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足以开宗立派,叔父有心请教,但小十三郎又一直忙碌着,今日好不易才有半天空闲。”他解释道。
李治撇撇嘴,立即揭穿了他的谎言:“才不是呢,汉王叔见到姑父新得了两个美婢,又被姑父打趣了一番,所以害羞了呢!”
李元昌的手伸了伸,真想像崔瑾那样摸摸他的脑袋,但还是放下手,严肃地道:“稚奴,你还小,不要将心思放在这些声色犬马之上,而是应该多用功读书习武。”
李治摆摆手,不在意地道:“稚奴知道呢,表兄不是每日都给稚奴布置了功课么?武艺也没丢掉,这些年早晚都没间断过,虽说不能行军打仗,但射死几只袍子还是可以的。其实,稚奴平日也是很忙的,除了读书识字练功,还得操心赚钱的营生,哎,不仅要攒老婆本儿,还得给几个姐妹攒添妆,大兄和三王兄也要成婚了,怎么着也得送一份大礼不是?还有长乐姐姐的孩子怕要出生了吧,我当舅舅的,自然是不能吝啬了。哦,汉王叔也该大婚了吧,稚奴也会送一份大礼哟!唉哟,如此一想,那些钱很是不够呢!不行,我得赶紧去瞧瞧,表兄不是说琼台盛产珍珠么?我让士卒们去捞珠蚌去!”说着,便吆喝几声,在护卫们的簇拥下往海边跑去。
听了李治叽叽咕咕一大通话,李元昌差点没忍住叫他。这像话么,你还是皇子呢,怎么能一天就想着赚钱?
崔瑾笑道:“汉王叔不要管稚奴,他年岁虽小,但颇有计较。这些年,钱赚得不少,但大都补贴了宫里,自己手里却没剩下几个钱。稚奴是个孝顺的孩子,见到圣上和太子日子过得清苦,所以才千方百计地想着赚钱呢!”
刚才李治那番话,也让李元昌很是感动,但他仍是觉得如此与民争利很是不妥当,会被大臣们上本参奏的。
“所以啊,瑾凡是都将世家、勋爵和皇家绑在一起,如此,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共同的目的,便无人多言多语了。”崔瑾耸耸肩。朝堂上的话语权,不就是掌握在这三家手里么,大家意见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天下还有什么不太平的,这国家还有什么不繁荣的?
李元昌默默地想了想,对崔瑾深深地拱手道:“小十三郎可为吾师!”
崔瑾忙扶着他:“哎呀,汉王叔可折煞某了!”这礼节过大,他可不敢受。
“这是某之肺腑之言!”李元昌正色道:“小十三郎一心为国,而某却整日只会舞文弄墨,于国毫无用处,还不如稚奴能替君王分忧,某羞愧万分啊!”
哎呀,这是开窍了啊!李元昌可说是典型的不知世间艰苦的文人雅士,如今能说出这等话来,也算极大的进步了。崔瑾颇为欣慰地道:“汉王叔能如此想,也不枉费太上皇、圣上和太子的一番苦心。临行时,家父便道,汉王叔缺少的便是阅历,若是能多到民间走走看看,凭着你的资质,定可成为治国安邦之才!”后面那话,自然是他瞎编的,崔芮压根儿就瞧不上李元昌,认为他就是那吃闲饭白费钱的,连自家次子崔玦都比不上,更不用说长子崔瑾了。
毕竟是少年郎,很注重别人眼光的,何况还是自己一直钦慕的崔景瑞。李元昌脸色通红,呐呐地道:“不会吧,崔刺史也是如此认为么?”
崔瑾认真地点点头:“是啊,家父很看重汉王叔的,所以才让瑾在旁多多提醒。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汉王叔前些时日心中郁闷,瑾也不好多说罢了。”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298章 琼台开发
李元昌的心情如那三月的阳光,暖到了心里面。本就是“金玉其姿,挺生天骨”,如今心结打开,更是从内至外散发出翩翩少年的魅力,连崔瑾也暗暗赞叹。哎,怪不得历史上怂恿李承乾犯上作乱,李世民仍是舍不得杀他。《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四》:“十七年,事发,太宗弗忍加诛,特敕免死。”但是大臣高士廉、李世勣等纷纷奏言,说不杀此人不足以向天下人交代。“太宗事不获已,乃赐元昌自尽于家,妻子籍没,国除。”如今,李元昌的命运已彻底改变,史书上再也不会说“遗迹罕见”,必将留下这位大唐才子的诸多妙笔。
想想,崔瑾也肯定了自己是自带穿越转世人士的主角光环,不然,怎么能改变这么多人的命运?比如李承乾几兄弟,比如历史上唯一的女帝武珝,比如被李承乾牵连的杜荷、赵节等若干人,都被自己挽救了回来,真是不容易啊!他心里感叹着。
琴棋书画中,除了棋艺略逊外,其它几项都是崔瑾所擅长和喜爱的,所以,与李元昌探讨书画,两人均是极为满意。来到这大唐后,除了有限的几位,比如唐初四大家中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三位(薛稷还未出生),比如阎立本、阎立德,其余能切磋的便没有几个了。不是他自恃,而是他起点太高,看尽数千年来名家高人的书画作品,再结合西方绘画精华,自然是让人觉得这位转世的文曲星书画技艺超群绝伦。其实,崔瑾一直想见到那位据说是李世民与李元昌、褚遂良书法导师的“楷书之王”史陵,可惜因为他是隐太子的人,已经被清算了,无缘一见,只是从虞世南那里得了几幅字。如今,能与“在上品二阎之上”的李元昌切磋,崔瑾自然是极为高兴。
李元昌这幅“海上明月图”颇有韵味,只是,他平素大多画画马画鹰鹘画雉兔,间作人物,对这山水画却又稍微逊色了。崔瑾便从布局、着墨、用色及意境等一一点评,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并亲手动笔画了一副不同场景的“海上明月图”,并题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李元昌赞叹不已,甘拜下风。
“哎呀,小十三郎若再过几年,必是一代书画大家!”李元昌拿着那画作,叹道。他一向以为自己已得二王笔意,旁人也赞他“博综技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所以常常自鸣得意,以为除了欧阳询和虞世南之外,当今便唯有自己了。虽然也时常听得别人称赞崔瑾,可想到他的年龄,也不以为意。直到到了苏州,跟着上了船,一路上细细观察,发现这孩子远远超过了人们的评价,无论是心智谋略,还是胆识才艺,都让人佩服不已,才明白为何李承乾几兄弟都维护着他,作为天子的兄长李世民也千方百计想把他变成自己人。自己,不如也!
对于李元昌的夸张,崔瑾不由汗颜。他想重申,自己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虽然这话是一千多年后的英格兰物理学家牛顿讽刺别人的名言。
张刺史等人并未安心睡下,不过休息两个时辰便爬了起来,因为又到了午饭时间。他们很好奇,怎么才进了朝食又开始吃食了?一问,才知是那位文曲星转世的博陵崔氏小十三郎、武阳郡公倡导的。这世家子的想法就是不一样。他心道。
用凉水连洗了几次脸,才终于忍住呵欠。张刺史领着州衙的几名主要官吏,在县丞的引导下来到作为临时用饭的厅堂。没办法,这县衙太小太破,后堂只有这么个稍微敞亮的厅堂,既是会客厅又是饭厅。
柴绍居于上首,其次是李元昌、李治、崔瑾等人。
王海连忙上前迎接,张刺史对柴绍等人一一见礼后,方才坐下。随后,便是一盘盘尽管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让张刺史不断地惊叹,以为是王海哪里请来了名厨。不料王海却道,是武阳郡公手下指点厨子们制作的,惊得张刺史差点将眼珠子掉出来。
李治却是又见到了新的菜式,忙问崔瑾:“表兄,这便是你说的文昌鸡、加积鸭吗?”
崔瑾摇摇头:“我也不知啊,只是听说王县令找了几只鸡鸭,便让人按照那法子制作了,也不知是否真的为文昌鸡、加积鸭。”
王海尴尬地道:“禀晋王殿下、武阳郡公,恕下官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那鸡鸭的名字,也未能找到这两种食材。”
李治很是失望,表兄那可是琼台的四大名菜呢,昨日吃了那东山羊与和乐蟹之后便觉得味道甚美,然后一直就惦记着另外两种美味佳肴。
崔瑾想了想,说不定这两种鸡鸭还没出现呢,昨日,那羊和蟹不也不叫那名儿么,还是自己提醒了它们的模样和特点以及生长的地方才让王海找到的。“稚奴,就不要挑剔了,虽然现在还没出现,但终究是按照我说的法子烹制的,想必这味道也不会差许多,将就吃吧,待哪日表兄亲自动手给你整治一桌好饭菜可好?”崔瑾笑道。没见到王海都要哭出来了,就担心这位晋王殿下不开心。
李元昌摇摇头,责道:“小十三郎,哪能如此娇惯稚奴呢?不过是吃食儿,好吃便多吃些,不好吃,哦,你想出来的那些菜式哪有不好吃的呢?”
李治也觉得李元昌所言极是,表兄出手,便没有凡品。
柴绍举了举酒盅,大家开始动筷。虽说不是什么文昌鸡、加积鸭,但也皮薄滑爽、肉质肥美,用后世白斩鸡的做法,配以蒜泥+酱油+桔子汁,因为没有桔子汁,只得用米醋代替,真是鲜美嫩滑、原汁原味。而这鸭子便不能继续白斩了,就炖了药材,成为地地道道的药膳。或许是因为水土食物不同,这鸭子肥而不腻,汤浓味鲜。
而张刺史等人是每一道菜都细细品尝,每一道菜都赞不绝口。虽然是平日常见的海鲜,但这烹饪方法与平日完成不同,味道自然是天壤之别。
饭毕,第一笔生意便开始商议了。柴绍并不开口,太掉价了!而是某世家代表以见到琼台居民生活太过清苦,心中感到甚是不安,所以提出,可以大量收购琼台的各种海产品干货,比如鱼、虾、贝、海参、鱼翅、澡类等等;大量收购鹿茸、猴膏、牛黄、穿山甲、玳瑁、琥珀、海马等等动物和海产药材;大量收购槟榔、益智、砂仁、巴戟等各种植物药材;大量收购花梨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等木材;大量收购珍珠、珊瑚、燕窝……
一句句大量收购,让张刺史等人心惊肉跳心花怒放。这些东西,在琼台都能找到,且还比较丰富,只是一直无人来“大量”收购,即便有摇船度过琼州海峡前来购买,也不过是极少数量,价格又便宜。只是那燕窝?他还不知道哪里有呢!
当得知对面的大洲岛便能采集到燕窝,且柴大总管已经派人将桩子绳梯都搭建好了,张刺史是感动得差点痛哭流涕。
某商务代表依照崔瑾的吩咐,再三说明,无论是何物,都必须科学合理地采集砍伐,千万不能做出杀鸡取卵的蠢事儿,且官府要派人监督着,不能破坏了岛上还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299章 食色性也
大洲岛上,自然柴绍等人自然是不能一直让人守着采摘,为了这点收益浪费这么多士卒,太划不来了!那些世家代表倒是非常可惜。
张刺史颤抖着声音问:“不知这‘大量’是多少?”
商务代表矜持地笑道:“自然是多多益善,放心,咱们有的是船只,苏州正在打造海船。张刺史还没见到吾等此次出海的船只吧?一艘船载重便高达千石,你说,你们可以提供都是货物?”都是世家出身,那气度自然是不逊于皇家,让张刺史等官吏是自惭形秽。但是,作为卖方,自然也是有诸多顾虑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