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一把大唐-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安禄山的想法,他想反唐,必须得找到一个至少说得过去的到底,我打你长安,攻占你洛阳可不是想要推翻了你们老李家的江山,而是替天下人干点啥。
但是现在这个仓促,安禄山实在是一时间也找不出替天下人干点啥的理由了。
这一天,安禄山再次召集了自己麾下的亲信们,众人都到了之后,他已经第好几次表达出了必须得赶紧发兵的想法了,这可和他之前一直想要等到李隆基死了之后再发兵的想法大相径庭。
不光高尚、安庆绪等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张通儒、李庭坚、平冽、李史鱼等也是全部在列,足以见得安禄山这回是真的想要做出点啥决定了。
“这一次到了长安,我等能安然归来已经算是天降祥瑞了,但陛下显然已经听信了不知道何人的谗言,要是我等不能尽快发兵,到长安去把那奸人找出来,不光是我,诸公的地位都是岌岌可危啊!”
安禄山唉声叹息的说着这些话,里面的意思底下的人都知道,而且这些人之前也大多是想要快点起兵,所以还是点头附和的人居多。
“父亲,虽说我等起兵就是为了把那个奸人揪出来,但是以此为借口起兵怕是实在有点牵强,必须得找出来一个人,这样才能堵住天下人的嘴啊!”
安庆绪虽然不过是安禄山的次子,但他和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乃是一母所生,再加上安庆宗是个向往平静生活的人,所以弓马娴熟的安庆绪直接成了安禄山儿子里面的第一人。
不管是谁看来,一旦安禄山百年了之后,最有可能继承他的衣钵的就是他的次子安庆绪了。
安庆绪的性情跟自己的父亲倒是不太一样,他是个谨慎的人,而且他的谨慎都是在面上就能看出来的,虽然这也不算是什么缺点,但是在安禄山看来总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身上少了那么一股子的狠劲。
“哼,我说出兵就得出兵,这个人是谁,你们来给我想办法,要不然我养着你们这些人又有何用?最多一月之后,务必把范阳和平卢的人马集结完毕,粮草也准备完毕,到时候听我的将令!我让你们打哪你们就打哪!”
安禄山这个时候显然还在为自己没控制住自己的手而让自己落入了这么一种境地而懊恼。
这要是自己回来之后已经兼任三镇节度使了,情况也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河东节度使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太原府居住,而且可以堂而皇之的在那边驻军,到时候自己可以拿出去说的就是十六七万人马,再加上暗中发展的,没有三十万也有二十五万人马,那又将是怎么一番光景?
每每想到这一步,安禄山都恨不能现在就到长安城里面去,把杨玉环搞到自己的身边,让自己好好用她泻泻火。
在安禄山的心里,已经那么大岁数了的李隆基就是在那占着茅坑不拉屎,白瞎了杨玉环如狼似虎的年纪了。
安禄山下令说在一个月之内把兵马和粮草都准备好,自然不是在那打肿了脸充胖子呢,而是他的确有这个实力。
早在安禄山身兼范阳和平卢两镇节度使的时候,他就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来是防御侵略,实际上是储藏兵器、粮食做坚守范阳的部署,战马有一万五千多匹,粮食牛羊无数,可以说是完全足够他出兵征讨数年的辎重了。
有了这些,再加上在边境多征的兵马,安禄山要是想打仗,那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这些年他屡屡出兵攻打异族,当然也不全都是为了大唐卖命,而是为了锻炼他征召的兵马,如今安禄山坐拥二十万余兵马,就算是掌握在李隆基手里面的人马,也已经远远少于他了。
安禄山回去了之后,李隆基派出的人马立刻跟了上去,李隆基要知道安禄山回去之后范阳和平卢之后的一切。
但不幸的是,一个月过去了,李隆基派出去的人马基本上都没了消息,这样的结果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人家安禄山把自己的地盘经营的无懈可击,一般的细作想要混进去看清楚大军的动向,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让李隆基坐不住了,他知道,河东节度使的人选必须要快点定下来了,不然的话,一旦安禄山真的起兵,那可就一切都晚了。
但现在的李隆基,已经实在是不知道还有什么人是他能够完全信任的了,安禄山和李林甫通过这次的事儿全都在他的心里画上了问号,而杨国忠呢,压根就不能打仗。
'3。第3章 人选'
与此同时,李亨和陈玄礼再次坐在了一起。
“父亲到底是因为何事忽然之间对安禄山产生了如此大的疑虑?大将军可有所获啊?”
李隆基态度忽然之间的转变几乎是让所有大唐朝堂上面的官吏全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李亨和陈玄礼。
不知道原因让这件事情在大唐的朝堂上面变得扑朔迷离,不论是谁都一时间难以揣测李隆基的心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
再加上之前李林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在朝堂上面为安禄山活动河东节度使的事儿说话了,总不能这安禄山才前脚一回去,他们后脚就开始责骂人家吧。
按照李亨一贯的做派,这些事儿他肯定是不想管的,但是就在今天的朝堂议政,李隆基忽然之间问了李亨一个问题,让他推举一个能担当得了河东节度使的人选。
李亨虽然是太子,但是李隆基身体一直都是非常的健康,加上大权一直都在李林甫一个人的手里面把持着,李亨在大唐朝堂上面的存在感还是十分低的。
李隆基这么一问,李亨当然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因为他十分可悲的发现,在整个大唐的朝堂上面,除了一个陈玄礼,真正站在他这一边而且有能耐担当河东节度使的人不是屈指可数,而是压根就没有。
当时李亨也是随便说了两个名将,比如过郭子仪,比如说哥舒翰,比如说封常青。
但是这些人哪一个都有着暂时不能离开的任务,要是他们离开了原来的地界,那基本上就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结果,李隆基当然都一一驳回了。
本来李亨以为自己象征性的说两个,现在看完全不行的话,李隆基也就不会再问自己了。
但是谁知李隆基竟然跟他说,让他这两天回去好好想想,要是一个堂堂大唐的太子连一个河东节度使都推荐不出来的话,那么他这个大唐的太子当的也就不怎么样了。
这可就算是把李亨给逼迫到了死胡同了,他必须得说出一个能干的了这个河东节度使的人,要不然不久说明自己这个太子之位连自己都不在乎了吗。
要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估计自己这个太子可真的就当到头了。
李亨眼瞅着自己家的老爷子头发渐渐的都白的差不多了,当然不甘心在这个时候退位让贤。
所以在朝堂上李亨几乎是拍着自己的胸脯像李隆基保证自己肯定能物色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但等到回了自己的府中见到了陈玄礼之后,李亨可真的不知道怎么整了,他总不能举荐了一个李林甫的人去当那河东节度使不是?
“安禄山应当是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惹恼了陛下了,太子还请放心,这一次李林甫也不好受,他之前一直在举荐安禄山当河东节度使,想来也是让陛下不高兴了,所以这一次陛下才会看重太子的意见,只要太子把这个人选给陛下找出来,等到这个人选在河东节度使的位置上做出了让陛下满意的结果来了,对于太子来说就会是一件十分大的好事!”
陈玄礼这么分析了一遍之后,李亨倒是微微的松了口气,起码自己的父亲这不是在针对自己,而是相信自己的表现,那就说明自己在这段时间里面表现的还算是相当不错的不是?
但是转念一想,李亨的眉头就又皱起来了,这人选说着容易,但是要找起来的话,可着实是有点难了。
“大将军心里面可有什么人选,如今的将领,但凡是有点能耐的都在边境守备,哪有在长安城闲置着的?那些个在长安城里面养老的家伙,不是李林甫的爪牙就是杨国忠的簇拥,我是断然不能用的。”
李亨也是有原则的太子,这要是用了自己对手的人了,岂不是就像自己的父亲承认自己怂了吗?这样的人的哪能适合当未来的皇帝?
陈玄礼也明白,这些年李亨所面临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能保全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压根就没有时间和机会去结党营私,除了自己这个左龙武军大将军之外,就只有一些个文官是太子的人,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实在是少之又少。
但陈玄礼也知道,这绝对是一个太子的机会,一个李隆基想要趁着这次的事儿平衡一下子李林甫手里面的权力的机会,这次机会要是抓不住的话,想要翻身可就难了。
陈玄礼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脸上也都是凝重的神色,他在大唐的朝堂上也的确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但是在长安城内他的确是好使,但是对于那些个常年在外征战的将军来说,他还真的就都不是很熟。
忽然之间,陈玄礼的眼神就亮了一下,之后好像犹豫了挺长时间,才满满的开了口。
“太子可知我之前跟你提起过的李昀?”
“就是那个年方十六七岁,就已经是左龙武军翊府中郎将的李昀?之前跟着杨国忠出征南诏,在宴席上还有过一面之缘,而且之前你不是说,他有意向咱们靠拢吗?”
显然,对于李昀,李亨还是不陌生的。
“我倒是从未像他透漏过我和太子的关系,但是李昀那小子多半已经猜到了什么,只不过没跟我说而已,这小子虽然年纪是小了些,但是论起计谋和战斗力,恐怕还真就不比那些所谓的名将差!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陛下对于李昀还是相当的信任的,要不是李昀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陛下多半在上次他从南诏回来之后就已经对他进行封赏了,他跻身名将之列,那不过就是早晚的事儿!”
“大将军的意思是,这一次我就举荐李昀?但李昀区区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人,怕是满朝文武都会笑话我啊!”
“哼,他们笑话归笑话,等到李昀在河东节度使的位置上让安禄山难受了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知道太子的眼光了不是?”
'4。第4章 李昀的能耐'
陈玄礼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李昀要是不年轻的话,李隆基估计早就对他委以重任了,还用得找他跳出来举荐吗?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也只能是对李昀进行一定的拔苗助长了,因为陈玄礼也实在是没有别的人选了,总不能自己去当河东节度使不是?
而且陈玄礼因为跟李隆基走的还算是挺近的关系,总是觉得李隆基不知道为啥就是十分信任李昀。
李昀的身世他也调查过,就是一个睢阳山村里面无父无母的孩子,按照陈玄礼的想法,可能也正是因为李昀的身世简单清晰,不是那些个盘根错节的势力之后,再加上李昀天生神力,所以才会得了李隆基的信任。
李亨虽然不太情愿,但也知道事到如今自己只能这样行险一搏,既然皇帝都已经说了必须让自己推荐一个,那自己推荐的李昀,李隆基怎么着都得用一个不是?
再者说了,陈玄礼已经告诉李亨了,李昀那可是有向着他们这一边靠拢的想法的,一旦李昀趁着这个机会成了大唐的一个封疆大吏,那对于李亨来说绝对是一大助力。
这些暗地里面的事,李昀并不知道,李隆基也并不知道,直到两天之后,李隆基再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