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宋岛教授那些土著人烤制野味和海鱼。
既然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二,哦,现在被崔瑾称为琼台四大名菜,大家肯定是要好好地品尝一番。各种味道一一品尝,果然都是极为美味,再喝一碗洁白浓郁的汤,夹几口鲜嫩的蔬菜,这日子真是赛过活神仙了!小儿郎们不能喝酒,那就敲几个岛上最常见的椰果,那清香爽口的椰汁儿也不错,这些日子大家都离不开这饮品了,船上堆放了不少呢。
面前的美食还没吃完,李治就开始叹息:“哎,不知这文昌鸡和嘉积鸭又是如何滋味了?”
李元昌摇摇头,他是看出来了,稚奴除了赚钱就是吃喝,均非君子所为。他却是忘了,这些都是受了崔瑾的影响,不光是李治,他身边的那些小儿郎们哪个不如此?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296章 观潮听海
前世,崔瑾还是秦晖的时候,他就喜欢大海,静谧的夜里,聆听海的声音,用心体会潮水的变化,自带悠然而不屈的激情。
选择一边平坦的沙滩搭建起帐篷,然后在海边漫步。昏黄的气死风灯,烟波的海面也沉静下来,偶尔,浪头轻轻地拍击着礁石,像是在呼喊,又像是在低吟。选择一处岩石坐下,天空中,繁星点点,直落入大海的尽头,再也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崔瑾让知琴拿出笛子来。
“写信告诉我今天海是什么颜色,夜夜陪著你的海心情又如何……”
是的,他吹奏的是“听海”,以前挺喜欢这首歌,最喜欢听的萨克斯吹奏,深沉而伤感,只是这时代没有那玩意儿。
李元昌和李治对乐器方面很感兴趣,听得如痴如醉。直到那余音散尽,李元昌才轻叹道:“这首曲子某从未听过呢,这是小十三郎新作的么?曲调非常独特,与平素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崔瑾有些汗颜,只得道:“偶发灵感罢了,不值一提。”
李治咂咂嘴,回味道:“表兄,我觉得这曲儿好像是与海有关呢,似乎是两个人分开,然后一个人写信给另一人诉说心情。”
没想到这孩子居然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这首歌的含义。崔瑾赞赏道:“稚奴说的极对,正是此意。”
李治高兴地眯了眯眼,抱着崔瑾的胳膊连连摇晃:“表兄,你准备填的词儿也是如此么?稚奴体会到了呢,觉得有淡淡的忧伤和怀念,难道是想京城里的人了么?可不是,已经出海这么些日子了,也不知他们如何了。哎!”
瞧瞧,这孩子又开始多愁善感起来。崔瑾摇摇头,这孩子还是天天寻思赚钱正常些。接着,他又吹奏了“大海”、“哭砂”等曲子,把萧宸、顾霖等也成功地吸引来了,心里震惊不已。
“好了,最后吹奏一曲‘珊瑚海’,然后大家也该歇息了!”崔瑾接过知术递过来的水盅,润了润嗓子,道。
李治眨眨眼,有些不解。
“海平面远方开始阴霾,悲伤要怎么平静纯白……”
曲罢也该人散才是,但大家围着崔瑾一直不肯离开。崔瑾无奈地道:“明日还有重要的事儿呢,大家还是赶紧洗洗睡了吧!”
李治眼中亮晶晶的,钦慕地瞧着崔瑾:“表兄真是多才多艺,以前知道表兄琴艺好,不料这横笛也吹奏得如此好!”
“哎,小十三郎,你这么文武双全无所不能的,让吾等如何活啊!”柴令武遗憾地道。自己书没少读,但对这些文人雅士的事儿就一知半解了,最感兴趣的还是舞枪弄刀、行军打仗,叫他坐一整日学琴练字儿,比被老爹揍一顿还难受。
李治白了他一眼,怒其不争地道:“令武表兄,你说说,姑父当年可是文韬武略样样都精通,你怎么就没学到一丝半点儿呢?还要我那姑母,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怎么到你这里就只会拳脚功夫呢?表兄说过多次,要做就做儒将,表兄你是怎么说的?”他看向崔瑾。
崔瑾笑着提醒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正是这话!”李治连连点头,继续开导柴令武,“你瞧,这三国的周公瑾既是翩翩美丈夫,又有王佐之资、大将之才,那才是真正的儒将呢!”
柴令武不觉好笑:“稚奴,那是形容小十三郎的,某就不要去学那周公瑾,既要多才又要多艺,还得貌美,更得上阵杀敌行兵布阵,那得多累啊!罢了罢了,某的要求也不高,今后能统领一方兵将为大唐开疆辟土也就是极限了!”
崔瑾收好横笛,看着天色也着实不早了,赶紧拉着尚在兴奋中的李治就回帐篷安歇。催着他赶紧洗漱换衣躺下闭眼,自己却接着烛光看书。李治嘀咕着,他还没有睡意呢,但也听话地合上眼,毕竟是小孩子,不一会儿便发出轻微的鼾声。崔瑾开始写日记,他准备将此行整理为游记,发回京城,让武珝登载于《长安周报》上,如此,也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海上商路中。外面的世界那么广大,单单靠官方的力量,不足以占领那么多地方,就算是占领下来了,还得让人守住、经营发展,如此,才算真正的将其纳入华夏的领土,让千里之后的华夏不受那些强盗的侵略。而要让安于中原大陆的汉人能够不畏生命危险走出来,那就必须让他们看到巨大的“利益”。
李元昌将手中的画作完成,走出帐篷,便将旁边崔瑾和李治的住所仍有亮光,猜测到定是崔瑾还在看书习字,扬扬眉。怪不得小十三郎如此多才,天赋重要,但更主要的是自己努力刻苦,否则,再好的天赋都被磨灭了。随即,他想到自己,生在皇家,周岁便被封为鲁王,又因年少好学善书擅画备受宠爱,虽不如嫡子,但在其他诸子中却是最得父亲喜爱的,后,兄长李世民继位,自己又改封汉王。可以说,这十几年来,自己是顺风顺水,从未被冷落轻慢过,可是,却被母妃孙嫔蒙蔽,自己差点就做下犯上作乱之蠢事。想到此处,心里一阵酸涩,母妃如今该是已经去了吧?如此也好,免得她一直陷入魔怔之中,到头来,最苦最难受的还不是她的儿子?几滴泪,滑落在沙地上。虽然,他刻意不去想,但这心中的伤口却是实实在在的,无法愈合。
李元昌慢慢走向海边。听到贵祥的禀告,崔瑾出了帐篷。汉王这是有心事啊!见到那个孤单的背影,他叹口气。真不知孙嫔是如何想的,自己要作死也就罢了,还要将亲生儿子拉进火坑,还好,宫里那几位大度,没有计较这位犯罪未遂的汉王,不然,就算是不赐一杯毒酒或一根白绫,怎么着也该一撸到底成为庶民,那可就真是可惜了他的才华。
“汉王叔,这么晚了还没歇着?”崔瑾走过去,笑道。
李元昌抬手抹了抹面颊,随即答道:“今晚听了小十三郎吹奏的那些有关海的曲子,心有感触,就想着趁着夜深人静听听海的声音。”
夜晚的海,是安静的。不远处的船舶,静静地躺在海面上,如果躺入母亲的怀抱。
“有句话,瑾想送给汉王叔:‘世界上最宽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的是人的胸怀。’我们啊,要学会忘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如此,这日子才能过得有意义。你说,是不是?”崔瑾觉得自己非常适合当一名心理咨询师。不过,前世他还真的选修过心理学。
李元昌细细体味着,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深深地吸口气,而后缓缓吐出,将心头的郁闷吐了出来。“多谢小十三郎,某居然还没有你看得透彻!”他拱手道。
崔瑾呵呵笑道:“按照辈分来说,你可是长辈呢,虽然瑾心底更希望能与你成为朋友。”
朋友?李元昌咀嚼着这个词儿。微微一笑,自己可是很想与崔景瑞做朋友的,或许是年龄的原因,人家总是当自己为晚辈般,好吧,能与小十三郎成为朋友也不错,瞧他身边的那些小儿郎,一个个都过得有滋有味的,咳咳,就是贪财了些!“那么,某可是要经常向小十三郎请教书画的,小十三郎可要不吝赐教啊!”他打趣道。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297章 提点汉王
李元昌与崔瑾成了朋友,且算得上知交,这是崔瑾没想到的。但是,这已是后话。
次日,用过早餐不久,州衙便来了大群人。见他们行色匆匆,面色憔悴的模样,似乎是赶了一夜的路。果然,一问,那张刺史便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得到县衙的禀告,便立即启程,星夜赶往万宁县。若是来自其他地方的官员,即便是品级比自己高的,也不过是次日一早再来拜见,但这里可是两位王爷、一位国公、一位郡公、三位驸马(大小柴驸马、崔驸马),另加一名皇亲(李崇真),还有五姓七宗世家代表,这可是琼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阵容,完全能书写入地方志书了。
“张刺史先去歇歇,吾等还要在此多待几日,不急在一时。”见到人家如此诚心,虽说也是碍于自家身份,柴绍便很是体谅地道。
张刺史忙拱手道:“下官衣冠不整,待梳洗梳洗便来拜见!”
李元昌笑盈盈地道:“姊夫的意思是,让你先好生休息一下,下午再议事也成。对吧,姊夫?”
柴绍不料李元昌居然开口,平素他除了与李治和小十三郎说话外,在外面一般都是极少表态的。略微愣了愣,发现他好像从里到外有所变化,似乎心境宽广许多、淡泊许多。淡淡地点点头:“汉王说的极是,张刺史不必客气,尔等进过早食便去歇息吧,吾等想四处看看,这琼台的风景极好,是中原所没有的。”
见柴绍等人并非虚礼,张刺史万分感激地领着一干人下去了。
两名姿容甚美、年约十五六岁的女子端了水果前来,梳了妇人头,面色桃红,走路略有些迟缓,行了礼,先将果盘送到柴绍跟前,眼中含羞带娇,波光盈盈地一瞟,然后才逐个送到李元昌等人桌案上。
李元昌正在喝茶,一见此景,扑哧一笑,道:“姊夫可真是有福气!”他是已经尝过男女之事,也定下了王妃,本在今年就准备完婚的,不料出现了那件事,被送到苏州来,那婚事也就一直拖着了。但是,这些事儿他也算是有经验的了。
一干小儿郎们纷纷看向柴绍,柴绍老脸一红,轻咳两声,道:“汉王若是需要,让王海给你寻几个便是!”
“咳咳!”李元昌毕竟年少,脸皮薄,一下子便呛住了,好不易忍住咳,惊得连连摆手,道:“姊夫,小弟还是算了!哎呀,小十三郎,昨晚某绘了一幅画,你帮某瞧瞧有不足之处。稚奴,今早你让那些士卒在海边捡拾贝壳海螺,不知收获如何,你不去瞧瞧么?”说着,便一手拉着一人逃离这县衙。
柴绍扬扬眉,再次感到意外。他听说汉王好像爱好美人儿,怎么和传言不符呢?
李治被骤然拉起,踉跄几步,赶紧小跑着跟上。“汉王叔,这么急作甚?你那画又不会自己跑丢了!”他嚷道。汉王叔一向最是重风度礼节的,怎么这会儿便失了分寸?
李元昌立即发现自己的失礼,忙停下脚步,收敛神色,放缓脚步。“嗯,是叔父太过心急了。稚奴也知道,叔父是最喜爱书画的,而小十三郎之字画,已足以开宗立派,叔父有心请教,但小十三郎又一直忙碌着,今日好不易才有半天空闲。”他解释道。
李治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