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大丈夫-第7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和小娘子有关?”
 不得不说,陈洛的联想能力不错。
 但闻小种不再说话,直至入睡。
 第二天凌晨,沈安和果果照旧在家里跑步。
 闻小种也出现了,他依旧在练刀。
 “哥哥,他练了好久了。”
 她练习双节棍的时候,时间长一些就受不住,可闻小种怎么能坚持那么久呢?
 “嗯。”
  沈安知道闻小种这是在自虐,不准备干涉。
 早饭后,沈安又去赏玩了那柄汉剑。
 “好剑呐!”
 这等宝贝若是在后世现身,那就是价值连城。
 沈安摩挲着剑脊,感受着那些棱角,想起了后世的那柄汉剑。
 那柄汉剑原先被蛮清收藏,后来京城被联军攻陷后,无数珍宝就此成为了侵略者们的战利品,那柄汉剑也跟着漂洋过海,在某个老牌帝国的博物馆里成为了珍品。
 这个不妥吧?
 沈安想了想现在的那个老牌帝国已经立国了,正处于金雀花之前的王朝。
 哪天去看看?
 这个想法一旦出现,就没法消散。
 沈安想去弄些有异域风情的宝贝来,然后在汴梁建造一座博物馆,把那些宝贝弄进去,供人观看。
 “这些都是钱啊!”
 沈安深情的抚摸着汉剑,觉得这应当是沈家的传家宝,以后他应该留下遗嘱家训,谁敢卖传家宝,那就不是沈家子孙,出族。
 只是按照他的有钱程度和有权程度,以后估摸着能成为传家宝的东西会很多,大抵子孙会为了怎么保存而发愁。
 “哈哈哈哈……”
 沈安想到这里不禁就笑了。
 “安北!”
 听到这个声音后,沈安手忙脚乱的准备把汉剑收起来,可惜却晚了些。
 曹佾一进来就说道:“宫中召集议事,官家要决断谁去北方,咱们兄弟……咦,那是什么?”
 沈安尴尬的握着汉剑道:“这个……”
 “这宫中就要决断谁领军前去北方了,你……你竟然还没把这柄汉剑送给韩琦?”
 曹佾悲愤不已,觉得自己怕是上当了。
 被人当场抓包的沈安很尴尬,但他随即认真的道:“目前情况不明,韩琦不一定能去。”
 啥?
  曹佾反怒为喜,“哥哥信你的判断,看谁去北方就送给谁。”
 “对,就是这么着。”
 沈安发誓回头就把汉剑给收藏起来,谁都不给看。
 “郎君,宫中来人了,让您进宫议事。”
 沈安霍然起身,拔出长剑,大笑道:“某要去北方了,哈哈哈哈!”
 这可是大宋和辽人的第一次正面对垒,大军云集,若是应对不好,宋辽大战顷刻间就会爆发。
 这样的大场面沈安不去会吐血。
 曹佾羡慕的道:“安北,哥哥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好说好说!”
 沈安一路急匆匆的进宫,正好宰辅们刚到齐。
 “陛下,钱粮都准备好了。”
 包拯出班,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让君臣都觉得热血沸腾。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赵曙的眼中多了凝重,“辽人挑衅,他们以为大宋会继续忍气吞声,可朕想告诉耶律洪基,那样的日子他再也看不到了!”
 这话极为提气,韩琦挺胸腆肚,说道:“再想让大宋低头,那是做梦!”
 大宋何时这般扬眉吐气过?何时这般大胆过?
 君臣都觉得太酸爽了。
 “此次北行,要不卑不亢,这一点要谨记。”
 “陛下英明。”韩琦率先颂圣,他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自己定然能梳理的井井有条。
 耶律洪基要是敢哔哔,老夫就和他来一场又如何?
 这一刻韩琦自信满满,觉得这天再也遮不住自己的眼,这地……
 “包拯!”
 赵曙开口了,打断了韩琦的遐思。
 包拯出班。
 赵曙看了韩琦一眼,说道:“韩卿掌总朝中,你若是不在,怕是不妥……”
 老韩啊!你看看朕多看重你,把你比作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一个,你可觉得舒爽了?
 韩琦的脸颊颤抖了一下,心中悲愤不已。
 包拯上次去过西北了呀,这次不该是老夫去的吗?
 而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那个是权臣啊!
 自古权臣可有好结果?
 没有啊!
 这一刻悲伤逆流成河,韩琦抑郁了。
 合着老夫不但是去不成,而且还被打上了近似于权臣的标签?
 官家,您这个怕是有些不妥吧?
 韩琦仿佛看到了那些御史在不怀好意的盯着自己,背地里都在嘀咕着权臣这个词。
 ……
 本月最后一天,双倍月票,爵士求票了。
第974章 沈安,你这个骗子
 赵曙思虑了很久,他从朝局的高度思索着。
 韩琦是个出头鸟,有他在,无数攻击都会被过滤掉,或是被拐弯。
 宰辅里有这么一个角色,对帝王来说就是幸运。
 赵曙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韩琦之后谁能担当这个角色。
 帝王不能直面攻击,这不是畏惧,也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因为威严不容触犯。
 那么下一任出头鸟是谁?
 赵曙有些担忧这个问题。
 可韩琦却在悲愤之中,他觉得自己这个权臣的标签再也洗不掉了。
 而且赵曙是帝王,他说出来的话不能反悔,韩琦也不能去要求他反悔。
 咋个办?
  老夫的名声要臭了,咋个办?
 而赵曙也有些坐蜡了。
 他觉得自己那话会给人遐思,若是有人借机攻击韩琦,会很麻烦。
 “咳咳!”
 就在这个时候,沈安出班说道:“陛下,韩相这些年算是劳苦功高,大宋上下都有口皆碑。可总有些人不做事,也见不得别人做事。他们喜欢弹劾那些做事的官员,比如说韩相……”
 老铁,你真够意思啊!
 这一刻韩琦感动了,觉得沈安就是自己的知己。
 沈安继续说道:“那些人的背后有着庞大的势力,韩相……恕臣直言,他的力量远远不及那些人,只是有陛下您在震慑着,那些人才不敢肆意妄为……”
 这话拍了赵曙的马屁,顺带给韩琦解围,当真是妙不可言。
 韩琦感激,赵曙欣慰,沈安这个一石二鸟的手段让包拯不禁含笑抚须,觉得自己的教导果真是效果非凡,把沈安这个愚钝的小子都教成了这么一个聪慧的官员。
 沈安话锋一转,“陛下,对付那等人就得要韩相这等强硬之人,越强硬越好。”
 这话要是传出去,‘那些人’将会把沈安恨之入骨。
 “那些人的眼中没有大宋,没有国家,他们口口声声的喊着什么……我对大宋忠心耿耿,我是饱学之士……可做的事却和这些不相干。臣在此放肆说一句,这些人都是虫子,对大宋有害无益。若是能灭了他们,至少还能节省粮食。”
 卧槽!
 在听政的赵顼看到韩琦捂脸,好似感动的模样,可从他的角度仔细看去,韩琦好像是在苦笑。
 这特么……老夫的胆子没沈安的大啊!
 韩琦只是凶,可沈安却喜欢开地图炮,一炮轰的那些既得利益者们满头包。
 官家不会恼火吧?
 赵曙没恼火,心中还有些释然。
 韩琦之后还有包拯,包拯之后不是还有沈安吗?
 大宋的出头鸟和喷子永远都不会少,朕安心了。
 心情一好,赵曙觉得群臣都长得眉清目秀的,他含笑道:“人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包卿六十余岁依旧执掌三司,想来会成为一段佳话。朕看你精神抖擞,比许多年轻人都强,可能骑马吗?”
 这话里的暗示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老包,能不能再度出发?
 包拯心情激荡,躬身道:“臣……万死不辞!”
 陛下看重老夫,这是何等的隆恩啊!
 这一刻包拯的眼眶湿润了,落在赵曙的眼中,这便是忠心。
  “包卿……叫了御医来,给包卿看看。”
 赵曙的话让包拯哽咽着下跪,“陛下厚恩,臣……臣如何能报啊!”
 这个确实是厚恩,一般人都享受不到。
 秦时,王翦出发后不时写了奏疏回去,向始皇帝索要各种好处,以此来安他的心。
 可赵曙和包拯却简单了许多,一个叫御医来给臣子看看身体,预防一下。一个热泪盈眶的谢恩……
 赵曙施恩,包拯谢恩,这便完成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沈安在琢磨着怎么和包拯建议让曹佾也跟着去,好歹把那柄汉剑给收了才好。
 “此次出去……曹佾长进不小,也跟着去吧。”
 曹太后那么识趣,让赵曙十分满意,于是就给了回报。
 沈安一怔,旋即觉得有些荒谬。
 合着不用我出力,这事儿就成了?
 他有些心虚,但信念很坚定。
 汉剑哥绝不会还回去。
 赵曙见他神思恍惚,就皱眉道:“沈安这是在想什么那么入神?”
 “臣在想怎么和辽人打交道。”
 沈安是外交专家,赵曙闻言就问道:“你以为如何?”
 沈安笑道:“臣以为和他们打交道,首要就得不要脸。其次就是敢拼命。”
 赵曙点头道:“不要脸……敢拼命,说的甚是。”
 韩琦不能去,曾公亮心情大好,于是就赞道:“辽人不要脸,咱们若是顾这顾那的,他们就会占便宜,所以还是不要脸的好。至于敢拼命……辽人喜欢吓唬人,喜欢耍横,不过横的怕不要命的,咱们不能心虚。”
 “正是这个道理。”赵曙说道:“沈安于外事有造诣,此次跟着去,好生看好包卿……”
 “是。”
 “不可肆意妄为。”
 “是。”
 这一刻的沈安老实的和鹌鹑似的,赵曙含笑道:“这般老实,难得。罢了,诸卿各自去忙。”
 群臣散去,赵顼被留了下来。
 陈忠珩递过去一杯茶,赵曙接过喝了一口,问道:“为何要让包拯去,而不是韩琦?”
 这是考教,随后就是指教。
 赵顼想了想,“朝中需要人来掌握大局,曾公亮不稳,欧阳修不能,韩琦在最好。”
 韩琦能掌握大局,有首相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
 赵曙点头,满意的道:“这只是其一。朝政如何平衡是一门学问,我为何要让包拯去北方?”
 “立功?”赵顼的反应很快。
 “没错。”赵曙欣慰的道:“让他立功,回来之后看看,若是需要……政事堂里也该有些新面孔了。”
 包拯要发达了呀!
 只要此次他能妥善处置了北方之事,回来就是大功。
 而赵曙大抵就是准备利用这个大功把他弄进政事堂里去。
 果然啊!帝王都是九窍心肠。
 赵顼拱手受教。
 赵曙见他恭谨,就笑道:“你也长进了不少,那沈安今日这般老实,很是难得……”
 赵顼心中发笑,觉得自家老爹怕是被沈安迷惑了。
 边上的陈忠珩再也忍不住了,低声道:“官家,将在外啊!”
 “嗯?”赵曙一怔,旋即就苦笑道:“是了,等到了北方之后,除非包拯愿意约束他,否则沈安就是出笼的猴子,怕是会上蹿下跳,无法无天啊!”
 他回忆了一下,说道:“以前他在交趾和北方都留下了京观,此次去北方,辽人定然会和他针锋相对……辽人有大军在,他会不会胆怯?”
 “官家,他就没怕过这些。”
 赵顼笑道:“他会怕自己的妹妹哭,会怕儿子嚎哭,就是不怕辽人和西夏人。”
 “那我倒是要期待一番,看看他和辽人会如何斗智斗勇。”
 赵曙喝了一口茶水,惬意的道:“明日万胜军演武,看看如今的大宋军队什么样了,可威武……”
 ……
 沈安此刻就在斗智斗勇。
 皇城外,一直在等候的曹佾见到沈安出来,就上前问道:“安北,此次是谁去?可成了吗?”
 “是包相。”沈安点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