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乾和李恪若有所思。这是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呢
看到那堆积如山的雪白无暇的纸张,李世民差点忍不住扑过去。竭力忍住内心的冲动和狂喜,指着一些略带黄色的纸张,问:这可是废纸怎颜色不同呢
叔父,这便是专门用作印刷报纸的纸张,可是工场的工匠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研制出来的,侄儿按照各自的功劳,每人奖励十到百贯的奖励,参与的工人一人奖励一贯钱。叔父,为了这个造纸场,侄儿已经花费了不下万贯。崔瑾开始诉苦,脸上一阵心痛,但眼底却是毫不在意。钱嘛,赚来就是花的,难不成全都放在库房等它生锈
万贯正在捻须深思的李世民吃了一惊,哎哟一声,揪掉一根龙须。一边吸冷气,一边心疼。这,这小十三郎真是太多大胆,太浪费了,崔景瑞怎就不管管他这儿子
若是崔芮在场,他定要叫屈,咱也不知道长子居然如此败家啊不过,即便是知道,大不了问一问,然后就放手让他去做了。
崔瑾又将他们带到一处废水处理场,此处占地颇广,超过了任何一个生产加工区域,也分作几个区,进行层层过滤,最终排放出去。幸好现在造纸过程中未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所以污水处置相对容易些。崔瑾解释道,这些废水中不仅含有大量造纸原料约有二至三成原料将随废水流失,而且含有大量杂质,若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会对河水造成极大的危害。哎,这才是耗费最大的一处了。崔瑾叹道,若是因为这个造纸场的污水排放给长安和下游的居民造成影响,侄儿宁可毁了它。虽然花费了这么多财力物力在污水处理上,但要完全无污染也是不可能的,这让崔瑾内心也是颇为纠结。这便是工业化对自然造成的伤害。包括印刷厂,也是如此。现在,他准备将印刷厂也搬到此处来,就近转运纸张,更是方便,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同时,也便于污水处置。印刷厂所产生的污水更甚于造纸场。原地就作为报社的办公场所和发行处。
将此事给李世民一说,李世民连忙答应,道,今日下午便可派人将印刷厂的所有设备拉到此处,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崔瑾笑嘻嘻地看了张常侍一眼,道:那侄儿就不客气了哟。
李世民心中暗暗后悔,万一小十三郎向自己叫穷怎么办不过,还好,崔瑾指着张常侍道:这里还需要一位总监,侄儿恳求叔父让张常侍经常到此处走动走动,也不用天天来,只是偶尔来监管督查,瞧瞧哪里有不妥之处,哪些需要改进。
李世民这时才明白过来为何旁人都拦在外面,崔瑾唯独允许张常侍进来了。心中对崔瑾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故作苦恼地道:这可是叔父身边的老人儿了,甚是得力。哎,谁叫你是叔父最看重最疼爱的侄儿呢,罢了罢了,便允了你一回,让张银隔三差五地帮你看着这份产业吧
叔父隆恩,侄儿时刻不敢忘崔瑾口里称谢,心里却是暗笑不已。若非如此,你能放心么
李世民很舍不得离开,对着库房连连回首。崔瑾指着一辆牛车,道:也不知这些纸张是否好用,侄儿便装载了一车送进宫里,请叔父检验检验,若是哪里不好,还请叔父赶紧告知侄儿。
又凑到他耳边,低声道:那些不甚光滑比较粗糙的,您可以用于如厕,这也是侄儿特地研制的,以草为原料,所以造价极低,您不必心疼。用完后,侄儿再令人送去。
李世民差点破口大骂,这不是太奢靡了么,还有不少读书人没纸张书写,只得拿了树枝在沙地上练字呢可是,哎,罢了罢了,这也是小十三郎的一片孝心啊
很快,印刷厂也被搬迁到城郊,与造纸场比邻而居,所有人等也全部搬来。这里建有生活居住区,一排排一栋栋,两层楼高,分为工人宿舍区管理人员宿舍区和活动区。施行十日休沐制,轮换休息,每日工作五个时辰,每天早中晚三顿免费餐,中晚餐一荤两素一汤。这是多好的待遇啊还莫说工钱也是外面做工的双倍,只是严令保密签订了保密措施,若有违法将交由官府处置,累及家人,男充军女入ji籍。这主要是针对那些聘请的工匠,工人们都是崔氏家奴,胆敢背主,那是要打杀的。可是,就算有人想收买他们,他们也是不愿意的,因为这里的工钱高待遇高,但凡提出有利于工艺改进成本缩减的法子,都有大笔奖赏,最关键的是,对他们这种人人瞧不起的匠人的尊重是的,尊重。无论是作为造纸场印刷厂负责人的陈管事,还是身份高贵的崔小郎君,对他们都是客客气气,那份客气不是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崔小郎君还道,若是哪家有愿意读书的儿郎,尽管提出,崔氏将为他们建立学堂请老师,对成绩突出的,可送入官方学堂进一步深造,至于身份问题,无须担心,一切有崔氏做主。儿孙的前程,这是多大的恩典啊此话一出,工匠们纷纷伏地痛哭,磕头叩首,口称将永不背叛崔小郎君。
166。第一百六十六章 号外号外
作坊的事情很快搞定,报社的人员也全部到位。 很快,一个个消息变成一份份文稿,这次,崔瑾得亲自坐镇,让所有编辑看他如何择稿、改稿。他要求,一律用白话文,不得文绉绉之乎者也,让人猜测半天。有文人提出异议。崔瑾解释道:“大唐识字的多,但学问深厚的少,而这份报纸主要就是面向大众,但凡能识字就能看得懂上面的意思。至于较为深奥的文章,不是有第四版的文人佳作么,可以让大家任意发挥自己的文采,还能按期进行评选,让读者参与投票,得票最多的给予奖励。”
有人还要啰嗦劝道。李承乾目光冷冽地看了一眼,道:“圣上有令:若有不服者,尽管离开。如已决定留下,必要听从吩咐,否则,严惩不贷1
见太子发火,众人忙垂下头躬身道:“谨遵圣谕!”刚才崔小郎君态度和蔼可亲,一时竟然忘记这份报纸实则是与皇家联合创办。
崔瑾对李承乾微微一笑,然后便开始分派任务。要求:由东宫选派的李青为头版副总编、崔理为二版副总编、魏翼为三版副总编、武珝为四版副总编。头版、二版编辑排版完成,统一交由崔理校对;三版、四版交由武珝校对。然后分别呈给崔瑾和李承乾,待意见统一后方可交付印刷。另外,由李府三表兄李逸负责发行工作。李逸年已二十有余,很是沉稳,所以此项工作交给他,崔瑾也能放心不少。至于各家派出的儿郎、推荐的文人,或是编辑或是记者,分到各版副总编手下,听从调配。
房遗爱主动要求分到三版当记者,觉得自己的性格十分适合走街串巷,打探消息。反正身边有那么多随从,又不用自己亲自出手。嘿嘿,这下子可以名正言顺地逛街了!他得意地笑。
除了几个文采较好的小儿郎,其余人等莫不是都和房遗爱一般的想法。柴令武提出,大唐崇武,可否增加一些军事方面的文章?崔瑾给以极大赞赏,决定在二版开辟一个军事专栏,向军中宿将约稿,可回忆战斗经历,可讲解外邦军事力量等等。
因为是长安周报创刊号,向李世民约稿撰写寄语,向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征稿头版要闻和二版政策宣传,向大儒约稿撰写诗赋佳作。至于三版的坊间动态则要靠记者们打探消息了,穿插的广告也主要集中在该版。
小儿郎们非常积极,发动全部力量,向各自的老爹约稿或打探消息。除了崔理外,崔家另几个参加西山培训的儿郎或是当编辑,或是在发行部当职,都有所安排。其实,一份报纸哪里需要这么多编辑,但崔瑾只满足于此么?这不过是让他们参与实践,以后便于进行下一步的书籍出版发行计划。
武珝自然是不能和众人一起办公的,由印刷坊原址改建的报社,单独设了一个小院儿,只有一进,三间房,小小的花园,开有小门,可由此出去。“郎君,奴家不必辜负郎君的厚爱!”武珝既是兴奋又是羞涩地道。
崔瑾叹了口气,道:“原本,某是想将此事全都交由你打理的,但如今你也知道情形了。不过,接下来咱们要大量印刷各类书籍,先从启蒙书开始,除了报纸的事,你还得多多操心,那才是咱们最赚钱的。”
武珝眼中神采奕奕,笑意浓浓,并未因为压力而退却。这让崔瑾暗暗点头。这才是历史上那位女皇该有的风采。
召开全体员工大会的第二日,雪花般的文稿向编辑们分来,大家立即振作精神,很快挑选出最具有影响力的稿件来,除四版的诗赋外,其余按照崔瑾的要求进行改编,力求做到语言精炼、通俗易懂、文笔流畅。大家干劲儿实足,第三日一早,崔瑾和李承乾案头便摆放了各版编辑好的文稿。做了一些改动后,又送到社长、副社长和名誉社长顾问等手里,请他们指正。第四日,第一期长安周报交由印刷厂付印。第五日一早,各坊长安周报发行点堆积了一捆捆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
在各坊各市,还有不少十几岁的小子斜披着“长安周报”字样的黄字红布大声叫卖:“长安周报,十个钱一份,上知朝堂要事,下晓坊间趣闻。五钱一份啊,几个烧饼就能换来学问,增长见识!”
“好消息,好消息,大唐皇家私房菜推出新菜品!”
“好消息,好消息,大唐皇家药膳坊后日免费义诊,只有百个名额,早到早得!”
“走过来看过来,大唐皇家新奇特玩具店推出一款新玩具,利于开发智慧!”
这些卖报的小子都是各府小儿郎的随从,这是房遗爱的点子。道,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为咱们的报纸做一份贡献。崔瑾便道,每卖出十份,给予他们一钱奖励,卖得越多,奖励越多。这下子,小子们像打了鸡血似的,因为有人计算了,若是卖十份可得一钱,百份十钱,千份百钱,若是万份呢,岂不是一贯?
咦,为何现在这报纸的单价变成五钱一份呢?原本崔瑾是准备一钱一份的,但是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说太过廉价,反倒不美,还不如十钱一份,连李承乾也支持这一说法。只是李承乾想的和大家不一样,他是看到崔瑾为了办报,改进印刷术和造纸术便已花费上万贯,这个窟窿还不知何时才能填补好呢。所以,他提出,该分摊的成本、该分摊的利润从那一钱中计算,多余的钱全部作为弥补崔瑾的前期投资,何时能填补完何时降低报纸价格。最后,还是崔瑾进行了耐心解释,将售价定为五钱。
即便是如此,已经是骇人听闻了,什么时候这纸张如此便宜了?各发行点负责人叹息道:“这是皇家和崔小郎君自个儿贴补的钱,当然,房家、长孙家、柴家等等和各世家也出了大力。哎,大家要为有如此英明神武的圣上而高兴,为有如此贤德的太子而自豪!”
听闻此言,不少文人面对皇宫跪伏在地,痛哭流涕。
“皇恩浩荡,吾皇圣明!”
李世民听到回禀,不住地点头,对李承乾道:“百姓是质朴的,仅仅是一份报纸便让他们如此感恩,承乾啊,以后你要多为百姓做事,多为百姓作想啊。”
李承乾躬身道:“是,儿子谨记!”
越王府,李泰将手中的报纸狠狠地摔在地上,又狠狠地踩踏,恨不得这份报纸就是李承乾和崔瑾。门外,一名幕僚摇摇头,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