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大丈夫-第9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头上的赵顼厉喝道:“喝止无用吗?”
 将领瞬间就后悔了。
 某不该请示啊!
 在这等士气如虹,军心民心爆棚的时刻,他这一回身就是错。
 唯一能挽回的办法就是……
 他回身喊道:“上前!”
 一队军士手持长枪并肩前行。
 赵顼在看着。
 辽使不退,依旧执拗的往前走。
 百姓们发现了这个场景,有人喊道:“捅死他们。”
 多年的郁气一朝得到纾解,让这些百姓多了些戾气。
 能看守皇城的都是身材高大的男子,他们一排排的前行。长枪在手,目光炯炯,看着渗人。
 辽使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就这么径直前行,直至枪头被阳光反射的光芒刺痛了他的眼睛。
 “退!”
 将领的眼睛都红了,竟然带着疯狂之意。
 “杀了他!”
 辽使仔细看着,想分辨一下是真是假。
 那些军士楞了一下,旋即加快了速度。
 若是假的,他们的步伐不会变,就算是变也只会变慢。
 这是真敢杀了某?
 辽使心中一冷,脚下一滞……
 他停下来了,可那些军士却没接到命令,依旧在逼近。
 这特么是疯了吗?
 辽使步步后退,边退边喊道:“陛下会震怒,大军将会南下……你们这是在逼大辽……”
 他知道自己现在最主要的是做什么,于是回身就走。
 “你马上回去,去告诉陛下这个消息……”
 使者咬牙切齿的道:“大辽定然会让宋人付出代价。”
 赵曙看到了这一幕,他知道随即而来的就是考验。
 耶律洪基会不会倾力南下谁也不知道,但眼下大宋的心气却起来了。
 他知道这股子心气不能压,所以一切的一切都看天意吧。
 若是要打,难道大宋还会怕你辽人不成?
 “爹爹,孩儿忤逆,罪该万死。”
 赵顼突然跪了下去,赵曙一怔,不禁百感交集。
 被儿子顶了这么一下,他心中的火气一直在,可当众不好发作。
 现在儿子当众跪下,叫的是爹爹,而不是官家,这就是论私。
 他当众宣布取消岁币,天子金口玉言,此事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那么他就不能用这个为借口去处罚赵顼,否则就有虎头蛇尾之嫌。
 现在赵顼论私,说的也是忤逆,这就是随便他处置的意思。
 赵曙走了过去,宰辅们在看着,韩琦想劝说一番,曾公亮低声道:“官家今日的火气不小,再劝小心发病。”
 韩琦心中一动,说道:“罢了,随便官家。”
 赵曙走到儿子的身前,伸手摸摸他的头顶,叹道:“你五岁那年调皮砸烂了为父心爱的砚台,当时你就是这么直挺挺的跪在那里认错……一晃多年过去了……为父……”
 遥想当年,他不禁红了眼眶。
 赵顼抬头,见父亲难受,不禁就膝行一步,抱住他的大腿哭了起来。
 他这等近似于逼宫的行径是犯忌讳的,若是赵曙拿出帝王的派头来,随时就能收拾他。
 可赵曙却只是回想起了当年。
 “你年轻气盛,为父恨不能抽打你一顿,可你大了……”
 赵曙苦笑道:“以后莫要让为父为难好不好?”
 赵顼用力的点头,哽咽道:“是。”
 ……
 今天是12月12日,也就是双十二,而本书也恰好更新到了1212章……
第1213章 认罪,告慰(为白银大盟‘奣临天下’加更1)
 人群还未散尽,沈安就被揪进了皇城之中。
 赵曙板着脸,但嘴角却微微翘起,显然还沉浸在先前的那种兴奋之中。
 沈安看了边上的赵顼一眼,见他的眼睛还有些发红,就说道:“臣有罪。”
 此刻殿内只有赵曙父子和沈安三人在,连陈忠珩都退了出去。
 这便是要刨根问底的架势。
 赵顼没有给暗示,在赵曙的眼皮子底下他也不敢,否则绝对会屁股遭殃。
 “说吧。”赵曙闭眼揉着眉心,兴奋过后就是疲惫,最容易犯病,他需要压住情绪,渐渐平缓下来。
 所谓久病成医,他渐渐的知道了怎么去尽量控制病情,一句话,就是不在乎。
 你不在乎精神上的那些反应,那些反应就会渐渐减弱,直至消失。
 可他是帝王啊!
 这个大宋每日诸多事务繁忙,让他头痛不已,若是不在乎……他觉得自己做不到。
 这便是他的纠结之处。
 “学生是臣鼓动出来的,臣万死。”
 沈安果断为王雱背了锅。
 赵顼抬头道:“不,官家,是臣鼓动的。”
 沈安看着他,微微摇头,示意他别出声。
 赵曙的情绪不明,这等时候容易暴怒,天知道暴怒的赵曙会怎么处罚人,
 可赵顼却昂着头,压根没考虑把这口锅转过去的意思。
 “还讲义气?”
 赵曙冷笑道:“都抢着认罪,却把朕当做了傻子!”
 呯!
 茶杯落地粉碎,赵曙拍着扶手喝道:“那王雱是做什么的?以为朕是傻子吗?”
 原来官家知道啊!
 沈安和赵顼低头,觉得此次在劫难逃了。
 “朕这个儿子定下了进谏之事,王雱……上次果果说了什么?狗头什么?”
 赵曙的眼神冷的怕人,沈安硬着头皮道:“狗头军师。”
 沈安给妹妹讲故事,自然是要好玩有趣,什么狗头军师,什么爆笑父母……
 果果上次进宫寻赵浅予玩耍,就把哥哥说的故事拿出来显摆,赵浅予又去寻了父母显摆,当时赵曙还说沈安不学无术。
 “王雱就是狗头军师!”赵曙想起这几个年轻人干的好事,不禁被气笑了,“大郎要进谏,王雱就出主意,弄了个什么民意查询。你沈安更好,集结了一批人来逼朕就范,好大的胆子。”
 “臣有罪。”沈安低头。
 他很光棍的认罪,赵曙却知道此事的必然性。
 这是赵顼第三次建议取消对辽岁币了,事不过三,三次不同意,皇子的威信就会受损,这也是皇子在出阁之后参政要谨慎的原因所在。
 沈安出手,就是要促成此事,维护赵顼的威信。
 这对于赵曙来说有些残忍,但对于赵顼来说却是及时雨。
 “朕……”赵曙突然笑了起来。
 官家莫不是发病了?
 沈安抬头看去,却见赵曙笑的很是畅快。
 “你为大郎着想,朕若是处罚了你,那心胸也太狭窄了些,罢了,回头你卸掉宗室书院山长之职吧。”
 “是。”沈安一脸沉痛的告退,赵曙看着儿子说道:“你也回去。”
 “是。”
 赵顼没想到竟然没有处罚,不禁喜出望外,然后难免露出了些喜悦的情绪出来。这事儿总体来说他没做错,唯一的错处就是不该逼迫赵曙。
 不过这事儿赵曙却不好处罚他,否则就有恼羞成怒的嫌疑。
 ——官家你莫不是不愿意取消岁币?否则你惩罚皇子作甚?
 赵曙丢不起这个人,但见到儿子的脸上带着轻松的神色,就觉得火气十足。
 他不禁冷冷一笑,“听闻你这段时日的功课多有懈怠,从明日起,每日功课加倍……”
 什么?
 赵顼瞬间就傻眼了。
 ……
 回到家里后,杨卓雪喜滋滋的道:“官家竟然废除了岁币,官人,先前街坊们都在欢呼呢!妾身也很高兴,连肚子里的孩子也跟着欢喜……”
 说着她摸了摸还没鼓胀起来的肚皮,沈安不禁满头黑线。
 “包公来了。”
 老包急匆匆的来了,果果闻讯跑来,欢喜的道:“包公您可许久没来了。”
 “是啊,忙,你回头去家里找包绶玩。”
 包拯很忙,年底更忙,所以只能敷衍了果果。
 沈安和他去了书房。
 “今日之事可是你干的?”包拯的问话很直接,沈安点头,“是。”
 “逼迫帝王,你好大的胆子!”
 包拯盯着沈安,想看到害怕的情绪,可沈安却很淡定的道:“包公,若论大宋谁最想断绝了岁币,那必然是官家。”
 “可官家要仔细思量,平衡利弊。所以帝王从不轻易下决断,便是这个道理。”包拯冷冷的道:“王雱鼓动学生,你鼓动百姓,官家若是把你们丢到琼州去也没人会说什么。”
 “可官家实则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啊!”
 沈安笑了笑,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模样让包拯恨得牙痒痒的,“你就不能好好说话?什么叫做只需要一个借口?官家……他不需要借口。”
 “他需要。”沈安说道:“此事若是由官家提出来,那必然会引发君臣大争论,可皇子却不同,他出头,陛下顺水推舟就做成了此事,而且反手还能护着他,包公,这才是进可攻,退可守。官家的手段可不差,”
 包公指着他,“官家的心思满朝能勘破的不超过五人,可如今却多了个你……你年纪轻轻的就这般心思缜密,天生就是弄阴谋诡计的模样。可怜刘展先前和司马光提及你,说你靠着官家和大王的庇护苟延残喘至今,今日官家定然大怒,回头会让你好看……”
 他苦笑道;“若是刘展听到你先前的话,定然会觉着自己以前就是个蠢货。”
 沈安没说话,也没什么好说的。
 对于帝王这等生物他天生就带着警惕性,就在沈家的一个密室里,摆放着的那些兵器,就是准备在不对劲时杀出汴梁城去。
 “不错。”包拯有些唏嘘的道:“老夫当年在你这般年纪时……”
 沈安盯着他,准备听笑话。
 老包年轻时可是个妈宝男,舍不得离开父母,哪怕是考中了进士都不愿意去做官。
 包拯回想了一下自己年轻时的事儿,然后见沈安一脸等着看热闹的神色,就一巴掌呼了过去。
 沈安机灵的躲了过去,然后担心包拯闪着腰,就伸手去扶了一把。
 包拯没好气的道:“促狭!
 “是是是。”沈安见老头子心情不错,就问道:“那些人如何看此事?”
 包拯盯住了沈安,直至他有些头皮发麻时,才幽幽的道:“刘展等人……包括司马光在内的一群人,他们如今都聚在了一起……”
 沈安突然笑了起来,越来越快乐,最后笑的捧腹。
 包拯狐疑的看着他,冷冷的道:“有何可笑的?”
 沈安揉揉肚子,很认真的道:“其实某还有别的办法能让大王做成此事……绝不会让官家感到被冒犯……”
 “那你为何不用?”包拯觉得这个小子怕是有更大的谋划,他不禁握紧双拳,心中叹息。
 “因为某想到了新政。”沈安自信的道:“范文正当年为何失败?追根溯源就是因为人少了,支持新政的人少了。如今官家在位,宰辅们大多支持新政,可反对者却依旧人多势众,怎么办?怎么去拉拢更多的志同道合者?”
 新政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赤果果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之下,每多一个人手就多一份希望。
 包拯看着神采飞扬的沈安,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人是从众的,哪边人多就往哪边跑。可谁的人多?”沈安微笑道:“今日御街之上,不,是整个汴梁都在为了官家的决断而欢呼。那些官员呢?多少人今日激动的热泪盈眶?今日之后,新政这边会多许多人手,原本在中间游离不定的那批人就会站在官家这边,会站在新政这边。包公,某为的是这个,而不是鼓动百姓去胁迫官家。”
 沈安欢喜的道:“官家就是因为知道这个,所以只是让某去了宗室书院山长之职。”
 “宗室书院很麻烦,容易引发帝王忌惮,所以你去职是好事,也是赏赐。”包拯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老夫老了。”包拯缓缓起身,沈安赶紧过去搀扶了一把。
 “出去走走。”
 包拯微笑了起来,看着很是轻松。
 两人在书房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