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一把大唐-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66。第366章 皇帝的担忧'
“你若是再跟朕打马虎眼,你这个左龙武军大将军怕是就不用当了,李昀的身边跟着的那些个左龙武军精锐里面有没有你的亲信你当朕真的是不知道?你支持太子,只要是把他往好道上面领,朕是允许的,但太子毕竟还是太子,你们所做之事,朕要是不问,尔等倒是可以装聋作哑,朕一旦要是问了,尔等便要据实相告!”
李隆基这回这话一说,那架势真的就好像是生气了一般,陈玄礼再一次的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隆基老爷子虽然年纪上面看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大了,但是脑袋还是十分的厉害的,不管是自己还是李亨,到这个时候显然还不具备背着老爷子干点啥的能耐呢。
“陛下,河东节度使李昀,最近的确是在太原府之中歇息,几乎就是深居简出,但河东道上的事儿却也算是一丁点都没有荒废了。”
李隆基这么一说,陈玄礼哪里还敢有一丁点的隐瞒,赶紧就把自己知道的这点事儿全都说了一遍。
“他在做些什么?”
“他从长安城回到了太原府之后,就开始在河东道募兵,据说先是把那些个牢狱之中的死囚和匪类召集到了军中,根据武艺高低分门别类,不给他们下发银钱,用他们日后的功劳顶罪,将这些人等安顿好了之后,他又开始在百姓之中募兵,据说如今河东道的守军已经又要恢复五万之数了。”
河东道的募兵其实在这段时间吸引着不少人的目光,府兵制崩塌了之后,再加上安禄山反唐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几乎大唐不管是哪一个州郡都是缺兵少将的情况,但是却没有人找到了可靠的办法。
李昀刚刚击溃了安禄山之后,回到河东道几乎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李隆基也没有人马给他,他们原来的人马都要可着在河北道边境的郭子仪来,这些情况几乎每一个大唐的官吏甚至是百姓都是知道的。
但是这才多长时间,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李昀竟然就几乎让自己麾下的兵力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程度,这样的结果那可是让别的节度使和太守都十分眼馋的事。
“嗯……这小子看来还没有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我大唐虽然击溃了安禄山,但尔等可是要知道,那不过就是我们大唐人自己的窝里斗,白白的让吐蕃和回纥他们这样的部族看了热闹了,你别看有的部族现如今对我大唐俯首称臣,要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大唐还是这么点兵马的话,他们可就该到了龇牙的时候了。”
陈玄礼显然并不知道李隆基为啥要跟自己说这些,自己的职责不过就是护佑皇城和李隆基的安全罢了,至于天下间有多少兵马,那可就不是自己管着的事儿了。
李隆基闲谈了几句之后,摆摆手让陈玄礼也走了。
接连找了两个人,李隆基基本上确定了这段时间李昀的确是一直在河东道,而且在李隆基想来,他一定是在忙活着募兵的事儿,因为这么大的事儿,在李隆基看来,没有李昀在太原府坐镇的话应该是没法办好的。
但是李隆基心里面的疑问并没有多大的减轻,安禄山不是一个在临死之前还能够想着栽赃给李昀什么事儿的人,所以李隆基一直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安禄山和李昀一定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经过了这件事,李隆基忽然之间想到,李昀很可能就好像是二十来岁时候的自己一样,看似大大咧咧的什么都好,但是实际上心思应该是十分的深沉,一旦想要做出什么事儿的话,一般人一定是看不出来的。
“他是我皇族之人,又为了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若是没有他的话,恐怕朕如今早就入蜀躲避安禄山了……”
李隆基喃喃的说着这样的话,仿佛是在安慰着自己,但是他还知道,李昀的身上有着另外的一半血统,而且现在巴尔虎部竟然不知道为啥参与到了安禄山这件事里面来,可以想到的是,这个部族在短期内是一定会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的,到了那个时候,乌雅还会信守承诺吗?
李隆基自然是有心想要重用李昀的,甚至于现如今在他的眼里面,李昀就算是跟他的一些个儿子相比,重要性也是更高的。
但是李昀骨子里面的一半胡人之血就是李隆基心里面的一根刺,这件事只要是有暴露出来的可能,基本上在李隆基的心里面就是给他们皇族抹黑。
皇族跟汉人女子生出来的孩子一个个就十分的平庸,跟胡人生出来的孩子就这么优秀,这说明的问题肯定是不可能让老爷子高兴啊。
李隆基到了这个时候稍微有一点后悔了,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把乌雅给放回了巴尔虎部了,当时要是自己稍微狠狠心把她给除掉了的话,那岂不是也就没有这么多事儿了,但是现在到了这个程度,而且是在李昀曾经多次表示过想要知道自己的母亲到底是谁的情况之下,李隆基自然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儿了,毕竟就算李昀是自己的晚辈,是自己的臣子,自己也要懂得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啊。
其实李隆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他之所以对于李昀的事儿如此的敏感,完全是因为李昀在这个年纪所表现出来的能耐远远的强于自己的每一个儿孙。
这让李隆基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他不知道自己死去了之后自己的儿孙能不能镇住一个这样的李昀,万一他们要是镇不住李昀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好在按照陈玄礼和李亨现在正在干着的事儿来看,李昀至少还是站在李亨这一边的,按照这个节奏来看的话,李隆基还算并不是太过担心。
但是按照年龄来看的话,李亨也是足够给李昀当老子了,甚至就是比李昀的老子年龄还要大上一些,这样的话,问题就又来了。
'367。第367章 李昀的威胁'
就算是等到李亨这个太子千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婆那一天,李隆基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也当不了多少年的皇帝了。
自己儿子的身体李隆基知道,那跟自己可是不知道差了多少了,等到李亨死去的时候,李昀正是二十几岁风华正茂的时候,就跟二十七岁登基的自己差不多。
而那个时候的李昀会发展到什么地步,李隆基是不敢想象的,现在的自己尚且都镇不住一个想要反唐的安禄山呢,那个时候的皇帝能不能镇得住李昀,那都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这要是几年前的李隆基的心态的话,李昀就算是没犯下什么错误,那估计也已经是凶多吉少了,毕竟自己的儿子都干死了两个,当然不会在意一个区区李昀了。
但是越是到了年纪到了,李隆基对于自己之前做出来的那些事儿就越是后悔,在现在的李隆基看来,几乎每一个皇族都是十分珍贵的,他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再经历任何一个皇族死去的事儿了。
但是对于李昀,李隆基现在完全就是一种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了,他当然寄希望于李亨能够镇住李昀,但是在他活着的这段时间里面,李隆基要保证的一件事就是李昀必须得老老实实的,不能对着自己藏着任何的心思,要是对自己李昀都敢于藏着什么的话,那之后自己的儿孙们想要控制住李昀就相当于是痴人说梦了。
杨玉环从外面进入厅堂之后,发现李隆基在那唉声叹息的,当时就走过来轻轻的把老爷子抱住,轻声问道:“如今安禄山已经伏法,陛下当是心思畅快才是啊,为何低声叹息?”
这是杨玉环正常对老爷子的关心,所以李隆基听了之后心里面还是稍微放松了一点的。
“此次安禄山被捉住,朕总是觉得里面会不会有些李昀的影子……”
一听到李隆基的嘴里面又说出了李昀,杨玉环当时就打起了精神了,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要不是之前李昀找到自己使出来的那些计策,估计现在大唐还得陷入到跟安禄山的苦战之中呢,但是这件事显然不能让世人知道,所以李昀也只能做个无名英雄了。
这要是之前的话,不管李隆基想要怀疑谁,杨玉环肯定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因为她知道,朝堂里面的那些个臣子巴不得自己赶紧死了才好,但是李昀就是不一样,杨玉环能感受到李昀对于自己的理解,更能感受到自己想要为大唐,为了李隆基做点什么的心情。
“李昀不是已经到了河东道吗?那安禄山是在北边被郭子仪捉住的,怎能跟李昀有关?”
杨玉环装作十分诧异的样子,问出了这么一句。
李隆基这个人其实在自己的臣子面前还是十分能藏的,但是有些个事儿,他必须得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而在他的脑袋里面一直对于朝政一丁点都不感兴趣的杨玉环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这个倾诉的对象了。
“朕之前自然也是想不到这些的,但是安禄山临死之前竟然说出了李昀的名字,听起来倒是好像之前李昀跟安禄山说过什么话,并且说对了。”
李隆基的疑心病,杨玉环那是绝对清楚的,要是因为这件事让李隆基对李昀产生了什么疑心的话,那绝对是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面越发的严重,王忠嗣是怎么没的,不就是被李隆基稍微产生了一些个疑心,再加上李林甫的从中作梗,这才没的吗?
杨玉环当时心念急转,忽然之间脑袋里面闪现出了一点灵光,她马上装作有些诧异的样子,笑道:“这有何让陛下烦心的呢,郭子仪押送着安禄山从北边回到长安城,应当是要经过太原伏的吧,李昀年少气盛的,一旦得知了安禄山要经过自己的地盘,那自然要挖苦他一番的吧?”
杨玉环的这个想法,倒是让李隆基有了些眼前一亮的意思,之前他苦思冥想的,还真就没想到这一层。
郭子仪跟李昀联手打了那么多的仗,俩人之间的关系还是相当的不错的,要是这么说的话,那的确是十分的可能,郭子仪自然也不想要让李隆基知道自己在太原府耽误了时间了,所以之前问询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承认这个事儿。
李隆基听完了杨玉环的话之后连连点头,眉头也渐渐的舒展开了,杨玉环这才微微的松了口气,跟老爷子玩俩人常玩的游戏去了。
杨玉环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帮衬着李昀,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她觉得李昀可能会在李隆基百年之后成为她,甚至于是杨家的救世主。
自己和杨国忠在大唐的朝堂之中树敌实在是太多了,这一点杨玉环是知道的,而现在自己之所以没啥事,那就是众人看在李隆基老爷子的面子上罢了,一旦哪一天老爷子两腿一蹬了的话,这长安城里面想要把他们兄妹除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身在太原府的李昀还真就不知道,就安禄山临死之前的那么一句话,就给自己带来了相当之大的麻烦,他对于自己目前位置所作出的这些个决定都还算是十分满意的,通过了然,李昀时常还能跟自己的母亲通一通书信,跟之前相比,心情已经不知道好了多少了。
而现在李昀除了募兵之外,最大的一个事儿就是跟张玉之间的关系了。
回到了太原府之后的当夜,李昀就把自己母亲写给张玉的书信给张玉看了,张玉看罢了之后,直接就闹了一个大红脸,然后直接就跑出了李昀的房间,一夜也没再回来。
这样的情况搞的李昀还以为自己的母亲在书信之中坑了自己了,但是次日,张玉直接找到了李昀,让李昀直接给自己的母亲张九皋修书一封,自己也给父亲修书一封,只要父亲的回信一到了这太原府,按照张玉的说法,压根就不用什么繁文缛节和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