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丈夫-第9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安的脸颊抽搐着,“陈大年还活着?”
管事一脸钦佩之色,“是啊!这不卧床多年了,多少郎中来了都摇头,连药方都不开。都说他活不长,可就这么磨到了现在,当初那些说他活不长的郎中已经死了三个了。”
沈安不禁叹服,“这便是传奇啊!”
赵曙带着人缓缓策马进来,见庄户们蜂拥而至,甚至还有狂奔而来的,不禁微笑道:“这些庄户很是淳朴啊!”
韩琦笑道:“官家,如今他们都能增收,日子好过了不少,这些好日子都是官家您给的,他们感激之情真挚。”
“是啊!”曾公亮指着前方赞道:“官家您看,那个小伙子背着一个老人家,跑的多快啊!官家,这便是忠心耿耿,这便是……官家?”
赵曙呆了。
“官家来了!”
“快过去,让你翁翁沾沾福气……”
赵曙想到了赵祯来沈家庄时的那个陈大年,那个陈大年都说要死了,可见到了赵祯后,竟然又活了下来。
后来他也来过一次,陈大年依旧来沾福气。
这人竟然还活着?
赵曙只觉得一股子凉气从心口窜了起来,觉得有些冷。
“官家……”
陈大年被儿子陈小年搀扶下来,近前后挣扎着跪了下去,颤颤巍巍的道:“多谢官家赐福……小人才能活到现在。”
朕……朕有些心慌啊!
这事儿真的很诡异,赵曙不知道是否真被他借了福气去。
陈大年抬头,满是皱纹的脸上全是崇敬,“官家万岁……”
他说的很是诚恳,真心希望官家万岁。
可上一个官家在被他沾福气之后,没多久就驾崩了啊!
赵曙有些心慌。
“都散了吧,散了吧。”
沈安来了,看到这个场景不禁也有些无奈。
“官家下次再来啊!”
陈小年目送着赵曙被沈安迎着去了作坊,忍不住招手喊道。
赵曙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该来这里,陈忠珩却有些扛不住了,“官家下次……别来了吧。”
赵曙下意识的点点头,沈安见了心中好笑,等进了作坊后,看着一堆药丸,大家都忘记了刚才的事儿。
韩琦拿起一枚药丸,看着上面的字,“大力丸……”
“是啊!大力丸。”沈安想了不少名字,比如说‘一条柴’,‘焚身丸’,最后觉得自己为人父了,还是要给芋头做个好榜样,就改名为大力丸。
“这字不错啊!”
欧阳修把药丸凑到眼前仔细看着,赞道:“怎地有些眼熟呢?”
韩琦也看了看,捂额想了想,“这是……苏轼的?”
沈安干笑道:“是啊!”
“那个年轻人不错。”欧阳修赞了一句,却不知道苏轼被沈安逼着写‘一条柴’,‘焚身丸’时的纠结。
那些字如今就在沈安的书房里,他准备单独留下来,必要时可以拿来威胁苏轼,但更多的是恶趣味。
要是千年后儿孙们发现了那些字,仔细一看竟然是苏轼写的,肯定先是狂喜,然后愕然发现这个内容好像有些不大对劲。
‘一条柴’,‘焚身丸’……卧槽,苏仙在大宋竟然也干这个?
赵曙打开油纸,嗅了嗅药丸,问道:“这大力丸有何功用?”
这个……
瞬间电线杆上的老中医就附体了。
“咱们这个大力丸啊!它不管你有病无病,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不管是头疼发热还是痨病,吃了咱的大力丸,保证你好……”
包拯觉得这些话有些耳熟,就问道:“若是不好呢?”
沈安下意识的道:“若是不好,那必定是老天要收了你,吃啥药都不管用。”
赵曙点头道:“是啊!天意难违,若是老天要收了你,就算是有仙丹都无用。”
韩琦也说道:“那年臣家中的管事就是这样,前日看着还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可不过是两日,这人竟然就这么去了,臣叫了几个名医来诊治,压根无用,这便是老天爷要收人吧。”
众人都点头,韩琦叹道:“这人好好的,突然就叫肚子疼,还呕吐……”
沈安觉得这怎么像是急病呢?
众人一阵唏嘘,赵曙发现包拯在发呆,就笑道:“包卿在想什么?”
包拯看了沈安一眼,“官家,这药……臣在想,沈安可会把好药给辽人。”
啧!
君臣瞬间就觉得这事儿怕是有猫腻。
沈安会把好处给辽人?
那不可能吧?
“我本就觉着不大对,什么大力丸,这药名一听就觉得假,还包治百病,那不是仙丹吗?”
赵曙想到沈安当年曾经亲手揭穿了所谓的仙丹,不禁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刚才也是被沈安的一番话给忽悠了,觉得这药怕是好东西。
还是包拯了解这小子啊!
什么大力丸,怕是要命丸吧?
“吃了可会生病?”
赵曙觉得沈安的节操没有半点保证,若是吃了他的大力丸出事,这事儿可没法收场了。
沈安毫不犹豫的拿起一丸药,剥开,丢进嘴里,就这么咀嚼着,和吃糖差不多。
“味道不错。”
见他吃的欢,包拯也吃了一碗,眯眼赞道:“酸酸甜甜的,是不错。”
药难吃难喝,这是大家的固有印象,可这个大力丸竟然那么好吃?
于是大伙儿都上手了,只是赵曙想吃时,陈忠珩摆出了忠心耿耿的模样,说是要试毒,被赵曙瞪了一眼,讪讪的退开。
赵曙吃了一丸药,觉得口舌生津,不禁微微点头。
他吃了一丸,可韩琦却把这药丸当做是了糖丸,不断在吃。
“这药会送到北方,剩下的就是辽商们的事,和臣,和大宋无关。”
沈安给了赵曙最后的定心丸,最后笑道:“这药大王也给了不少建议,所以……老规矩。”
皇室有股子?
赵曙心中一动,就盘算了一下。
“这药值多少钱?”
韩琦已经在算了,沈安说道:“这药吧,全是珍稀药材,为了寻这些药,暗香的人上天入地……”
啪!
包拯忍他很久了,见他墨迹就呼了一巴掌,“说人话。”
沈安捂着后脑勺,赵曙等人含笑看着,心中大抵都觉得很是快意。
叫你嘚瑟,被收拾了吧。
“这个……不多吧。”沈安干笑道:“也就是……几……几十文钱的事。”
“几十文钱?”
韩琦不敢想象的舔舔嘴唇,感受了一下酸酸甜甜的味道。
“这便是大力丸?”赵曙觉得自己怕是听错了,“几十文钱,你竟然敢卖三百文?”
包拯苦笑着,觉得自己怕是没法教导这小子了。
几十文钱的东西,他能翻了十倍的价钱去卖,自古谁做生意有他厉害?
这样的沈安,就算是不做官,做生意依旧能影响天下大势。
这便是天才吗?
“三百文……”
韩琦苦笑道:“老夫一生自傲,可在这里却没脸了。”
这生意暴利的一塌糊涂,而且还能给辽人制造大麻烦,一举两得,堪称是好计谋。
赵曙摇摇头,心中为耶律洪基同情了一瞬。
“咦,怎地饿了?”
韩琦突然皱眉道:“臣早饭吃了不少,怎地现在就饿了?”
沈安挑眉道:“大力丸。”
众人又去了隔壁的香露作坊,在香风中沐浴了一会儿,随后赵曙也觉得饿了。
陈忠珩觉得大力丸定然是好东西,所以偷偷吃了不少,此刻饿的厉害,就问道:“沈县公,走了许久,某却是饿了,不知庄上可有吃食?随便弄些就好。”
赵曙点头,觉得这厮够机灵,去金明池凿冰的事儿再缓缓吧。
于是一行人在沈家庄吃了一顿,然后陈忠珩道貌岸然的说大力丸味道不错,他晚上没事做了想嗑几颗,于是沈安就每人送了一堆。
包拯临走前单独问了沈安:“这大力丸是做什么的?”
沈安很认真的道:“健脾胃……”
操蛋啊!
包拯指指他,“健脾胃的汤药满街都是,便宜的令人发指,你……”
三百文啊!
这个奸商。
……
第三更送上,求月票,晚安!
第12章。关于中午那一章的更新时间变动通知
有书友说中午这一章在十二点半不大好,十二点时边吃饭边看,看完后还能眯一会。而十二点半就晚了些,看完没法打个盹。
大家工作学习辛苦,争分夺秒休息一下是件美事,所以从明天开始,中午那一章更新时间修改为:十二点。
请大家留意。
第1147章 让沈安割了进宫吧
赵顼寻个借口留了下来,和沈安去了书房。
“一份药三百文,成本约有数十文钱。”
赵顼在计算,很简单的数据,他却满头大汗。
“一百人……一千人,最终能有多少人?”
没有一个人数不少算。
“十万人总是有的。还有,这个只有五文钱的成本,某没对官家和宰辅们说实话。怕人多口杂,回头你私下告诉官家。”
沈安随口给了个十万人的数据,但对于这等大型骗术没有丝毫抵抗力的时代而言,十万人怕是打不住。
“五文钱?你……十万人,一人算五份吧?”赵顼在哆嗦,一不小心成本就降低了十倍,他觉得沈安的心肠肯定是黑色的。
沈安点头,“一份肯定是不够的,那些人尝到了甜头,定然会从上到下都增加份额。所以某让工坊现在就全力制作大力丸。”
“五十万份,一份二百九十文,一亿四千五百万……”
这是杂学的数字,赵顼抬头,觉得脑子有些发蒙。
“多少贯来着?”
“一贯就算八百文吧。”
沈安没计算过这个东西,他只是想利用大型骗术搅乱辽国内部。当那些人无心做事,整日都在琢磨着还有谁可以发展成为下线时,辽国……呵呵!
“十八万贯……”
赵顼抬头,眼睛里全是贪婪,“十八万贯啊!能做几年?”
“不,你该问能做多少次。”
沈安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十八万贯,竟然能赚那么多?”
十八万贯若是用在军队身上,就能养出几支精锐来。
军队是一回事,赵曙登基后和臣子们的关系并不融洽,需要造势……
沈安说道:“这生意不会只有一次,那些人会源源不断的进货,那十万人就能形成一个循环,在耶律洪基下禁令之前,咱们少说能挣到百万贯。”
“百万贯啊!”
沈安问道:“宫中如今的日子如何?”
“还行。”
原先赵曙从小金库里弄了不少钱给外朝,宫中的日子……一言难尽啊!连曹太后都重操旧业,开始了纺织。
幸而有玻璃生意横空出世,宫中得了好大一笔分红,于是度过了难关。
难关是过去了,可宫中的人口不少,富裕谈不上。
汉唐时,皇室的日子堪称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到了本朝,从仁宗开始,皇室的日子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个不妥啊!
沈安指指计算的纸,说道:“官家最近太过强硬了,你说说……该怎么和臣子们缓和气氛?”
帝王一味强硬并不好,比如说以后的明太祖,在他的眼中,官吏们大抵都是畜生,于是叫了人盯着他们,一旦发现贪腐,那没说的,直接剥皮实草。
这样的日子官吏们都过够了,若非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手握兵权,大明定然是处处烽烟。
于是官吏们就这么忍耐着,等朱元璋一去,朱允炆就悲剧了。
那些官吏饱受朱元璋的‘虐待’,早就忍无可忍了,朱允炆一登基,大伙儿都觉得机会来了。
各种奏疏进了宫,大抵都是一个意见,让朱允炆行仁政。
何谓仁政?在此时大抵就是摒弃朱元璋的那一套,大伙儿和光同尘。
这是外部因素,内部的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