吗?
 他苦笑道:“那些沟渠一挖就是十天半月,到时候他半途而废,不知道多少人会讥讽。年轻人做事就是冲动啊!不过诸卿想来也曾经历过……朕那时就是这样,做事冲动,路见不平就会不管不顾……年轻……真好啊!”
 韩琦说道:“是啊陛下,当年臣面临考试时,只觉着浑身发紧,脑子发蒙,一直在默念自己能中举,和疯子一般。”
 曾公亮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就装模作样的叹息道:“那年先帝登基,臣父令臣进京恭贺,先帝仁慈,封了臣的官,可臣那时得意洋洋,意气风发,只觉得天下再无事物能拦着自己,就婉拒了……如今想来,臣当时真是轻浮!”
 这个曾公亮,真特么不像话!
 韩琦瞥了曾公亮一眼,心中警钟长鸣。
 大伙儿说这些就是在自曝其短,让官家安心。皇子年轻冲动了些,可咱们谁没年轻过?谁没冲动过?所以出去别说皇子的坏话,见到别人说要呵斥。
 这就是赵曙和韩琦说那些话的原因。
 可曾公亮不同,这货当年奉父亲的命令进京恭贺赵祯登基。赵祯就喜欢用官职来砸人,觉得这个年轻人顺眼,就顺手砸了个大理评事。可谁曾想曾公亮心高气傲,压根看不起荫萌的官职,于是乎就婉拒回家了。
  哥要科举出仕,不稀罕你给的官职。
 又等了两年,曾公亮参加科举,一举高中,从此就走上了人生赢家的大道。
 可在这个时候,这个场合,你曾公亮炫耀这个有意思吗?
 韩琦的这一眼让曾公亮心中暗爽。
 你年少中举,哥也不差啊!
 两个宰辅在别苗头,赵曙视而不见。
 “陛下,邙山书院开始集结了。”
 “什么?”
 ……
 书院里,沈安站在前方,数百师生列阵。
 “汴梁遭遇了旱灾,无数农户面对着开裂的土地,干枯的麦子欲哭无泪,咱们该怎么办?”
 来求援的侍卫站在边上有些懵。
  赵顼让他来是求方案的,可沈安得了消息后,就让书院全部停课,所有人列阵。
 再看看边上的锄头铲子,这是要干啥?
 沈安沉声道:“天灾无情,可人有情!某教导你等要以天下为己任,可什么是天下?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就是天下。如今天下有难,我辈当如何?”
 学生们齐声高喊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侍卫在边上听的热血沸腾,恨不能扛着锄头去杀敌。
  “杨彦。”
 “山长。”
 沈安吩咐道:“那边是田地,挖渠省事,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带人去出云观那边,就说是我说的,让舍慧打造锄头铲子,用好钢……”
 杨彦一怔,问道:“山长,那些钢料都是三司预定的……”
 “都什么时候了?哪管什么三司,动手!”
 “是。”
 “出发!”
 沈安一挥手,学生们列阵而出。
 王雱带队去,沈安留守,“这几百学生就是一支军队,军队出征,后勤最为重要,某在这边组织好补给,每日三餐,还有防暑的药材……能想到的都准备好,让人送到城外去。你盯着学生们,别出事。”
 “好。”
 王雱的话不多,但只要答应了,就没有办不到的。
 “书院出门了。”
 武学巷里,数百人整整齐齐的快步走,周边的百姓都好奇的出门看。
 “还扛着锄头和铲子呢!他们这是去哪?”
 等路过太学大门外时,门子一愣,就喊道:“这是要去哪?”
 没人回答他,带队的教授喊道:“都快些。”
 不出动则以,一旦出动,必须要拿出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让汴梁人看看邙山书院的底气。
 这是沈安的交代,所以教授们恨不能盯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打起精神来。
 “都打起精神来,昂首。”
 一个个学生昂首走过太学,门子嘀咕道:“傲什么傲,咱们可是太学呢!”
 他赶紧把消息禀告给了郭谦。
 “扛着锄头和铲子出去了?”
 郭谦觉得有些古怪,“罢了,沈安做事千奇百怪,别去猜,越猜越头疼。”
 而杨彦带着一批人到了出云观,转达了沈安的吩咐。
 “锄头铲子?那简单啊!”
 这些东西对于如今的出云观来说真的简单的不行。
 “都来。”
 舍慧召集了道士们,随即火星四溅,敲打声回荡在出云观的上空。
 ……
 赵颢觉得这一切很新奇,所以也弄了一把锄头在挖渠。
 锄头的使用有诀窍,不懂的人只会用蛮力,没多久就会力竭。
 “大哥……”
 赵颢挖不动了,而且觉得手心痛。
 赵顼回头,杵着锄头道:“伸手。”
 赵颢张开手,手心三个水泡。
 “怪不得那么疼。”
 从小在郡王府里的日子还算是不错,后来进宫后更是锦衣玉食,基本上没受过什么苦的赵颢傻眼了。
 “这是什么?”
 “水泡,那个……来个人,用头发给他弄弄。”
 有侍卫过来,恭谨的道:“最好还是用祁国公自己的头发。”
 “还有这说法?”
 “对。”
 赵颢苦着脸拔了一根头发,侍卫熟练的用头发穿破了他的水泡。
 王东在后面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村民说道:“看看,那可是皇子,可为了咱们陈埠村,连水泡都弄出来了,去,叫人去弄些吃食,回头那些贵人饿了好吃。”
 村民眼神绝望,“家里的粮食没多少了。”
 要是今年的旱灾解决不了,那些存粮就是救命粮……此刻动用,那就是搏命。
 前面的赵顼听到了,就拒绝道:“不必了,我等自备了干粮。”
 村民心中一松,笑道:“要的要的。”
 赵顼摇头,吩咐道:“去城中采买些干粮来。”
 有侍卫上马而去。
 王东羞愧的道:“鄙村穷困,可终究有些粗茶淡饭……”
 这不是他抠门,而是真的舍不得啊!
 此刻的天灾对于大宋的农户来说就是天命,每一次旱灾或是水灾,就会产生无数破产的灾民。
 以前这些灾民会被编为厢军,可现在却没了这个规矩,他们能怎么办?
 “怎么又回来了?”
 有侍卫发现去城中弄干粮的侍卫又回来了。
 赵顼皱眉道:“去看看。”
 没等人过去,那侍卫就喊道:“大王,来人了,来了好些人。”
 赵顼杵着锄头,手心处的水泡火辣辣的疼痛,可他却只能忍着。
 你是皇子,未来的太子,出手挖渠就要有始有终,没干多久就说是手心起泡……百姓会嘲笑你,觉得你这等贵人还是回宫去享受清凉吧。
 所以他一直在忍着。
 “好多人!”
 数百学生整整齐齐的出现在前方,赵顼的眼中一热,问道:“为何来了?”
 王雱近前说道:“山长有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天下,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皆是天下。天下有难,书院不能袖手旁观,所以我们就来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所有人都在琢磨着这句话。
 “干活了!”
 书院的学生们加入了进来,进度骤然一快。
 赵顼的眼睛有些热,他低下头说道:“只要人心如此,万事皆能成。”
 万众一心,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